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研討會】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活動名稱】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Hong Kong – Lung Cancer Symposium
【立即報名 Registration link 】
中醫:此活動已獲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接納為認可的註冊中醫進修項目(CME-PP0001-25009 2月15日;CME-PP0001-25010 2月16日)
西醫:Application for CME Accreditation – Vetted (Ref No.: AA12344)
 
研討會目的】

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資助支持「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提供一個平台給中醫和西醫交流推論,以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讓癌症病人接受更多元化的治療。

研討會將凝聚具經驗的中西醫專家演講多個專業主題,深入交流有關肺癌臨床治療的最新技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各種最新診斷方法。以到達提高香港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水平,特別針對肺癌領域,結合兩方專家,為病人共同開托醫學上更多的可能性。
【Objective】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play complementary roles in many dise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s also the choice of most cancer patients. 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 is honored to receive funding support from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s Professional Services Advancement Support Scheme to organize the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in Hong Kong – Lung Cancer Medicine Symposium’,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and Western medicine Doctors,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Hong Kong, and to enable cancer patients to receive more diversified treatments.

The symposium will bring together experienced exper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speak on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topics and to share in-depth information on the latest techniques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the latest advances i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latest diagnostic methods. The aim is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Hong Kong,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lung cancer, and to combine experts from both sides to open up more medical possibilities for patients.

此活動的對象為西醫、中醫、藥劑師、護士及相關專業人士。

主辦方現誠邀合資格人士報名,親臨現場或線上觀看皆可。

現場參加者獲提供午膳。

合資格人士可填寫線上表格報名,收到主辦方確認信方為確實留位。

This programme is targeted at registered medical practitioners, reg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registered pharmacists, registered nurse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s. We cordially invite eligible persons to register for the event, either in person or online.

Lunch will be provided to on-site participants.

On-site registration will not be accepted.

🔎【活動詳情 Details
•⁠ ⁠日期⁠Date:2025年2月15日-16日,可自由選擇出席日子
•⁠ 時間Time:9AM-4:30PM(HKT)
•⁠ ⁠地點⁠Venue:富豪香港酒店-Regal Hong Kong Hotel,  Ballroom.(香港銅鑼灣怡和街88號. 88 Yee Wo Street, Causeway Bay)
(名額有限,合資格人士先到先得,不接受現場報名。)

【問題收集】
-請填上相關問題,將會於研討會當天由主持向講者發問,促進交流,感謝!
https://wj.qq.com/s2/17316789/b17b/

#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
#香港肺癌基金會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Association of Doc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關愛社會醫生聯會
#香港內科腫瘤學會

【查詢Enquiries請與研討會籌委部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保留活動最終決定權。

 

【越跑越友】「越跑.越友 2024」慈善賽完滿舉行,感謝支持!

2024年12月1日,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下稱「基金」)假粉嶺高球場公園成功舉辦了「越跑.越友 2024」慈善賽,吸引城中熱愛運動的善長及癌症同路人報名參與。

活動以「分享、交流、同行、鼓勵」為主題,旨在提高大眾對癌症的認識,並為基金募集善款,拓展癌症病人支援服務。活動共籌得二十八萬港元,所得款項將用於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庭。

當天,一眾跑手奮力衝刺,贏得陣陣掌聲。最令人感動的是,不少癌症患者及康復者也積極參與其中,大家互相鼓勵、一同衝線!

衷心感謝所有跑手、醫生夥伴、善長、贊助商及支持單位對「越跑.越友 2024」的支持。是次活動安排未臻完善,感激各位的包容及寶貴意見,是次經驗將有助我們為未來的同類活動,做更周全的準備。

期望2025年再次得到大家支持,到時見!♥️


⏱️大會時間
https://runforpassion.hk/race-details/race-results


🏆名次
https://runforpassion.hk/race-details/ranking-list



.
活動相片 (連結有效期至 2024.12.20)
1️⃣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0PPH06lIgSsKjzj3iyJAu1oEbBj1vRme
2️⃣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hxm894BFAtjFbGEZ9G3H5fAX4Y1Zx4F
3️⃣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0U32OjZlaBrIqv3x2mlxyUrvy5akLdQW
4️⃣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hyPTwDy05mJx3Ab8aK2zJanwlzB-Z8B9
.

支持單位大合照

鳴謝以下各個單位:(排名不分先後)
Professor. Spring F.M. Kong
Professor Albert Chi-Yan CHAN
Dr. POON Che Mun, Patricia
Dr. CHANG Tien Yee, Amy
Dr CHOW Chi Yan, Lorraine
Dr LEE Wai Man, Sarah
Dr LO Wing Sim, Anita
Dr. Sze Chun Kin, Henry
Dr. Ng Kim Pong, Kenny
Dr. Gordan Tang cheuk Ho
Dr. Yu Sze Yuen, Peter
Ms Eva Yu
President & Managing Director at L’Oréal Hong Kong
Ms Joan Tong
Nestle Health Science
Ms. Chu Wai Pui
AstraZeneca HongKong
Mr Derek Wong
Daiichi Sankyo Hong Kong Ltd
Ms. Butterfly Cheung
Roche Hong Kong
Mr. Nic Chan
Pfizer Hong Kong
Mr. Paul Mak
培力農本方有限公司
副會長鍾訓陞先生及副會長盧鶴年先生
新聲會The New Voice Club of Hong Kong
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先生
人生熱線
香港乳龍
老友鬼鬼
同心行攝影會
義務工作發展局
Top Gear
張佩蘭女士

【Pink Yoga】星光大道首個慈善戶外瑜伽活動 集結百人共同為遺傳性癌症患者籌款

星光大道首個慈善戶外瑜伽活動 Pink Yoga

集結百人共同為遺傳性癌症患者籌款

由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舉辦之Pink Yoga將於2025112日(星期日)在梳士巴利花園舉行,是星光大道歷史上首次舉辦的大型戶外瑜伽活動,集合超過二百位參加者透過瑜伽的力量支持遺傳性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活動將以一天的戶外瑜伽活動作為開幕,接著將舉辦為期一週的展覽和慈善義賣,以提高公眾對遺傳性乳癌及其他遺傳性癌症的關注。

星光大道百人粉紅瑜伽 擁抱180度維港美景

在維多利亞港的天際線和繁忙都市背景下,參加者將以瑜伽連結身心靈,放鬆之餘為遺傳性乳癌患者出一份力。Pink Yoga 不僅是一次瑜伽練習,更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遺傳性乳癌的關注,並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實質支援。

活動亮點:戶外瑜伽與「關 · · 愛」展覽

Pink Yoga 將以一天的戶外瑜伽活動作為開幕,並邀請兩位特別嘉賓——倪晨曦(Elva Ni林德信(Alex Lam與參加者一起伸展身心,享受瑜伽帶來的力量與平靜。活動設有多場瑜伽環節,適合不同水平的參加者:

時間:2025112日(星期日)11:0013:0015:00

地點:星光大道梳士巴利花園

報名網站:www.pinkyoga.hk/

此外,年度「關 · · 愛」展覽將於2025112日至18日於尖沙咀 K11 Musea Gold Ball 舉行,透過互動展板、教育資訊和慈善義賣,進一步推動社會對遺傳性乳癌的認識及支持行動。

共同推動遺傳性乳癌防治與支援

科學證明瑜伽可以提高乳癌患者和倖存者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Pink Yoga旨在為正在與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鬥爭的患者提供健康和情感上的支持。由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辦,活動收益將用於為經濟困難的遺傳性乳癌及其他遺傳性癌症高危家庭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及相關支援服務。

有關主辦單位及受惠機構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下稱「資料庫」)成立於2007年,為首間及目前本港唯一致研究BRCA基因突變及幫助患遺傳性癌症(包括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高危家庭進行基因測試、輔導及臨床醫護服務的慈善機構。「資料庫」是現時全球擁有最多專為華人病例作BRCA基因突變研究的基因樣本及臨床生物數據的資料庫,旨在進一步完善對華人患遺傳性癌症的醫學研究及制定合適的預防措施,以幫助基因突變患者及其家族成員,提供更全面及多元化的普查及支援服務,從而減低本地以至全球華人因基因突變導致遺傳性癌症的風險。

自成立以來「資料庫」得到各方慷慨支持,已成功資助逾6,800位本地經濟有困難的高危人士(當中超過5,280位癌症患者),進行基因測試及相關輔導服務。當中發現逾1,400名基因突變攜帶者,部份人士已被轉介到資料庫指定的高危乳腺中心,接受乳房普查或其他支援,以助疾病管理。

網址 : www.asiabreastregistry.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iabreastregistry/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iabreastregistry

【肺葉花語】標靶治療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創造獨有的生命之花

標靶治療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創造獨有的生命之花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2022年便有5745人確診患病,並奪走3782人的性命,故此多年來它也是頭號癌症殺手,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達晚期,令治療更為棘手。隨著醫學不斷進步,揭示了基因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而針對相應突變的標靶藥可帶來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副作用則比傳統化療為少,有助減低對生活質素的影響,幫助肺癌患者繼續在逆境中綻放生命的光彩。

適逢11月是「世界肺癌關注月」,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舉辦了兩場以「花」為題的水彩押花工作坊,讓參加者透過豐富的色彩與細膩的筆觸,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花,並有腫瘤科醫生講解肺癌治療的發展。

照顧者 Connie 的畫作 :Sunflower帶給信念、勇敢追求、 成功抗癌路: )

找出肺癌基因突變助配對相應標靶藥

臨床腫瘤科專科副顧問醫生黃嘉誠醫生分享時表示,肺癌是由肺部細胞分裂失控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但因早期肺癌的徵狀不明顯,導致近半患者確診時已經屬第四期,癌細胞可能已擴散至腦部、骨骼、肝臟及腎上線等等,需要利用適當的治療控制病情。

他稱,肺癌的治療有很多,外科手術可以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放射治療則有助殺死或縮小腫瘤,而化療可以治療擴散到肺部以外的癌細胞,亦可於術前使用以縮小腫瘤,增加手術的機會,術後使用可清除殘餘癌細胞,甚或幫助紓緩晚期癌症的症狀。

黃嘉誠醫生
黃嘉誠醫生

近年科學家對肺癌的了解加深,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很多也有基因突變,並研發出相應的標靶治療藥物。

臨床腫瘤科專科副顧問醫生饒仕鋒醫生指出,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故此只適用於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帶來的療效通常比傳統治療也更為顯著,副作用也較少,尤其少影響造血及免疫功能。因此,現時每位確診的肺癌患者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測,例如次世代基因定檢測,以確定是否有合適的標靶藥可用。

饒仕鋒醫生
饒仕鋒醫生

不同標靶藥可針對不同類型的基因變異

他引述數據指, EGFR基因突變在亞洲非小細胞患者身上十分普遍,近半個案都有不同的EGFR基因突變,當中約一成屬於較罕見的變異,而不同的標靶藥可以針對特定的EGFR基因突變,部分可對應較少見類型或一線治療後出現的新突變的EGFR基因變異。

黃醫生解釋,當癌細胞出現新的基因變異,原有的標靶藥失效,這時患者可以再次接受檢測,幫助選用相應的標靶藥繼續治療,若沒有標靶藥適用則可考慮使用免疫治療或傳統化療。

其實,在抗癌路上,除了醫學治療之外,心靈的療癒對患者同樣重要,而藝術治療便有助他們抒發內心的情感,開展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從而實現身心皆癒的健康狀態。43位參加水彩押花工作坊的肺癌患者、照顧者和醫生,創作出的作品承載著不同的花語,不但帶著創作者的生命故事,更展現其生命歷程中的起伏與堅持,以及面對困境時的堅強意志,讓人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期待。

以藝術刻畫生命色彩激勵同路人

Connie的丈夫在年初確診第四期肺癌,開展了四出奔走尋找治療方案的,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困惑不安,幸好經過標靶藥及手術治療後,邁向康復之路。她借親手繪晝的一幅太陽花,鼓勵同路人保持樂觀心態和觀念,戰勝疾病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Connie和丈夫的畫作(題目:努力加油)
LOVE, CONNECTION, COMMUNITY LOVE OVER FEAR
LOVE, CONNECTION, COMMUNITY LOVE OVER FEAR

另一位患者以押花在畫紙上塑造了一個愛「心」,因為她在治療的路上,遇上數之不盡的「天使」,一直給予支持和鼓勵,再加上自己的意志和努力,讓她明白到愛能戰勝一切,而她會繼續與癌並存,好好生活及享受活在當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集結並展出這些作品,藉以提高公眾對肺癌的關注,亦冀以畫作勉勵癌症患者,以及鼓勵社會以同理心支持癌患,合力編織一個更有溫度的社會,讓每一名癌症患者也能在逆境中綻放生命的光彩。

【大腸癌治療】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聯合治療為患者重燃新曙光 |謝耀昌醫生

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聯合治療為患者重燃新曙光 |謝耀昌醫生
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聯合治療為患者重燃新曙光 |謝耀昌醫生

大腸癌是本港三大常見癌症之一,2024年發表的最新癌症統計顯示,腸癌新症數目高達5,190宗,死亡個案達2,270宗。不少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然而,醫學的進步為患者帶來新希望,特別是TAS102配合標靶治療的組合方案,不但在多個國際權威指引中獲得推薦(美國、歐洲、以及中國),更為患者帶來顯著的療效和生活改善。

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深明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必須建基於最新的實證醫學及國際指引。根據一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第三期臨床研究:SUNLIGHT研究結果顯示,於第三線擴散性腸癌TAS102配合標靶治療的組合方案較單一治療更具成效,顯著地延長了總生存期和無惡化存活期。

四十多歲李先生的故事,正是這項突破性治療方案的生動見證。這位曾經熱愛運動、擁有健碩體魄的游泳健將,在確診直腸癌後,人生彷彿按下了暫停鍵。儘管經過初期治療,但腫瘤不幸復發,更出現肝臟及骨骼轉移。最令他難以接受的是,腫瘤增長導致腸道阻塞,被迫接受造口手術。

李先生當日感到絕望的情景:「那段日子,我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不能游泳、不敢見朋友,連最簡單的散步都變得困難。」然而,在接受TAS102配合標靶治療的組合方案後,腫瘤逐漸縮小,最終成功通過手術切除,讓他擺脫了造口袋的束縛。

如今的李先生重拾昔日活力,重返泳池,展現令人羨慕的體態。李先生覆診時微笑著說:「能夠重新感受水流從身邊流過的感覺,真的很感動!」眼中泛着淚光:「這不僅是身體的重生,更是整個人生的重啟。」

謝醫生強調,現今醫學進步迅速,即使是晚期大腸癌患者,只要保持積極正面的治療態度,仍有機會改善病情。這個聯合治療方案不但效果理想,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可控且可預期,讓患者在對抗癌症的同時,依然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李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晚期大腸癌無需氣餒。隨著新型治療方案不斷面世,只要堅持希望,積極與醫生溝通,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晚期大腸癌患者仍然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相關文章: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2024/10/08/後線晚期大腸癌_病人真的不可以接受聯合治療/

【北上求診】「探討大灣區醫藥新佈局」研討會 檢視大灣區醫療融合成效 公佈「港澳藥械通」最新問卷調查結果

「探討大灣區醫藥新佈局」研討會
檢視大灣區醫療融合成效 公佈「港澳藥械通」最新問卷調查結果
深入探討大灣區醫療互惠互補、南下北上藥物發展機遇

醫院管理局總藥劑師 崔俊明名譽副教授、同路人同盟主席 陳偉傑先生、全國政協常委及香港特別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高永文醫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 陳澤濤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蕭英傑先生、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葉澤恩先生
醫院管理局總藥劑師 崔俊明名譽副教授、同路人同盟主席 陳偉傑先生、全國政協常委及香港特別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高永文醫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 陳澤濤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蕭英傑先生、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葉澤恩先生

(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大灣區經濟發展對國家整體而言十分重要,香港有50多萬市民在大灣區生活,醫療方面有一定需求,大灣區醫療融合是大勢所趨。因此,政府亦已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以確保香港與大灣區試點地區中的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資質的認受性,讓當地港人能順利獲取醫療服務。其中致力於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的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透過「大灣區醫療融合互動計劃」為香港醫療界人員提供不同支援。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特別聯同同路人同盟於日前舉辦了「探討大灣區醫藥新佈局」研討會,檢視目前大灣區醫療融合的成效,同時以專題深入探討如何促進大灣區醫療互惠互補,南下北上的藥物發展機遇,為下一步做好步署,發揮香港在大灣區及國家優質醫療服務上的優勢。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蕭英傑公佈了「港澳藥械通」最新問卷調查結果, 協會於早時以不記名方式向「港澳藥械通」首兩期共19間相關醫療機構發出問卷調查, 評估藥械通實施效果, 獲得大部分回覆,研究顯示大多數醫院對藥械通持正面態度。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推動的「大灣區醫療融合互動計劃」致力服務好在大灣區居住的香港市民,並計劃推動內地合作地點同時成為宣傳中心、協助推廣本港優質醫療服務及藥物的優勢,令更多大灣區市民了解及使用香港優質醫療服務,以發揮「香港國際橋樑」的角色,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達致雙向引流。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探討大灣區醫藥新佈局」研討會嘉賓 - (左起:)優醫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葉偉安先生、莊柏醫療創辦人 莊文煜醫生、IHH醫療(北亞洲)區域首席執行官及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廉醫生、醫院管理局總藥劑師 崔俊明名譽副教授、同路人同盟主席 陳偉傑先生、全國政協常委及香港特別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高永文醫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 陳澤濤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蕭英傑先生、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葉澤恩先生、新風天域執行董事及大灣區首席運營官 蕭毅晃先生、裕利醫藥香港銷售市場部及大灣區發展總經理 何榮基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財務及融資事務召集人 李震鋒先生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探討大灣區醫藥新佈局」研討會嘉賓 – (左起:)優醫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葉偉安先生、莊柏醫療創辦人 莊文煜醫生、IHH醫療(北亞洲)區域首席執行官及港怡醫院執行總裁 曾慶廉醫生、醫院管理局總藥劑師 崔俊明名譽副教授、同路人同盟主席 陳偉傑先生、全國政協常委及香港特別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高永文醫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 陳澤濤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蕭英傑先生、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葉澤恩先生、新風天域執行董事及大灣區首席運營官 蕭毅晃先生、裕利醫藥香港銷售市場部及大灣區發展總經理 何榮基先生、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財務及融資事務召集人 李震鋒先生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高永文醫生在會上表示:「『大灣區醫療融合互動計劃』推出至今年11個月以來,近300位醫生成功申請,當中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協助了90位香港醫生申請內地執業資格(當中分三年及正式內地執照)。而90位個案當中,大部分是退休醫生、有些在私營機構工作,所以大家不必擔心此計劃會令更多香港醫生跑上大灣區執業;再者,兩地有醫護交流,來港的內地醫生數目更多,隨著香港醫療機構進駐內地,提供港式的服務和價格,反而有香港醫療機構擔心會因為藥物及醫療服務價格差異而流失病人。」

簡化「港澳藥械通」流程 擴大計劃適用範圍在疫苗、止痛藥等非緊急藥物

於2021年實施的「港澳藥械通」,打通了先進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臨床應用的通道,據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消息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港澳藥械通」政策在廣東已指定45家醫療機構,引進86種臨床急需進口港澳藥械(藥品43種、器械43種),覆蓋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惠及患者近萬人次。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分別於東莞、南沙及前海設立「大灣區港澳藥械交流中心」,收集相關數據及資訊、並舉辦新藥物應用講座與研討會,希望促進藥物南下北上合理流通,促進各地的醫學技術及醫療器械使用交流。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高永文醫生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高永文醫生

「港澳藥械通」令香港先進藥物能夠在大灣區先行試用,對醫療機構的水準、內地醫生人才有一定幫助,惟現時藥械通的手續仍然繁複,每間醫院須遂一將該緊急藥物作出申請。而疫苗更不在「港澳藥械通」計劃之中,居住在大灣區的香港居民一定要回港才能得到「港版疫苗」。研討會中提及指定醫院已熟習申請藥物的程序,但在發展初期,即使醫院的申請獲批,採購仍然十分困難,畢竟機制開始初期,業界對緊急藥物的數量都十分謹慎。而一些非緊急或跟民生有關的藥,例如疫苗、止痛藥等,更不在計劃適用範圍之內,希望政府可聽到這些意見,多從學術、專業上,做科學的管理研究,將以上機率和問題綜合考慮,才知未來的方向和機遇。 研討會討論到:
(1) 擴大「港澳藥械通」計劃適用範圍於疫苗上(如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的建議
(2) 藥械「一簽多行」每種藥品只需要有其中一間「港澳藥械通」醫療機構成功申請引進,其他「港澳藥械通」醫療機構便不需要再個別申請
(3) 已於「港澳藥械通」核准的藥物已被廣東藥監局證明有臨床緊急性及臨床先進性,核准的藥物能夠馬上進入香港醫管局藥物名冊,以方便內地及香港求醫市民。

至於香港如何發揮在大灣區藥物發展上的優勢,研討會亦討論到香港可利用自身在臨床試驗和藥物研發上的豐富經驗,與內地合作建立國際臨床試驗中心,推動藥物研發與國際接軌。其次,香港憑借與國際接軌的醫藥市場,引進全球領先的制藥企業和新產品,加速新藥引進速度。最後,通過政策創新,如跨境資金流動和大數據樣本交流的便利化措施,促進深港兩地藥物研發資源的共用與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他建議香港可深化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療合作,共用資源,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同時引入先進管理模式,優化醫療體驗,利用其國際化品牌,吸引國際患者,推動大灣區醫療服務走向國際。

優質醫療資訊服務平台「優醫通」免費服務市民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蕭英傑於會上向大家講解優質醫療資訊服務平台「優醫通」如何免費服務市民及未來發展方向,並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市民。「優醫通」平台中的「智康伴計劃」為長者提供專業的長者居家康養遠程照顧服務。該計劃結合「專業」與「科技」,旨在幫助子女有效管理居住在不同地區父母的健康,並計劃應用人工智能,推出客戶服務系統「優仔」、快速身體檢測工具「— Charlie Cam !! 『金查你」」,利用先進科技更有效服務市民。

藥械通實施效果及推廣策略評估研究問卷

協會於早時以不記名方式向「港澳藥械通」首兩期共19間相關醫療機構發出問卷調查結果:

1.藥械通對醫院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藥械通對醫院的效率和服務品質有正面影響。大部分(86%)受訪者認為藥械通有效提升了採購效率和服務品質。

2.醫院對申請流程的掌握情況

問卷調查顯示,受訪醫院都表示完全(100%)掌握藥械通的申請流程。這表明,藥械通的流程清晰明瞭,沒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3.內部溝通情況

關於藥械通的內部溝通情況,71.4%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溝通有效,而 28.6%的受訪者則認為溝通有效但未達「非常同意」。

4.幫助前線醫師了解已審批藥物的方法

問卷顯示85.7%的受訪者認為研討會、傳單和線上介紹影片是幫助前線醫師了解已審批藥物的最有效方法。

5.推廣策略評估

患者宣傳的評分最高,而案例分享會議的反應則不一。這說明以患者宣傳为主,輔以醫師培訓和使用指南,是更有效的推廣策略。

建議:

i. 擴大港澳藥械通計劃適用範圍於疫苗上。

ii. 每種藥品只需要有其中一間港澳藥械通醫療機構成功申請引進,其他港澳藥械通醫療機構便可以同時應用該藥品不需要再個別申請,這樣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更有效發揮港澳藥械通的功能惠及更多患者。

iii. 已於港澳藥械通核准的藥物已被廣東藥監局證明有臨床緊急性及臨床先進性。建議已於港澳藥械通核准的藥物能夠馬上進入香港醫管局藥物名冊,以便內地及香港求醫市民。醫院管理局可以考慮動引入相關港澳藥械通

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則表示樂見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醫療一齊進步,讓病人有更多選擇。「作為病人組織,我們會繼續為不同需要的病友在香港公營及私營市場與大灣區醫療繼續努力,為他們提供更多資訊,爭取最大的福利,當中包括:加快藥物註冊、納入藥物名冊包括新適應症用藥指引、加快納入安全網及專用藥物名冊,加快納入藥械通讓不同階層的病友受惠。政府可認證大灣區甲醫院,為市民提供專業指標。此外,我們建議在大灣區病友可自由選擇的基礎下,醫療數據可認互通。」

談到未來發展,蕭英傑表示: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將於香港及內地舉辦國際高峰論壇、展覽會等不同活動,藉以推動醫療及大健康產業化,包括:香港優質醫療服務及藥物優勢」、智慧康養、長壽經濟在灣區」,以及推廣香港成為國際醫療旅遊城市」。另外,我們計劃推動數字身份認證於醫療業界應用全球法人識別碼、電子簽名證書,並與香港恒生大學「未來智慧培訓中心 FIRST Hub」合作,舉辦一系列創新科技醫療相關課程。」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簡介

宗旨

  1. 構建一站式平台聯繫醫療及相關行業協助香港醫療服務在大灣區各城市發展
  2. 協助醫療相關項目,配對合適資源在大灣區各城市落實推行
  3. 透過舉辦交流活動及會議探討大灣區各城市的醫療需求策劃相應的行動計劃促進各城市的醫療合作
  4. 定期舉辦研討會及醫療發展論壇持續提升大灣區各城市的醫療專業水平
  5. 促進大灣區醫療發展達致國際水平將大灣區醫療服務推廣至世界各地
  6. 推動大灣區以至全球醫療專業服務及相關科技發展,為便,確保人民能以最低成本享有更優質的健康生活

【預防HPV】衞生署十二月二日開展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段)

衞生署十一月六日公布,將於十二月二日開展一次性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段),以逐步提升社區對高風險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群體免疫力,從而預防子宮頸癌。

因應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建議,自二○一九/二○學年起,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為小五和小六女學童推出HPV疫苗接種計劃。衞生署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到校為合資格的小五女學童接種首劑HPV疫苗,並於下一學年(小六)接種第二劑疫苗。如學童錯過在校接種,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分區辦事處和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會為其提供補種服務。

過去五年,小五和小六女學童的接種率維持高水平,於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學年,小六女學童完成接種兩劑HPV疫苗的比率均高達91%,遠高於《香港癌病策略2019》就完成接種兩劑HPV疫苗的覆蓋率的中期目標(70%)。

世衞於二○二二年進一步建議對9至18歲女童進行疫苗補種,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早前同意將HPV疫苗的目標組群擴展至18歲或以下較年長的女童。因此,政府將實施一次性補種計劃,於今年十二月二日起分階段為二○○四年或以後出生而未被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涵蓋的女性香港居民(即於二○二二年年滿18歲或以下及未被現有計劃涵蓋的女生)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每名合資格人士可免費接種兩劑疫苗,而免疫力弱的人士則需接種三劑(三劑均為免費)。

計劃將會分三階段進行,為期約兩年。首階段於今年十二月二日開始,對象為就讀本港中學(包括特殊學校的中學部)中五或以上(或同等級別)的全日制女學生。學校可安排參與計劃的私營外展隊到學校免費為合資格女學生接種HPV疫苗。中心會免費提供外展接種的疫苗,並向醫生提供每劑105元的疫苗資助。

第二階段預計於明年第一季開展,對象為於二○○四年至二○○八年出生並於本港專上院校或大學就讀的女性香港居民。第三階段預計於明年上半年開展,對象為二○○四年至二○○八年出生而已經完成本地學業的女性香港居民。第二及第三階段的詳情將適時公布。

參與是次計劃的合資格人士必須已登記醫健通。加入醫健通後,參加者及其家人或照顧者可透過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隨時取覽本計劃及各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下的疫苗接種紀錄。現時在衞生署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所有於二○○七年起在母嬰健康院及於二○一三年起在全港小學為兒童接種的疫苗,相關紀錄俱已載於醫健通系統,已登記醫健通的市民可隨時查閱個人的免疫接種記錄。

中心發言人說:「子宮頸癌為本地女性十大常見及致命癌症之一。幾乎所有子宮頸癌均由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致。HPV疫苗對預防最常引致子宮頸癌的高風險HPV類型非常有效。世衞建議所有國家引入HPV疫苗,為9至14歲的女孩在未開始有性接觸前接種,並建議對9至18歲(包括先前錯過接種的女孩和年齡較大的女孩)進行補種,以減低他們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

政府在未來會繼續為學童提供優質的醫療和健康服務。政府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措施,為學童創造更良好的健康成長環境,其中包括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按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以及強化「全校園健康計劃」,為學校建議針對性校本措施,改善體能活動和飲食等安排,提升兒童身心健康。

就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的資訊,請參閱計劃專頁www.chp.gov.hk/tc/features/108084.html

【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圖左起: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心胸肺外科專科司徒達麟醫生、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及肺癌患者Rosita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2024116日,香港】在香港,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致命殺手。根據香港衛生署2021年的數據,新增肺癌病例共5,978宗,而死於肺癌的人數更高達4,037人,即平均每12個香港人就有一人死於肺癌。儘管及早發現肺癌能顯著提高治癒率,但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中期或晚期,無疑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今年111日至明年10月推出為期一年的免費肺癌篩查計劃。該計劃獲得阿斯利康香港公司的全力支持,並由港怡醫院等認可的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篩查服務。 篩查對象須符合50-75歲、血親曾患上肺癌的高風險人士,並需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總名額為500個,將為參加者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掃描檢查 (Low-Dose CT,簡稱LDCT) 。此篩查計劃旨在協助無明顯病徵的高風險人士及早發現肺癌,從而進行適切治療,提高存活率及根治機會。同時,早期診斷也能有效減輕醫療成本,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造福本港潛在的肺癌病人。

肺癌高危群組

肺癌是香港最常見以及最致命的癌症。在2021年接近6,000宗的肺癌新症中,男女宗數比例約為1.41,男性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70歲,女性則為68歲。年齡介乎4575歲之間、具有自身或家族惡性腫瘤史、每年抽煙超過20包、長期接觸二手煙、從事與致癌物質有關的職業、以及長期接觸廚房油煙等,都是引致肺癌的高危因素。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兩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大約85%。肺癌一般分為四期,從第一期的癌腫小於4 厘米且未擴散到淋巴結,到第四期的癌腫已擴散至兩側肺部或胸腔以外部位。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早期診斷(第12期)佔了近4成,而近6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4期,情況令人相當憂慮。

香港肺癌基金會創辦人及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麟醫生表示:「肺癌早期的徵狀往往不明顯,患者初期通常察覺不到任何異常。但當患者出現持續咳嗽、痰多、氣喘或咳血等明顯病徵時,則已經屬於肺癌晚期。約七成患者在確診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治療難度大大增加。此外,肺癌並非僅限於吸煙者,非吸煙人士及健康生活人士也有機會患上肺癌。」

肺癌篩查計劃的重要性

司徒達麟醫生進一步指出:「肺癌篩查的關鍵在於能在無病徵的早期階段發現肺癌,以提高根治的機會。近年醫學界發現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為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查方法,能夠在肺癌尚未出現任何症狀時及早發現異常。多項國際研究顯示,對肺癌高危人士定期進行LDCT篩查,能顯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且大部分患者能夠在早期接受手術治療,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及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智仁醫生強調:「肺癌是香港最致命的癌症,我們希望提高市民對肺部健康的重視。對於高危患者,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掃描篩查可以及早診斷肺癌並進行治療,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透過篩查,醫生可以在肺癌發展到晚期之前發現病灶,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癒機會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預後情況。」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肺癌篩查的重要性在於及早識別潛在的肺癌病例,以便及時提供適切的治療,這不但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還能減輕患者及其照顧者的負擔,從而改善整體生活質素。此外,這對於本港的醫療體系而言,能夠減少晚期肺癌所帶來的醫療壓力及資源負擔,惠及更多潛在的肺癌患者。我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加強推廣肺癌篩查,並建立完善的診斷與治療體系,讓市民享有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肺癌患者個案分享

62歲的退休小學教師Rosita,家中有4姐妹,其中兩人罹患肺癌。20219Rosita確診乳癌零期( (原位癌),並接受了右乳切除手術。同年,她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 (LDCT)檢查,不幸地確診肺癌,隨後接受手術切除。化驗結果顯示Rosita的淋巴未受影響,確定為第一期肺癌,無需後續的輔助治療。Rosita表示: 「對於高風險人士以及肺癌患者的家屬,傳統的身體檢查如普通X光並不足夠,慶幸能夠及時透過LDCT檢查發現早期肺癌,避免病情惡化,使治療變得複雜,並鼓勵高風險人士定期進行LDCT檢查,以提高早期診斷的機會。」

想參加這項肺癌篩查計劃的人士,可以在辦公時間內致電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預約(預約熱線:3598 2157),經評估後會安排諮詢時段,額滿即止。這項肺癌篩查計劃包括一次LDCT檢測和由專科醫生提供的檢測前和檢測後各一次的評估諮詢。

網上登記:https://forms.gle/LoiczjuH2mAVk6ek8

 

 

富衛香港推出全新「危疾優易保」系列   填補有危疾病史人士的保障缺口

富衛香港推出全新「危疾優易保」系列   填補有危疾病史人士的保障缺口簡易核保1少至2條健康問題   毋須驗身  
限時供款   終身保障高達115種危疾及特別疾病2,3,4   引領市場5
與頂尖醫療機構養和醫療集團擴展合作  提供專業復康支援

《富衛香港健康保障需求調查》6發現港人擔心長期病或危疾病史令投保困難

即使在治療或痊癒後仍未能獲得適合的危疾保障

(左至右)-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傳媒工作者伍家謙
(左至右)-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傳媒工作者伍家謙

 

香港,2024年10月31日富衛香港(「富衛」)宣布推出全新「危疾優易保系列之危疾保障計劃,包括專為癌症康復者而設的護您」,以及專為心臟疾病或中風患者而設的 護您」,是全港首個專為癌症康復者或心臟疾病或中風患者以簡易核保1方式投保的分紅危疾保障計劃5,旨在為因有危疾病史而較難再獲得危疾保障的人士,提供有限年期供款的終身危疾保障,填補保障缺口。

 

曾患有頑疾人士是最需要健康保障的人群之一。有數據顯示,癌症存活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未罹患癌症的人高 42%7;而患有心血管疾病人士患上癌症之機會比未曾患有心血管疾病人士高出13%8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表示:「富衛深明危曾經歷危疾病患人士在尋求健康保障時面對的挑戰。《富衛香港健康保障需求調查》6結果反映,不少中年人成為獲得危疾保障的障礙,部分因此對投保危疾保險卻步。我們一直想客戶所想,推出危疾優易保—護您』及『危疾優易保— 護您』提供市場首創5限期供款之終身危疾保障,以填補有危疾病史人士的保障缺口。計劃提供簡易核保方式1,讓癌症康復者和心臟疾病或中風患者無需經歷繁複的申請流程,亦有機會獲得保障,可安心地重新活出精彩人生。我們深信,不同人生階段和健康狀況的人士,都應該擁有獲得保障的機會。」

 

調查反映慢性疾病或危疾病史乃獲得危疾保障的主要障礙

最新《富衛香港健康保障需求調查》6顯示,近七成(69%)受訪者認為中年人士購買危疾保險過程繁複,逾八成(82%)以為投保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或提供健康報告。沒有持有亦無考慮購買健康保障的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56%)由於長期病病歷、或曾患癌症、心臟病或中風,放棄購買危疾保障,原因包括複雜投保流程、出現不保事項以及被拒保等。值得留意的是,有親屬患有慢性疾病或有危疾病史的受訪者當中,超過六成人(63%)表示其親屬在治療或痊癒後,未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危疾保障或再獲危疾保障受保,健康保障缺口可見一斑。

 

「危疾優易保— 護您」及「危疾優易保— 護您」產品特點包括

 

    1. 保障高達115種危疾及特別疾病,曾經患有癌症的器官亦可得到保障﹕「護您為癌症康復者提供 62種危疾保障及53種特別疾病保障,包括癌症、特定器官的原位癌或早期癌症,急性心肌梗塞及中風,曾經患有癌症的器官亦可得到保障;「護您為患有心臟疾病或中風之患者提供包括癌症在內26種危疾保障,以及包括特定器官之原位癌或早期癌症在內的23種特別疾病2,3,4
    2. 簡易核保,毋須驗身﹕被保人只要回答少至2條健康核保問題1問題數目為同類型保障最少;被保人在核保過程亦毋須驗身,免卻複雜冗長的申請流程。
    3. 市場首創5限期供款之終身危疾保障﹕供款年期由10年至25年,保障被保人至100歲。
    4. 每兩年一次免費身體檢查助維持健康,保障儲蓄一份兼備﹕計劃將於保單的第2、4、6、8及10個保單週年日提供身體檢查券9;另外,於保單原有投保額的100%全被支付前,被保人可於退保時獲得相等於保證現金價值及特別紅利10的金額。

 

富衛與養和醫療集團加強合作 專業支援客戶實踐營養飲食

富衛與養和醫療集團攜手為「危疾優易保」系列的合資格被保人,在第二個保單年度提供專業營養飲食諮詢服務,包括初步營養分析及諮詢和跟進諮詢,全程由養和營養師主理。

 

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表示:「隨着醫學進步,癌症患者存活率不斷提升,不少康復者均需要面對治療的後遺症。我們很高興與富衛擴展合作,繼癌症及復康規劃諮詢服務後,進一步為富衛客戶度身訂造專業營養飲食諮詢服務,旨在為有危疾病史人士提供全面的復康支援,協助他們從飲食方面著手,在復康路上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續指:「富衛致力積極拓展醫療夥伴網絡,更與頂尖醫療機構養和醫院加強合作,為客戶提供財務以外的專業健康支援服務。」

 

「危疾優易保— 護您」及「危疾優易保— 護您」超越財務保障的全面危疾方案

計劃不單為危疾病史人士帶來危疾保障的機會,亦包括以下特點﹕

  1. 延伸重大醫療護理權益11:如被保人於1年內因同一危疾而須入住深切治療部連續3天或以上並須使用侵入性維生支持,本計劃將就同一危疾提供額外原有投保額的50%之延伸重大醫療護理權益。
  2. 生活守護權益12:如被保人於相同之120日期間內因同一病症或損傷入住深切治療部達連續3天或以上,並需須使用侵入性維生支持及引致特定狀况,便可獲得額外原有投保額的50%或100%。
  3. FWD Care及頂尖醫療機構提供專業支援:富衛與多個優秀醫療機構合作,被保人可透過臻一尊貴優才醫護管理團隊13,獲得一站式泛亞貴賓醫護服務,包括由頂尖的專科醫療網絡團隊提供醫療意見,並聯繫泛亞區多間頂級網絡醫院供被保人選擇最合適的醫療方案;安排住院及處理相關程序;一旦確診患上指定危疾,可提供美國著名醫療機構之第二醫療意見轉介服務14 ;以及提供家庭關懷服務15轉介幫助安家等。

「危疾優易保」系列包括「危疾優易保—摯護您」、「危疾優易保—癌護您」及「危疾優易保—心護您」三個保障計劃。「危疾優易保」由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承保。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其並非保障內容之全部及受保單的條款及細則所限,有關其計劃之完整條款及細則、保障、不保事項、主要產品風險及/或其他詳細資料,請參閱相關保單條款及產品小冊子 (https://www.fwd.com.hk/files/v3/assets/blta9d684affff23c8c/blte4c8fb9a1bab02ed/crisis-easygo-ucancover-ustillcover-tc.pdf)。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頭頸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應用

莫小婷 (臨床腫瘤科醫生)、饒仕鋒 (臨床腫瘤科醫生)
莫小婷 (臨床腫瘤科醫生)、饒仕鋒 (臨床腫瘤科醫生)

相對於原發性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BRT) 較少應用於在頭頸癌症上。SBRT主要對象是患有口腔癌、上呼吸食道癌症、口水腺癌症、甲狀腺癌症等的病人,治療通常包括一至五次,為期一至兩個星期。治療目的主要是局部腫瘤控制,而研究發現一年的控制率大概為八成至九成,三年控制率大約為七成;一年病人存活率大約六成至八成。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合的患者

SBRT主要應用於不能承受標準放射電療(一般30至35次,為期六至七星期)的病人,而對象通常是年紀大(一般指80歲以上)或有其他長期病患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治療目的一般只能作局部控制腫瘤而非根治。副作用通常都是咽喉痛、口乾、以及口腔發炎。研究發現嚴重副作用需要入院的少於10%。

SBRT也可應用於曾接受過放射治療之後復發而不適合再動手術的病人。 由於再度放射治療(re-irradiation)有機會引起嚴重副作用甚至致命併發症,SBRT能有效減少放射治療的範圍而減低出現嚴重副作用機會。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好處與局限

SBRT主要好處是治療範圍較小以及次數少, 副作用相對較少, 而進一步的研究更發現,SBRT 結合標靶藥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腫瘤。可是, 並不是所有頭頸癌症復發病人都適合以此療法處理,尤其如腫瘤接近重要器官例如大動脈,治療有機會導致大動脈爆裂。是否適合要經由腫瘤科醫生嚴格評估。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應用於頭頸癌症復發病人,有效減少再度放射治療的範圍。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應用於頭頸癌症復發病人,有效減少再度放射治療的範圍。

總括來說, 雖然SBRT 能夠應用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或是放射治療後復發的頭頸癌病人上,由於頭頸內有很多重要器官例如是腦幹、視覺神經以及大血管,其應用是較為困難及有挑戰性的。腫瘤的位置與病人的身體狀況是腫瘤科醫生主要的考慮因素。我們建議您向專科醫生索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