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輝醫生 Dr LI MING FAI

李明輝醫生  

Dr LI MING FAI

洭澄醫療中心
Honser Medical Centre

地址: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 26 號 23樓 2301 室
Room 2301, 23/F, 26 Nathan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電話/Tel: 2802 2744
Whatsapp: 9889 8302
傳真/Fax: 2802 9918

應診時間:
星期一:上午十時半至十二時
星期二:上午十時半至十二時 及 下午三時至六時
星期三:休息
星期四:下午三時至六時
星期五:上午十時半至十二時
星期六:上午十時半至一時
Consultation Hours:
Mon : 10:30AM – 12:00NN
Tue : 10:30AM – 12:00NN / 3:00PM – 6:00PM
Wed : OFF
Thu : 3:00PM – 6:00PM
Fri : 10:30AM – 12:00NN
Sat : 10:30AM – 1:00PM

醫生資歷: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院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耳鼻喉科)
MBBS (HK)
FRCS (Glasgow)
FRCS (Edinburgh)
FHKAM (Otorhinolaryngology

何的煒醫生 Dr. Ho Dick Wai, Terrie

何的煒醫生

Dr. Ho Dick Wai, Terrie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MBChB (CUHK)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MRCS (Edin)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FRCSEd (ORL)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FHKCORL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FHKAM (ORL)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大廈2610-11

匡喬專科醫療中心

地區︰

尖沙咀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辦公室電話︰

2543 1000

辦公室傳真︰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6410 2030 / 6998 2020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何志謙醫生 Dr. HO DAVID

何志謙醫生

Dr. HO DAVID

性別︰

專業資格︰

澳洲墨爾本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7
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2009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中環畢打街1-3號中建大廈8811

地區︰

中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Ear Toilet/Grommet Insertion
Nasoendoscopy (Flexible and Rigid)
Laryngeal/Vocal Cord Stroboscopy
Neck/Thyroid Ultrasound/Fine Needle Biops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aser Treatment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嘉諾撒醫院; 聖保祿醫院;
明德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辦公室電話︰

2523 7998

辦公室傳真︰

2868 5322

傳呼機 :

7336 1666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何頌偉醫生 Dr. HO CHUNG WAI, AMBROSE

何頌偉醫生

Dr. HO CHUNG WAI, AMBROSE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耳鼻喉科)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香港跑馬地山村道二號養和醫院李樹培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地區︰

跑馬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辦公室電話︰

2835 8607

辦公室傳真︰

2892 7507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港怡醫院50手術套餐最貴18萬

▲ 位於黃竹坑的港怡醫院將於下月底啟用,初期將提供50項手術套餐,收費由1.3萬元起,中風險病人則需額外繳付2成收費。(港怡醫院提供圖片)

位於黃竹坑獲港府平價批地的港怡醫院,下月底啟用,按批地條款每年逾半住院病床日數須屬套餐收費。港怡初期雖已提供50項手術套餐收費,由1.3萬至18萬元不等,但部分套餐如割痔瘡及白內障的收費,較仁安或港安等私院昂貴。

港怡套餐也非人人可享,有過度肥胖等慢性病,需額外收費2成,癌症及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病人更不可使用套餐收費。

就有部分套餐收費較其他私院貴,港怡醫院解釋收費屬全包形式,與其他私院收費不一樣,難以比較;強調啟院後將按需求,進一步增加套餐收費項目。

【延伸閱讀】港怡套餐帳面較貴 計及細項或相若

港怡醫院首階段將提供50種低風險手術或程序套餐定額收費,以需鎮靜麻醉的胃鏡日間檢查收費13,180元最平;而最貴則為留院6日5夜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收費186,846元。所有套餐以全包形式收費,包括醫生費、病房費、手術療程、藥費等。

▲港怡醫院部分套餐收費較高,院方解釋因收費屬全包形式,難與其他私院比較,強調港怡並非富豪醫院。(潘政祁攝)

港怡醫院部分套餐收費較高,院方解釋因收費屬全包形式,難與其他私院比較,強調港怡並非富豪醫院。(潘政祁攝)

港怡醫院營運總監邱家駿解釋,有關手術僅適用於普通風險患者,保守估計將佔醫院病人一半或以上;至於有不同慢性病或過度肥胖的病人,將被介定為中風險病人,將會收取額外2成的套餐收費,而罹患癌症的病人,由於身體狀況較複雜,故界定為高風險患者,須按項收費。

邱家駿指,有關套餐收費將包括指定日數內,需要深切治療或再度手術的費用,如需延長日數治療,則可選擇按項收費,或延長套餐,收費按日計7,000元,惟延長套餐不包括再度手術及深切治療費用。至於其他收費,包括急症或病房收費,院方將稍後於醫院網頁公布。

港怡大推全包式手術套餐收費,會否對其他私院構成壓力?荃灣港安醫院醫務總監陳龍威表示,現時院方會於治療程序前向病人解釋清楚收費,故港怡做法,暫時對港安未構成壓力。

【延伸閱讀】港怡已聘50駐院醫生 料無礙公營醫療

本身是泌尿科專科醫生的陳龍威認為,港怡提供4日3夜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需72,419元,收費不算昂貴,於港安醫院進行類似手術,如患者本身前列腺過度肥大,最終收費亦有機會逾7萬元。他直言港怡套餐包括再次手術及深切治療,但前列腺切除需再手術或深切治療機會不大,而好健康的病人亦不用住4日,提早離院亦不能退款,就有機會用錢多了。

中大醫院執行董事馮康昨表示,會密切留意港怡醫院的套餐收費,惟現時中大醫院仍未就服務定價。

港怡醫院擬於3月底投入服務,現正向衞生署申請牌照,產科將於啟院半年後投入服務。衞生署回覆指,已接獲港怡醫院註冊申請,但拒披露醫院註冊進度。

http://topick.hket.com

完整報導 :

港怡醫院續向公院挖角

香港蘋果日報 – ‎2017年2月12日‎
另有醫生表示,有瑪麗醫院外科顧問醫生也正與醫學院商討過檔條件,一旦落實,一周4天在港怡醫院工作,只有1天會於瑪麗繼續協助做非緊急癌症手術。港大醫學院開設臨床教授級職位,為港怡醫院招兵買馬,雖然挖走醫管局醫生,「起碼留住個人喺醫學院,幫手做 …

下月營運先推50手術套餐港怡照腸貴養和一倍

香港蘋果日報 – ‎2017年2月13日‎
【本報訊】下月底啟用的港怡醫院,昨公佈營運初期提供的50種較低風險手術種類及收費。本報抽取較常見的7種手術,與養和醫院、仁安醫院及浸信會醫院比較,發現港怡收費不但大幅拋離仁安及浸院,部份更貴過有「富豪醫院」之稱的養和,其中大腸鏡檢查套餐,不論需 …

港怡醫院3月底開業初期設50套餐最貴一個手術18萬

香港01 – ‎2017年2月13日‎
港怡醫院署理執行總裁羅志強醫生表示,醫院仍正向食物及衞生局申請牌照,預計將於3月底開業,醫院已聘請了400名護士和50名駐院醫生,並邀請了500名「掛單」的專科醫生加盟。 港怡醫院開業初期會提供35個分科的服務,並設有50種醫療套餐收費,包括內窺鏡 …

港怡醫院下月開4成病人中風險或收附加費

on.cc東網 (註冊) – ‎2017年2月13日‎
港怡醫院營運總監邱家駿指,所有套餐收費已涵蓋所需支付的費用,包括醫生費、住院費、診斷、手術、護理、藥物及膳食費等,期間出現的併發症及深切治療費用亦包括在內。一旦超過套餐指定的住院日數,可選擇延長套餐,以日計算,每日額外多7000港元,亦是以全包 …

部分治療費用與養和相若港怡醫院推套餐收費預留七成牀位予港人

加拿大星島日報 (新聞發布) – ‎17 小時前‎
位於黃竹坑的港怡醫院,下月底開業。該院昨日公布五十種「明碼實價」的全包醫療套餐收費,即普通風險病人在指定日數內,即使出現併發症、須再接受手術,甚至深切治療都不會再另收費。本報翻查其餘十一間私家醫院的中位數參考收費,發現港怡的部分收費,與有「 …

港怡醫院首階段提供50種醫療套餐

信報財經新聞 – ‎2017年2月13日‎
院方指出,套餐主要涵蓋常見臨床疾病及輪候時間較長的手術或治療。包括耳鼻喉科、普通外科、婦科、眼科、骨科與泌尿外科手術,以及內窺鏡檢查。 收費方面,最低的是屬於日間治療的食道胃十二指腸內窺鏡檢查,費用為逾1.3萬元;其餘大部分套餐收費不超過10萬元 …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農曆正月十八

星島日報-美國版 – ‎2017年2月13日‎
港怡醫院昨日公布醫療套餐收費,部分價格與有「富豪醫院」之稱的養和醫院不相伯仲。有私家專科醫生認為,收費雖然較一般市價高,但相信有港大臨牀背景的港怡,其質素不會差,若預約手術時間方便,或會推薦病人選擇港怡;亦有專科醫生認為,港怡有關收費與市價 …

港怡醫院3月底開業大部分專科投入服務

華富財經 – ‎2017年2月13日‎
以上資料由本公司的資料提供夥伴(其中包括泓滙財經資訊, 新華財經及匯港通訊)提供,僅作參考之用,本公司及資料提供夥伴對以上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能亦不會作任何保證或承擔,並對基於該等資料或有關的錯漏或延誤而作出的任何決定或導致的損失或損害概 …

抗癌勇士喜訊!港大湯水配方助減脫髮等化療副作用

陳建萍(右)表示,已就配方申請專利;蔡女士(左)說,服用湯水後2日即見皮膚改善、頭髮生長速度加快。(邱仲權攝)(蘋果日報)

脫髮是最常見的化療副作用,除了影響不少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不少人亦因此而抗拒繼續化療。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研究把一些常用的中草藥製成保健湯包,讓癌症病人服用,發現能減少化療期間的皮膚發黑、頭髮脫落副作用,而且肝、腎臟的毒素亦有減少。該款湯包因有加工製作過程,故已申請專利,暫未有推售市面時間表。

 

研究由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副教授陳建萍領導。研究主要針對紫杉烷類、蔥環類、氟尿嘧啶3款常用的一線化療針藥物成分帶來的副作用,陳指,由於成分增加皮膚、肝臟及腎臟的毒素,故會出現症狀例如噁心、腹瀉、皮膚發黑或潰瘍、頭髮脫落等。她認為,後兩者最易令患者有放棄化療的念頭。

 

她指,在搜集文獻資料及實驗證明後,歸納出1條能夠排毒袪瘀、補益氣血、調理肝腎的湯水配方。材料包括綠心黑豆、雜糧米、菌類等,確實材料名稱拒絕透露,但強調材料容易在市面買到,每次煲湯所面材料的成本約30元至50元。

 

研究在2015年至2016年,招募百多位將接受化療或正接受化療病人,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每周6天飲用由配方煲成的湯水,持續6周;另一組則為對照組。兩組病人在研究期間按常參與化療。中期研究結果發現,有飲湯水的一組,頭髮增生效果較對照組高約50%、皮膚改善效果平均好約1倍。有病人經過6周療程後,頭髮回復昔日濃密。

 

59歲的蔡女士,2015年確診乳癌第三期,左胸有1粒直徑6厘米的乳腺腫瘤,需要接受切割手術,以及8針化療、25針電療。不過,首5針化療後,蔡的指甲嚴重發黑、頭髮脫落問題亦趨嚴重,其後參與港大的湯水保健計劃。她表示,服用湯水後2日即見皮膚改善、頭髮生長速度加快,完成6星期療程後,皮膚幾乎沒有再發黑,亦因此更有動力完成所有術後療程。

 

陳建萍指,雖然中草藥容易在市面買到,但由於研究所用的配方,分量、後期加工製作過程都經研究實證得出,故已申請專利,暫未病有推出市面的時間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214/56303774

生命的意義

 

無論政府多麼冷漠,

無論人心多麼難測,

無論世途多麼險惡,

無論人生多麼無常,

我始終告訴自己,

也時刻提醒自己,

生命是如此美麗,

活著是如此美好。

生命的意義,

在於盡一己之力幫助身邊的人,

不論是認識的、不認識的、

擦身而過的、萍水相逢的……

貧困的、病厄中的、

老無所依的、需要安慰的……

以生命影響生命,

祝福他人, 讓他人感到溫暖,

也好使自己懂得感恩。

貢獻社會,

不一定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

上天給每個人不同的能力,

只要你願意, 定能給身邊的人一點溫暖。

勿妄自菲薄, 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小為之則福聚,

惡小為之則德損。

 

Helen YC Law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erminally ill teen inspires kindness around the globe with #BeccaToldMeTo

 You should never need a reason to be kind, but here's extra inspiration just in case: #BeccaToldMeTo.

Canadian Becca Schofield, 17, created a bucket list after learning late last year that her cancer had returned and she was terminally ill with two inoperable brain tumors. Since so many people wanted to help with her list, she and her dad created the hashtag #BeccaToldMeTo to encourage people to carry out her wish for “mass of acts of kindness” and to spread the word.

Courtesy of Darren Schofield

Becca Schofield and her mother, Anne Schofield, in September, getting ready for Becca's cousin's wedding. Becca is dying of cancer, and her family started the #BeccaToldMeTo hashtag so she could see how other people were doing kind deeds in her name.
 

“No matter who you are, if you see this message, please do an act of kindness for someone else,” Becca wrote in a Facebook post last December. “It can be as big or small as you'd like. Donate to charity, volunteer your time, or even just do the dishes without your parents asking. Shovel someone's walkway or visit someone you know who will be alone this holiday season.”

“If I don’t have the most time left on this Earth, what I want to do is I want to leave a mark,” Becca told TODAY from her home in Riverview, New Brunswick. “I don’t want to leave this world with people thinking, 'Oh, Becca was selfish or unremarkable.' I want them to think back and say, ‘Becca did a great thing.’”

 

Never miss a parenting story with TODAY’s newsletters! Sign up here

Since her post, people near and far have been doing kind acts, posting on Facebook and Twitter about how they bought breakfast for someone, donated to a food bank, made charitable donations or gave blood.

Becca appreciates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even if it’s just sharing a smile or your time.

“In this world, sometimes it can be cruel,” Becca says. “Sometimes people just need a helping hand, to know that someone cares.”

RELATED: Lady Gaga surprises teens at risk with act of kindness

Nearly two years ago, Becca had a cancerous brain tumor removed, followed by months of treatment that ended in April, says her mom, Anne Schofield. “All her scans were clear,” Schofield says. “We thought we were out of the woods.”

Late last year, the new tumors were discovered, and doctors estimated she had three months to a year to live, Schofield says.

Courtesy of Darren Schofield

Being kind: Becca was given $150 from a bank to help the community; she bought breakfast foods for The Humanity Project,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and chipped in another $150 of her own money.

Becca said her dad, Darren Schofield, always taught her “to just always give love, never hate and to be kind to others.”

Becca says she was a typical teen, struggling at times with what her dad was teaching her. (“I was always very, very friendly, but if you asked me to share my Oreos, I don’t know that I would,” she joked.)

Falling ill was humbling, and her father’s lifetime lessons on kindness began to sink in.

“I was less selfish,” Becca says. “I understand the pain, the hardships of others. I finally came to terms with what my dad had been telling me all my life.”

“I realize it feels amazing to give,” she added. “My father always told me to be kind, so that what I’m doing. I’m just telling others to be kind like he told me.”

Courtesy of Darren Schofield

Becca Schofield, at right, with her mom, Anne Schofield, and sister, Gabrielle Schofield, in June 2015. Diagnosed with terminal cancer, 17-year-old Becca loves seeing how people are doing good deeds in her name with the hashtag #BeccaToldMeTo.

RELATED: Boy with cancer lives his dream thanks to NYC firemen

Now, every day, Becca goes online to see the good deeds being done in her name, things she isn’t always able to do herself because she tires easily and has severe nausea.

“It’s overwhelming to know that this is happening,” she says. “It’s awesome because I get the constant feeling that I’m doing something, even if I’m not feeling good enough to do it.”

Becca is amazed by how far her story has spread, with people posting on her Facebook support page from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 far away as Japan, Kuwait and Australia. Bumper stickers, T-shirts, billboards and bracelets with her hashtag have also popped up.

 

Her mom says the kindness campaign has been a good diversion from her illness.

“It brings her happiness and joy to see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show their kindness and take the time to be kind,” Schofield says. “That fulfills a big part of her bucket list.”

Becca’s effort is still going strong, bringing a smile to her face daily.

“I’m always smiling because of it,” Becca says. “Sometimes my cheeks start to hurt because I love it so much.”

 

www.today.com/parents/beccatoldmeto-teen-cancer-inspires-acts-kindness-t107183

癌症的擴散在實驗中減少了75%

 

科學家,可致命的癌症擴散已經在動物實驗中減少了四分之三。

 

腫瘤可以在體其他地方「播種」,而這個過程佔癌症死亡的90%。

 

Nature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顯示改變免疫系統能減緩皮膚癌擴散到肺部。

 

英國癌症研究,早期的工作對於腫瘤如何擴散提供了新的洞察,並可能導致新的治療方法出現。

 

癌症的擴散被稱為轉移是快速突變的癌細胞和身體其他部分之間的戰鬥。

 

劍橋桑格研究所的團隊正嘗試找出影響腫瘤在體擴散的原因。

 

研究人員創造了 810 套基因改造的實驗室小鼠,以尋找 DNA 的哪些部分與身體抵抗癌症擴散有關。

 

為動物注射黑素瘤(皮膚癌),然後團隊數算在肺中形成的腫瘤的數目。

 

他們的實驗讓他們發現有23部分的DNA或基因,使癌症更容易或更難擴散。其中許多參與控制免疫系統。

 

靶向一個稱為 “Spns2” 的基因導致擴散到肺部的腫瘤減少了四分之三。

 

有趣的生物學

 

「它調節肺免疫細胞的平衡。」團隊之一 Dr David Adams 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

 

「它改變了殺死腫瘤細胞和關閉免疫系統細胞的平衡。」

 

免疫治療領域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對抗癌症已經為一些患者帶來了顯著的成果。

 

儘管藥物仍然不是對許多患者有效,少部分被診斷為末期的患者已經看到癌症的所有跡像從他們的身體消失。

 

Dr Adams:「我們學到了一些有趣的新生物學知識,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新知識告訴我們這個基因涉及腫瘤的生長。」

 

Spns2” 靶向藥物可以生相同的減緩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是前景仍然是遙遠的 。

 

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的Dr Justine Alford:「小鼠研究揭示了在癌症擴散中起作用的基因的新見解,並且可能標誌著未來治療癌症的潛在方法。」

 

「已擴散的癌症很難治療,因此這樣的研究對於尋找這個過程的解決方法至關重要。」

轉載標示:如轉載時請標明文章出處 癌症資訊網 ,並將文章連結提供給讀者。

新聞來源 : www.bbc.com/news/health-38582007

 

編者的話 ( 54 ) Paul 兄, 暫别 懷念

 我們都是同樂人
www.facebook.com/%E6%88%91%E5%80%91%E9%83%BD%E6%98%AF%E5%90%8C%E6%A8%82%E4%BA%BA-250574301962747/



 
 
 
2017年我們將暫停樂隊的所有對外演出。 

樂隊是我們之間一個美好的回憶,聯繫了許多認識與不認識的知音。
當中结他手 Paul 是我們樂隊的靈魂,他的音樂帶給我們無數的鼓勵與歡悅。
 
今天暫别, 願它日於彩虹的另一端再重逢. 
我們一直也相信,今日能安穩前行,正是由你和妳成就了一顆顆明星照耀前路,與我們同在。
感恩旅程中曾遇上。
 
以下是Paul 的太太 Monita 及女兒 Rachel 的公開信. 

Alan Ng
編輯 ( 23-1-2017 )
 
 
 

致各親友: 
 
    首先要多謝20號和21號親自出席Paul 告別禮的眾多親友,你們令寒冷的禮堂充滿暖意。感謝你們! 
 
    我更要多謝所有在Paul患病以至離世期間,對Paul、Rachel和我給予種種幫助、照顧、慰問、打氣和陪伴的你們。實在無以為報,除講一聲多謝外,只有永遠記在心中。 
 
    各位除了關懷、慰問,還以帛金表達了你們的心意,在此我謹向大家衷心致謝!你們的心意(共港幣60,240.6),已全數撥捐「癌症資訊網」,一個以癌症同路人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資訊網站,但又遠不止於一個資訊網站,Paul在認識了這個機構和它背後的一班朋友後,生活得更豐富精彩,我們實在感恩。如你們都有興趣認識癌症資訊網,請探訪他們的網頁和Facebook。   
 
    Paul的告別禮上展示了他過去無數開心生活片段,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日子,他仍熱愛、享受生命,因為當中有你們參與了他的生命歷程。感謝你們!更希望大家記住他的歌聲、以及他積極生活、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所有的生活態度。 
 
    最後,我誠心祝福大家來年一切安好,身心康泰。

 美清(Monita) 
2017年1月22日 

    謝謝抽空來爸爸告別禮的你們,當晚播放爸爸自彈自唱嘅歌同影片,算是圓了他一直希望開小型個人演唱會的心願,希望大家會記住佢嘅歌聲。 
 
    另外非常感激朋友們嘅關心同支持,包容我多次失約同唔好嘅情緒。Thanks for telling me you guys will be here whenever I needed you, feeling so loved and I know I'm very lucky. 
 
    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