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 有線電視至fit男女 : 膠質瘤

 

 

膠質瘤是腦腫瘤常見的一種,而徵狀就取決於腫瘤在於甚麼部位與及增長率,大部分患者有頭痛、癲癇症、說話困難, 無力虛弱,或者在身體某部位或面部的痲痺,視覺及感覺出現異常,平衡力亦有問題,亦有噁心或者嘔吐的情況,記憶力亦會變差。 
「至FIT男女」 醫療專科直擊,邀請腦外科專科醫生,同大家講解「膠質瘤」最新的治療和檢查方法。

 

 

膠質瘤(一)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_fit.php?video_id=83428

 

膠質瘤(二)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_fit.php?video_id=83427

 

膠質瘤(三)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_fit.php?video_id=83426

 

膠質瘤(四)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_fit.php?video_id=83263 

(胃癌) 有線電視至fit男女 : 胃癌

 

 

胃癌        2010/05/30 19:13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個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症,同時亦是致命率排名第二的癌症殺手,而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宗胃癌新症。雖然在患病初期即接受治療,患者五年內的存活率高達九成五,但因胃癌病徵與普通胃病很相似,令不少人就不加理會,直至有更嚴重的病徵出現時才找醫生,減低治癒率。今集「至FIT男女」,邀請腸胃專科醫生,探討胃癌最新檢查及治療的方法。

 
 

《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動畫短片放映會

 

在生的人一起感受死前感覺

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動畫短片放映會 同場加映新青年理髮廳表演

動畫家夢特嬌・全Montagut Chuen為香港防癌會親手繪畫,炮製15分鐘動畫短片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以「死前」為題,反轉過來,透視「在生」的意義。故事主角入院彌留之際,以超現實角度,見盡病友的遭遇,預視生命盡頭,是新的開始。

舊區・新意
動畫《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選擇在香港殯儀業重鎮紅磡重新開業、香港唯一仍保留傳統戲院運作的寶石戲院舉行發佈會,2012年進行翻新工程,恍如「再生」,售票大堂卻仍保留原70年代傳統戲院裝修,關於生死教育的《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實具多重意義。

沉重・清新
當日除了有《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的放映會,樂隊「新青年理髮廳」會親臨現場獻唱,在極具意義的生死教育話題中,帶來清新的歌聲。一眾《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的創作團隊及嘉賓,更會在放映會後,與觀眾分享感受,於在生時暢談對「死前」的看法。

身之畢業禮Before Dying》動畫短片放映會
日期:2014921(星期日)
時間:上午1130
地點:寶石戲院 香港九龍紅磡寶其利街2J
嘉賓:新青年理髮廳
對象:任何有興趣人士
費用:全免

報名及查詢: 香港防癌會

3921 3821 /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76721892578335/

(肺癌) 荷爾蒙療法 恐增肺癌風險

荷爾蒙療法 恐增肺癌風險

 

 

資料來源 : 人間福報  2010年03月03日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昨天提醒,據今年二月《臨床腫瘤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追蹤婦女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發現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不過臨床醫師指出,國外使用荷爾蒙治療的年齡層偏高、受試者同時還有肥胖問題,研究結果「僅供參考」,民眾不需太恐慌。

TFDA藥品組藥品安全評估科長呂理福表示,這篇論文提到五十至七十五歲的更年期婦女,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十年後,有較高的風險罹患肺癌,但是荷爾蒙是否就是導致肺癌發生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近日會把此訊息發函給專科醫學會,作為醫師評估用藥與否的參考。

目前國內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對於曾罹患癌症的婦女,完全不建議使用;若家族中曾有人罹癌,建議用藥前需審慎評估。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楊再興表示,這篇論文是美國國家衛生院在二○○二年的研究後續,原本是研究荷爾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不過卻透過資料庫分析,當年指出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風險,曾引起民眾恐慌。

這次再提出增加肺癌的風險,楊再興指出,有兩個變數導致結果有誤差,一個是使用荷爾蒙治療的時機點,一般均建議停經後就使用,不會超過六十歲,但此試驗者平均使用年齡六十三歲;另外,這些人本身也不是健康的人,多數有肥胖問題,原本就是罹病高風險群。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監事周輝政表示,荷爾蒙跟癌症的關係仍有待釐清,許多人只記得使用荷爾蒙治療,乳癌風險會增加,但是後續研究證實,荷爾蒙不會讓良性腫瘤變成惡性;但原本就有惡性腫瘤,荷爾蒙的確會加快增長速度。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70315 

(肺癌) 專家指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選擇非化療治療

專家指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選擇非化療治療

 

資料來源 : 北京新浪網  2010年04月08日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漸近的腳步中以“關愛生命,科學防癌,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十六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天在北京拉開序幕。中國癌症基金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部再度攜手阿斯利康(中國)以“關愛肺癌——美好生活‘易’起來”為主題的肺癌防治宣傳活動揚帆起航,為廣大肺癌患者保駕護航。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主任、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輝教授指出:我國目前已成為惡性腫瘤患病人數之首,該類腫瘤是指原發於肺、氣管和支氣管的惡性腫瘤,具有確診多為晚期、預防後果不理想、進展很迅速等特點。因此,在科學預防的基礎上,防治選擇變得尤為重要。而科學的治療模式,能夠徹底影響患者開始治療後的整個生活方式。

 

傳統化療多不便  治療模式需改變

目前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以化療為主的傳統治療模式治療。有效的化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伴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脫髮、白細胞減少、抵抗力降低、乏力、神經病變等等,並且需要靜脈注射治療,患者常常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常常有“化療化療,化到何時才算了?”的疑問。

長期的化療和反復住院治療曾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了控制腫瘤、延長生存的唯一選擇。更何況,即使是療效最好的化療方案,也只能使大約30-35%的患者獲得腫瘤縮小的療效。剩下的六、七成的患者承擔了如此多的痛苦,卻沒有明顯療效,就像被“陪綁”治療。這些患者需要有另外一種選擇,使他們面對晚期腫瘤的威脅也能像正常人一樣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美好時光。

 

靶向個體新觀念  創造治療新格局

口服的個體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的臨床應用,徹底改變了化療對患者生活的影響。

隨着分子靶向治療手段的迅猛發展和臨床廣泛應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比較好,對特定受益人群具有比較確切的臨床療效,使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轉換成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治療模式,使我們幾十年倡導和期盼的“帶瘤生存”成為可能。

李輝教授介紹到:面對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需要有更多的醫生和患者認識到腫瘤治療還有另一種更好的選擇,破除單一化療的固有觀念,跨出嘗試新生事物的重要一步。

同時,支修益教授指出,“隨着口服靶向治療藥物吉非替尼的應用和強有力的臨床研究數據不斷出現,改變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傳統治療思路和模式。化療已經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選擇。隨着更多的有效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時間已經得到了顯著的延長。我相信,隨着醫學的進步與發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模式將更加人性化和個體化。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非小細胞肺癌將得到成功的控制,不再是使人望而生畏的殺手,而成為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長期控制在穩定狀態的慢性疾病。這樣人們將不再“談癌色變。”

 

據悉,該宣傳活動在北京圓滿結束後,航線將會相繼在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瀋陽、濟南等中國七大城市啟動。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sinacn/20100408/20591331067.html 

(肺癌) 肺癌新標靶藥 人體試驗

肺癌新標靶藥 人體試驗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6/02

 

肺癌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目前標靶藥物易產生抗藥性,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主持一項肺癌新標靶藥物的台灣患者人體試驗研究,希望找到更好的藥治療患者。

楊泮池指出,國內一年新增9千名肺癌患者,8成5者屬非小細胞癌,好發年齡60歲,雖然各界推廣戒菸,仍有7成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且愈來愈多肺腺癌患者,為未吸菸女性。

由於肺腺癌長在肺部比較邊緣位置,小於1公分腫瘤,常無法從X光發現,往往待腫瘤長大,壓迫神經、血管或心臟,患者咳嗽、氣喘才知罹癌。

目前已上市的標靶藥物,能延緩非小細胞癌患者病況惡化半年,但有半數的人,使用9個月後會產生抗藥性。

為突破治療困境,楊泮池主持全球一項LUX-Lung2的亞洲區台灣患者研究計畫,收104名未曾接受治療,或曾接受第一線化療的非小細胞癌患者(並帶有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者),接受新的標靶藥物人體試驗計畫。

根據國外網站PharmPro報導,此一新標靶藥物人體試驗第二階段結果,可延緩病況惡化達14個月,而存活期可延長2年。

楊泮池建議.家族如有人曾罹患肺癌,最好40歲至45歲間,就應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1265 

(肺癌) 肺癌長者應正常化療

醫療短波
肺癌長者應正常化療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6月07日

 

 

法國一項研究發現,年長的肺癌病人也應接受正常劑量化療延長壽命。研究有451名70至89歲的肺癌患者參加,一組人使用常規的兩種化療藥,另一組只接受一種化療藥。結果採用常規化療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0.4個月,遠高於使用一種藥物組別的6.2個月。醫學界認為70歲或以上的肺癌患者因難忍化療副作用,通常只處方一半藥量,今次研究顯示化療的好處高於副作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0607/14108270 

(肺癌) 醫知健:肺癌口服化療免打針

醫知健 :

肺癌口服化療免打針

 

 

資料來源 : 太陽報 2010年07月15日

 

 

肺癌是本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擴散。對大部分已確診的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是他們的主要治療方法。

以往用於治療肺癌的化療藥物均以靜脈滴注方式施藥,可是,靜脈滴注有機會帶來靜脈發炎、藥物滲漏等問題,更有患者需要裝置額外的靜脈注射座才能注射藥物。不少患者都對「打針」心存恐懼,既怕痛亦擔心血管太幼而無法注射成功,結果弄至滿臂針孔。另外,由於輸注式藥物需要患者經常往返醫院,不但增加患者的醫療開支及消耗更多醫療資源,也會對患者構成嚴重困擾,尤其對較年長和行動不便的。

減脫髮等副作用

近年於香港衞生署註冊的長春瑞濱口服劑是現時唯一能治療肺癌的第三代口服化療藥物,既使患者毋須經常往返醫院診所和忍受打針的痛楚,也降低了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例如脫髮等)。

另一方面,為求增強療效,一般化療中常會共同使用多種化療藥物,然而化療藥物亦同時具有毒性,令一些較年長或身體狀況欠佳的晚期肺癌患者未必能夠同時承受,而長春瑞濱口服劑則可為他們提供單藥治療的用藥選擇。國際研究結果顯示,七十歲以上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口服劑的單藥治療後,仍有約六成患者的病情能受控制,整體反應理想,而且患者並不需要入院接受靜脈注射。

臨床研究已證明長春瑞濱口服劑擁有與傳統化療藥相約的療效,亦可免除病人「打針」的痛苦,成為了肺癌化療用藥的新選擇。

 

 

臨床腫瘤科專科岑信棠醫生
 

http://the-sun.on.cc/

(肺癌) 甲福明或可預防肺癌

甲福明或可預防肺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8月31日

 

 

治糖尿病藥物甲福明。

 

【蘋果日報訊】常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或可預防煙民患肺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初步發現,讓實驗老鼠服用或注射甲福明,能分別減少50%及72%肺癌細胞的數目,但研究員強調,即使此藥可預防肺癌,亦無法預防其他由吸煙引致的疾病。

 

 

動物實驗證有效

甲福明( Metformin)是本港常用降血糖藥物,其中醫管局就大量使用這些糖尿藥,此藥能減少肝臟製造葡萄糖,並提升身體組織對葡萄糖的運用,減少從腸胃中吸收,主治二型糖尿病。但原來此藥或有助阻止肺腫瘤生長,美國研究員表示,服食此藥的糖尿病煙民,癌症病發率也較低,從而估計此藥或能對抗由焦油引起的癌細胞。
國立癌症研究院的實驗,讓老鼠暴露於吸煙環境,情況等同人類吸煙,然後讓老鼠服用或注射甲福明維期13周,結果發現在老鼠身上長出的腫瘤數目,明顯少於沒有用藥的老鼠組別,其中口服甲福明可減少50%,注射組更可減少72%。研究將於癌症預防研究期刊《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研究員認為,暫時只能證實甲福明在動物實驗中有效,但仍要進行人體實驗,不過,煙民即使利用甲福明來減低肺癌風險,但煙草含有4,000種有害物質,單單一種糖尿藥無法預防其他由吸煙引致的疾病,例如氣管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0831/14400203

(肺癌) 晚期肺癌若無突變 可採用傳統化療

晚期肺癌若無突變 可採用傳統化療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2010年10月21日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研究發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標靶藥物與傳統的標準化療,存活時間沒有差別,關鍵在於,腫瘤有無「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突變,若有突變,可以考慮接受標靶治療;但沒有突變,其實可採用傳統化療。

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葉裕民表示,肺癌可分成小細胞與非小細胞肺癌兩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大多數,約佔所有肺癌病人的85%至88%。

他表示,由於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在確定診斷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只能接受放射線治療與藥物治療。藥物可分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其中標靶治療最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達成治療目標,例如臨床使用的艾瑞莎、得舒緩,但目前健保給付是腺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三線治療。

 

葉裕民指出,其實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若腫瘤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有突變時,在延緩腫瘤惡化上,使用標靶治療藥物優於標準的化學治療處方,但這兩組研究病人在最終整體存活時間上並沒有差別。

 

自由時報

https://tw.news.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