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osephine Tsang

🏃🏻個人簡介

Josephine Tsang  | 乳癌康復者、香港乳龍主席

 

🏅活動期望 / 心聲  

因為有第二生命,

讓我變得更加豐盛!

做更有意義的事,

活出更開心的自己!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

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堅持運動 #相信自己

捐款Link:https://member.cancerinformation.com.hk/2024/12/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osephine-tsang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hristine Fok

🏃🏻個人簡介

Christine Fok | 胰臟癌康復者 時裝店老闆

 

🏅活動期望 / 心聲

奇蹟不是突然發生,而是由一點一滴的努力和堅持匯集而成。大家一齊努力!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

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人生高低堅持到底

捐款Link:https://member.cancerinformation.com.hk/2024/12/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hristine-fok

【保誠保險】癌症資訊網慈善分享有關香港癌症病人與照顧者面對的挑戰

今日好榮幸得到 溫婉珊 Shirley Wan 分行經理的邀請,來到香港保誠保險 PRUDENTIAL 馬驊伯 Alex Ma 的團隊分享有關香港癌症病人與照顧者面對的挑戰;我們日常的工作、工作理念,以致現時提供的各項病人支援服務詳情等。感謝各位保誠前線同事對我們所提供的服務的關注,希望今次的介紹能夠為你們的工作提供額外的價值,並且為你們身邊有需要的家人、朋友,以致客戶提供更落地的支援。

我們經常形容癌症就像便利店,總有一個在左近。或者你並沒有相關的服務需要,但增加對癌症的認識,了解癌症治療的發展,探討香港對癌症病友的支援就如保險一樣,是以備不時之需的。感謝大家對癌症資訊網服務的支持,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我們會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We were honored to be invited by Shirley Wan, the Branch Manager, to share with Alex Ma’s team at Prudential Hong Kong ab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ancer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in Hong Kong. We discussed our daily work, the work philosophy, as well as details of the various patient support services we currently provide.

We appreciate the attention that Prudential’s frontline colleagues have shown towards the services we offer. We hope that this presentation can provide additional value to your work and offer more practical support for your family, friends, and clients in need.

We often describe cancer as being like a convenience store, always nearby. Even if you may not currently require related services, however increasing awareness about cancer, understanding advancements in cancer treatment, and discussing the support available for cancer patients in Hong Kong is akin to having insurance for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our service, and I hope that in the days to come, we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中醫藥在肺癌治療的角色》 小冊子終於出版啦!!

📚立即閱讀網上版

2024年,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成為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肺癌的高發病率嚴重威脅著全球健康,使其成為各國醫療界和公共衛生領域關注的焦點。在這背景下,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肺癌治療中越來越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和臨床價值。

承蒙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的支持,本小冊子將探討中醫藥在肺癌早、中、晚期治療中的應用,並強調現代醫學與中醫藥的協作。我們希望透過本冊子,提高肺癌患者及其照顧者對中醫藥在治療中的認識,促進中西醫協作,以提升治療效果和生活質素。

精彩內容:
📍 中醫的診斷方法在肺癌上的應用
📍 中醫藥的治療原則和策略
📍 中醫藥如何作為輔助治療
📍 中醫藥如何紓緩治療的副作用
📍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念和優點
📍 肺癌患者的中醫藥保健與食療

索取方式:
《中醫藥在肺癌治療的角色》小冊子將免費提供給社會各界,包括各個團體、肺癌病人或其家屬,以至市民大眾。如果您對肺癌治療或中醫藥有興趣,或者希望深入了解中醫藥在肺癌治療上的應用,請聯繫我們索取:

1) 透過以下連結,填寫申請表格。(自付寄件費用)
https://forms.gle/q7oEs9J7a5QsghGt9

2) Whatsapp 至 5206-7607,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同事聯絡,以安排時間到取或以自付方式寄出。

「生蛇與癌症你要知」專題講座

癌症資訊網成功舉辦「生蛇與癌症你要知」專題講座,感謝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吳劍邦醫生 為大家講解為何癌症病人是生蛇的高危一群,如果真的不幸生蛇有何治療及預防方法。
鳴謝 GSK 全力支持今次講座。
💡以下為 #吳劍邦醫生 歸納的幾個重點:
以往癌症病人在做治療時很多會避免接受疫苗注射, 因為第一怕抵抗力低會導致打疫苗不能使到身體產生足夠抗體,第二怕打疫苗後會發燒導致分不清是真感染的發燒還是疫苗的發燒反應,但疫情使到情況很大改變,大家都更加開始接受疫苗。
總結這次講座
1️⃣ 癌症病人是可以打蛇針,安全有效
2️⃣ 生完蛇可以打蛇針
3️⃣ 打過第一代蛇針可以再打新一代蛇針
In the past, many cancer patients would avoid receiving vaccinations during treatment. Firstly, It is believed that impaired immunity would cause the vaccine fail to mount sufficient antibodies response, and secondly, some patients would develop fever after vaccination, which would make it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a fever from a real infection or reaction to the vaccine. But the pandemic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a lot. Many people tend to accept the vaccination more. To summarize the lecture
1️⃣ Cancer patients can receive zoster vaccine,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2️⃣ Zoster vaccine can be given even zoster infection had occured once the active phase is over
3️⃣ Even for those who had the first generation zoster vaccine, they can still receive the new generation of zoster vaccination

【東區醫院日】「跨代共融,樂活東區」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很高興再次能參與「東區醫院日」慈善活動!我們除了參加慈善步行,更在現場設置了「癌症健康資訊 proud」遊戲攤位,與社區朋友一同推廣健康訊息。

感謝東區醫院多年來為港島東區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作為社區夥伴,我們很榮幸能為「跨代共融,樂活東區」出一分力!

血癌知多D–骨髓增生性腫瘤(MPN) 專題講座

2024.11.15 由AMWG(Asian Myeloid Working Group),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聯同癌症資訊網成功舉辦血癌知多D–骨髓增生性腫瘤(MPN) 專題講座,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感謝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 喬夏利醫生為大家講解骨髓增生性腫瘤最新醫療資訊。

鳴謝瑞士諾華製藥(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今次講座。

Last week, AMWG (Asian Myeloid Working Group), HKU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Cancerinformation.com.hk successfully held a health talk o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 The audience response was enthusiastic,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gratitude to Dr. Harry Gill for sharing the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on MPN with the audiences.
Event sponsored by Novartis.

「好好呼吸 奏出生命樂章」愛與關懷肺癌患者聚會

剛剛的星期日(2024.11.17)舉辦的「好好呼吸 奏出生命樂章」愛與關懷肺癌患者聚會邀到共100位肺癌患者及照顧者共渡一個午餐聚會,活動已經連續第三年舉行,好開心再次見到各位病友,隨著肺癌治療發展,有多朋友甚至已經治療超過五至十年,大家患病期間都無放棄,積極面對。當日再次邀請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醫生及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肺癌關顧組召集人Michelle,同大家講解肺癌治療,更講了很多勉勵說話,鼓勵大家。

鳴謝美國輝瑞科研製藥有限公司全力支持今次活動。

Last Sunday, we held the “Breathe With Me” gathering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100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luncheon event, which has now been held for the 3rd consecutive year. It was wonderful to see our friends again. As lung cancer treatments have advanced, many of our companions have even been in remission for 5-10 years. Despite their illnesses, they have never given up and have faced everything proactively.

We again invited Dr. Patricia Poon and patient representative, Michelle, to give sharing the latest lung cancer treatment information and provided words of encouragement to everyone.
Event sponsored by Pfizer.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 Histotripsy 2.0 系統 共 30 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李嘉誠基金會主席李嘉誠與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線上對話,提到利用醫療科技有幾重意義,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提高服務的水平質量,可以發揮醫療經濟,為香港﹑中國和東南亞服務。
李嘉誠基金會主席李嘉誠與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線上對話,提到利用醫療科技有幾重意義,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提高服務的水平質量,可以發揮醫療經濟,為香港﹑中國和東南亞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 Histotripsy 2.0 系統,將於明年初開始替病人接受治療。李嘉誠基金會將捐助十位肝癌患者接受組織碎化技術,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慈善信託基金將支持另外 20 名病人,中大威院團隊將為共 30 名肝癌患者進行這個嶄新療法。中大威院跨專科團隊將開展臨床研究,將組織碎化技術的臨床應用從治療肝癌擴展至乳癌等多種癌症

Histotripsy 2.0 與 Histotripsy 的具體分別:
1. 配備最先進系統裝置,可兼容更多功能及持續系統升級
2. 向醫生提供更全面、實時及具體的手術數據
3. 進一步提升利用組織碎化治療的精確度

亞洲首台 Histotripsy 2.0 系統 提升局部定位治療精準度

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中大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感謝李嘉誠先生及基金會對中大的支持「早於 2005 年,李嘉誠先生慷慨捐資中文大學成立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我有幸出任創所所長帶領研究所為中大、香港社會以至亞洲區的醫學科研開創新局面。我非常榮幸將成為中大第九任校長,期望在李先生和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大繼續為本地、國家以至全球的教育、研究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及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向基金會表達由衷謝意:「多年來,李嘉誠先生及基金會一直關心中大的教育及科研發展,捐贈支持中大多個研究單位及學系,為教研人員的研發及創新提供寶貴資源。是次捐贈將加強中大在癌病治療的科研實力,讓更多患者能因此頂尖醫療科技而受惠。」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及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表示:「我們衷心感謝李嘉誠先生多年來對中大醫學院的支持和慷慨捐贈,讓中大醫學院在醫療創新方面不斷向前。多年來,中大醫學院一直是研發及引進頂尖醫療科技和設備的先驅。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跨專科合作,為病人提供創新的臨床方案,讓他們獲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我們亦非常感激威院慈善信託基金及威院上下的支持,讓更多患者受惠組織碎化技術。」

李嘉誠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表示:「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有如一份科技禮物,賦予社會希望、健康和生命的禮物。首部 Histotripsy 系統運抵香港 90 天內,成功地為 30名肝癌患者治療。這種低成本、高效益的癌症治療新選擇,不但可以大幅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可紓緩公營醫療服務在老齡化社會對政府所造成的財政負擔。」

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 2.0 配備全球最先進系統裝置,可兼容更多功能以進行持續系統升級。此系統可在消融過程中不斷接收反饋信息,提升腫瘤消融的效率,為組織碎化技術應用至身體不同部位以治療多種癌症奠下鞏固基礎。

突破性科技結合跨專科人才 為治療多種癌症開創新格局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系主任高士進教授指出:「組織碎化技術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破壞及液化目標腫瘤細胞,治療過程只是 10 至 15 分鐘,全程不會影響周邊的重要組織,亦毋須開刀,是一個安全、無創及高療效的治療方案。醫學界視個人化及精準治療為最終目標,組織碎化技術正好為癌症治療提供手術以外的方法,讓患者可多一個選擇以針對地性消滅腫瘤。」

偉倫外科學教授及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吳兆文教授表示:「中大威院團隊早前已成功利用此先進技術為一名肝癌患者完成治療,術後恢復良好,療效理想。中大威院已成立跨專科團隊,成員包括腫瘤科、外科、影像及介入放射科的專家,研究將此嶄新技
術進一步應用於治療乳癌等香港常見的癌症,期望為患者提供無創、無痛、高效及安全的先進治療。」

組織碎化技術極具潛力應用於乳癌治療

根據 2022 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乳癌是本港第二種最常見的癌症,更是大部分女性的頭號癌症。香港每 14 名婦女中有 1 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

近年醫學界的熱門話題是以「局部定位治療」(focal therapy)作乳癌的未來治療方向,為患者提供手術以外的治療方案。局部定位治療有望適用於腫瘤體積較小、無淋巴擴散的早期乳癌患者,優點是只需局部麻醉,不用留院、復原較快、無毒性、可與其他治療方法同時使用、不留疤,因此不影響乳房外觀。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朱昭穎教授指出,組織碎化技術極具潛力應用於乳癌治療:「由於亞洲及中國女性的乳腺密度較白種女性為高,傳統乳房 X 光造影未必能偵測微細的乳房腫瘤,但超聲波卻能做到這點,因此依靠超聲波來確定癌症位置的組織碎化技術對亞洲及中國女性尤其有優勢。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具高強度超聲波的組織碎化技術極具潛力成為乳癌患者的『局部定位治療』方案,為不適合接受手術或拒絕接受傳統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提供多一個無創選擇。」

港大醫學院統合分析指高危EB病毒譜系與南中國鼻咽癌風險密切相關

港大醫學院蔣國誠教授(中)和楊萬嶺教授(右)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特定的EB病毒變異體與南中國地區的鼻咽癌有顯著關聯。
港大醫學院蔣國誠教授(中)和楊萬嶺教授(右)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特定的EB病毒變異體與南中國地區的鼻咽癌有顯著關聯。
港大醫學院統合分析指高危EB病毒譜系與南中國鼻咽癌風險密切相關。
港大醫學院統合分析指高危EB病毒譜系與南中國鼻咽癌風險密切相關。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七成南中國地區的鼻咽癌患者感染高危EB病毒。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七成南中國地區的鼻咽癌患者感染高危EB病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特定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變異體與鼻咽癌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鼻咽癌在南中國地區尤為常見,被視為該癌症的流行區,其發病率至少比世界上非流行區高出20倍。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病原體 PLoS》期刊上(按此瀏覽期刊文章),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對人口篩查和診斷測試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症」,在廣東、香港等南中國地區及東南亞尤為普遍,主要影響30至60歲的男性,其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環境和病毒。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已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有百分百的關聯,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EB病毒在鼻咽癌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

背景
EB病毒與鼻咽癌的發展密切相關。然而,近期由港大醫學院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某些EB病毒變異體可能會增加個別人士患上鼻咽癌的風險。鼻咽癌通常在疾病晚期診斷出來,早期檢測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並減少治療帶來的長期副作用,因此持續研究和提高公眾對鼻咽癌致病因素的認識十分重要。

研究結果及意義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香港兩個數據集和廣東一個數據集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綜合分析,這些數據集包括總共279個鼻咽癌患者和227個健康人群的EB病毒基因組序列。研究顯示,約七成鼻咽癌患者存在高危的EB病毒單體型,而在健康人群中僅約三成人攜帶此EB病毒。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透過分析九個與高危EB病毒譜系相關的基因標記,可能有助預測鼻咽癌的存在,意味著這些基因標記未來可能成為鼻咽癌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

首席研究員、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科及青少年醫學系蔣國誠教授認為,該研究識別出一種特殊的高危EB病毒譜系,為未來研究鼻咽癌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有助在香港和中國南部等流行區開發針對性篩查和診斷測試,最終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蔣教授表示:「通過分析在中國南部的大量數據集,我們確認EB病毒基因組EBER2區域附近的特定遺傳變異與鼻咽癌有關。這些高危變異緊密相關,形成一個更大的高風險組合。」

研究團隊
該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兼首席研究員蔣國誠教授,和同系的楊萬嶺教授共同帶領。主要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黃家和博士及許貴峰博士。其他港大醫學院合作研究人員包括臨床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的鄺麗雲教授和龍李梅瑞教授。

鳴謝
該研究由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並獲得研究資助局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鼻咽癌組織庫支持,並提供額外的鼻咽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