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金】瀕盲伯伯求助眼疾藥費 望善長支持

【蘋果基金】瀕盲伯伯求助眼疾藥費 望善長支持

「標叔」每次注射時需自費約$7,300,「標叔」未能負擔療程,盼善長施予援手。

 

75歲的「標叔」於2000年患糖尿病,他已截肢切除壞死的腳趾公,並於2018年11月再切除其中一隻壞死的腳趾。「標叔」於2013年確診患糖尿視網膜病變及左眼糖尿黃班水腫,期間曾進行不同治療,情況一度穩定。但於2019年8月,「標叔」的眼疾轉差,醫生建議他再接受多一針「玻璃體內注射」,以改善視力。

「標叔」所用的針劑屬醫管局病人自費藥物,每次注射時需自費約$7,300,「標叔」未能負擔療程。若「標叔」未能接受治療,他的病情或會繼續惡化,嚴重更會失明!

「標叔」下月需要用藥,盼善長施予援手,令「標叔」可以用藥,持續控制病情,重見光明。「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仝人懇請各位善長能繼續支持。
「標叔」暖流之友編號:C4621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捐款對象備註】
如捐款至上述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標叔」,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C4621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奔跑吧,Matteo Lambert﹗出賽籌款樂助癌症病人

奔跑吧,Matteo Lambert﹗出賽籌款樂助癌症病人

 

[感人故事] 行善積福,不論年歲,只要有一顆善心就足夠,世上許多人會因你的純愛和支持,讓生命變得不一樣﹖出生於維也納,現年9歲的Matteo Lambert,自7歲開始了第一次5K跑步比賽,兩年時間讓他參予很多,甚至代表戰勝前列腺癌的祖父和其他存活者參加5K前列腺癌跑步賽,在其組別賽贏得亞軍。當Lambert的爸爸問他是否因奬牌參賽,他卻說︰「幫助其他人遠勝於一面奬牌。」

 

爸爸摯友Forkas如明燈為Matteo指路
Lambert的爸爸介紹摯友 — 非牟利機構Hopecam創辦人Len Forkas給他認識。Hopecam利用科技讓在治療期間的兒童癌症病人可與校內同學接觸,當Matteo從Hopecam認識科技對癌症病人的幫助,並認知誰會得益後,Lambert開始參予跑步以喚起其他人對該機構和需要幫助兒童癌症病人的關注。

Lambert另一嗜好是製作短片,曾在國際的家教會(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以一齣講述天生斷臂、贏取多項國際高爾夫球錦標賽的兒童球手Tommy Morrissey的紀錄短片故事而獲奬。Lambert說︰「坐輪椅、秃頭和瘦骨嶙峋的癌症存活者Fletcher,他代表Hopecam於2018年出賽5K比賽,與他見面後,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故選定下次紀錄片的故事就是他了。」

由此定下人生目標
從今年4月至10月,Lambert跑了32場5K比賽(或是總數100英里)橫跨32國家,以喚起對Hopecam和兒童癌症的醒覺。每次出賽前的一或兩星期,Hopecam派遣Lambert為需要籌款的兒童作代表參賽。在比賽當日,Lambert會戴上印有為他/她籌款者的名字於帽上,在6月5日他就為Sofia而跑。Lambert曾經邀約前副總統 Joe Biden到場觀看比賽,雖然最終他沒有出席,但是卻在他的網站介紹Lambert。

以多國旅程推動關注Hopecam是Lambert的使命。不過,他希望能多點樂趣、多看不同國家風貎和打破個人紀錄,例如Lambert於6月23日在聖路易時,他設定5K的個人紀錄是22分19秒。他的比賽章程與Hopecam結盟,今季在Hopecam的晚宴籌款,Lambert因跑步所得而給了一張接近 $20,000的支票。今年最後一場在10月19日於Louise Archer Elementary’s學校舉辦的5K比賽,他邀請Hopecam兒童到華盛頓參予比賽和與他一起步行以取代跑步。

 

閱讀更多
https://fox61.com/2019/12/05/there-are-no-age-requirements-to-make-a-difference-9-year-old-runs-for-kids-with-cancer/
https://www.endurancesportsandfitness.com/matteo-lambert-supports-hopecam-by-running-in-honor-of-kids-with-cancer/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蘋果基金】右眼盲左眼又出事 退休漢瀕全失明

【蘋果基金】右眼盲左眼又出事
退休漢瀕全失明

【本報訊】1987年的香港地,一份工作重要,還是一隻眼重要?當年54歲的譚伯選擇了工作,當時右眼患青光眼疾,為保住飯堂企堂工作,沒聽從醫生勸告辭工休養,最後眼疾惡化失明。5年前,譚伯左眼患黃斑病變,經注射眼針一度受控。可是近日「睇嘢發現全部係彎彎曲曲,醫生檢查後講係黃斑病變復發,要再打3針眼針。」譚伯現時已屆86歲,他憂心忡忡說:「醫生話如果唔打眼針,隻眼就會壞,嗰陣時就冇得醫啦;我好驚,如果無埋呢隻眼,都唔知點生活。」

記者:林熊 攝影:麥超億

1948年,中共建政前夕,15歲的譚伯由中山鄉間到香港謀生,初時在製衣廠做學徒,「讀過1年夜校,後來因為轉工無再讀。」他憶述,來港後最初8年,先後做過染布廠的鍋爐工、紙花廠送貨工及帽廠等,其後發現做飲食業包食包住,便投身飲食業。

「1956年,我開始喺南華茶餐廳做,由樓面做起,最高做到餐廳總管,一直做到1976年,整整做咗20年。」譚伯其後轉到中環的會所當企堂。後來因年紀漸長,再轉到政府食堂做樓面。」但工作一直離不開飲食業。

1987年,他發現視力有問題,經醫生檢查,證實右眼患有青光眼,當時醫生多次勸他暫時停工留家休養。「啱啱搵到份工,做樓面,年紀大咗好難搵人請,所以我無乜理會。」在延醫治療下,至1990年,譚伯的右眼終告失明。

右眼失明後,譚伯同時失業,斷斷續續只能做一些兼職賺取生活費。「環境好困難,有年齡限制,最終做到70多歲」。之後他替人看報紙檔及派報紙,賺取微薄收入。「最後份工就係洗碗,都係做咗3至5個月。」2000年譚伯妻子去世,譚伯仍堅持工作,直到2009年,76歲才正式退休。

2014年,譚伯左眼確診患有黃斑病變及微絲血管爆裂,他得到藥廠資助數萬元注射眼針,令病情一度受控。可是近日檢查,醫生指其左眼黃斑病變復發,建議他再接受3針自費的眼針治療,每針8千元,合共藥費索2.4萬元。

譚伯育有兩名女兒,幼女患精神病,沒工作能力,而長女一家是基層,外孫女正讀大學,他指長女正為女兒學費苦惱,所以不敢向長女求助。他續稱,由於早前曾獲藥廠資助藥費,現已不合資助資格。

靠綜援金過活的譚伯坦言無力負擔眼針費用,譚伯說:「我今年86歲,好擔心盲咗冇人照料」。

「譚伯」現無力負擔自費眼針藥費,請支持他,使他的情況有改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關注他的情況。

「譚伯」暖流之友編號:C4570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血尿腰痛或是腎癌警號 及早求醫莫遲疑

血尿腰痛或是腎癌警號 及早求醫莫遲疑

11/12/2019

儘管腎癌並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惟過去十年發病數字上升約一半,2017年新增個案更超過700宗1,情況不容忽視。由於腎臟具有排毒代謝的功能,可排走化療藥物,以致治療晚期腎癌具有一定難度。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隨著更多藥物治療組合的出現,晚期腎癌疾病管理已有不少進展。

早期腎癌有望透過手術根治

陳醫生稱,腎癌的病徵包括血尿、腰痛、腰側出現腫塊和發燒等。早期腎癌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達到根治的目標。正常人體有兩個腎臟,即使切除一邊腎臟,餘下的腎臟仍足夠應付身體的代謝功能 。

根據陳醫生的臨床經驗,亦有個別腎癌個案沒有明顯病徵,而且病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轉移,病人未必能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可幸的是,隨著醫學科技推陳出新,現有更多腎癌治療方案可供應用。

晚期腎癌的系統性治療 或有望控制病情

晚期腎癌的治療目標為減慢病情惡化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及延長其壽命。以往晚期腎癌治療以干擾素為主,惟其成效強差人意,副作用亦大;而腎癌對化療的反應亦欠佳2,故當時腎癌的治療選擇有限。直至標靶藥面世,晚期腎癌的疾病管理才稍有突破。

陳醫生解釋,標靶藥的主要功能為截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或阻斷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令其停止生長而死亡;而標靶藥對腫瘤控制較以往的治療理想,約三分一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的腫瘤縮小達百分之二十或以上3,近半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能存活接近一年4。然而,因標靶藥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功能,有可能令部分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的情況。至於其他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血壓增高、腹瀉、白血球數目下降和口腔黏膜潰瘍等。陳醫生呼籲病人若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和醫生溝通,作出適當處理。

癌症免疫治療成另一治療方向

繼標靶藥物治療後,近年治療晚期腎癌亦有突破性的進展,令癌症免疫治療成為晚期腎癌患者的另一治療選擇。陳醫生表示,癌症免疫治療的用藥原理和標靶藥不同,它旨在重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而非直接攻擊腫瘤。目前有多於一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應用於晚期腎癌治療。其中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阻截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使免疫細胞恢復辨認及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另一種抑制劑則可阻截癌細胞使免疫系統變得不活躍的CTLA-4信號通路,令免疫細胞能再次活躍起來,重拾抗癌力,清除癌細胞。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膚紅疹等;較嚴重的有器官炎症,需透過跨專科團隊處理。陳醫生建議病人在接受治療時,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馬上咨詢醫生意見。陳醫生表示,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用藥組合,可望助部份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延長存活。

總括來說,癌症免疫治療為晚期腎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而不同的針對免疫系統的機理可相輔相成,多角度打擊腫瘤,或可令病情得以長期受控,亦有望讓患者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如常生活。最後,陳醫生提醒,早期發現和治療始終是腎癌良好預後的關鍵,要是出現血尿和腰痛等相關腎癌徵狀時,應提高警覺,及早求醫,把握治療時機。

1 Cancer Statistic Query Systems,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Hospital Authority.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allages.asp. Accessed on 7 Nov 2019.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hemotherapy for Kidney Cancer. https://www.cancer.org/cancer/kidney-cancer/treating/chemotherapy.html Accessed on 21 September 2019.
3 Rini B, et al.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Clinical Outcom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ebase Consortium Risk Group. Clinical Genitourinary Cancer, 16(4), 298-304.
4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versus Sunitinib in Advanced Renal-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18; 378:1277-1290.

 

原文: Topick

陳亮祖醫生

( 臨床腫瘤專科 )

【蘋果基金】經叔用標靶抗白血病 盼善長支持

【蘋果基金】經叔用標靶抗白血病 盼善長支持

「經叔」需要用的標靶藥物屬病人自費的藥物,每月約13,000。請善長施予援手。

年73歲的「經叔」在2017年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當時曾經接受過化療及抽骨髓治療,情況一度好轉,但需要持續覆診,以監察病況。但很不幸,最近檢查的結果顯示,「經叔」的病情復發,情況亦開始轉差,身體出現發燒及血小板不足情況,醫生建議他需要用自費標靶藥治療。

根據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經叔」需要用的標靶藥物屬病人自費的藥物,每月約13,000。面對龐大的藥費,他們一家頓感無助。

請善長施予援手,令「經叔」可安心用自費標靶藥,以進一步控制病情及延長他的壽命。「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仝人懇請各位善長能繼續支持。

「經叔」暖流之友編號:C4634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捐款對象備註】
如捐款至上述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經叔」,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C4634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深度學習用於辨認出癌疾的分子模式

深度學習用於辨認出癌疾的分子模式

 

MAUI深度學習平台對相同的樣本作出類似的劃分,但發現亞型2 (在圖A以綠色表示) 實際上可能是2個不同的類型 (在圖B由綠色和淺藍色表示)。
圖片來源: Akalin 實驗室,MDC(網上)

根據生命科學聯盟期刊 (Life Science Alliance Journal) 最新刋載的研究顯示一個新深能度學習演算法能快而準分析幾種結直腸腫瘤的基因组數據以便更準確分類,從而改善診斷及相關的治療選案。

结直腸腫瘤的發展,差異是非常巨大,需使用不同藥物,同時存活率的差異亦非常大。基於它們的基因表現水平分析,一般會分為不同的亞型。據在MDC's柏林學院醫藥系統生物學(Berlin Institute of Medical System Biology 簡稱BIMSB)主導生命資訊平台研究组的生命資訊科學家Atuna Akalin 表示疾病比單一個基因要複雜得多,要理解其複雜性,要使用一些機器學習去真正好好利用數據。

要尋找遺傳基因物質中的多種特性,包括遺傳基因表現、單點異變及DNA拷貝數量,Akaline 和博士生 Johnathan Ronen 設計出多層組學自動编碼機整合平台 – 簡稱MAUI。

如何運作
監督式機器學習通常要人類專家對數據進行標示,然後訓練人工智能去預測這些已標示數據,例如由一些眼睛圖片去預測眼睛的顏色,研究人員首先需要輸入一些已標示眼睛顏色的圖片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通過學習辨認眼睛的不同顏色,從而能夠獨立分析新數據。

相反非監督式機器學習則不會有訓練的過程,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通過篩選輸入的未經標示原始數據去尋找出被稱為潛在因子的通用模式或代表性的特性,例如這類人工智能可處理一些未經任何標示的臉部圖片,而辨認出主要特徵包括眼睛的顏色、眉型、鼻型及笑容。

由於深度學習平台MAUI 能夠分析多層數據组並辨認出最相關的模式或特性,在這個事例指遺傳基因組或引起結直腸癌的途徑。

重新分類亞型
MAUI能辨認出跟四種已確立的結直腸癌亞型相關的模式,極準確地將腫瘤歸類到其亞型。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這個平台發現一個模式指出亞型 (CMS2) 可能需要分成2個獨立的組別。這腫瘤有不同的機制及存活率。研究團隊建議跟進調查以核實這亞型是獨特的或可能代表腫瘤擴散。這顯示平台有能力處理所有數據及作出深刻的見解,而不單是已知跟疾病有關的遺傳基因。

Akalin 表示數據科學能處理繁複的數據,這是其他方法很難做到及詮釋清楚。你能輸入所有跟腫瘤有關的資料從而找出有意義的模式。

 

Akalin 和Ronen討論研究結果
圖片來源: Felix Petermann,MDC(網上)

更快、更好
這程式不單更準確,它處理的速度比其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更快 – 3分鐘查找出100種模式相比其他程式要11小時20分鐘。

據研究的主作者Johnathan Ronen 表示它能用對計算機來說很短的時間去學習幾何數的潛在因子。

研究團隊很驚訝系統處理速度如此快速,特別是無需使用圖像晶片(GPUs) 去加快計算速度。這顯示人工智能已極度優化,儘管他們還在持續優化系統。

改善藥物研發
他們的團隊包括Bayer AG 計算生物學家Sikander Hayat採納這系統去分析從腫瘤提取並在實驗室培植的細胞株去研究潛在藥物治療的有效性。但細胞株在分子層面跟真正的腫瘤有很多方面的差異。研究團隊使用MAUI去比對現時用於結直腸藥物測試的細胞株跟真正的腫瘤有多相似。發現接近一半的細胞株跟其他細胞株比跟真正腫瘤更相類。只有很少數量的細胞株最接近結直腸腫瘤及最能代表不同結直腸腫瘤類型。

雖然藥物研發已不再使用細胞株,這些見解能最大化細胞株研究的潛在影響及採納作為其他基因類藥物測試的工具。

谷歌用於腫瘤
現在用於結直腸腫瘤的深度學習平台已經建立,它能用於分析新病患的數據。
Akalin 表示可將這想像成一個搜索引擎。

一個臨床醫師可以將新病患的遺傳基因數據輸入MAUI 尋找相近數據以更快及更準確將腫瘤分類。這平台能建議什麼藥物曾用於相似腫瘤及效果如何,從而幫忙預估藥物效果及存活前景。

現在只有等醫生嘗試過已建立的模式後,才能用於研究設定。Akalin 表示要讓這些測試或系統批准作臨床使用,還有相當遙遠的路要走。研究團隊通過 The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s Digital Health Accelarator Program幫忙探索商業化的可能性。他們也在嘗試採納MAUI 用於其他癌症。

 

J. Wong / 癌症資訊網

前列腺癌病人食素減慢病情惡化?

前列腺癌病人食素減慢病情惡化?

 

 

研究顯示進食高脂肪及紅肉餐膳的前列腺癌病人的死亡率較不進食此類餐膳的病人高出4倍, 但病人轉為素食餐膳可減慢或停止疾病發展。
* McGill 大學的研究員在研究一個涉及漸進前列腺癌的基因 (被稱為MYC)
* 他們發現不論病人是什麼年齡或肥胖的狀況, 高脂肪食物及紅肉會助長這個基因

一個最新的研究顯示進食牛扒、漢堡飽及意大利薄餅的男性比素食的男性有較高機會患上前列腺癌。
事實上單單從飲食着手已有可能延緩或防止早期前列腺癌進一步發展。
據McGill大學的研究員發現高脂肪食物及紅肉會助長一個涉及漸進前列腺癌的基因 (被稱為MYC)。

 

一個研究發現肉類及薯條中的飽和脂肪會助長一個涉及漸進前列腺癌基因的活躍性 ( 相片:Pexels)

一個包括319個前列腺癌病人遺傳數據的研究上週刋載於 NatureCommunications。他們發現不論病人是什麼年齡或肥胖的狀況,那些進食高脂肪攝取量的病人有較高MYC水平,同時他們的癌症從很多方面都是較為激進。

按這研究的數據, 他們發現這些由於高脂肪攝取量引致高MYC水平的病人的死亡率比其他餐膳的病人高出4倍。

他們在老鼠身上測試這個理論,發現相同的結果。同時發現改變膳食, 減低肉類及飽和脂肪攝取可延缓甚至停止癌症的發展。

據McGill大學泌尿外科的助理教授David P. Labb’e表示過度活躍的MYC會重組細胞程式及加強獨特的轉錄特徵。MYC是腫瘤形成的主要因素, 如它會引發正常細胞的惡性特質及助長癌細胞生長。這發現加上大量過往的研究顯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以攝取紅肉及脂肪
為主的西式膳食國家較高。

Labb’e續說過往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攝取飽和脂肪跟漸進前列腺癌有關聯。他們的研究對以上關聯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及作為基礎去發展臨床工具旨在減低飽和脂肪攝取量及提高存活率。

J. Wong / 癌症資訊網

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人面臨診斷延誤風險

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人面臨診斷延誤風險

一項毫不留情的研究顯示,四個癌症病人中會有一個在診斷過程中經歷一些可避免的延誤。研究人員警告病人平均需比正常多等待二個月,令病人更焦慮及減低存活率。

研究人員警告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人面臨診斷延誤風險

他們責備不必要的延誤包括病人的猶豫、普通科醫生的遲疑、繁忙的醫院及積壓的檢測。
英國癌病研究專家分析數據顯示英國一年有14,259名病人確診患癌,其中3,372名 (24%) 在診斷過程中曾有經歷一些可避免的延誤。

可避免的延誤

大約有13% 病人由於太恐懼,遲遲没有徵詢他們的家庭醫生。
大約一半 (49%) 發生於普通科醫生評估病情時,包括等待檢測及其結果。 餘下的38%是在轉介醫院後被拖延。
其中過長的輪候檢測時間佔所有由普通科醫生及醫院引致的可避免延誤的25%。
這是由於診斷人員的短缺,據說十分一的診斷人員崗位空缺。

癌病的主要早期徵兆及病徵

及早發現癌症是唯一可以阻止病情惡化及增加存活率的途徑。
最好查找早期癌病的方法是了解並及早察覺癌症先兆和病徵。
有些癌症先兆比其他先兆更為大眾熟知如腫塊,以下列出一些較少人知道的癌症徵兆,但並不表示這些徵兆更重要或有較高機會是癌症。

以下是一些要留意的徵兆:

– 氣喘吁吁
– 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
– 盗汗
– 聲音沙哑
– 持續燒心及消化不良
– 口腔或舌頭的潰瘍長期没有好轉
– 持續腹脹
– 吞嚥困難
– 排便習慣轉變如便秘、大便稀爛、排便次數增加
– 傷口很難復原
– 食慾不振
– 胸部有異常改變
– 血便
– 血尿
– 排尿困難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長出新痣或原有的痣有變異
– 咳血
– 持續咳嗽
– 不明原因的疼痛或持續疼痛
– 身體上有不明原因的腫塊或水腫

任何人都有機會患癌,但隨著年齡增長,患癌機會普遍亦會增加,大部分癌症患者都是50歲以上。如果發現身體有異常,無論徵兆是否在以上的清單,都應立即查找問題。切勿擱置問題等待年齡大些或有其他健康問題才一起處理,應立即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有關你所擔心的問題。

來源: 英國癌病研究

如果病人的病徵不能立刻清晰指向某種疾病,普通科醫生可能較遲才能確診癌症。由於同樣的問題,長期病患者有較高機會延誤確診。據主研究Ruth Swann 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缩短病人輪候檢測的時間有很大機會能減低延誤確診。
他們要加大研究力度在研發及評估對應一些不明顯徵兆的新檢測方法。同時致力於改善管理病人輪候檢測的機制。

存活率的決定性因素

Sara Hiom,英國癌症研究早期診斷的主任說早期確診癌症的病人有較大的治癒成功率,是確保較高存活率的主要因素。
要在病人一系列癥狀及其他因素下發現病人患癌是非常複雜。

早期確診癌症的病人有較大的治癒成功率,是確保較高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英國國家醫療體系 (NHS) 内的醫生及護士已盡全力加快處理病人,但由於NHS 面對嚴重人手短缺,導致未有足夠人員去迅速審閱素描及報告檢測結果。等待疑似癌症檢測結果的時間令病人非常焦慮,所以任何人都不應等待長於必要檢測時間。

一定要學會的經驗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主席 Martin Marshall 教授說要在這些研究中學會經驗。但他提出普通科醫生要在不轉介病人及過度轉介病人的風險中取得平衡,這可能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擔心及導致專科服務超負荷的風險。這是一個加重醫生負擔的決定,因為很多癌病徵兆都比較模糊,跟其他疾病徵兆相似。

據英國國家醫療體系發言人指英國癌症研究分析2014年數據顯示癌病護理及醫療比之前有明顯改善。

發言人表示去年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共處理220萬次檢測,據上週公佈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是有記錄以來癌症病患存活率新高。上週數據同時顯示破記錄數量的病人須輪候2週以上等待轉介癌症專科。現時英國每年有多於363,000人確診癌症,预計至2035年人數將增至500,000,即每分鐘有一人確診。

資料來源: 癌疾流行病學期刋

J. Wong / 癌症資訊網

體操界傳奇︰43歲丘索維金娜 為患癌兒子重披戰衣出戰奧運

體操界傳奇︰43歲丘索維金娜 為患癌兒子重披戰衣出戰奧運

 

 

[感人故事] 為人父母者,可以為兒女生病而「去得有幾盡」呢﹖體操界傳奇 — 丘索維金娜從20多數收起戰衣,到了近30歲時重披戰衣,現年已達40多歲,堪稱「體操界奶奶級」、屬奧運史上最高齡的女子體操運動員,出戰奧運達7次,在國際體操聯合會中有三個動作以她的名字命名。原來她不是因為運動場上的掌聲,反而是因為兒子患癌需要支付醫藥費用,不得不移民德國和重披戰衣迎戰奧運,轉眼已過了差不多十多二十年了。

認識丘索維金娜這個人

丘索維金娜在 1975年生於蘇聯,從 7歲開始練習體操,到了13歲時首次出戰「蘇聯少年國家體操賽 — 個人全能項目」即奪冠。待蘇聯倒台,她成為烏茲別克公民而繼續體操夢,直至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後,她決定退休和結婚生子。好景不常,在 2002年時,因為3歲兒子確診患有白血病,舉家移民德國就醫,重披奧運戰衣,爭奪獎牌,為兒子賺取治療費用,顯示運動員的堅毅和勇敢。

超過25歲和退休多年,身為人母的丘索維金娜,為了支付兒子的高昂醫藥費,決定復出參賽,她自言復出不是為了名譽,只是為兒子在世界上多活一天,所以她自言「兒子病沒好,我不敢老」,強烈表現出為母即強的決心。

丘索維金娜在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時,接到醫生來電,告知她兒子的病情大幅好轉,她喜極而泣地說:「有沒有獎牌都不重要了,因為沒有任何一面獎牌比得上一句『你兒子健康了』的激動。」 

現在,丘索維金娜的兒子已痊癒,雖然已不用煩惱兒子的治療費,但是今年里約奧運仍可在運動場上看到她的身影,不過這次她是為母國而戰。她說:「我真的很想為母國比賽,『她』始終是我出生和孕育我成長、開始接受訓練和出戰奧運的地方,所以希望我的運動生涯亦是為母國出戰而畫下句點。」今次里約奧運,她因失誤而與獎牌擦肩而過,故熱愛體操的她決定再戰 4年後的東京奧運!

2018 年,當時她 43歲了,並參加「杜哈世界體操錦標賽」的女子競技體操比賽,以超高齡晉級跳馬決賽,亦成為體操決賽場上年紀最大的運動員。這位7次奧運傳奇的母親,還參加下一屆東京奧運,一方面也自己寫下體壇傳奇紀錄;另一方面亦表現出為母即強的堅持和勇敢!

 

閱讀更多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0921&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utm_term=note&utm_campaign=CMA_MB_BS_Stella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蘋果基金】維修工患漸凍人症 求新輪椅重建自尊

【蘋果基金】維修工患漸凍人症
求新輪椅重建自尊

65歲德伯曾任職港鐵維修員,身體一向硬朗;他深知欲要身體好,運動不可少的道理,平時除了跑步、打籃球外,還約街坊同事行山。「有日行行下,右腳膝頭突然無力,以為同工作姿勢有關。」可是其後確診神經元疾病,即俗稱的漸凍人症。他感謝太太一直以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因雙手功能退化至不能操控電動輪椅,希望購買一部價值14萬元可以用下巴操控的電動輪椅,方便外出覆診。

記者:林熊 攝影:麥超億

2015年8月中,德伯發現右腳無力,看跌打塗藥酒一個月無改善;轉看專科骨科,醫生指是骨頭退化,開藥並囑咐少點行路,其間還接受物理治療;五個月後,雙腳機能退化更見嚴重,已不能走路,「去浸會醫院做詳細檢查,先確診係漸凍人症」。

確診漸凍人症後,他一方面接受針灸治療,另一方面扶着枴杖繼續工作。翌年10月,雙腳退化至不能站立被迫提前退休。「我喺10月中離職,疊埋心水養病。後來諗住多啲運動,日日走去北區運動場拉筋、行石春路。」德伯深信只要堅持鍛煉,奇蹟會出現。

可是前年3月起,半年內他三度跌倒,顯示病情急速惡化。他憶述首次跌倒是在家中,事後一雙手無力,另一隻腳也開始無力,6月時再跌倒致撞傷後腦送院縫了5針。由於手腳嚴重乏力,德伯從此不能再站起身。

同年9月,當時靠助行架只能在家中緩慢行幾步的德伯,再在家中跌倒,導致前額受傷縫5針,意外後他的手腳已完全乏力不能站立,雙腳腳趾向內屈曲,雙手亦發軟垂下,連說話能力亦急速退化,加上神經性疼痛,令他飽受煎熬。

當時他向一個慈善團體申請電動輪椅,自此外出覆診都靠電動輪椅,日常生活全賴曾患乳癌的妻子照料。「太太都體弱多病,佢一個人扶唔起我。」為照顧他,太太接受物理治療師訓練,學習操控吊機將德伯吊下床,讓他坐上輪椅可以去洗澡或進食。

德伯望着身軀弱小的太太說:「自從我有咗呢個病,由初初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到而家已經完全冇能力照顧自己。太太無微不至咁照顧我,我好感激太太,希望佢幸福。」

去年中德伯身體機能進一步退化,雙手已無力控制電動輪椅,頸部也乏力支撐不到頭部,每隔幾分鐘頭便垂下,身旁的太太怕會傷及頸骨,立刻助他扶正頸部。「物理治療師認為我需要一部有頭枕、可以調教座位角度,以及腳部可以自動調較高低,最重要是可以用下顎控制嘅輪椅。」

對這部新輪椅,德伯充滿期待,吃力地一字一字說出心中盼望:「我可以獨立操控不需要別人幫忙,我好需要呢部輪椅,因為現在我出入都靠太太幫我操控輪椅。」他說,這部可用下顎操控的電動輪椅售價14萬元。現時靠傷殘津貼過活的他,坦言無力購買,盼獲援助。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了解「德伯」的情況後,得悉他需要電動輪椅但無力購買,關顧主任正協助他籌措。

「德伯」暖流之友編號:C4522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