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接受治療中或治療後,有些人會感覺腦袋空空、記性變差,像是「到了某地竟想不起,來這裡要做什麼?」、「某個人的名字怎麼想都想不起來?」、「鑰匙、眼鏡、錢包…常忘了放哪兒?」、「同樣的問題不斷重複問」,諸如此類的經驗,與治療前的狀態相比,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方式等認知功能出現變化,這樣的症狀俗稱「化療腦」。
謹慎來說,化療腦所指乃是「癌症相關的認知功能障礙」。化療腦除了化學治療,癌症本身、開刀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癌症治療衍生的貧血、新陳代謝異常、電解質失調、感染症、疲憊、睡眠障礙、焦慮、憂鬱等,都可能影響認知功能。此外,年長、合併其他疾病、健康狀況不佳、腦部儲備量較低者較易發生。
一般而言,化療腦的認知功能變化都很輕微,通常只有病人或周邊親友才能察覺,且一段時間後多會自行緩解,僅少數病人會持續較長久或感覺到變化。
化療腦對於生活、工作較為單純的病人未必有明顯感受,不過,常處理繁雜事務者一旦患了化療腦,影響所及可能較為明顯,因此承受的困擾與壓力就不難想像。
化療腦如何檢測?神經心理認知功能的檢測工具,是目前最常用來評量有否化療腦及其嚴重程度的方法。近幾年腦部功能性核磁共振檢查及正子掃描電腦斷層檢查的研究,雖發現有化療腦的患者,其腦部相關位置結構性和功能性的缺損,但尚不能作為診斷有否化療腦的工具,也不能藉此來預測化療腦的產生和進展。不過這些研究結果已讓更多專業人士相信癌症相關化療腦的存在事實。
目前臨床腫瘤界普遍使用的癌症治療毒性評估,也將化學治療相關認知功能障礙中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障礙,列為正式的毒性評估項目,然而認知功能狀態評估在臨床上仍常被忽略,不少專業人員是存著半信半疑的心態看待。
癌症病人罹患化療腦的比率為何?由於疾病的差別、治療模式不同以及檢測工具不一,各家研究結果可由一成至五成不等。由此看來,確立診斷標準是化療腦研究上很重要的課題。化療腦絕多數症狀是輕微、暫時性的,且並非每位接受癌症治療的病人都會發生,患者不須為此過度擔憂而影響治療意願。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