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誰說晚期癌症等於「無得醫」?

 一提起「晚期癌症」,不少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無得醫」,甚至死亡,十分負面,其實在醫學進步的今天,晚期癌症患者仍可接受進取的治療,雖不能令腫瘤完全消失,但已有很大機會可做到與癌共存,保持理想生活質素,而乳癌正是其中一種最有機會達至這目標的癌症,以下便是兩個令人感一到鼓舞的例子。


四十出頭的Jenny早前發現乳房出現硬塊,但她未有理會,直至後來乳房出現潰爛,她才肯面對現實求醫。檢查後,醫生確診她患上荷爾蒙受體陽性型乳癌,腫瘤約五厘米大,已入侵骨骼,屬第四期,若再不接受治療,其存活期只有不足一年。懊悔不已的她決心積極接受治療。

有見她尚算年輕,且身體健康良好,醫生決定為她採取進取的治療,在約十個月內,為她進行了荷爾蒙藥物、化療、放射治療,令腫瘤縮小至只有一厘米,潰爛情況不再。雖然腫瘤未能完全消失,但醫生見腫瘤已縮小,骨骼再沒有腫瘤,正考慮為她切除乳房,有望根治癌症。

另一位患者Mabel現時年約五十,卻被診斷出三期乳癌,且已擴散至淋巴,其化驗報告更顯示她的腫瘤屬於最棘手的三陰性個案,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對於這類個案,醫學界過往一般認為復發機會高達八成。

醫生為Mabel進行四個月化療,她的身體仍然理想,於是醫生再為她進行放射治療,腫瘤已完全消失。至今晚年,醫學界一般均認定她這類個案復發風險甚低,Mabel可謂雨過天青。

這兩位患者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晚期癌症也可出現「逆轉性」的結局。現時,二人均已重回工作崗位,過着正常生活。




臨牀腫瘤科專科 傅惠霖醫生

徐成之醫生 HSUE CHAN CHEE VICTOR

 

徐成之醫生 HSUE CHAN CHEE VICTOR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85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1991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1994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1994
美國善終及紓緩治療醫學醫學委員會文憑 199
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放射腫瘤科院士
美國放射科醫學委員會文憑(放射腫瘤科)

註冊專科︰ 臨床腫瘤科

地址︰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261303-05

地區︰

尖沙咀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英文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醫療程序及手術︰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聖德肋撒醫院養和醫院

辦公室電話︰

2380 9002

辦公室傳真︰

2380 9707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抗癌新觀念 美研究:療程前先檢測基因

 

抗癌新觀念 美研究:療程前先檢測基因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左)和梅約診所癌症中心主任迪亞西奧(Dr. Robert Diasio)。(倪浩倫攝)

大腸癌連續8年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但不少人對大腸癌化療藥物有副作用和抗藥性,導致影響療效。專家指出,抗藥性是受體內基因影響,若能透過療程前的基因篩檢、進而調整藥物劑量,可達到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和抗藥性的效果。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平均不到35分鐘、便有1名國人罹患大腸癌。治療上,多會以5-氟水嘧啶(5-FU)作為第一線化療藥物,但不少人會產生抗藥性,且在過去單一劑量的投藥方式下,多數患者會有腹瀉、嘔吐等副作用。

美國梅約診所今來台分享5-FU的抗藥新機制研究,梅約診所癌症中心主任迪亞西奧(Dr. Robert Diasio)指出,高達3成歐美、非洲國家大腸癌患者,對5-FU具抗藥性,該中心透過大量數據研究發現,抗藥性和患者本身基因有關,若能事先利用檢測、發現基因不適合,可藉由調控某些對應的基因表現、降低抗藥性,或直接選擇第二線的化療藥物。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表示,人體基因並非一成不變,在未來治療過程中,治療時,應多次檢測基因、並就結果修正治療計畫。迪亞西奧也強調,這次的研究發現,若適時調整藥物劑量,能達到降低1/3~2/3的副作用、並能提高療效,該研究已於近期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Cancer Research》。

迪亞西奧說,癌症新藥研發時間長、所需資源多,舊藥則因累計的數據多,可從中觀察、探討更精準的投藥方式,「如何舊藥新用,是當前很重要的議題」。

台北醫學大學轉譯醫學博士宋賢穎說,很多大腸癌患者因產生抗藥性而需換藥,但可能因此延誤治療時間而影響病情,透過基因檢測可達到「預測效果」,對患者有正面幫助。

梅約診所今與台北醫學大學合辦學術研討會。閻雲表示,該校已和梅約癌症中心簽訂研究合作備忘錄,以大腸癌為合作研究重點,也盼能學習到對方更多「個人化精準醫療」,目前已送多名醫師前往學習腸道共生菌、消化道內視鏡等新技術;梅約也希望透過合作,研究亞洲人的基因,研發最適合亞洲患者的治療方式與藥物。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024003407-260405

30歲的禮物:謝謝癌症,讓我更勇敢

 

 

30歲的禮物:謝謝癌症,讓我更勇敢

作者: 

內容簡介

有時人生會逼你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
然而這些改變未必不好,它會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帶來更多可能。

 
20萬人感動淚推~
  那天,被診斷出乳癌,她擦乾眼淚,笑著說:「這是30歲的禮物。」
  面對病情、面對生命,她堅持:「不要放棄美麗的可能。」
 
 
│一位美妝記者的抗癌日記
 
風華正茂、正要攀向事業高峰的30歲美妝記者,
在今年初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乳癌,
為了化療,她剪去了秀麗的長髮,
她用積極勇敢的態度,去面對她稱之為「30歲禮物」的意外,
藉著她的專長、她的文字,帶讀者思考,
癌症真得很可怕嗎?生命意義是什麼呢?
若能提前意識到生命有極限,你還會對一些小事執著不放嗎?
 
│從沮喪到放下,從害怕到勇敢
 
沒有家族病史、無不良嗜好,在醫生斬釘截鐵說出「乳癌」時,不斷自問:「為什麼是我?」然而,就算問了千萬次,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解答。
確診前活潑開朗的美妝記者,確診後則要剪去一直捨不得的長髮。帶著困頓和沮喪,
也上網查了許多資料,心想:既然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文章在網路上流竄,不如自己來寫,總會有人因為看了她的文章而不害怕,而勇敢。所以,她寫下──
 
•  看著照片裡的自己,覺得自己好像因為生病,瞬間長大了,長髮剪掉了,可是笑容還在。頭髮不見了,我還是那個愛笑、開朗的我,30歲禮物是癌症曾讓我不知所措,但我試著與之共處,找到我們彼此的相處之道,不只是透過照片記錄樣貌的變化,也透過文字寫下期間的心情。
 
•  生病是學會放過自己,而不是放棄自己。當然面對大家的建議,我也好好想過,如果身體真的不能負擔,再來調整生活的節奏,凡事都做好了打算。不過,放棄的念頭我可從來都沒有過。
 
•  每個人生來都有使命,我相信這是我的使命。從美容編輯助理一路到美容編輯、記者,我所做的不就是推廣「美」這件事嗎?現在我要做的事也是一樣,我希望透過書寫,建立一個觀點,「面對任何事,都不要放棄美麗的可能。」

作者簡介

吳娮翎 Avis
 
現職媒體,曾任職於《美麗佳人》、《柯夢波丹》等時尚雜誌,大學畢業自東吳中文系,後於世新口語傳播研究所專研美食文化,現就讀台大進修管理碩士學分班。工作後專精美妝,喜歡所有美的東西,即便乳癌來敲門,都不願放棄美麗的可能,透過書寫傳遞這份力量。
 
粉絲團 │Oops!!Wu
https://www.facebook.com/oopswu/

部落格│Oops!!Wu
http://oopswu.pixnet.net/blog

名人推薦

★來自臺灣各界的感動推薦★
作家|大A    
台大醫院外科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王明暘
媳婦界燈塔 |宅女小紅     
WPP集團群邑媒體董事長、聯廣集團董事長 |余湘
美麗佳人美容健康總監 |李忻潔    
名模、演員|林可彤
作家│阿盛     
妞新聞總編輯│馬美怡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    
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陳昱翰   
妞新聞亞太區營運長│劉立榆     
EllE雜誌總編輯 │盧淑芬

 (按姓氏筆畫排列)
 
***
 
★各界名人一致好評★
作者在面對生命中重大疾病時,仍能保持自己原來的本質,以幽默的筆法,真實地紀錄就醫的過程,這是一本大家都應該看的書,讓我們瞭解在面對疾病的困境時,可以保持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對如何和生病的親友相處,有不一樣的視野。--王明暘  台大醫院外科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娮翎說自己是因為癌症而變勇敢,可我認為恰恰相反,是她的勇敢才讓癌症變得不可怕。她的正面能量,就是此書要送給讀者的禮物。--余湘  WPP集團群邑媒體董事長、聯廣集團董事長
 
漂亮的女孩子很多,美麗的女人則很少。因為美麗來自於勇敢的氣質。--大A  作家
 

人生需要很多人給你快樂的勇氣,讓你孤單時想到她都能微笑,讓你受困時想著她都能變得有勇氣。 --林可彤  名模、演員
 
她像是永遠站在陽光裡的女孩,用她的關懷溫暖冷漠,也讓人重新珍愛自己。--李忻潔  美麗佳人美容健康總監
 

永遠這麼勇敢地面對「脆弱」,是我從她身上看見最美好的一件事。 --馬美怡  妞新聞總編輯
 

無論任何困境,總能用陽光般笑容,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娮翎,30歲的禮物,不完美帶來的完美!--劉立榆  妞新聞亞太區營運長
 

有時候我們其實不懂人生要給我們的究竟是挫折?考驗?提醒?還是禮物?這本書告訴我們,勇氣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盧淑芬  EllE雜誌總編輯
 

目錄

第一章 禮物 ─ 本來的我與生病的我
1.     我喜歡我現在的樣子
2.     健康檢查有檢查有保佑
3.     A醫院檢查之之步步驚心
4.     尾牙之日中了人生大獎
5.     到T醫院尋求第二意見
6.     超音波檢查與乳房攝影
7.     冷凍卵子以及種種婦科咨詢
8.     報告老闆我的開刀日
9.     說走就走的土耳其小旅行
10.   剪掉長髮發現另一個自己
 
第二章 面對 ─ 癌症與我
1.     乳癌不只是乳癌,它有很多種
2.     人生選擇題,先開刀還是先化療
3.     住院開刀之人生身不由己
4.     人生的命運就此改變了
5.     癌症期別只是一種分類
6.     個案管理師是萬事通
7.     妳還年輕建議要做化療
8.     牙齒保健不可少
9.     人工血管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發明
10.   第一次化療開始
 
第三章 勇氣 ─ 癌症與我
1.     一百個拒絕化療的理由
2.     網路資訊的氾濫
3.     心理副作用大於化療副作用
4.     他們說,你應該要放棄不要太累
5.     對病者的玻璃心多一分同理心
6.     躲在口罩背後多了一點安心
7.     難以成眠的夜晚
8.     每個人都有一套偏方與大師
9.     回歸到信仰的本質
10.   把人生歸零重新開始
 
第四章 希望 ─ 生活與我
1.     我們一家都是樂天派
2.     第一次,媽媽說她愛我
3.     無條件的愛
4.     飲食大作戰
5.     白血球原來不可或缺
6.     運動流汗心情好
7.     生活的減法與加法
8.     學會說謝謝就好
9.     時間是自己的
10.   把握當下,重拾寫作與振作
 
第五章 真誠 ─ 朋友與我
1.     留下真正的朋友
2.     生病是一堂人生必修課
3.     親愛的同學
4.     培養第二專長
5.     我認識了一位美國癌友R
6.     相信自己的勇敢
7.     久違的問候
8.     不要把病人當成Google
9.     關於同理心
10.   如果可以健康誰想要生病
 
第六章 蛻變 ─ 美麗與我
1.     掉髮的隔天就剃了光頭
2.     不放棄美麗凡事先買再說
3.     路邊攤的頭巾與舶來品頭巾
4.     萬元假髮與百元假髮
5.     重拾化妝樂趣
6.     觀察每天身體的變化
7.     肌膚的代謝趨緩
8.     臉部SPA定期保養
9.     逛街也是一種運動
10.   真正的美麗是對自己有自信

書摘

自序 ────       生日禮物是癌症
 
///
 
癌症是什麼?我一直以為癌症離我很遠,畢竟家人沒有相關的病例,一直以來也活得幸運,沒有歷經什麼病痛,生活不菸不酒,喜歡運動,也沒有做過什麼滔天壞事,所以癌症怎麼會找上我呢?我想,每個人都曾這樣想過,其實收到乳癌這份禮物後,我重新檢視了我的人生,過往的我確實沒有好好的傾聽身體,愛自己。
 
總是仗著青春,不顧什麼的往前衝,卻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身體也需要休息也需要被愛,當情緒壓抑累積在體內就會一次爆發,現在的我學會釋放情緒,不再囤積那些看不見的壓力,很多人會將癌症歸因於飲食、生活習慣等等,但我覺得心理才是一大主因。
 
人活著,要真正活得自在快樂並不容易,總是會有很多放不下的事,然而面對疾病,所有的事都得放下,重新好好思索,好好來過。面對突如其來的30歲大禮「乳癌」,從陌生到熟悉共處,著實也花了一點時間,一開始,看了很多網路文被嚇到,驚醒後,想說既然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文章在網路上流竄,不如我自己來寫,我相信總會有人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不害怕,而勇敢。
 
每個人生來都有使命,我相信這是我的使命。從美容編輯助理一路到美容編輯、記者,我所做的不就是推廣「美」這件事嗎?現在我要做的事也是一樣,我希望透過書寫,建立一個觀點,「面對任何事都不要放棄美麗的可能。」
 
過往的照片歷歷在目,面對眼前的治療,幾度彷徨,周遭的親友依舊過著他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卻已截然不同,「我的青春多美麗。」不免這樣的想,然而歷經生病後的生命,卻比過往的每一天都來得踏實、真切,而好好睡覺、好好吃飯、陪伴家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不知道如何去害怕未知的生命,我只知道我擁有的就是現在,
 
謝謝30歲的禮物,因為生病得到的禮物真的太多太多了,讓我重新學習愛與被愛,也謝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你們,讓我觀看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視角。

詳細資料

書籍代號: 
0ZIL0006

商品條碼EAN: 
9789869352727

ISBN: 
978-986-93527-2-7

圖書分類號(CIP): 
416.2352

印刷: 
部分全彩 / 單色印刷

頁數: 
240

裝訂: 
平裝

為生命護航——對抗乳癌的武器

 乳癌是本港的頭號女性癌症,個案數字連年增加,但稍為令人感到「安慰」的是,乳癌治療非常成熟,不但可以準確將個案分類,作出針對性的治療,而且治療成效理想,可將高風險個案降低為低風險、將低風險個案降低為更低風險,令乳癌成為一種治瘉率相當高的癌症。

  在過去三十年,乳癌治療日新月異,從過往多從癌症期數判斷如何進行治療,演變成今天主要以倚重病理分析,了解腫瘤特性,如腫瘤是否屬賀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陽性等,再加上有否出現轉移,從而評估復發風險,再設計治療方案。

  一般而言,乳癌治療以手術為先,若個案仍屬早期,醫生會安排患者切除腫瘤或整個乳房。近年,醫學界傾向為女性保留乳房,減少對其生理及心理造成創傷。醫生會再分析患者的病情,考慮處方術後輔助治療,以藥物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

  若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即屬晚期個案,患者未必能夠以手術徹底清除腫瘤,醫生便會利用其他「抗癌武器」,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醫生可按照患者的病情及腫瘤特性,組合這些「抗癌武器」,以達到最佳療效。

  隨着各種治療的成效愈來愈高,醫學界已有把握將惡性度較低的乳癌個案,如賀爾蒙受體陽性個案的復發風險降至少於一成,至於惡性度較高的個案,如HER2受體陽性個案,其復發風險也能由過往的八成,減至僅兩成。所以說,女性能徹底打敗癌症不再是夢。

 



臨牀腫瘤科專科 傅惠霖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