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療法暗藏危機

自然療法暗藏危機

近有非註冊中醫「為他人施行艾灸」被檢控,裁判官以現時有關法例與醫學的定義存有差異為其中一個考慮因素,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有本地醫生指,現時確實難純以法律觀點釐定具爭議的治療方法,正如自然療法(廣義上指中醫學以外,非西方醫學主流治療,例如涉及草本的即使是香薰療程亦屬此列)是否由醫生進行便屬合法及安全?因自然療法中亦有極高風險的治療,好像近年備受推廣,聲稱能除體內重金屬及可改善自閉症的螫合療法,大眾必須慎察。

除重金屬高風險
「除了療程本身可衍生副作用的嚴重與否考量外,自然療法最易被大眾忽略的危險性,在於病人會否過度倚賴這類療程而耽誤了應以傳統醫學才可治理的疾病,包括癌症、心理及精神科病患等,最常見例子是錯失了治療黃金期,甚至最終因延誤治療而令病情加劇。」家庭科專科醫生李俊傑(左上圖)強調。

李醫生又以本地及外國亦曾發生醫療事故的螫合療法(Chelation Therapy)為例,提醒市民別輕言接受有關治療。此法雖確可將有毒的化學物如水銀、鉛及其他重金屬等排出體外,但因要注射或服用簡稱「EDTA」的螯合劑特殊藥物,方可把金屬的毒性經尿液排出體外,如劑量過多,嚴重者可致命,又或如果應用前沒確定已阻截人體可繼續攝取重金屬的源頭,更有可能助長腸道吸收更多重金屬,故即使是由西醫進行,這亦屬高風險療法。

治自閉童致命意外
以螫合療法來改善兒童自閉症,近年於外國甚流行,但李醫生指,早於2005年美國便曾有一名自閉症男童,接受第三次螯合治療時斃命,故呼籲病童家長引以為鑑,慎擇治療方法,別貿然妄下決定。

檢驗方法惹爭議
另一甚具爭議性的,是不少主張及施行自然療法的人士,他們用以釐定症狀的方法,主要都以檢驗頭髮為主,但李醫生表示,更為可信及可靠的檢測方法,應以驗血為首選,絕大部分的疾病都可通過驗血來查找病因。

驗頭髮實非完全可靠的方法,因為日常生活上,頭髮可以從很多途徑接觸到化學物品而令其含有化合物及金屬成分,好像使用造型美髮用品等便是一例。很多時受檢者的髮絲有可能被驗出含有金屬及化學成分,但再經血液測試後,則確定沒顯示有重金屬中毒情況。

 

家庭科專科醫生李俊傑

 

文章來自: 頭條日報

好書推介-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
我們是台灣年輕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

沒有生病的人,要真正同理生病的人其實非常困難,為了打造病友友善的社會,由三位年輕癌友共同創辦的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透過影片、故事等方式分享病友的經歷,用幽默的態度,讓生病這件事變得不再這麼可怕,現在更將48篇關於疾病的故事,集結成書,讓更多人能從中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方式。

26歲確診罹癌 謝采倪瞬間失去一切

「要不是得了淋巴癌,我都不知道原來自己那麼有才華。」作者謝采倪在《我們都有病》一書中闡述,身為UIUX設計師的她,甚至在大學時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卻在26歲生日確診癌症,不僅得頻繁住院,也因為治療後的不是導致職涯只能中斷,每天臥病在床,當時忽然之間,自己擁有的一切全都沒了,只剩下「病人」這個身分的她,心裡非常著急。

開粉專紀錄抗癌過程 謝采倪找存在價值

謝采倪在書中提及,當初無處宣洩的負面情緒,只好讓她開始找事情做,還開了「癌友有嘻哈」粉專,記錄治療的過程和心得,甚至嘗試做了饒舌創作,她也坦言,看到有人誇獎自己,或是按讚留言,都能讓她心情好一點,儘管聽起來很膚淺,但卻讓她感到自己也存在的價值。

將憤怒在饒舌創作解放 持續為病友創作

但在現實生活中,謝采倪不僅得承受路上頻頻側目光頭模樣的她,還遇過卡車司機罵她死人妖,也因此意外開啟她饒舌創作的一面;謝采倪在書中描述,她將累積的憤怒透過饒舌創作解放,一連串創作了《26》、《紫薇怕打針》等幽默的饒舌歌曲,現在的她

淋巴癌、骨肉癌、胰臟癌、血癌、恐慌症、思覺失調症、愛滋病、紅斑性狼瘡⋯⋯48個病友故事集 
本書獻給:
所有病友、照顧者、及關注醫病議題的朋友。生病後的人生,過程或許會讓你感到痛,但也可能讓你看過從沒預料到的風景。
 
本書一共收錄48篇關於疾病的故事,集結癌症、精神疾患、罕病、照顧者、一線醫病人員的真實分享。
 
「最討厭別人叫我正向樂觀,我選擇用憤怒面對疾病。」有病友這麼分享。
「身為醫生,我是不是少關心病友一點,會比較好?」有醫生曾經迷惘。
「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有照顧者這樣自白。
 
這本書,不是呼籲大家一定要堅強樂觀面對疾病的心靈雞湯。而是希望讀者能從中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靈感、或是態度。
 
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們帶來勇氣和力量 : )

癌症患者Iris分享︰營養補充品提升白血球

癌症患者Iris分享︰營養補充品提升白血球

Iris在一次自我檢查時發現乳房有異,立即找醫生檢查清楚後竟確診乳癌。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令 Iris覺得難受不堪,幸得家人和朋友鼓勵、支持和關心,一起勇敢接受現實,積極面對治療。在切除手術後接著便開始化療,而化療帶來的的副作用,如白血球下降,缺乏食慾等等令 Iris 營養吸收減少,難以保持狀態面對挑戰。

為了保持足夠營養以應付治療需要,她在朋友介紹下認識營養品 — 速癒素,並得到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慈善營福包計劃(營養補充品贈飲)」的服務而嘗試飲用。Iris發覺飲用速癒素後,認識到當中的免疫營養(精氨酸、核苷酸、奥美加3魚油)是針對癌症治療的成分,能幫助患者提升了體內白血球,能夠維持治療進度,還改善了情緒問題,人也變得開朗。

對於坊間對癌症謬誤資訊,她選取直接問醫護人員或營養師意見,不讓自己誤信失實的資訊而擾亂治療效果。在抗癌場路上雖苦,但遇上大家的支持告鼓勵,她總算在苦中嚐到一點甜。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臨床試驗知多D – 李宇聰醫生

臨床試驗知多D

係病人嘅世界,提到「臨床試驗」第一時間就聯想到「白老鼠」。每當有新藥、新醫學治療,都需要各期臨床試驗來證明效果、安全性或可行性。

臨床試驗(英語:Clinical trial)其實是一種根據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藥物或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方式,對藥物或其他醫學治療在受試者身上進行比較測試的過程。

我哋好榮幸邀請到臨床腫瘤科李宇聰醫生為大家解開臨床試驗之常見疑問,究竟做「白老鼠」有咩好處同注意事項?記得mark低以下直播時間同埋緊貼我哋 YouTube Channel: https://goo.gl/V54UUw。大家更可於直播時留言發問,醫生會即時解答各位的疑難

🎬 「疫境求生術——臨床試驗知多D 」
日期:2020年5月6日(星期三)
時間:12:30 – 13:30
嘉賓:李宇聰醫生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主持:徐佩嫻 Serena Tsui
活動連結:https://bit.ly/3eR4Tak

#健康 #癌症資訊 #癌症 #治療 #醫療資訊 #臨床試驗 #新藥 #抗疫 #疫境求生術 #臨床腫瘤專科 #李宇聰醫生 #徐佩嫻

慈善機構為癌症病患者再踏多幾步

慈善機構為癌症病患者再踏多幾步

位於英國的一個慈善基金,”North East Charity”, 現已轉送一些癌症專科的儀器及病人到醫院。

“ Daft as a Brush Cancer Patient care” 是一間癌症病患者護理服務中心,免費接送那些正在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在這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這間中心從一間位於英國紐卡素的醫院, Freeman Hospital ,收集一些專業設備,然後將其運送到位於卡萊爾的醫務室,Cumberland Infirmary。

慈善機構始人創Brian Burnie 表示:「在這個冠狀病毒大流行,我們機構還可以如常運作,多得有義工們作出傑出的貢獻。在協助英國國民保健系統同時,癌症患者仍然需要得到治療,所以我們會盡全力去幫助病人踏上復康之路。」

住在坎布里亞的癌症患者可以被轉介到紐卡素較大的癌症護理中心,而且可以接受達至四星期的治療。

由於新冠肺炎可以損害癌症病患者的免疫系統, 所以這些病患者在眾多病人中是特別脆弱, 更有高風險受到冠狀病毒感染。

由於接送病人是不建議的, 所以 Daft as a Brush 的團體與各紐卡素醫院的基金會, 和位於坎布里亞的綜合護理中心一起合作運送及提供重要專業設備,讓病患者也可以在當地接受治療。

Mr Burnie 10年前設立 North-East Charity 這個慈善基金。 他說:「不論你居住在那裡,癌症患者每天往返醫院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我們很高興為居住卡萊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設備,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風險。」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藥學服務基金下月推「抗疫期間免費送藥到戶」

藥學服務基金下月推「抗疫期間免費送藥到戶」

服務將於5月4日起推出。

本港有近140萬名長期病患者,當中大多於公立醫院求診。香港藥學服務基金將於5月4日起推出全港首個「抗疫期間免費送藥到戶」服務,以減少疫情下長期病患者面臨「斷藥」,及到醫院配藥而感染的風險。

服務獲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贊助,及香港創新醫療學會支持。在計畫下,基金將派專人到醫院代病人領取藥物,讓患者可安坐家中獲得公立醫院配處的藥物。

服務第一階段對象為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病人。病人需為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必須在香港定居,且地址合適派遞。病人或其代理人需要簽署病人授權書,派送的藥物不包括自費藥物或危險藥物;病人必須已經或願意「醫健通」登記,並願意提供個人香港身分證,以作藥劑師登入「醫健通」的用途。

服務流程:
m

* 病人或其代理人可透過服務熱線(37088552)、whatsapp(97597628)或網上申請表格申請
https://bit.ly/2XRO3lB),並於預約覆診日期前向所屬醫院的專科門診確認可以「免覆診取藥」。

* 申請獲通過後,病人需簽署服務授權書,香港藥學服務基金即可代病人向醫管局遞交病人資料,並安排代領可免診取藥的藥物。

* 有「覆配易」處方的病人將獲優先考慮,但病人需事先以郵寄或親身遞交免診症領藥單正本予香港藥學服務基金。

* 確認申請後大概3至7天,病人將會收到藥物到戶時間的安排。

* 安坐家中接獲藥物後,藥劑師可以提供遙距藥物輔導服務。如有需要,藥劑師亦可協助病人購買醫療物資。

 

考慮到部分藥物必須冷藏於2至8°C 的環境,基金特意引入「冷鏈技術」及「物聯網」科技,即時跟進運送進度,以及嚴格監察運送期間的溫度,令使用此類需冷藏藥物的病人亦可受惠。

文章來自: 頭條日報

裕利醫藥發佈香港首個針對冒牌藥物的消費者調查 揭示88%港人對冒牌藥物缺乏了解

裕利醫藥發佈香港首個針對冒牌藥物的消費者調查
揭示88%港人對冒牌藥物缺乏了解
推出eZTracker應用程式 以區塊鏈技術助消費者幾秒間驗證藥物

香港 – 2020年4月23日 – 亞洲最大的醫療服務商之一裕利醫藥(Zuellig Pharma)今日發佈香港首個針對冒牌藥物的調查結果,檢視香港消費者對冒牌藥物的態度及認識程度。

 

調查之主要發現如下:

  • · 88% 受訪者不清楚或不知道什麼是冒牌藥物;
  • · 52% 受訪者誤以為冒牌藥等同於仿製藥;
  • · 91% 受訪者認為驗證藥物很重要,但過半數受訪者表示不會驗證藥物(57%),或沒有信心驗證藥物(58%)。

冒牌藥物問題在全球各地日益嚴重2。2018年在全球檢獲的冒牌藥較上一年增加63%3;香港海關在2019年偵破十年來最大宗冒牌藥物案件4。隨著冒牌藥物個案上升,調查顯示大多數香港人希望能夠驗證藥物,保障健康,然而他們同時表示不會和沒有信心驗證藥物。

港人選購醫療產品時謹慎

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會透過3至4個渠道查詢藥物資訊,包括咨詢專業醫護人士(61%)及參考家人與朋友的意見(41%)1;而港人購買藥物時的三大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是否由專業醫護人員處方、有沒有良好評價以及其品牌的知名度1,可見港人選購藥物時普遍相當謹慎。

對冒牌藥物認知不足可影響療程

儘管91%的受訪者認為驗證藥物相當重要,但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者不會驗證藥物(57%),或沒有信心驗證藥物(58%)1。

此外,調查還揭示88% 受訪者並不清楚何謂冒牌藥物1,並且有52% 受訪者甚至誤以為冒牌藥等同於仿製藥, 反映港人對冒牌藥物認知不足。冒牌藥物是指故意假冒生產商身份或來源地的品牌藥或仿製藥5,其可能含有錯誤成份、缺少有效成份,或使用假包裝5。

裕利醫藥香港及澳門區行政總裁Andi Umbricht表示:「從是次的調查結果可見,我們有逼切需要提高公眾對冒牌藥物的了解,從而讓公衆可以提高守護自己健康的意識。冒牌藥物問題在全球各地日趨嚴重,除了可能阻礙療程進度,每年更奪去過百萬性命6。對抗冒牌藥物製造是每我們個人的責任,大家應該立即採取行動,打擊冒牌藥物。」

缺乏了解導致誤用不可靠的驗證方式

調查發現,雖然有12%受訪者意識到什麼是冒牌藥物1,但驗證藥物時他們也只會檢查包裝,例如檢查安全封條是否完好無缺,查看包裝上的字體、字體大小、印刷顏色是否有異常,或檢查有沒有拼寫錯誤。但隨著偽造藥物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這些人手檢測方式亦變得不可靠。

推出eZTracker,運用區塊鏈技術驗證藥物

為了讓消費者能快速驗證藥物是否來自合法生產商,裕利醫藥正式推出eZTracker手機應用程式。此應用程式採用區塊鏈技術,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藥物包裝上的二維碼(QR code),即可快速驗證藥物是否來自獲授權的經銷商。

Andi Umbricht 表示:「裕利醫藥一直堅持為客戶提供優質創新解決方案及產品。eZTracker讓用戶只需快速掃描,便能驗證藥品是否由授權經銷商進口,實現我們致力讓優質醫療服務於香港普及的使命。」

裕利醫藥並宣布與國際製藥公司美國默沙東藥廠有限公司(MSD)攜手合作,消費者現可透過 eZTracker驗證美國默沙東藥廠有限公司的HPV 子宮頸癌疫苗。裕利醫藥亦將陸續擴展驗證藥物名單,讓更多消費者的健康獲得保障。

美國默沙東藥廠有限公司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李嘉雯表示:「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及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很高興裕利醫藥推出eZTracker,透過應用先進科技協助醫護人員及患者確保藥物來自合法生產商、經銷商,以助增加醫療產品的安全性,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eZTracker 現可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免費下載。只需輕輕一掃,便能驗證藥物是否由獲授權經銷權進口欲了解更多,請瀏覽以下連結,並下載eZTracker應用程式:https://www.eztracker.io/

 

參考資料:

  1. Zuellig Pharma. Survey on Hong Kong People’s Perception of Counterfeit Medicine. 2019 Dec.
  2. Erwin A, et al.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Counterfeit Drugs. Am Health Drug Benefits. 2014 Jun; 7(4): 216-22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 articles/PMC4105729
  3. Pharmaceutical Security Institute. Counterfeit Incident Trends. https://www.psi-inc.org/incident-trends
  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customs seizes HK$13.8 million haul of fake medicine in biggest such bust in a decade. 2019Dec.  https://www.scmp.com/news/ hong-kong/law-and-crime/article/3042014/hong-kong-customs-seizes-hk138-million-haul-fakes
  5. FDA. Generic Drug Facts. https://www.fda.gov/drugs/generic-drugs/generic-drug-facts
  6. Counterfeit Drugs.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combat counterfeit drugs 1999. http://scienceinpoland.pap.pl/en/news /news%2C28780%2Cexpert-counterfeit-drugs-kill-1-million-people-each-year.html

###

關於本調查:

是次調查裕利醫藥委任第三方調查機構Edelman Intelligence於2019年12月期間進行,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訪問了1,000名18-70歲香港人,以研究香港人對冒牌藥物的了解程度。

關於裕利醫藥:

裕利醫藥是亞洲最大醫療服務商之一,以令醫療服務更普及大眾為使命。裕利醫藥提供國際頂尖的分銷、商業和數碼服務,以支援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

裕利醫藥擁有近百年歷史,至今擁有130億美元資產,業務覆蓋13個市場。現時全球員工有12,000名,服務超過350,000家醫療機構,合作客戶超過1,000家,其中包括全球排名前10位的製藥公司。

裕利醫藥最近更設立了Zuellig Health Solutions Innovation Centre,以開發全新服務,滿足亞洲日趨緊張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其團隊致力研發數據、數碼和疾病管理解決方案,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提供支援,並有助管理醫療費用。

 

 

 

【招募臨床研究志願者】-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招募臨床研究志願者】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香港聯合腫瘤中心(Hong Kong United Oncology Centre)現正招募局部晚期、無法切除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參與研究藥物Durvalumab的第二期臨床研究。

 

•研究名稱:
在局部晚期、無法切除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受試者中使用 Durvalumab 單獨治療或與新藥劑結合治療的一項第二期、開放標籤、多中心、隨機分配、多藥物平台研究 (COAST)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822351

 

• 病人申請資格:
1. 局部晚期(第三期)、無法切除以及稱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 的肺癌類型
2. 癌症在完成含鉑化療和放射治療後情況穩定(沒有惡化)。
• 研究報酬:交通津貼 $200(每次研究回訪),相關治療藥物、影像掃瞄及醫生診症費用全免。
• 研究過程:病人會獲隨機分配至Durvalumab的單獨治療或結合治療 A/B組,
並接受最多12 個月的治療,若出現無法接受的副作用或癌症惡化將停止治療。

 

相關風險:
1. 您可能因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或程序而出現副作用,但不是人人都會出現這些副作用。
2. Durvalumab的副作用包括:腹瀉、皮疹/皮膚乾燥痕癢、肝臟問題、疲倦、噁心、腹痛、積液引起腫脹、上呼吸道感染、食慾不振、氣促、咳嗽、發燒以及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等。

有意參加者可經以下的方法與我們聯絡,以作進一步的了解。
Whatsapp:5518 29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Kingman Chung 鍾敬文 (總監及音樂治療師)

 

Kingman Chung 鍾敬文(總監及音樂治療師)

 

性別︰

專業資格︰

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
瑞典Bunne Method 認證一級督導

  • 澳洲昆士蘭大學音樂治療碩士
  • 澳洲昆士蘭大學音樂及心理文學學士
  • 腦神經音樂治療深造文憑
  • 音樂引導想像二級文憑
  • 新生兒加護照顧音樂治療二級文憑
  • Gottman Method 婚姻伴侶關係輔導治療二級文憑
  •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主席 (2016-現任)
  • 音樂共悅節(香港) 幹事
  •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會員
  • 澳洲音樂治療協會會員

專長: 

癌症復康、社區音樂治療

 國際音樂治療中心 –地址︰

九龍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樓C室

地區︰

九龍新蒲崗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辦公室電話︰ 2968 1710
辦公室傳真︰ 2968 1217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國際音樂治療中心  www.imtc.com.hk

www.facebook.com/imtc.hk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  www.musictherapyhk.org

 

 

癌症患者明哥分享︰補充營養 持續作戰

癌症患者明哥分享︰補充營養 持續作戰
明哥回憶數年前確診鼻咽癌時以平靜心態接受確診噩耗, 在家人支持下,明哥積極展開治療,兩年來先後採用電療和化療控制病情。在治療期間,明哥受副作用影響,活動能力下降,或多或少影響到日常生活,加上胃口不佳,身體更見虛弱。後來在活動得到癌症同路人介紹,參加了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慈善營福包計劃(營養補充品贈飲)」的服務,明哥覺得飲用營養補充品有助增加食慾、紓緩少量副作用,提升抵抗力,特別是幫助維持體重的成效很理想。他說在每天平均飲用兩至三包,以幫助營養吸收。

他現在持續作戰中,幸得速癒素支持,持續服用不致體力下降,仍可保持生活質素,自由外出享受生命。明哥勸告大家不要胡亂相信任坊間資訊,對於一些廣傳的飲食宜忌,應該主動諮詢醫生的建議,勿誤信不正確資料,影響治療成效。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