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視,國際心理腫瘤學會(IPOS)將於2025年起,每年4月9日設立「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這將提升心理腫瘤學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這個特別日子同時紀念已故「心理腫瘤學」創始人Dr. Jimmie Holland (1928–2017),她曾出版多本著作,改變了大家對癌症護理中,心理社會層面的理解和處理方式,幫助無數癌症病患面對心理 /情緒問題。

「世界心理腫瘤日」將成為一個全球平台,提高對癌症患者心理和情感需求的認識,並將「病人的心理照護」納入癌症護理中。IPOS邀請大家參與這一里程碑活動,透過宣傳、組織活動,一起推動「心理照護」成為全球癌症護理的基石。

「世界心理腫瘤日」將成為一個平台:
* 教育公眾、醫護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有關癌症護理中心理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 倡導將心理腫瘤學納入國家和全球癌症護理指引。
* 慶祝該領域的進展,同時強調需要進一步發展的領域。
* 為患者、照顧者和醫護專業人員提供資源和工具,讓「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得到同樣的重視。

主要目標:
* 提升認識:增加全球對心理腫瘤學作為癌症護理重要組成部分的認識。
* 紀念 Dr. Jimmie Holland:慶祝Dr. Jimmie Holland的成就,她為心理腫瘤學奠定了基礎。
* 參與各方:讓醫療專業人員、組織、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參與其中,認識並推廣心理腫瘤學的重要性。
* 推動行動:促進在全球癌症護理政策和實踐中融合心理腫瘤學。
* 支持籌款活動:為IPOS和成員籌集資金,以支持心理腫瘤學的倡議。

關於世界心理腫瘤日

從2025年起,每年的4月9日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世界心理腫瘤日致力於提高大眾對癌症心理和情緒影響的認識,並了解將其融入患者癌症治療的重要性。匯集相關的專業人士和機構,倡導為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援。

了解更多: https://www.ipos-society.org/WPOD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期癌症屬於常見。有研究估計,約10-30%晚期癌症病人患病過程中會出現腦轉移的情況。

雖然原則上任何癌症都有腦轉移的可能性,不過某些癌症比較容易擴散到腦部,如肺癌,乳癌,黑色素瘤,大腸癌和腎癌。

由於頭骨容量有限,所以相對細小的腦轉移瘤都可以因為腦壓上升而做成不同的病徵。除此之外,腦轉移瘤亦可以透過影響周邊血管造成腦水腫,令腦壓加倍。常見的病徵包括頭痛,作嘔,或精神上的轉變。同時,腦部不同分區的功能也可以受腦轉移瘤影響:例如單邊手腳無力(普遍左腦瘤會令右邊身無力,右腦瘤會令左邊身無力),視力上的影響,甚至認知和性格上的轉變。腦轉移瘤也可以透過刺激正常腦部組織導致癲癇症。當然,亦會有一部份病人患病期間作例行檢查而發現無症狀的腦轉移瘤。

腦轉移瘤一般需要靠影像診斷。常見方式包括電腦素描 (computed tomography) 和磁力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當中磁力共振較為清晰和準確,不過素描時間普遍較長。

治療腦轉移瘤不同方法普遍如下:

  1. 支援性藥物治療:如腦轉移瘤病徵較為嚴重,醫生或會用類固醇藥物減低腦水腫情況以舒緩病情。如有癲癇症則可以用抗癲癇藥物減低發作頻率。
  2. 腦部外科手術:一般應用於較大或原發位置不明的腦轉移瘤。雖然手術會有一定風險,但這方式通常能迅速減低腦壓。手術切除的樣本更能作病理化驗,評估原發位置和協助醫生選擇適切的抗癌藥物。
  3. 抗癌藥物治療:抗癌藥物一般分為傳統化療,荷爾蒙治療,鏢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當中以鏢靶治療較為容易經血液進入腦部組織,常見例子為肺癌抗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鏢靶藥。
  4. 放射治療:亦稱電療。原理為用高劑量輻射對準腦部,殺死輻射範圍內癌細胞。腦部放射治療分為兩大類:
    1.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將輻射聚焦在腫瘤範圍以儘量減低副作用,主要應用於數量和體積較細的腫瘤。不過治療時間較長和有做成腦組織壞死風險。
    2. 全腦放射治療:輻射範圍涵蓋整個腦部,治療時間較快和應用於較多數量腫瘤時。

總括而言,腦轉移瘤的治療方法非常多元化,而不同病情會有相對適合的治療方案。手術,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技術不斷進步,希望未來能惠及更多病人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張卓文醫生

香港神經腦瘤學會
香港神經腦瘤學會

編者的話|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

就香港政府今日舉行的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本機構大致支持改革的方向,然而當中仍然存有可優化的空間。

支持的重點:

1. 提升醫療資源效率
透過調整收費機制,減少不必要的醫療需求,使醫療資源能夠更公平地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2. 確保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公營醫療財政負擔沉重,適當的收費調整有助於維持醫療體系的長遠可持續性,確保未來仍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 公院增設「全年收費上限」,每人每年只需付1萬元,多出費用由醫管局負擔,有利於經常出入醫院的重症病人(如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

4. 調整費用減免機制,擴大醫療安全網,讓更多低收入人士以至家庭受惠。

建議優化的項目:

1. 提升急症室分流透明度
公開以及清晰列明第一級別(一類危殆及二類危急)以及第二級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的釐定標準,特別是獲豁免的第二類病人和不獲豁免的第三類病人,確保公眾能夠清楚了解劃分準則,避免因資訊不足而產生誤解或擔憂。

2. 促進醫療服務質素提升
醫療改革後的額外收入應有助於改善醫療設施,以及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的整體質素。

3. 加強培訓前線醫護人員,確保足夠的人手協助推行改革措施。

4. 加強宣傳以及教育工作,確保市民大眾了解改革的詳情,以減少前線醫護人員的壓力。

【有誰共鳴】 嘉賓:曾慶亷醫生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Together, We Run Further ! 

《 有誰共鳴 》每集邀請不同界別的嘉賓主持,由嘉賓挑選約八首心水歌曲,暢談每首歌背後對他們的意義,輕鬆地與聽眾分享他們的音樂選擇和生活體驗!🖼️

曾慶亷醫生 曾於醫院管理局服務逾25年,初期擔任執業醫生,及後為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的全職醫療行政人員,擔任多個範疇的管理職務。 曾醫生為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社會醫學)、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士及澳洲皇家醫務行政學院院士,他亦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名譽臨床副教授。

作為港怡醫院執行總裁及IHH醫療(北亞洲)區域首席執行官,曾慶亷醫生既在醫學領域有廣泛知識,亦於醫療管理方面累積豐富經驗。他分享了從醫科生到擔任醫生期間的親身經歷,透過與家人、朋友及病人的互動,深刻體會到陪伴與聆聽的重要性。

2025年3月24日,曾慶亷醫生將介紹一個深感共鳴的慈善團體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並呼籲大家捐款支持,共同傳遞人間有情的訊息。💕

📻 播放時間:
叱咤903:星期一至五 06:00 – 07:00
雷霆881:星期一至五 21:00 – 22:00

想捐款的聽眾,請在該集節目首播後至翌日早上六時,傳送手機短訊(SMS)至共鳴熱線:50 881 903。每傳送一個短訊,即可捐款港幣五元,所有款項將全數撥捐予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收聽:https://www.881903.com/highlight/2571441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 cicf.org.hk

【有誰共鳴】 嘉賓:註冊藥劑師何卓穎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Together, We Run Further ! 

《 有誰共鳴 》每集邀請不同界別的嘉賓主持,由嘉賓挑選約八首心水歌曲,暢談每首歌背後對他們的意義,輕鬆地與聽眾分享他們的音樂選擇和生活體驗!🖼️

2025年3月18日的嘉賓是 醫患陪你跑 跑手  註冊藥劑師 何卓穎,她將介紹一個令她深感共鳴的慈善團體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並呼籲大家捐款支持,共同傳遞人間有情的訊息。💕

📻 播放時間:
叱咤903:星期一至五 06:00 – 07:00
雷霆881:星期一至五 21:00 – 22:00

想捐款的聽眾,請在該集節目首播後至翌日早上六時,傳送手機短訊(SMS)至共鳴熱線:50 881 903。每傳送一個短訊,即可捐款港幣五元,所有款項將全數撥捐予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收聽:https://www.881903.com/highlight/2570228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 cicf.org.hk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活動花絮(六)

(左起)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臨床腫瘤科專科區兆基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及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     
(左起)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臨床腫瘤科專科區兆基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  

為期兩日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肺癌交流研討會」在最後一天下午,大家的熱情依然高漲。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行了深入分享,包括標準治療、癌症治療策略與草藥效用、中醫治療思路和飲食調護等話題。

臨床腫瘤科專科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區兆基醫生首先登場,他詳細介紹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罕見基因型的標準治療方案,為與會者們提供了寶貴的訂製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思路。

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
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
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
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

隨後,註冊中醫李康銘博士則從癌症治療的策略與草藥效用的角度,探討了中醫藥在癌症治療中的獨特優勢。他強調了中醫藥在調節身體機能、減輕治療副作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
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
線上同步分享
線上同步分享

註冊中醫李天嵐醫師則從中醫的角度分析了肺癌的治療思路和飲食調護。她指出,中醫治療肺癌注重整體調理,通過調節氣血、陰陽平衡來達到治療目的,並強調了合理飲食在肺癌康復中的重要性。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及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
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及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

最後,內科腫瘤科專科梁澄宇醫生講解了肺癌治療中如何權衡藥效與副作用的問題。他強調了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等因素。

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與交流中圓滿結束。與會者紛紛表示,這次研討會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讓他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感謝組織方的精心籌備和專家們的精彩分享,並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交流與合作機會。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活動花絮(五)

(左起)註冊中醫陳啟賢博士、註冊中醫連煒鈴博士、心胸肺外科專科 司徒達麟醫生、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及註冊中醫郭莹莹
(左起)註冊中醫陳啟賢博士、註冊中醫連煒鈴博士、心胸肺外科專科司徒達麟醫生、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及註冊中醫郭莹莹
「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肺癌交流研討會」於上周六開幕後,下午的學術交流環節中再掀高潮。多位專家學者圍繞 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中西醫協作治療現狀、中醫經典在肺癌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免疫系統疾病與癌症的關係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司徒達麟醫生演講
司徒達麟醫生演講

心胸肺外科專科 司徒達麟醫生首先登場,專業地解說了非小細胞肺癌在手術前後的治療策略,更分享最新的手術方式與術後康復方法,為與會者們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司徒達麟醫生及黃韻婷博士
司徒達麟醫生及黃韻婷博士
隨後,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介紹了香港中西醫協作治療肺癌的實況,她從實際案例出發,闡述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連煒鈴博士
連煒鈴博士
註冊中醫師 連煒鈴博士則從咳嗽這一常見症狀入手,探討了中醫經典在肺癌臨床上的意義與應用。她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中醫藥在緩解肺癌患者症狀、提高治療效果方面的獨特優勢。
陳啟賢博士及連煒鈴博士
陳啟賢博士及連煒鈴博士
最後,註冊中醫師陳啟賢博士 分享了關於免疫系統疾病與癌症關係及中醫藥效用的研究成果。他強調了免疫系統在癌症發生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探討了中醫藥在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癌能力方面的潛力。
學術交流環節
學術交流環節
此次下午的學術交流環節,不僅讓與會者們領略到專家學者的風采與智慧,也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
活動得到參加者的正面反饋,這樣的學術盛宴實在令人大開眼界,激發了他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事業的無限憧憬與期待!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活動花絮(四)

小組討論(左起)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醫教管理部主任石玉丰先生、香港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智仁醫生
小組討論(左起)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醫教管理部主任石玉丰先生、香港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智仁醫生
上周末(2025.2.15-16),香港銅鑼灣富豪酒店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肺癌交流研討會」上,一個特別環節引起了與會者們的廣泛關注。該環節先由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智仁醫生進行分享。
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智仁醫生
李醫生詳細介绍了當前肺癌檢驗和治療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最新的靶向療法、免疫療法等,並探討了這些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優勢與挑戰。他的演講不僅讓與會者們對肺癌治療的最新動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後續的討論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
隨後,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張恩欣院長也發表了精彩演講。張院長以腫瘤經方為切入點,分享了他在臨床實踐中的心得與感悟。他強調了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並探討了如何將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為病人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
小組討論(左起)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醫教管理部主任石玉丰先生、香港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李智仁醫生
小組討論(左起)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醫教管理部主任石玉丰先生、香港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李智仁醫生
這一環節的討論異常熱烈,與會者們紛紛就中西醫合作治療肺癌的可行性、潛在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與研究,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加深了與會者們對肺癌治療最新進展的了解,也為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組討論:與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教授張恩欣院長網上連線
小組討論:與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教授張恩欣院長網上連線
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智仁醫生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活動花絮(三)

(左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診教授李穗暉博士、山東大學醫學院婦科腫瘤專業博士賈琳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香港註冊中醫師黄韻婷博士、香港註冊中醫師郭莹莹中醫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資助,歷經半年籌備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於周末在香港富豪酒店圓滿結束!
賈琳醫生及劉健生醫生

此次研討會旨在促進香港地區中西醫療領域的深入對話與合作。活動邀請了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進行分享,其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醫生的演講不僅分享了其在肺腺癌雙重免疫腫瘤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在討論環節更與李穗暉博士、 賈琳醫生多角度學術交流。當日李博士提出有關中醫理論指導下中西結合治療晚期肺癌案例和 賈琳醫生亦分享第三代 EGFR TKI 耐藥後的藥物選擇及副反應的綜合管理。劉醫生還巧妙運用“精氣神”的觀點,生動比喻中西醫學的異曲同工之妙,為與會者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網上參與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不僅加深了與會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的理解,也為未來的醫療合作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我們期待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夠持續進行,為香港乃至全球的醫療事業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欲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相關新聞報道。

(左起)賈琳醫生、劉健生醫生、黄韻婷博士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活動花絮(二)

照片(左起):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 吳偉麟先生,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會長 李穎欣博士,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 陳錦良博士,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學院 常務副院長 – 李敏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 處長 陳佳先生,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 創會董事及榮譽會長 余秋良醫生,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 黃韻婷博士,香港肺癌基金會名譽秘書 – 李智仁醫生,香港大學 中醫藥學院 助理教授 – 王寧教授

作為一個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自助組織,很榮幸能夠獲得各界支持成為首次舉辦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並且得到中國香港政府的認可,實在鼓舞。

在此,我們謹向在座的每一位參與者,特別是來自內地、深圳及香港的專家學者,致深的感激及謝意!

肺癌作為一種複雜且挑戰性的疾病,不是一個病, 而是整個家庭病的。面對肺癌的最新治療,無論是香港深圳或廣州的醫護都是一場考驗。在座的各位,不論高手在民間,還是充滿創新思維的年輕中西醫專家,大家都懷著一顆共同的初心,那就是為肺癌病人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醫療服務。這份以病人為本的精神,正是我們共同努力的動力與方向。

在是次的研討會中,我們不僅將分享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肺癌領域的寶貴經驗,還將共同探索不同治療方案的可能性,從傳統智慧到現代創新,從公營到私營的合作與協作。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我們都希望借助這個平台,找到一種共同的語言,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療選擇 。

最後,希望是次的研討會能夠促進各界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更重要的是,期待我們的努力能夠真正惠及更多的肺癌病人,為他們的生命帶來新的希望。

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祝本次研討會圓滿成功!也祝願各位專家學者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