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血啊!

 日記圖片6  

 

27-7-2014 續1

 
當助理姐姐和護士合力扶我回到床上之後,赫然發現手背上的鹽水豆(人工血管)有血從管口滲出並流到管的頭一節。
 
作為醫院新丁的我當然嚇傻了,心想這鹽水豆會否已經完成歷史任務?甚至想自己會否有性命危險?
之後我冷靜一下再想應該是剛才照X光片前要整理好衣服,所以弄到了,於是連忙請教護士應怎樣處理。
 
其實只要用生理鹽水通一通鹽水豆口和膠管就可以啦。當然最好儘快處理,否則血液凝固在鹽水豆口會很容易造成阻塞,那鹽水豆就真的壽終正寢了。

住院第二天的早晨

 image

 

27-7-2014

 
騎士先生請我的爸媽先回家休息,以免他們太操勞,而他通宵留在醫院陪我。要他跟我折騰一整天實在辛苦了,心裏覺得很過意不去。
 
此外,感謝他幫忙聯絡我的部分朋友。想不到為我開了加油群組,看到朋友們送來的信息實在很感動,使我有更堅定的意志去戰勝病魔。
 
在醫院過的第一晚,結果我只是斷斷續續睡了一小時。難得好夢正酣時,被護理員叫醒去放射部照肺部X光片,以便檢查肺部是否有受感染。由於我正在吊點滴,而且護理員擔心我會頭暈,所以她用輪椅推我過去。
 
第一次要吊著點滴去照X光片,過程有點狼狽,幸好有醫務人員的幫忙,不消數分鐘便完成,然後護理員送我回病房。

第一次化療

 image

 

26-7-2014續

回到病床後,護士先為我做心電圖,發現心跳有125,比正常人快,之後為我接駁心臟檢測機,要密切觀察心跳狀況。
另外,護士在我的手背裝上「鹽水豆」,以便稍後輸血小板、血、注射止吐針和化療藥。接著護士為我接駁好第一包血小板,並提醒我假如針口位置有紅、腫,或覺得痛要立即通知我,以便為你在手的其他位置更換新的「鹽水豆」,否則紅腫的部分會發炎。
 
完成後,媽問護士:「今晚家屬可否通宵留下陪伴?」護士説:「原本只可以在探病時間探望病人,但因為這是緊急情況,所以可以破例。」媽跟騎士先生連忙向護士道謝。
 
不久,爸終於趕到醫院,他已經知道我的狀況,相信媽已經跟他通過電話了。爸對我說:「放鬆心情,安心醫病就好,其他事不用擔心。」
 
我捉著爸的手説:「本來明天帶你上中菜館為你慶祝生日,可是現在落空了,待我康復後再請你。」
 
爸説:「好,現在先安心醫病,不用想太多。」
 
期間護士替我更換新的血小板,完成輸入血小板後為我注射止吐針,為稍後的第一次化療作準備。等候化療藥期間尤如等候上行刑台,準備被處決一樣。
 
晚上十一點,一位女醫生拿著化療針到病房,針筒內注滿紅色藥水(俗稱小紅苺或紅魔鬼)。
心想是時候要行刑啦,很害怕,但為了保命,都要硬著頭皮幹吧。
由於此藥水會灼傷血管,所以醫生要花十多分鐘去注射。第一次注射時感覺針口位置有刺痛感,不太舒服。
完成後,醫生離開病房。
 
整個晚上,幾乎不能入睡,除了不確定是化療還是輸入血小板的副作用導致發燒,覺得渾身不舒服。同時我的思緒很混亂,想到我的人生突然被人按下暫停鍵,所有東西都要放下來,日後的生活會怎樣過?又會想到究竟為什麼今日會弄得如斯田地?之後再想我日後的治療會否很難受?實在百感交集。

確診了……

 日記圖片3

 

26-7-2014續

 
我們看到有位男醫生在會議室內,護士請我們坐下。醫生說:「第二次的血液報告發現妳的白血球比正常人高四倍、血色素和血小板比正常人低很多,妳已患上急性血癌,由於這是緊急情況,所以今晚先輸血小板及大約十一點做第一次化療。另外,剛巧今天是星期六,主診醫生放假,她著我今晚先跟妳們交代血液報告結果,她明早九時會再跟妳們詳細解釋報告結果及治療方案。」
 
雖然我已知道自己患了甚麼病,心總算定下來,但我的腦袋一片空白,呆着聽媽和騎士先生向醫生問問題。
騎士先生問:「血癌分幾個種類,我女友患上哪一種?」
醫生説:「由於我是其他科的醫生,不太清楚是哪一種,明早主診醫生會為你們解答。」
最後我才有意識去問醫生化療副作用會否很難受?(因為我常看到電視劇和聽到其他人説會很難受,常嘔吐、食不下嚥、疲倦不堪)
醫生說:「我們會提供止吐針,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減輕化療後引致的不適。」
 
就這樣,開始我的治療生涯。

是上天要送給我驚喜嗎?

 日記圖片2

 

26-7-2014 續

醫院職員來到櫃台找我,然後帶我到入院登記處辦理入院手續。我從錢包裏取出身分證,緊張得手在震,辦理好手續後,呆頭呆腦地跟著醫院職員到女內科病房。
 
我被安排到一張隔鄰有窗的病床,安頓下來後,我致電給騎士先生通知我的床號,然後再致電給我媽,交代我的情況和託她幫忙帶點日用品過來。
 
不久,有位女醫生走過來替我做身體檢查和詢問我的病歷,然後跟我説:「妳的第一份血液報告顯示你有貧血,所以剛才護士替妳多抽一次血作詳細檢查及需要你留院,稍後會再有醫生跟妳交代第二次血液報告結果。」我示意明白後,醫生離開病房。
 
騎士先生來到,我跟他一起上互聯網搜尋關於血科疾病的資料,當中有包括血癌的資料,我們愈看愈擔心,只希望不是中嚴重類別的病症。
 
約一小時後,護士跑過來對我説:「請妳通知妳的媽媽盡快來醫院,醫生將會跟妳們詳細講解血液報告結果。」聽罷我害怕得捉著護士的手問:「護士,我的病是否真的很嚴重啊?」護士回答:「或者妳等候醫生跟你詳細講解會較好。另外,我們會安排妳換第二張病床,以便我們密切觀察妳的情況。」
 
換好床位後我再致電給媽,著她趕快過來。等了很久,加上不知道自己究竟患了甚麼病,終於忍不住向騎士先生抱頭痛哭。想不到他跟我説:「我知道這個時候說這番話是不適合,但我都要説的啦,妳願意嫁給我嗎?」結果我哭著點頭答應。
 
後來,我收起眼淚,冷靜下來。媽終於來到。她捉著我的手說:「別擔心,我陪著妳,爸正趕車過來。」我們等了約半小時後,護士請我們到會議室見醫生。

立法會十四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以下為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俊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計劃於今年年中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資助特定年齡組別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惟政府沒有公布先導計劃的細節。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為何沒有公布先導計劃的細節;

(二)原訂於4億2,000萬元的先導計劃預算開支需否修訂;如需修訂,詳情為何;先導計劃的目標人口及預計受惠人數有否更改;如有,詳情為何;

(三)鑑於先導計劃下大腸鏡檢查服務會由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當局估計該服務的平均每次收費,以及當中的公帑資助額為何;及

(四)鑑於目前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的大腸鏡檢查服務收費十分參差(例如個別診所收費可低至約5,000元,遠低於私營醫院收費),當局日後在推行先導計劃時,會否規定各參與先導計劃的私營醫療機構公布服務詳情及收費水平,以提高透明度及促進競爭,使市民知所選擇;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隨着人口老化和增長,政府預計大腸癌的新個案和有關的醫療負擔會在未來繼續上升。為處理本港因大腸癌而迅速增加的醫療負擔,政府已決定在二○一四/一五年度起的五年內,撥款共約4億2,000萬元,研究和推行資助特定年齡組別的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的先導計劃。

(一)為早日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衞生署已於二○一四年一月展開研究及籌備工作,並成立了一個由多個醫療組織和專業團體、學術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等組成的跨專業專責小組(專責小組),展開先導計劃的籌備、實施、宣傳和評估等事宜,當中包括設定先導計劃的參加準則、篩查方法、資助模式,以及運作安排等。我們亦於二○一四年十二月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資料文件,簡述先導計劃的發展進度。正如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的施政綱領所述,我們預計先導計劃最早可在二○一六年年中推出。

(二)由於先導計劃旨在評估全民普查的推行及對醫療系統帶來的影響,目標使用者必須有代表性,但不能令現時服務不勝負荷。專責小組經過周詳考慮,同意邀請年齡介乎六十一至七十歲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在三年內分批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測試結果呈陽性的參加者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

  政府參考六十一至七十歲年齡層人口數字,估計約30%的合資格人士會參與先導計劃,當中估計約4.5%的參加者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可能呈陽性,繼而估計約有90%呈陽性測試結果的人士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根據上述推算方式和最新的人口統計數字,衞生署預計先導計劃可吸引約三十萬人次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以及約一萬人次接受大腸鏡檢查,這與我們在二○一四年十二月提交予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資料文件所推算的數字相若。原訂於4億2,000萬元的先導計劃預算開支亦無須修訂。

(三)為鼓勵市民踴躍參加先導計劃和順利完成篩查程序,政府會為參加者提供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的資助,亦會為測試呈陽性結果的人士提供大腸鏡檢查的資助。就此,先導計劃將以公私營協作模式進行,先由參與先導計劃的基層醫療私家醫生為參加者提供資助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服務,當發現參加者大便帶隱血時,基層醫療醫生會轉介他們至參與先導計劃的私營專科醫生進行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參與在先導計劃下提供大腸鏡檢查的私營專科醫生必須符合指定的專業資格、處所和設施,以及服務質素和水平等要求。在籌備過程中,衞生署一直與醫學界各持份者保持溝通,鼓勵私家醫生和私營醫療機構支持和積極參與先導計劃。

  在釐定先導計劃的資助金額和細則時,政府將參考市場情況及現行醫療資助計劃的做法,並會兼顧收費的公平和合理性,以及參加者是否可以負擔和容易獲取服務等多個因素而定,政府稍後會公布有關資助詳情。

(四)為方便市民清楚了解先導計劃的詳情及增加市場透明度,衞生署會在其發放預防大腸癌資料的網站內詳列獲資助的大腸鏡檢查服務範圍,以及在先導計劃下每名提供大腸鏡檢查的專科醫生在扣除政府資助後會否另行向參加者收取診金,以及有關金額。參與先導計劃的診所或私營醫療機構亦須在其處所內張貼詳列有關收費的海報,方便參加先導計劃的人士查閱。

 

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601/27/P201601270431.htm

前列腺癌 : 2015年前列腺癌熱點研究彙總

 

 前列腺癌是一種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惡性腫瘤,也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一項數據調查顯示,2014年美國有大約233,000名男性診斷為前列腺癌,占到新增癌症病例的27%。前列腺癌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年齡,種族,生活習慣,肥胖以及家族病史。

本文根據讀者關注度對2015年前列腺癌研究熱點內容進行了彙總。


1.PNAS:內皮他丁——治療前列腺癌的AR抑制劑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期刊PNAS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血管生成抑制劑內皮他丁(Endostatin)除了對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還能夠抑制前列腺癌細胞中雄激素受體(AR)的轉錄活性。

該文章發現內皮他丁能夠作為AR內源性抑制劑通過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造成AR受體功能損傷。這些發現表明內皮他丁的抗腫瘤作用不限於對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還能夠抑制AR介導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進程。

2.JCI:SRC-2依賴性代謝重組調節前列腺癌細胞生存與轉移

著名國際期刊JCI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轉錄共調控因子SRC-2在前列腺癌細胞中高表達,並且與原位腫瘤相比,發生轉移的腫瘤細胞中SRC-2驅動的代謝相關基因表達更高,該項研究證明了SRC-2驅動的代謝重編程對前列腺癌細胞存活生長和轉移至關重要。

代謝途徑的重編程是癌細胞生長存活的一大特征,能夠提供癌細胞快速分裂增殖的合成代謝和能量需求。但目前對腫瘤代謝調控因子的了解仍然不是特別充分,這些因子可能成為靶向治療癌症的潛在靶點。研究人員發現轉錄共調控因子SRC-2上調能夠驅動谷氨酰胺依賴性的脂質從頭合成,對於維持腫瘤細胞存活促進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3.Nat Genet:男性朋友注意了!前列腺會攜帶致癌突變

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顯微鏡下看似正常的前列腺細胞或許也會隱藏致癌的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志Nature Genetics上,相關研究為開發新型療法改善前列腺癌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研究者指出,在患前列腺癌的一些男性中,非癌性的前列腺細胞雖然看似正常,但實際上其細胞中含有多種不同的致癌遺傳突變。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隱藏在前列腺細胞中的遺傳突變具有引發癌症的潛力,這或許就可以幫助解釋為何前列腺癌通常是由多種遺傳特性不同的腫瘤所組成,而前列腺癌開始發生的時間或許遠遠早於科學家們所認為的時間。本文研究或使得研究者們重新考慮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以使得癌變前細胞可以同腫瘤細胞一樣被同時摧毀。

4.Cancer cell:前列腺癌為何骨轉移?一關鍵信號途徑在作祟

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個能夠抑制TGF-β信號途徑的基因對於抑制前列腺癌骨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發現TGF-β負調控因子PMEPA1能夠通過抑制TGF-β信號途徑抑制前列腺癌發生骨轉移,並且這種抑制作用是通過不依賴蛋白酶體的泛素化途徑實現的,這對於了解TGF-β與前列腺癌轉移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5.JAMA Oncol:他汀類藥物或可有效減緩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惡化

發表於國際雜志JAMA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表示,當前列腺癌個體正在進行去勢治療時,如果服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或可有效減緩患者的前列腺癌的發展。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從患者開始進行去勢治療就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那麼在疾病惡化前患者平均會存活27.5個月,而不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僅會生存17.4個月;該研究中包括926名患者,其中70%的患者都在6年期間內出現了前列腺癌的惡化表現。Lauren Harshman博士表示,他汀類藥物服用使得患者延長了10個月的壽命,這就表明他汀類藥物或許是當前前列腺癌療法的最有價值的輔助治療手段;而相關的研究結果也被多種此前的流行病學研究所證實,即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或許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6.Scientific reports:前列腺癌復發檢測新方法問世

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空間光干涉顯微鏡,通過這種無標記的方法,能夠對前列腺組織中具有光散射的部位進行定位測量。利用這種顯微鏡進行定量相位成像,能夠對材料的物理特性差異和非均質性進行檢測。研究人員發現非均質性測量數值越高,就說明組織內部排列更有條理,而這一數值越低,就說明組織存在碎片化,排列雜亂無章。

 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能夠在術前或活檢階段就對癌變腺體周圍組織進行檢測,從而確定前列腺癌的發展階段,對進行前列腺癌切除術後是否會出現復發進行准確預測。

7.JAMA Oncology:治療前列腺癌——看基因選藥

在一項小型臨床研究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基梅爾癌症中心和詹姆斯布坎南布拉迪泌尿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患有晚期前列腺癌同時攜帶雄激素受體剪切突變7(AR-V7)的男性患者對傳統化療方法的藥物應答情況與不攜帶突變的前列腺癌患者一樣好。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發現可能對於攜帶AR-V7突變的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的研究顯示攜帶AR-V7基因突變的病人通常不會對激素類治療藥物阿比特龍和恩雜魯胺產生藥物應答,但攜帶這一突變對於使用傳統化療藥物進行治療來說並沒有任何不利之處。

如果這項研究結果能夠在更大的臨床實驗中得到驗證,將表明AR-V7基因突變的出現或可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物,可幫助前列腺癌病人做出更合理的治療決策,因此這項研究對於前列腺癌的合理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8.Cancer research:台灣科學家發現前列腺癌骨轉移新機制

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EGFR發生細胞核定位能夠抑制腫瘤抑制因子miR-1的表達,從而促進前列腺癌的骨轉移。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EGFR轉定位到核內發揮了轉錄抑制因子的作用,抑制了miR-1的腫瘤抑制功能,進而維持了癌基因TWIST1的激活,因此這條信號軸對於加速前列腺癌發生骨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9.Scientific Reports:乳癌、前列腺癌生物標志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西奈研究人員近日確認了一個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進程相關的新遺傳生物標志物。這個新發現的生物標志物diaphanous- related formin-3(DIAPH3)參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使細胞保持剛性。研究發現,當這種生物標志物丟失或降低時,細胞出現“變形”,在組織間隙中擠壓,引起疾病的進展。

研究人員利用這一點,來確定接受紫杉醇化療的患者的治療靈敏度。紫杉醇的工作原理是破壞癌細胞的蛋白質結構,廣泛用於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和乳腺癌。DIAPH3的損失,經常與轉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相關,同時增加細胞對紫杉醇的敏感性。

10.Cancer Prev Res:喝綠茶增加還是減少前列腺癌風險?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對6000多名男性進行長達37年的研究顯示,每天喝7杯茶以上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每天喝3杯茶以下的人增加50%。他們的研究結果與先前研究稱喝茶可降低患癌、心髒病、糖尿病以及帕金森病的風險相反。

不過,最新一項由Kumar NB發表的隨機對照研究則證明綠茶兒茶酚使用一年,並不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這項研究采用安慰劑對照,而綠茶兒茶酚混合物包括400mg 兒茶素(EGCG),每天使用,持續1年,但是,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還有一些研究則認為綠茶本身對前列腺癌作用可能並不大,但卻可以增強化療藥的作用。總之,茶葉對前列腺癌的影響還存在爭議,後續可能還需要更大樣本,更長期,設計更嚴謹的研究來證實。

(生物谷Bioon.com)news.bioon.com/article/6677798.html

11.前列腺癌:非手術方法治療效果或許更好?

一項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rady泌尿研究所完成的統計學研究表明,對於成年男性中那些非侵略性前列腺癌患者和由泌尿專家監控病情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發展成為惡性前列腺癌的概率和死於癌症的概率很低。這項研究分析了過去20年間,1298位參與“前列腺癌主動監控”項目的成年男性患者中,僅有兩位死於前列腺癌和三位發展為了惡性前列腺癌。

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了《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從1995年開始,參與這個研究項目的患者每年都參與活組織檢查,來判斷他們前列腺癌的侵略性程度,直到患者到75歲後停止檢查。在進行活體組織檢查時,醫生還會檢測前列腺癌標志基因PTEN 對應蛋白的表達水平,來作為腫瘤侵略性程度的指標。在參與該項目的1298的成年男性中,共有49位死亡,其中47位死於其他原因(多為心血管疾病),剩下兩位中的一位在監控前列腺癌進行16年後死亡,而另一位在參與項目後卻在其他醫院檢查前列腺癌,並於確診後的15個月後死亡。在進行10年和15年的前列腺癌監控後,99.9%的患者安然存活下來,而94%的患者沒有患上惡性前列腺癌。

未來,通過提高檢測手段和成像技術,研究者能夠區分出哪些患者不需要通過放射性治療前列腺癌,而是僅僅通過定期檢測前列腺癌侵略性程度即可達到治療和控制的效果。而且現在“主動監測”項目已經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認為是癌症相關醫生們的最好的指導准則。如果真的能夠完全做到不用手術就可以治愈前列腺癌,那麼這又為廣大成年男性帶來新的希望。

12.Nature genetics:新研究告訴你前列腺癌為什麼會發生

來自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在前列腺癌是如何發生這一問題上取得了關鍵性進展,這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細胞並不是通過重寫正常的DNA密碼,而是通過對前列腺細胞內調控基因表達的關鍵因子進行重編程驅動了細胞的惡性生長。

雄激素受體是一種受到雄性激素激活的受體蛋白,它能夠開啟或關閉許多控制前列腺細胞生長以及執行其他功能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在癌細胞內能夠被雄激素受體所結合的DNA位點與正常前列腺細胞存在很大不同。而這些DNA位點發生的重編程主要是表觀遺傳改變所導致,這表明在前列腺癌形成過程中表觀遺傳變化是一個關鍵因素。

由於表觀遺傳重編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因此文章作者指出,未來或許可以開發靶向表觀遺傳的治療藥物用以預防或治療前列腺癌。

13.PNAS:致死性前列腺癌細胞或具有干細胞樣特性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表明,引發致死性前列腺癌的細胞或許同正常前列腺組織中的組織特異性的干細胞共享了某些遺傳特質,

文章中,研究者調查了惡性前列腺癌的遺傳特性,即其擴散、轉移至機體其它器官的機制,研究者首先對來自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機體的組織進行了特性分析,活組織檢查就可以提供患者機體前列腺組織干細胞中的91個基因標記,通過對比來自惡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遺傳數據特性,研究人員發現,正常的前列腺癌干細胞和惡性前列腺癌干細胞或許共享著某些特性。

研究者表示,早期前列腺癌的療法通常可以成功治療疾病,但靶向作用惡性及晚期前列腺癌的療法目前急需開發,研究者認為本文研究或為揭示惡性前列腺癌的細胞特性提供了一定幫助,同時也為開發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14.Oncotarget:科學家找到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新靶標

目前想要精確區分"惰性"前列腺癌和"侵襲性"前列腺癌仍然很困難,"惰性"前列腺癌幾乎不需要任何治療,而"侵襲性"前列腺癌則需要集中干預治療。最近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上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和丹麥的科學家發現一個叫做miR137的基因在侵襲性前列腺癌中被關閉掉了。

目前許多前列腺癌治療方法都以阻斷雄激素信號為目標,但是癌細胞對這種治療方法產生抵抗是目前臨床上面臨的主要挑戰。該研究發現的miR137在正常細胞中能夠抑制雄激素信號,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前列腺癌細胞中該基因表達發生了關閉。在miR137發生關閉的前列腺癌細胞中雄激素信號得到增強,因此研究人員認為miR137缺失導致雄激素信號增強是促進前列腺癌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15.ASCO: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可降低個體因前列腺癌而導致的死亡

在舊金山舉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會議上,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或許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風險會降低;研究人員表示,個體在診斷為前列腺癌後定期攝入阿司匹林可降低個體因前列腺癌死亡風險將近40%,而如果說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致死性癌症或許為時尚早,但是因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效應而獲益的前列腺癌患者或許可以考慮定期服用阿司匹林。

由於這只是一個觀察性的研究結果,沒有人可以清楚勾勒出阿司匹林攝入和前列腺癌死亡風險之間之間的因果關系,目前大量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還需要後期正式的臨床試驗研究者才能夠將阿司匹林的使用同安慰劑使用後對個體的影響進行對比。研究者推測,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能力或許可以幫助解釋阿司匹林如何抑制前列腺癌的致死性進展。

16.Nature專題聚焦前列腺癌

只要壽命足夠長,大多數男性都會發展出前列腺癌。在全球範圍內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在某些地區它甚至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最近Nature雜志發布了前列腺癌專題,通過一系列文章全面介紹了前列腺癌研究、診斷和治療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探討了該領域的一些爭議問題。

前列腺癌與炎症
篩查爭議
治療策略
新的探索
 
17.Cell:原發性前列腺癌分多個亞型

癌症基因組圖譜研究網絡(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的研究人員近日在《Cell》期刊上發表文章稱,四分之三的原發性前列腺癌可分為七個亞型。他們還指出,腫瘤之間存在表觀遺傳異質性以及雄激素受體活性的差異,其中一些改變有望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報告了每個平台的無監督聚類,以及利用iCluster的綜合聚類。74%的腫瘤可根據其致癌突變,分為七個分子類別,這些突變包括:ETS家族融合(ERG、ETV1、ETV4或FLI1),或者SPOP、FOXA1或IDH1突變。不過,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腫瘤似乎是由未知的分子改變驅動的。

18.Nature:晚期前列腺癌治療現曙光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阻斷或消除這些免疫抑制細胞,可使一種特殊類型的化療方法——及其激活免疫細胞,摧毀前列腺腫瘤。這種新的聯合療法,被稱為化學免疫治療,可幾乎完全緩解晚期前列腺癌小鼠模型的腫瘤。

除了前列腺癌之外,在其他人類癌症中也可以檢測到類似的免疫抑制B細胞。這表明,B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可能是其他一些癌症也對檢查點抑制劑反應遲鈍的原因,從而表明,化學免疫療法在許多類型的癌症中有著更廣泛的應用。

19.華人學者頂級期刊發表前列腺癌新成果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細胞中的雄激素受體,可根據它是與一種雄性激素還是一種抗雄激素藥物結合,而刺激不同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EMBO Journal》。

這項研究發現,當雄激素受體(AR)與睪酮或雙氫睪酮結合時,如預期的那樣,激活的受體可與稱為雄激素應答元件的DNA片段結合。

但是,當受體與兩種抗性激素藥物(比卡魯胺或恩雜魯胺)中的一種相結合時,它隨後會結合不同的DNA序列,並激活完全不同的基因,包括促癌基因。

20.Nature Commu:肥胖到底如何促進前列腺癌進展?

肥胖會為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有研究表明肥胖與許多侵襲性癌症的發生有關,但人們對於其中的機制仍然了解較少。最近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在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的一篇最新文章中闡述了肥胖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的一個新機制,他們發現肥胖病人前列腺周圍的脂肪組織會促進前列腺腫瘤細胞的生長。這一發現或為前列腺癌治療提供新思路。

研究表明脂肪細胞分泌產生的因子能夠吸引前列腺腫瘤細胞,通過對前列腺周圍脂肪組織分泌的趨化因子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因子特別是CCL7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CCL7能夠與前列腺腫瘤細胞表面的CCR3受體發生結合。實驗證明趨化因子CCL7能夠在前列腺周圍脂肪組織內擴散,到達前列腺周圍區域,進而可以吸引表達CCR3受體的腫瘤細胞向脂肪組織靠攏。

最後,研究人員還發現肥胖男性會分泌更多CCL7,同時也觀察到了相同的機制。他們還對超過100個人類腫瘤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表達高水平CCR3受體的腫瘤更容易發生局部擴散,這些細胞也更具侵襲性和治療抵抗特性。目前一些藥物公司已經開發了一些靶向CCR3的治療藥物用於其他疾病治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對這條治療途徑進行更進一步探索。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一)

陳先生今年三十二歲,結婚三年,有一個兩歲小寶寶,家庭生活十分美滿。陳先生身體一向健康,有定時做運動的習慣,並能於三小時內完成全馬拉松。一個多月前,陳先生發覺體能開始下降,跑步十多分鐘便會出現氣促和頭暈症狀,並需要停下來休息。此外,他又發現手腳在沒有碰撞情況下出現瘀斑和紅點;最後更出現持續發燒及嚴重氣喘症狀而需要入院治療。


經醫生檢查後,發現肺部有一大片陰影,診斷為嚴重肺炎,需要立即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肺炎才得以控制。後來經抽血檢驗,發現陳先生白紅球指數嚴重偏低,血色素只得正常男性的一半,血小板更低至只得正常的十分之一。醫生懷疑陳先生骨髓出現問題,遂於翌日替其作骨髓穿刺檢查。將抽出之骨髓液做成抹片,以觀察骨髓在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功能是否正常。結果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急性血癌。

急性白血病大致分為骨髓性和淋巴性白血病,任何年紀都會有機會患上。通常初起病徵為持續發燒不退,疲倦、運動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皮膚和黏膜瘀傷和流血。血液檢查發現紅血球、血小板和正常白血球下降,這是因為白血病細胞取代正常骨髓性細胞所致。病人會出現貧血及白血病細胞浸潤症狀,如肝、脾、淋巴結腫大,胸骨壓痛等。有時甚至於顯微鏡下發現血癌細胞在血液中運行。

下期便會為大家介紹急性白血病的風險分層(Risk Stratification) 及治療新方向。

 

馬承恩醫生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 

以上健康教育資訊由香港楊森大藥廠全力支持

我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日記圖片1

 

26-7-2014

本來我的人生就像普通人一樣,一出生就有父母撫養,跟著就是讀書: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專、大學,然後投身社會,賺錢養家、有穩定的另一半,計劃結婚。完全沒想到有一天我的人生有如此戲劇性的發展。

這個月內,身體日漸轉差,食慾不振、疲倦、生理期流量增加、刷牙時牙齦出血、小腿出現紅點、斷斷續續發了燒四天,初時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掉以輕心,以為天氣太熱、體質燥熱、女性常見的生理問題、洗澡時用磨沙膏洗擦身體用力過度、受了涼風、睡眠不足,才會導致以上問題。發燒時分別找了家庭醫生兩次,醫生診斷為感冒,處方了退燒藥,並著我如果再發燒要即時聯絡他。服過藥、睡了一整天就退燒了,於是第二天繼續上班。

但後來發現雙腳浮腫,用溫水泡過腳都不消腫,而且自出生以來從未試過如斯狀況,於是騎士先生趁星期六不用上班陪我再去找家庭醫生。醫生懷疑我的心臟或腎臟功能有問題,而且不建議胡亂開藥,於是問我要不要到醫院檢查。我想檢查清楚究竟身體出了甚麼狀況,於是請他幫忙寫信給我到東區醫院檢查,接過信後連午餐都沒吃就趕過去。

到醫院後立即驗血和小便,然後見急症室醫生,完成後到飯堂祭祀五臟廟,當時我沒擔心太多,心想最嚴重的情況是貧血或者之前服過西藥暫時影響腎功能而已。二小時後,走到護士站詢問我檢查結果,護士説:「小便檢查報告沒有問題,血液報告快有了,請等候醫生叫名,然後聽取檢查結果。」

等多一會,醫生召喚我回到診症櫃台,他跟我説:「發現你的血液有問題,我懷疑你有血癌,要立即住院檢查。」但醫生説話很輕聲,我心想是否聽錯了,於是我問:「我的血壓有問題?」醫生再説:「懷疑是血癌,要立即住院並且要多抽一次血作檢查。」接著我走到一張診症牀坐下給護士替我抽血,完成後等候入院櫃台等侯醫院職員陪我去辦入院手續,等候期間心裏既害怕又緊張。

一家三代乳癌 婦切雙乳保命

 

 

【明報專訊】本港平均每日有9名女士確診乳癌,本地乳癌基因篩查發現,9.2%乳癌高危者會出現BRCA1及BRCA2 基因突變,即患遺傳性乳癌風險增加,其中有3人接受了預防性乳房切除術,包括一家三代患乳癌的患者,最終切除雙乳防復發。

港大醫學院伙拍瑪麗、東華、養和醫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正做遺傳性乳癌基因篩查,找出BRCA基因突變者,在2007至2015年接受檢查的1702名乳癌高危者(即有家族史等)中,9.2%有BRCA1及BRCA2 基因突變,男性的突變率則有20.8%,30至49歲高危者佔整體68.5%,可見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較早病發。

負責篩查的港大外科學系臨牀教授鄺靄慧,除替病人及早抽出高危基因,更細聽病人的故事,並寫成《愛是最好的療癒》,此書收益撥捐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外祖母死於乳癌 母40多歲確診在眾多病人故事中,出現基因突變的唐煒甯三母女的故事,教鄺靄慧感觸又感動。

據《愛》描述,45歲的唐煒甯,外祖母死於乳癌,母親亦於40多歲確診,因此參與基因資料庫測試,結果證實有基因突變。在母親建議下,唐煒甯與妹妹同接受基因測試,只有唐煒甯有遺傳基因變異。鄺靄慧起初擔心唐接受不了,豈料她從容地說﹕「驗到也沒辦法,即使有基因突變也不一定會發病呀。現在唯有勤做檢查。」後來檢查時發現唐乳房有異常陰影,抽針化驗顯示當時只有39歲的她,兩邊乳房有癌細胞。「其實我都知自己終有一日會病發,只是時間比想像中早了些!」

 

– See more at: http://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127/s00002/1453831634210#sthash.Xnk7rdTl.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