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為癌友發聲 斥標靶藥太貴

仁醫為癌友發聲 斥標靶藥太貴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  癌症治活率已達六成,部分更不再是絕症,但治療癌症的標靶藥價卻屢創新高。應屆醫管局「傑出員工」獎得主、屯門醫院臨牀腫瘤科部門主管董煜醫生亦慨歎癌症標靶藥索價太高,甚至一個月藥費要六萬元,他譴責藥廠無商業道德,建議港府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引入競爭,逼使藥廠減價。

自一九八二年加入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入行三十二年的屯門醫院臨牀腫瘤科部門主管董煜醫生,是今屆醫管局「傑出員工及團隊獎」六位傑出員工之一。現年五十七歲的董醫生,談獲獎心聲,也不忘為病人發聲,慨歎全球都在面對癌症標靶藥太貴的問題。

肺癌標靶藥,雖只適用於百分之四至五的肺癌病人,病人平均七個月就出現抗藥性,但每月藥費就索價六萬,同類治療肺癌藥物每月約一萬元。他譴責藥廠無商業道德,因持有專利「做獨市生意」而索天價,令病人難獲藥物治療。” data-reactid=”24″ style=”margin: 0px 0px 1em;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type=”text”>他舉例說,ALK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雖只適用於百分之四至五的肺癌病人,病人平均七個月就出現抗藥性,但每月藥費就索價六萬,同類治療肺癌藥物每月約一萬元。他譴責藥廠無商業道德,因持有專利「做獨市生意」而索天價,令病人難獲藥物治療。

他無奈地稱,近年藥廠都利用群眾壓力和議員,嘗試逼使政府將其高價藥物納入安全網,用政府資助賺取利潤。他說醫管局並非吝嗇,但亦不能將包攬天價藥物,曾有一種標靶藥EGRF減價一成多後,醫管局見藥價合理就將其納入安全網。他認為保持市場有足夠競爭是令藥價下降的不二方法,港府可參考其他國家引入競爭的做法。

董醫生指標靶藥原理是針對癌細胞中特定的「靶」,以識別癌細胞進行殺減工作,要病人「有靶」才能用藥,非人人有效;但事實上,標靶藥無法完全根治癌細胞,因此癌細胞看似「消失得快,同時復發得快」,加上病人平均八至九個月就會對該藥出現抗藥性。

相較下,曾有一名在五十年代接受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人,到八十年代都沒有復發,令他感震撼。董醫生回顧初行醫的入行時,曾有一名癌症病人因心包積水入院,當時情況危急要即時在急症室用藥,最後成功救活病人,這經驗成為了他的強心針。

董醫生表示現時癌症的治活率接近六成,更形容睾丸癌和淋巴癌「好好醫」。即使是第四期癌症病人,壽命也較三十年前延長超過一倍。但社會上認為癌症等於絕症的概念根深柢固,一些諱疾忌醫的病患,即使安排與心理學家會面,最後亦選擇放棄治療。眼見病人受苦,本有機會治瘉,但數月後回來腫瘤已擴散,他為病人感到不值和無奈。

 

董醫生寄語新一代的腫瘤科醫生,「要捱得,有愛心,有溝通技巧,並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現時癌症治活率有六成,那剩下的四個就要學會安慰,盡了責就不用無奈」。

 

hk.news.yahoo.com/%E4%BB%81%E9%86%AB%E7%82%BA%E7%99%8C%E5%8F%8B%E7%99%BC%E8%81%B2-%E6%96%A5%E6%A8%99%E9%9D%B6%E8%97%A5%E5%A4%AA%E8%B2%B4-215622448.html

癌末女無法承受塞車苦 夫助她圓飛天夢

 

 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的台商楊冠群要讓想飛的民眾一圓夢想。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的台商楊冠群要讓想飛的民眾一圓夢想。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23日專電)「我像老鷹一樣,看到我想去的地方」。在印尼籌設飛行學校的台商楊冠群回想翱翔天際的源起,衝著癌末妻生前一句話,他不僅幫家人飛上天,也要替其他想飛的人圓夢。

在印尼西爪哇省的蘇甲巫眉(Sukabumi)飛行基地接受訪問的楊冠群,外形粗獷豪邁,談起輕航機翱翔天際的經驗,卻盡是熱情和幹勁。

楊冠群帶著記者乘坐輕航機,翱翔在蘇甲巫眉2500公尺左右的天際。他一一指著不遠處的梯田裂谷、萬隆火山,這些都是當初愛妻指定要前往的地方。

「如果能坐飛機飛上去該多好」。他多年前帶著癌末的妻子前往印尼休養。印尼塞車嚴重,當時四處旅遊的妻子身體健康每下愈況,無法承受塞車之苦。她望著天際一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他無論如何都要拼命完成。

於是,他開始尋求印尼空軍協助,在空軍自家的輕航機製造場,一圓愛妻心願。
 

 台商楊冠群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他分析印尼幅員遼闊,各地人文風情大不同,透過輕航機遨遊,結合海、陸多棲探索,更能體驗印尼多元之美。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台商楊冠群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他分析印尼幅員遼闊,各地人文風情大不同,透過輕航機遨遊,結合海、陸多棲探索,更能體驗印尼多元之美。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我像老鷹一樣,看到我想去的地方」。他至今還記得妻子在生前最後幾個月坐上輕航機,翱翔天際後的第一句話。

她當時一點都不害怕,在空中一直指示飛行員她還想去看看何處美景,還想多吹吹高空上的冷風。

雖然妻子去年辭世,楊冠群的印尼飛行夢並未因此中止。他決定在印尼籌設飛行學校,他說,「他已經實現太太的夢想了,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想飛的人圓夢」。

他搭乘的輕航機緩緩降落基地,一臉滿足的他說,「飛翔本來就是人類的夢想,特別是飛過的人更能感受」。

他說,印尼幅員遼闊,各地人文風情大不相同,台灣觀光客來印尼的體驗有所侷限,透過輕航機遨遊,結合海、陸多棲探索,更能體驗印尼的多元之美。

「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看不動的東西」。展望未來,楊冠群希望他的飛行學校不只是觀光旅遊的一環,也是任何想飛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都能一圓夢想的藍天旅程。1040523
 

 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的台商楊冠群除了幫癌末妻一圓飛行夢,也要替其他想飛的人圓夢。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在印尼蘇甲巫眉籌設飛行學校的台商楊冠群除了幫癌末妻一圓飛行夢,也要替其他想飛的人圓夢。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04年5月23日

 

www.cna.com.tw/news/aopl/201505230319-1.aspx

阿斯利康與全美最大病患社交網絡PatientLikeMe開展大範圍深度合作

 



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與美國最大病人社交網絡PatientsLikeMe簽署了一項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獲得了後者全球網絡的訪問權限。阿斯利康表示,將利用PatientsLikeMe的患者報告數據,塑造未來的醫藥研發,並改善主要治療領域的患者健康結果,該項合作初步的關注領域包括:呼吸系統疾病、狼瘡、糖尿病、腫瘤學。

阿斯利康全球研發執行副總裁Briggs Morrison表示,了解患者所經歷的每一天,以及患者是如何定義治療的價值,對於推動科學前沿進入新一代藥物的研發至關重要。此次合作將幫助公司利用患者的重要視角、真實世界的實時證據,來支持相關研究和藥物開發項目。

PatientsLikeMe表示,此次與阿斯利康的廣泛合作,也標志著朝實現患者真正參與科學研究的使命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此次合作將把來自患者的呼聲整合進科學開發和運營的中心,根據患者的經歷和真實需求量身定制醫療模式以及開發產品及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PatientsLikeMe與藥企首次合作。去年4月,PatientsLikeMe就與瑞士制藥巨頭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達成了深度合作伙伴關系,使基因泰克在今後5年可訪問PatientsLikeMe全部數據庫,這也是病人社交網絡同制藥企業開展的首次大範圍深度合作。
 

關於PatientsLikeMe:

PatientsLikeMe網站是一家病友社區平台,用戶在這裡可以尋找與自己症狀相似的病友,相互分享病情病歷及治療方法等信息,從而提高醫療效果。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關於疾病真實狀況的數據,可幫助研究者、制藥公司、監管機構、醫藥服務提供商、非盈利組織開發更有效的產品、服務和護理。

在2012年,PatientsLikeMe網站曾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評論》雜志評為最具有變革意義的50家公司之一。

目前,PatientsLikeMe網站用戶量超過32.5萬人,患者在網站共享病情、治療方法等信息。該網站建立了多個病人社區,規模最大的是纖維肌痛、多發性硬化症以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整個網站所討論病症問題多達2000種。
 
 

全球抗癌藥物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四年內或再增長50%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000億美元,並可能在2018年時達到1,470億美元,這些數據來自於艾美仕醫療保健信息研究所(The 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的一份新報告,該研究所是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 Health)旗下的藥物數據提供商。

 

這個數字沒有計入保險公司和政府醫保計劃獲得的折扣或者退款。艾美仕表示,就抗癌藥物來說,這應該不會對整體數字造成太大影響。

“我們正處於大規模創新的邊緣,它們將真正為醫療服務提供商、患者以及藥品制造商改變整個局面。”艾美仕醫療保健信息研究所的執行董事穆雷·艾特肯(Murray Aitken)說道。以下是這份報告的一些亮點。

 

1.癌症患者的存活時間變長

 

1990年,一半癌症患者在確診後能夠存活五年時間。現在,這個比例達到了三分之二,這是由緩慢的漸進式創新帶來的成果。

2.就絕對數量來說,美國市場的抗癌藥物支出最多。

費用支出增幅最大的是英國;增幅最小的是西班牙。

3.不過,就抗癌藥物支出在所有藥物總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而言,歐洲最高。

4.接下來:抗癌藥物組合療法如潮水般湧現。

5.羅氏(Roche)研發的組合療法數量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默沙東(Merck,美國默克)、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以及諾華(Novartis)位列其後。藍色數字表示組合療法中包含了由其他公司制造的已獲批藥物;青色數字表示組合療法中包含了來自同一家公司的多種實驗性藥物(譯注:概念等同於圖表中提到的新分子實體);紫色數字表示組合療法正在把一種新藥跟一種已獲批藥物放在一起進行測試,它們都來自同一家公司;紅色數字表示組合療法正在測試兩種實驗性藥物,它們來自不同的公司。

6.在美國獲批的抗癌藥物數量多過世界其他任何地區。

 

換句話說,如果一種抗癌藥物在其他地區獲批,那麼它很有可能已經在美國通過審批。

7.所有這些新抗癌藥物都價格不菲。

 

在過去十年間,一種新抗癌藥物的月均費用增長了5,900美元,增幅為40%。

8.這些費用大多由患者自己直接承擔,而不只是保險公司。

 

全球抗癌藥物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四年內或再增長50%

源:福布斯中文網/Matthew Herper 2015-05-11 09:52

哈佛研究18年 每月射精21次 減前列腺癌風險

 

 

 

前列腺癌目前在香港男士常見癌症中排第4,患者人數更有年輕化及增多趨勢。想預防?方法可能很簡單。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長達18年的大型研究發現,每月射精21次或以上的男士,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減少22%。
哈佛大學醫學院由1991年開始,將3.2萬名男士分為20至29歲的青年組,以及40至49歲的中年組,要求他們連續18年紀錄每月的射精次數,藉以研究射精頻密程度與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青年組中每月射精21次或以上的男士,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每月射精4至7次的男性少20%。在中年組別中,更可減少患前列腺癌機率達22%。儘管研究未有解釋上述現象背後原因,但鑑於調查是迄今同類研究中最大型,有關結果已令研究員及全球男士極為關注。

 

醫生:防老舊細胞積聚

香港泌尿科醫生葉維晉表示,醫學界早已討論射精次數與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澳洲在逾十年前也有同類研究。他認為哈佛今次研究大型和嚴謹,有助確認性行為次數越多,可降低患前列腺癌風險。
葉維晉認為背後原因,或因射精次數多可防止老舊細胞積聚而發生癌變。此外,性生活少的人,多數工作壓力較大,身體免疫力自然較差。而要預防前列腺癌,男士還可從飲食入手,多吃蔬果和番茄,少食紅肉和高脂食物。
另一泌尿科醫生陳龍威則稱哈佛研究成果雖值得重視,但今次發現只是觀察結果,不一定代表蘊含因果關係,認為醫學界目前無法證實「做愛防癌」,自己更不會將此當成防癌方法。
陳又反問,按照今次研究結果,香港人的平均做愛次數在全球排名甚低,理應很多男士患前列腺癌。但目前香港患前列腺癌男性的比率,卻只得三十分一左右,比西歐、北歐的四分一和美國的六分一還低,惟上述兩個地區男士的做愛次數明顯比香港人多。
蘋果日報記者/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1/19155235

帥哥教練勇敢抗癌 不放棄運動還幫忙募款

 癌症也已經擴散至他的眼睛、脊椎,讓他視力受損甚至無法自行走路,他還是樂觀生活。(圖取自每日郵報)”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none; font-weight: inherit; font-style: inherit;” />

儘管尼爾帥氣的容貌因化療變得非常憔悴,而癌症也已經擴散至他的眼睛、脊椎,讓他視力受損甚至無法自行走路,他還是樂觀生活。(圖取自每日郵報)

2015-05-18  23:5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一名年輕的健身教練曾是一個充滿抱負的奧林匹克運動選手,然而在他19歲時居然被診斷出腦部腫瘤,讓他的身體健康全部變了調,但不變的是他充滿抱負的內心和理想,因此無論他的病情多麼嚴重,他還是不放棄挑戰許多困難的運動來展現自己的決心,甚至還發起募款來幫助和他一樣的癌症病人,因此雖然他還是在今年4月因癌症病逝,不過他的善行及精神仍感動了許多人。

  • 尼爾曾是帥氣的運動員及健身教練,但突如其來的癌症讓他人生因此變調。(圖取自每日郵報)

    尼爾曾是帥氣的運動員及健身教練,但突如其來的癌症讓他人生因此變調。(圖取自每日郵報)

  • 尼爾對自己的病容毫不遮掩,不但不戴假髮來掩飾自己因化療而掉光的頭髮,也大方坐輪椅出門,證明自己並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勇敢活出自己。(圖取自每日郵報)

    尼爾對自己的病容毫不遮掩,不但不戴假髮來掩飾自己因化療而掉光的頭髮,也大方坐輪椅出門,證明自己並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勇敢活出自己。(圖取自每日郵報)

  • 尼爾決定要繼續挑戰他所熱愛的運動來向眾人展像自己抗癌的決心,同時鼓勵更多癌症病友不要放棄,因此他抱著罹癌的病體仍完成了965公里的自行車挑戰,還爬了3座高山,積極展現了他的抱負。(圖取自每日郵報)

    尼爾決定要繼續挑戰他所熱愛的運動來向眾人展像自己抗癌的決心,同時鼓勵更多癌症病友不要放棄,因此他抱著罹癌的病體仍完成了965公里的自行車挑戰,還爬了3座高山,積極展現了他的抱負。(圖取自每日郵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年輕帥氣的健身教練尼爾(Neil Vines)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健身教練,然而在他19歲那年突然因肩頸不適而去醫院檢查,沒想到居然發現他罹患上了神經外胚層母細胞瘤,是一種蔓延非常快速的癌症,這讓他一片光明的人生突然變了調。

然而尼爾卻不氣餒,在接下來3年間他勇敢接受化療,儘管他帥氣的容貌因此變得非常憔悴,而癌症也已經擴散至他的眼睛、脊椎,讓他視力受損甚至無法自行走路,他還是樂觀生活,並且對自己的病容毫不遮掩,不但不戴假髮來掩飾自己因化療而掉光的頭髮,也大方坐輪椅出門,證明自己並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勇敢活出自己。

勇敢接受治療的尼爾,在過程中一度以為病情有所好轉,但沒想到在2013年時又被診斷出一顆腦瘤,讓他的家人失望不已,但尼爾自己仍不放棄,還勇敢的說:「即使遭遇了這些,也不能只是坐在地上哭,更要因此站起來做點什麼幫助別人。」

因此尼爾決定要繼續挑戰他所熱愛的運動來向眾人展現自己抗癌的決心,同時鼓勵更多癌症病友不要放棄,他抱著罹癌的病體仍完成了965公里的自行車挑戰,還爬了3座高山,積極展現了他的抱負,甚至還幫忙募集了5500英鎊(約新台幣26萬元)給青少年癌症病友。

不過尼爾還是在今年的4月因為癌症病逝,但他的善行及精神仍留了下了鼓勵不少病友。曾經有人問他明知抗癌成功的機率渺茫,為何還這麼有毅力和病魔對抗,尼爾表示:「因為希望自己的行為可以幫助和他有相同遭遇的病人」,感動了許多網友。

 

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21508

中醫安癌調治講座

 癌症資訊網   香港健康協會

合辦

* 中醫安癌調治講座

 

 

 

日期:2015623日(星期二)

地點:九龍太子荔枝角道99-101號應如大廈7

時間:晚上7:30 ~ 9:15 7:15開始入場)

對象:癌友 / 家屬;或有興趣人士

名額:25

費用:免費

查詢報名:9303-1978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主題(1):經穴通衡療法強體五穴

講者:黃雪美經穴通衡療法導師

 

主題(2):癌症康復期飲食宜忌

講者:朱國棟註冊中醫

年邁體弱不勝化療 單一標靶治療控制晚期淋巴癌

 八十多歲的福伯,常笑言所患的淋巴癌名字很長,他記不住。伯伯患上的淋巴癌,正確名稱是非何傑金氏類型中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他確診時已是第四期。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但大部分淋巴癌一般對藥物治療非常敏感,所以適當藥物可以對病情有很大的控制。即使發現時已達第四期,如採用化療加標靶藥物這常規方案來對付,其存活率相對其他晚期癌症,還是可以較長。


福伯來求醫時,卻已處於生死邊緣。由於癌症已入侵骨髓,他的血小板只有十幾,白血球也只剩一度,虛弱得奄奄一息。伯伯雖已打定輸數,但他生存意志力頑強,叮囑我們要「博一博」。眼見他身體恐怕承受不了化療,最後唯有為他單一使用標靶治療。此療法可能會出現低燒、紅疹等徵狀,但其副作用到底比化療來得温和些。


在鬼門關前榥了一圈,老人家在三四星期後,已可出院回家,他對治療的反應不俗,療程進入三至四個月,其骨髓細胞已幾乎回復正常,甚至可自己照顧自己。其實,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單一用標靶治療四、五個月之後,復加用溫和些的化療。然而福伯到底年老體弱,最終用不上化療。幸而在標靶的單一治療下,其癌症都受控了達兩年,最後因感染而辭世。


福伯是個和藹明理的長者,他自知罹患重疾,從不怨天尤人,反而很聽話合作,他會說:「你是醫生,我對你有信心!」每次想起福伯,我便覺得他是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病人的正面態度對治療很重要。病人肯跟醫生合作,同心協力下,與癌魔的仗也會打得比較容易。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醫生

澳洲亞得雷德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

淺談癌症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之前,我們先看一個癌症治療用藥的流程是甚麼 ?
 
財金雜誌生技公司圖片

一個新藥新療法(如免疫治療)的開發,從細胞動物實驗發現有潛力,進入人體一期(劑量安全性測試)、二期(30-100人之有效性測試)、三期試驗(400-1000 人隨機對照,確定療效),才能在市場上公開與販售,這時間長達10-15年,而當初動物實驗中有潛力的藥,僅有8-10%(FDA報告)最後能脫穎而出,成為癌症治療之療法與用藥。

很多癌症病人使用號稱有療效的保健食品,或是使用偷跑還未核准,僅在一、二期測試的用藥或療法,都需要在嚴謹的醫療監測、臨床試驗下,才能獲得真正的醫療權益與保障(藥物也有副作用、傷害),而非商業利益廠商的白老鼠、甚至是金錢的"唐憎肉"。

癌症免疫療法的發現

身體的免疫系統除了抵抗外來病毒、病原菌,平時也到處巡邏確保身體內我們自己的細胞沒有病變成不正常的細胞。而這種「檢查哨」的角色,必須經過嚴密調控,以防止免疫細胞不會錯亂並攻擊正常細胞,造成正常組織損傷或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過去癌症細胞的起因研究,除了知道細胞基因 (抑癌基因、致癌基因)突變外,表觀基因的影響也逐漸了解,再來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出"壞蛋"癌細胞,對免疫細胞來說,腫瘤內的「微環境」會抑制活化免疫細胞,導致任"它"逐漸壯大。




癌症免疫療法就是希望能透過被動免疫或主動免疫使免疫細胞反應更活躍的方法,重新活化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能成功辨識並殺死腫瘤細胞


1910年代由William Coley醫師所提出的觀察:手術後的癌症患者,如果併發感染,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Coley醫師猜測可能與免疫有關,於是在病患腫瘤內注入高溫殺死的細菌,希望藉由激發病患的自體免疫反應來控制腫瘤,注射後,部分腫瘤逐漸消失了,這是第一個文獻報告的免疫療法。

目前有哪些免疫(生物)療法途徑 ?

一.被動式免疫治療 (美國台灣FDA核可標靶藥物居多)

1. 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目前臨床上舉凡乳癌的Herceptin、Pajecta,大腸癌、頭頸癌的Erbitux,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Avastin,都屬於被動式專一抗體,注入體內專一性攻擊/中和癌細胞的生長,屬於抗體-抗原免疫反應。

二.主動式免疫治療 (目前多為臨床1-2期試驗)
要強化免疫系統,一可
找外面的傭兵(被動式抗體),錢燒光了就沒有免疫功能了,二訓練自己本國的士兵來作戰(主動式免疫),效果理論最理想,所以發展出主動式免疫治療的概念!

主動免疫含有三種:

1. 腫瘤細胞疫苗 (Autologous/Allogeneic tumor cell vaccine)
2. 腫瘤抗原疫苗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vaccine,Cancer peptide vaccine)


以上兩種癌症疫苗,好比在身體內丟入假想敵人/敵人的照片,用來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大軍作戰。

3. 細胞疫苗治療 (Cell therapy,Adoptive cell transfer )
a. 自然殺手細胞 (Natural killer cell)
b.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疫苗
c. T細胞疫苗 (CD4 or CD8 T lymphocyte adoptive cell transfer )

免疫細胞治療,理論是直接挑選出優良士兵,訓練成特種部隊,再送回去戰場作戰

結論:
1.被動式免疫治療,為現今標靶藥物的主流,多為美國FDA或台灣衛生福利部核可(如下表)。


國內常見標靶藥物


2.主動式免疫治療,很多仍為臨床1-2期試驗,並非每個腫瘤都有適應症(非廠商宣傳什麼癌都可以治療),日本免疫治療也是在臨床試驗規範下,才有安全的保障。(新聞)

a.癌症疫苗現況:2010年美國核准第一個攝護腺癌疫苗(Provenge),目前仍有非小細胞肺癌、乳癌等在美國試驗(參考)。

b.殺手細胞(NK cell)回輸療法,報紙坊間公司最盛行,目前僅為臨床1-2期研究,多用在血癌/淋巴癌為主Nature文獻

c.毒殺型Cytotoxic T細胞回輸療法,:臨床1-2期研究,血癌/淋巴癌研究為主,NCI資料


近年免疫治療最新突破-
2014年美國癌症醫學年會ASCO報告

今周刊特別報導
 



2014年ASCO美國醫學會年會最夯主題就是為免疫療法,同年台灣「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二人分別找出免疫系統中負責「踩煞車」的抑制分子CTLA-4及PD-1(FDA通過用在黑色素細胞瘤),藥物在臨床證實,可有效抑制惡性度最高的黑色素腫瘤細胞生長,延長患者存活期,甚至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目進也進行肺癌的臨床試驗,台灣目前有開放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CTLA-4的臨床試驗。


穀雨提醒:
免疫療法含蓋很多範圍,選擇何種療法,適合的腫瘤癌別適應症都要注意,除了政府核可外,都屬於臨床試驗階段,還在測試有效性和安全性,為了自身安全,與醫療權益保障,請充分了解參與臨床試驗的利與弊,再決定是否接受免疫療法,不要貿然停用正規西醫治療,國內臨床試驗查詢(請點我)。
 
 
志穎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健合研究所碩士
他建立的榖雨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致力以實証醫學來指引方向,
關注癌症治療之後的社群,繼續美麗新生

穀雨 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
http://cancernewlife.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