噢!聖誕節托它歸家⋯⋯今次托嘅唔係聖誕樹,而係Oral impact速癒素,今次仲有減糖配方可以揀,糖份大大降低43%!
呢個聖誕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大家帶嚟特別優惠——只需HK$720就可以購買兩盒速癒素 或 7盒即飲裝,更加送速癒素椅背墊,實行由內到外SUPPORT 大家。

組合B:HK$720 七盒即飲裝速癒素 【熱帶水果味 / 咖啡味】共21包即飲裝









較能承受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噢!聖誕節托它歸家⋯⋯今次托嘅唔係聖誕樹,而係Oral impact速癒素,今次仲有減糖配方可以揀,糖份大大降低43%!
呢個聖誕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大家帶嚟特別優惠——只需HK$720就可以購買兩盒速癒素 或 7盒即飲裝,更加送速癒素椅背墊,實行由內到外SUPPORT 大家。
組合B:HK$720 七盒即飲裝速癒素 【熱帶水果味 / 咖啡味】共21包即飲裝
較能承受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英國13歲女童 Alyssa 去年確診患上罕見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化療及骨髓移植均告無效,接受「鹼基編輯」(base editing) 的臨床試驗後,奇蹟殲滅癌細胞,是全球首例。
在傳統治療無效下,英國倫敦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for Children (GOSH)為Alyssa 提供一項名為「鹼基編輯」的臨床試驗,先從健康的捐贈者抽取T細胞分子結構,然後透過改造,將遺傳指令改變成專門殺死癌性T細胞,再將「改造後T細胞」注射到Alyssa 體內,治療她的白血病。
接受半年新療法後,Alyssa 體內癌細胞全滅,更完成第二次骨髓移植,重建免疫系統。Alyssa 對於能成為「鹼基編輯」首例感到很榮幸:「很開心現在身體都是新的細胞。而且能幫到其他人真的很好,期待和家人朋友相聚,因很久沒有這樣做了!」
2023年快將來臨,常人能讀得明白,又能巨細不遺的中文癌病書籍,仍然不算普及。我們致力在各大媒體推動正確健康資訊,或多或少也是受到楊牧谷牧師的啓發。
楊牧谷牧師在2000年撰寫《癌症答客問》一書時曾說:
「我們常說現代是資訊世紀,對癌病來說是甚麼意思呢﹖那就是任何資訊已不再有貴族化(只有智商在一百四十以上,或會考成績四優五良),也沒有任何特權(只限某些人可獲取),不,任何知識都失去這些特性,它變得完全公開,任何人都可獲取,我們稱這種時代為資訊時代。
但癌病知識並不充塞坊間,事實上為病人寫,常人能讀得明白,又能巨細不遺的癌病書籍,中文可說沒有,英文只有一兩本是可買到的。這真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啊,按美國癌症學會的估計,人若活到七十五歲,每四個人有一個人會患上癌症,但普及的書籍竟付厥如!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 出處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00/ta114.htm )
我們十分同意楊牧谷牧師所言,這些年來以行動承接他的遺志,繼續將艱深的醫學知識普及化視為己任。
感謝「影音使團」捐贈了一批2004年10月初版的《癌症答客問》書籍給我們。
醫學日新月異,書中對於近年已趨普及的新治療方案雖未有涵蓋,但對於面對疾病挑戰時的態度,對於判斷合適個人治療方案的分析,仍然十分具有啓發及前瞻性。
這本書可以說是提供正確中文癌症資訊的先驅,作者楊牧谷牧師的論述均能情理兼備。臨近聖誕,我們將以此書作為一份獨特的禮物贈送給有緣人。藉止承傳楊牧谷牧師的愛心,讓它與他與祂和你共渡時艱。
生命影響生命,我們能再一次參與其中,實感榮幸之至。
Alan Ng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
網上報名:https://forms.gle/WCqHf3fHCw2RH2vm6
名額有限,快啲嚟報名啦~HOHOHO
[立即報名] 聖誕將至,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邀請妳參加「肝癌患友 聖誕Cook For Love」烹飪工作坊,專業烹飪導師陳詠雯小姐特別為肝癌患友揀咗兩款有「營」聖誕菜式,在導師的指導下,患友與家人可以一起完成菜式,共度溫馨快樂時光;臨床腫瘤科專科戴燕萍醫生亦會在場為患友解答有關肝癌治療的疑問,與參加者共度佳節。
黑松露醬蘆筍釀雞卷
聖誕布朗尼
日期 |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
時間 | 下午2:00-5:00
地點 | Cooking Fever (觀塘巧明街114號迅達工業大廈10 樓B室) (MTR A2出口)
對象 | 肝癌患者/康復者 (每名肝癌患友可帶同最多兩位家屬參加)
內容 | 由專業烹飪導師帶領大家完成兩款有「營」聖誕菜式、臨床腫瘤科專科戴燕萍醫生分享環節
費用全免
全力支持 | Eisai
曾參與多套繪炙人口電視劇的「陳積」顏國樑現身無綫台慶,久未露面的他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早前發現患聲帶鱗狀細胞癌,目前已接受4次化療和免疫治療,並會積極面對餘下治療。 究竟頭頸鱗狀細胞癌有哪些病徵?有何治療方法?就由外科專科、香港大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黎逸玲醫生為大家講解。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腸胃及腹膜的間質腫瘤細胞,是屬於消化系統癌症的一種,現時香港每年約有100宗新症。 胃腸道間質瘤可見於消化系統內任何器官,包括食道、胃、胰臟、大腸、小腸及蘭尾,當中較常見於胃部或上十二指腸。較細小的胃腸道間質瘤通常沒有症狀,故小形的胃腸道間質瘤多為進行胃鏡或電腦掃描時偶然發現。而較大形的胃腸道間質瘤則會出現胃部不適或腹痛,間中亦會有腸胃出血的症狀。
癌症資訊網直播節目將請嚟內科腫瘤科專科 林炎坤醫生為我地解構有關胃腸道基質瘤嘅資訊,想知更多,記得留意19/11 (星期六)嘅直播啦!
📱直播詳情:
日期:19/11/2022
時間:14:30 – 15:30
嘉賓:林炎坤醫生 | 內科腫瘤科專科
主持:方健儀 Akina Fong
支持機構:Taiho
#胃腸道基質瘤 #癌症 #腫瘤 #健康資訊
香港,2022 年 12 月 16 日 ─ 由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以私人名義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愛望基金 The WEMP Foundation」宣佈與周大福慈善基金結盟成為專注慈善的策略合作夥伴,藉此連結雙方於教育和心理健康各方面的經驗、資源和優勢,擴展協同成效,惠澤本港基層兒童和家長。
「愛望基金」創辦人鄭志剛與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今日(16 日)確立雙方之策略合作關係,並展望未來的緊密合作,包括為社會提供獨特的喪親支援服務。
「愛望基金」創辦人鄭志剛表示:「我們將為失去親人的父母和兒童提供喪親支援服務。在慈善合作夥伴周大福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計劃推出具針對性的高質素服務,重點關注兒童及父母在喪親後的心理健康。我們將編製參考工具,當中應用全球實務典範並因應本地文化而作調整,以輔導兒童應對失去親人時的哀傷。」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表示:「『愛望基金』與周大福慈善基金對支持兒童及家長精神健康抱持共同的目標和理念,雙方正好建立長遠的慈善合作夥伴關係,結集更多資源和力量,產生協同效益,有助帶動社會不同界別,開拓更多創新多元方式,以協助兒童及家庭在喪失親人或喪失兒女時走出傷痛並重建生活。今次與『愛望基金』的結盟有助拓展服務的深度和闊度,擴大影響力,協助更多家庭走出喪親之痛。我冀盼社會各界多關懷其他需要喪親支援服務的社群。」
「愛望基金」凝聚跨界別專家,動員各界攜手建立一個連繫兒童、家長、學校和社區的全方位平台,在家庭和學校推廣正向教育理念及促進兒童心理健康。自 2021 年起,「愛望基金」已服務 7,000 名學生和 14,000 名家長;並將於今年底推出全港首個針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計劃,先為 10 間幼稚園引入正向育兒技巧培訓,目標於三年內服務 12,000 名幼稚園家長及兒童。
– 完 –
關於「愛望基金」
愛望基金作為一個連結兒童、家⾧、學校和社區的全方位協作平台,透過一站式及嶄新的家長心理教育培訓、學童心理健康支援服務,以及匯聚跨界別專家的知識及資源,積極推廣、維護和保障基層兒童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在正面和充滿愛的環境下身心健康地成⾧。
由 2021 年起,愛望基金在多區小學推出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先導計劃,透過創新方式如電影欣賞和討論會、家庭凝聚力創造工作坊,以及情緒互動遊戲等,由淺入深為基層父母提供正向育兒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識,並教導小朋友認識和擁抱自己的情緒。
關於周大福慈善基金
周大福慈善基金是由鄭裕彤博士及其家族成員於 2012 年創立的私人家族基金會,致力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資源及發展機會,以提升個人能力,累積社會資本,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基金資助的慈善項目涵蓋四個主要範疇,包括教育、社區、醫療健康及緊急援助,透過與非牟利機構、學術團體、以至其它家族基金會等合作及撥款支持公益項目,基金爲有需要群體提供適切時的支援。基金的資金來源來自鄭氏家族的私人投資控股公司—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
女士們對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可能較為熟悉,但其實發生在子宮體的癌症、即子宮內膜癌更為常見,而個案亦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在2019年便錄得近1200宗新症,排行常見婦女癌症第四位,僅次於乳癌、大腸癌及肺癌。
除了傳統的抗癌治療之外,近年亦採用標靶加免疫藥物組成的聯合療法對付晚期子宮內膜癌,幫助病人更有效控制病情。
子宮內膜癌按期數選擇治療
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有頗高的治癒機會。醫生一般會建議以手術切除病人的子宮、卵巢、輸卵管及受影響的淋巴等組織,基本上可以毋須其他輔助治療。若癌細胞入侵子宮深層肌肉,則可能會加入陰道近距離放療及盤腔放療作局部處理,以減低復發機會。
假如病情已屆較晚期階段,則以藥物治療為主,如荷爾蒙治療及化療,當中紫杉醇和鉑類化療是常用的治療方案,但可引起脫髮及食慾下降等副作用。與此同時,若病人的錯配修復基因檢測結果合適,則可以考慮使用標靶加免疫治療的聯合療法,不但療效比傳統治療為佳,整體耐受性也較化療為好,常見副作用如腹瀉、皮膚乾躁及疲倦等大多屬輕微。
聯合療法帶來療效且副作用較少
37歲的Wendy(假名),三年前因為陰道異常出血,求醫後赫然發現是子宮內膜癌,隨即接受手術及放療,惟一年後癌症在陰道頂端再現,壓迫輸尿管引起阻塞,並且有腹膜擴散,幸好經化療後病情大致控制。然而,年多後病情又再復發,影響淋巴組織而引起下肢腫脹,於是接受標靶加免疫治療,效果頗為理想,症狀大為改善,正電子掃描更找不到癌細胞蹤影,病人用藥後亦未見有太多副作用,甚至可以如常生活及工作。
由此可見,即使子宮內膜癌已擴散或復發,仍有各種治療可用,幫助控制病情。當然病人能及早發現便更為理想,由於子宮內膜是子宮最內層、亦是形成月經的組織,故此陰道有不正常出血是最常見的症狀,例如是停經後出血,又或經期之間出現異常出血,應提高警覺盡早求醫,透過超聲波等檢查及抽取組織化驗,以確定是否患病。
女士留意症狀 及早提防
雖然醫學界目前仍未能確定子宮內膜癌的成因,但多個與女性荷爾蒙相關的風險因素會增加患病機會,包括未曾生育、早來經、遲收經及肥胖等等,而不當使用荷爾蒙補充劑也會增加風險,因此任何女士如需補充荷爾蒙,應諮詢專業意見,千萬別自行亂用。
年齡及荷爾蒙分泌等子宮內膜癌風險因素均無法改變,但近年新症個案不斷上升,有可能與不良的西方飲食習慣、肥胖及少運動等有關,所以女士們若想減低患病機會,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加上留意身體狀況,以早作預防。
梁廣泉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承蒙大家的厚愛和支持,本會有幸成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由本年度九月三十日起生效。我們定必竭盡所能,與各聯會會員秉持服務宗旨和堅守使命,為服務使用者謀求最大的福祉。
癌症資訊網踏入第十二個年頭。由創立至今,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成果實在來得不易。有賴各界鼎力的支持和同心協力,為我們同服務使用者帶來多方面的資源和生活體驗。
亦感謝團隊熱忱的服務,緊守崗位。醫護界別和服務使用者的信任,更加成為驅使我們用心服務和不斷進步的動力。我們均在各自的崗位努力不懈,這份同心同行的力量實在令人感動!
期望大家能樂於表達意見,不僅要鞏固現有的服務,更要有創新發展,與時並進,以應對及關懷不同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和社會的變遷,讓服務者本身及其家庭均能受用全面的服務。
我們致力陪伴服務使用者渡過眼前難關,協助他們重新展示才能,投入社區締造共融社會。
一個又一個面對癌症衝擊的個案,提醒了我們活在當下的意義。在這個變化不定的世代,期望大家能被我們的堅持所感染,成為彼此的同行者。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
吳偉麟先生
www.cicf.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