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癌症服務中心

香港癌症服務中心

OncoLink

香港癌症服務中心

 

為您安排最好,最適當的治療及

 

* 一站或專業護理服務

 

香港癌症服務中心代表一個能完全滿足癌症病人及其家屬 所需要的支援及服務的系統和網路,為病患人士建議最適當的治療,並提供一站式的護理服務,安排無微不至,甚至為陪伴病人往香港或外地就診的親友安排旅程。

 

治療理念

先進的治癌經驗
中心的嚴謹治療程式按最佳的國際指引制定,對於在中國較為常見的鼻咽癌、肝癌、膽胰癌、非吸煙中國女性的肺腺癌等癌病,本中心比世界其他腫瘤專科更具臨床及研究經驗, 治療程式按本地最佳經驗制定而成, 首屈一指。

 

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中心以積極及有效的藥物治療,考慮病患人士的整體健康狀況及年齡,利用最佳、最新及最有效的微創手術、最新抗癌藥物及放射治療技術,確保將治療的副作用減至最小,並具有促進快速康復的功效。

 

國際服務

「香港癌症服務中心」為來自全球各地的病患人士提供護理服務,關心及了解各地病人的心理狀況和需要。 職員通曉多國語言,包括普通話、上海、潮州及閩南等多種方言,提供多元文化的國際醫療護理。

為方便病人來港就醫, 我們亦協助申請旅遊簽證、安排旅程及酒店,按治療情況向入境署提供證明,為有需要的病人延長在港逗留時間、安排較長期的住所及其它所需服務。

 

熱線電話 : 852 – 3106 8937 ( 24小時服務 )

或將問題傳真致 : 852 – 3106 0693

或電郵致 : [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 :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9:00 至下午6:30

               星期六 上午9:00 至下午1:00

辦事處地址 : 香港灣仔譚臣道141號大業大

                  6樓604室

 

或電郵致 : [email protected]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On Care Hong Kong

 

 

http://www.oncare.com.hk/home-zh.html

 

安健腫瘤治療中心由專業的醫療團隊組成。每位成員都在您的診治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縱使他們並非每位都會和您有直接接觸,但他們仍對您的治療相當重要。您的健康和感受對我們至為重要。我們的團隊中每位均受過良好訓練, 竭誠在您的診治過程中協助並照顧您所需

內科腫瘤醫生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您和內科腫瘤醫生將會經常聯繫。在一般情況下,您的腫瘤醫生會監察您的整體狀況,並與其他專科一起協調您的治療。腫瘤醫生亦會負責進行化療,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您亦將會定期與內科腫瘤醫生會面,作長時間定期檢查。

(陸凱祖醫生和馬天慧醫生為本中心內科腫瘤醫生,詳情請參閱「我們的醫生」)

臨床腫瘤醫生

臨床腫瘤醫生專責提供放射治療以保持整體治療計劃。內科和臨床腫瘤醫生是經常緊密合作,而臨床腫瘤醫生的責任是包括施行放射治療及化療。

(黃家銘醫生和蔡德江醫生為本中心臨床腫瘤醫生,詳情請參閱「我們的醫生」)

專科護士

我們的護理團隊是由一群對醫護工作滿有熱誠、對病人無微不至的專科護士所組成, 她們有認可腫瘤科護士、認可化療護士與及註冊護士等。她們將由診斷、化療及/或、放射治療到治療後的輔導以至將來的跟進工作,都一絲不苟。

藥房團隊

我們的藥房團隊經專業培訓,針對照顧癌症病人的需要,包括混合化療藥物、供應家用治療藥物、並提供全面及持續性的病人教育和關懷等。

化驗室技術員

本中心的兩間診所均由合資格及具備多年有關工作經驗的技術員擔任。提供即時化驗服務,以便病人可於與腫瘤科醫生會面時或化療前後獲得測試結果。

病人聯絡主任

在診所的接待處,我們有兩名病人聯絡主任,負責接收及處理病人資料並協助醫護人員。她們工作亦包括接聽電話、安期預約、安排病人進行有關的測試、索取病人紀錄或資料,收集病人資料及作登記之用,病人病歷存檔,處理付款及為病人處理保險事宜,以及協助解答一般查詢等等。在必要時,她們還會負責其他特派工作。

診所助理

我們的診所助理是專注服務病人及恊助醫護人員在各方面的需要。她專責兩間診所,工作包括:收集和送遞血液樣本、影像報告、病人病歷表以及紀錄等。同時,她亦負責協助護士運載坐輪椅的病人、並保持診所整齊潔淨。

我們的醫生 | 我們的隊員

 

香港區(金鐘)

地址 香港金鐘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一期5樓504-05室
*港鐡金鐘站A出口

 
服務熱線 +852 3588 2499
 
電話 +852 3588 2400
 
傳真 +852 3588 2420
 
 
診症時間  
星期一至五   早上八時三十分
至下午五時三十分
星期六   早上八時三十分
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九龍區(旺角)

地址 九龍旺角彌敦道639號雅蘭中心一期17樓1705室
*港鐡旺角站E1出口

 
服務熱線 +852 3588 2499
 
電話 +852 3588 2488
 
傳真 +852 3588 2480
 
 
診症時間  
星期一至五   早上八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三十分
(星期六, 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我們的醫生 – 安健醫生

 

陸凱祖醫生

 

黃家銘醫生

 

馬天慧醫生

 

蔡德江醫生

悼念前妻林淑如 郭台銘籌組抗癌大聯盟

悼念前妻林淑如 郭台銘籌組抗癌大聯盟
悼亡妻林淑如,昨日郭台銘還特別出示和亡妻同穿情侶裝、在西湖補度蜜月時的合照。圖/鄭淑芳

悼念前妻林淑如 郭台銘籌組抗癌大聯盟
郭語錄

適逢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前妻林淑如忌日,年年上愛物園悼念亡妻的郭董,今年決定用一種更特別的形式,來紀念林淑如,昨(12)日郭董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名義,拉來華大基因、南坦集團、HudsonAlpha、台大癌醫等,共組「抗癌大聯盟」,希望藉由科技攻克乳癌,一起為華人女性的健康把關,發揮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口中「一加一大於11」的多重綜效。

乳癌、肺癌等華人發生率高

 

 

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前夫人林淑如女士,十二年前因乳癌過世,乳癌至今依舊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10萬名女性就有69.1人罹癌,不少癌症包括乳癌、肺癌等華人癌症發生率都高於白人。

「12年來喪妻之痛一直未緩解」的郭台銘,昨天趕了個大早,上愛物園悼念前妻,隨後就抽空趕赴永齡生醫工程館召開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宣誓攻克乳癌,為華人女性健康把關」為主題的記者會,同場還找來了國內癌症名醫,包括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鄭安理、台成幹細胞中心主任唐季祿、臺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拉華大基因、南坦集團、HudsonAlpha、台大癌醫等,共組全球抗癌大聯盟。

將發表全球癌症宣戰計畫書

郭台銘指出,共組全球抗癌大聯盟,主要是對外發表全球癌症宣戰的計畫書,是一種相關的細節和施行策略,希望外界可以多給他二個月時間準備,屆時一定會對外公布具體細節。

永齡健康基金會攜手臺灣大學合作抗癌計畫,其中一大重點就是試圖從分析華人基因,找出癌症基因變化的致病機轉,透過臨床研究、新藥開發、免疫治療到創新研究以擬訂預防及治療計畫,致力發展精準醫學。

第一步要搞懂人體基因密碼

郭台銘曾多次引述黃帝內經裡面提及的「下醫醫已病、中醫醫將病、上醫醫未病」論述,為了做好預防醫學,第一步要做的自是搞懂人體基因的密碼,據此,永齡健康基金會搶先一步和國內四所醫院醫師進行小規模基因篩檢平台,這次還特別找來華大基因做幫手。

汪建直言,未來鎖定的目標客層不單只是兩岸、甚或是全球華人,而會是全人類。

汪建笑說,蘋果手機就是賣太貴了,所以只能賣個三、四億支,如果篩檢的費用降得夠低,全球70億人口都可以成為量體,「只要樣本量夠大,沒有理由搞不清楚基因的密碼。」

汪建說,有了可以讓人人用得起手機、PC的鴻海作後盾,未來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做得起荷爾蒙、基因檢測,這就是自比為工業黨的郭董和我這個健康黨結盟的初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13000040-260202

完整報導

前妻忌日郭董組抗聯盟預算不限

蘋果日報 – ‎2017年3月12日‎
【蕭文康、沈能元╱台北報導】12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妻子林淑如因乳癌過世,郭因此特別選在林的忌日,宣示與台大醫院、中國華大基因、美國Nantworks(南坦醫療集團)、HudsonAlpha合組全球抗聯盟,一起攻克乳癌,試圖為華人女性解開乳癌密碼。郭透露, …

砸重金!郭台銘領軍抗金門打造兩岸醫療特區

三立新聞網 (新聞發布) – ‎20 小時前‎
鴻海集團拚轉型,不只朝向11屏3網2雲邁進,也進攻醫療領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出席亡妻林淑如逝世12周年追思會,他有感而發地說,要當抗先鋒,攜手中國生醫大廠華大基因,和台大醫等籌組全球抗大聯盟。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017.03.12):「今日是我 …
 

郭台銘誓師! 抗大聯盟成軍

udn 聯合新聞網 – ‎2017年3月12日‎
鴻海集團永齡健康基金會今日宣布攜手中國生醫大廠華大基因、美國南坦集團(Nantworks)、 美國HudsonAlpha、台大醫與國內生技業的頂尖團隊,籌組全球抗聯盟。 郭台銘說,今天是他前妻林淑如過世12周年忌日,因癌症造成他與親人永別,因此他想提出一些對 …
 

鴻海領軍組全球抗大聯盟

聯合財經網 – ‎2017年3月12日‎
永齡健康基金會昨天舉行記者會,誓言要戰勝癌症。左起為台成幹細胞中心主任唐季祿、郭台銘夫人曾馨瑩、永齡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郭台銘、臺大醫中心醫院院長鄭安理、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鴻海總財務長黃秋蓮、臺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 記者鄭清元/攝影.
 

【郭董宣誓片】組全球抗聯盟郭台銘:預算無上限

蘋果日報 – ‎2017年3月11日‎
更新:增加首段、影片、動新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亡妻林淑如12年前因乳癌過世,郭台銘特別選在今天,在永齡健康基金會宣誓與台大、華大基因、Nantworks、HudsonAlpha合作共組抗聯盟,一起攻克乳癌,為華人女性健康把關。郭台銘透露,希望最快在2個月後會有 …
 

愛妻胞弟皆逝郭董的痛

蘋果日報 – ‎2017年3月12日‎
胞弟郭台成(左)因血癌過世,成為郭台銘椎心之痛。資料照片. 動念原因椎心之痛,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下定決心,和魔抗爭到底。郭台銘昨攜手台大、華大基因等公司,宣布一起籌組全球抗大聯盟,起心動念的原因是他的元配林淑如、弟弟郭台成,相繼在2005 …
 

為終結癌症拚了! 郭台銘:抗預算無上限

ETtoday – ‎2017年3月12日‎
癌症仍是人類頭號殺手,需要用『創新』來迎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12日宣布,將攜手華大基因與台大醫中心等單位,一起籌組全球抗大聯盟,盡力降低基因定序與檢測的成本,將向國際技轉精準治療有關技術,2個月內宣布詳細計畫,最快一年內要開始臨床試驗, …
 

郭台銘組「全球抗大聯盟」 預算無上限

三立新聞網 (新聞發布) – ‎2017年3月12日‎
郭台銘今天以永齡健康基金會為名,宣示「攻克乳癌為華人女性健康把關」,並宣佈籌組全球抗大聯盟,瞄準精準醫學。 永齡健康基金會此次誓師大會郭台銘親自主持,並邀請台大醫中心醫院院長鄭安理、台成幹細胞中心主任唐季祿、台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 …
 

質與量

Photo by Alan Ng

 

閱讀汽車雜誌,看見某品牌的汽車廣告內容非常簡潔,上面只寫著品牌名字和一句說話:We are the opposite of mass production. 車廠亦講得出、做得到。每部車都是待準車主落order後,才開始按其不同要求製造,以確保車內車外都是獨一無二。 這句說話很有賣點,打動了每位渴求細節的買家。事實上,自己如非財力有限,肯定會有衝動科水落單。

 

Quantity 從來都是Quality 的敵人。不僅是汽車,放諸西裝、皮鞋、教育、飲食等都同樣適用。在商業社會,靈活的商家會在2 Q 中間找一個平衡點,賺取最大利益。二Q 之爭,醫療也無可避免。習醫的那些年,所有書本都教導每個病人都是獨一無二。雖然西方科學檢查講求客觀,但醫生也需要透過病史和經驗去替病人製定研究方案。可是,在過往醫療發展上,往往側重劃一化,追求同病同治。我對這個方向有所保留,至少在癌症治療上,這不是體貼病人所需的唯一選擇。

 

我每天面對不同癌症病人的個案,從來沒聽到「醫生,請問你有什麼現今指引建議的標準治療給我?」,病人常問的是「陳醫生,根據你的看法和經驗,有什麼治療最適合我?」一個患上四期癌症的年輕人,你跟他說guidelines 推薦使用某藥來「成功」延長半年壽命,其實是間接宣判死刑。他最需要的是一個希望,一個可能治癒的機會,即使這個治療成功機會低,或不是指引推介。一個患上癌症的老人,他最需要的未必是一個昂貴的「標準」續命治療,他可能是希望把金錢留給後人,繼而有尊嚴地活下餘生,或跟家人來個最後旅行。

 

不得不承認,quality 和quantity 之間,也同時存在了時間和金錢的考量。如何平衡,不同人站在不同崗位自然有不同看法。我不是「好打得」,沒有四win 方案。只希望在當權者、管理層、醫療前線人員、病人、其家屬和保險業中間能有多一點的包容,少一點詭詐。

 

 

陳林醫生

中文大學腫瘤學系副教授

二零一七年度骨髓捐贈者嘉許禮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嘉許54名骨髓捐贈者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轄下「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於三月十一日舉行「二零一七年度骨髓捐贈者嘉許禮」,共有五十四位捐髓者榮獲嘉許。

出席嘉許禮的嘉賓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管治委員會暨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管治小組主席蔡永忠及香港骨髓捐贈基金主席趙曾學韞教授。

 

 

高永文醫生在嘉許典禮上表揚說:「向各位得獎者表達崇高的敬意,您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全港市民的驕傲。希望今日的典禮能啟發更多市民登記捐贈骨髓,因為越多市民登記,就會有更多病人獲得重生的希望。」此外,大會亦安排兩對受髓者與捐髓者作首次會面,真情分享捐贈及骨髓移植的經歷。

由於骨髓移植捐髓者和受髓者的白血球組織型必須高度或完全吻合,如果病人沒法從親屬中找到合適的捐贈者,便要於無血緣的捐贈者尋找。根據統計,找到一位完全吻合的無血緣捐髓者一般只有五千至一萬分之一機會;若是罕見的白血球組織型,機率更少於十萬分之一。故此,愈多市民登記捐贈骨髓,病人找到吻合捐髓者的機率便會更高。

香港於二十六年前成立全球首個華人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截至二零一六年年底,本港已有逾十一萬人士登記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當中527位已作出捐贈; 另外資料庫成功為940位本地及海外的病人尋獲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作移植治療。

凡年齡介乎十八至六十歲及身體健康的人士均可前往任何一間捐血站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登記過程簡易,市民只須填妥登記表格,通過健康查詢及接受抽血作血液化驗。有關捐贈骨髓的資料,市民可致電2710 1206

 

完整報導 

 

 

患血癌女獲骨髓捐贈與恩人見面哭成淚人

雅虎香港 – ‎17 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轄下「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今午嘉許54位捐髓者,更安排兩對捐髓者及受髓者見面。 何秀蓮23年前確診患血癌,幸獲骨髓捐贈,之後一直想與捐贈者見面,惟機構多年未能尋獲。至今日捐髓者李麗儀終現身,兩人首次見面即 …
 

獲捐骨髓續命血癌康復婦隔廿載會恩人

雅虎香港 – ‎3 小時前‎
何秀蓮九○年確診患癌,醫生當時診斷,如三年內未能移植骨髓,便會有生命危險,但何的親屬均不適合捐贈骨髓給她。絕望時,幸醫生提醒「有生必有死,生命不在乎長短,在乎你過得是否開心」,她開始振作,其後「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成立,九四年何透過資料庫終覓 …
 

血癌婦獲捐骨髓23年後首遇恩人相擁落淚:流緊同一滴血好親

香港01 – ‎15 小時前‎
一個無私的決定,拯救了一個家庭,逾20年的恩情,受惠人一直默默記着,今日終能說出情深說話。曾患血癌的家庭主婦何秀蓮,23年前獲捐贈骨髓重生,多年來盼親口答謝恩人,惟對方施恩莫望報婉拒。今日(11日)兩人藉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的嘉許禮,兩人首次相 …
 

骨髓受助者哭擁「天使」恩人

雅虎香港 – ‎4 小時前‎
兩對從未相識的骨髓捐贈者及受贈者,昨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骨髓捐贈者嘉許禮」上重逢。何秀蓮早於一九九一年確診患上血癌,初時依靠藥物治療,但醫生指若不接受骨髓移植,三年後仍有可能復發,有生命危險。當時「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正式成立,至九 …
 

54名骨髓捐贈者獲嘉許

香港政府新聞網 – ‎15 小時前‎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出席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舉行的嘉許禮,表揚54位骨髓捐贈者,並呼籲市民踴躍登記捐贈骨髓,為更多病人帶來重生希望。 高永文說,無論 … 人已作出捐贈資料庫更成功為940位本地及海外病人尋獲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作移植治療。
 

骨髓難配對機會低至萬分一

雅虎香港 – ‎4 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道】紅十字會指,骨髓移植要求捐受雙方的白血球組織型脗合度極高,若患者親屬骨髓不合,尋獲無血緣捐贈者的機會,只有五千至一萬分之一。除傳統的盤骨抽取外,捐贈者亦可選擇以手臂抽血方式,捐贈骨髓。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管治小組主席蔡永忠 …
 

最陌生的血緣骨髓受贈者擁恩人謝賜重生

on.cc東網 (註冊) – ‎18 小時前‎
何秀蓮憶述在1990、1991年確診患病時,當時育有兩名就讀小學的子女,醫生指如果3年內仍未有合適捐贈者,她便有生命危險。她慶幸在等候期間「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成立,助她在1994年成功尋找到非血緣捐贈者李麗儀,又感謝醫生在她最絕望時提醒「有生必有 …
 

 

陳秋霞分享親身經歷.書寫抒發情感有助抗癌

“抗癌確實是艱苦的經歷,但是用書寫的方式抒發情感,散發正能量,這對病情有很大幫助。”

 

陳秋霞(左)和鄺靄慧在分享會最後合唱“You Raise Me Up",為乳癌患者打氣。(圖:星洲日報)

 

“抗癌確實是艱苦的經歷,但是用書寫的方式抒發情感,散發正能量,這對病情有很大幫助。”

 

百盛機構有限公司和金獅百盛基金(LPF)擇期三八婦女節這一周,舉辦《因緣.音緣》乳腺癌分享會,希望藉此提高大眾對乳癌的認識,而金獅百盛基金主席潘斯裡陳秋霞回憶起抗癌經歷,不免萬分感慨。

陳秋霞也是金獅集團主席丹斯裡鐘廷森的夫人,《因緣.音緣》是她的著作。

籌備義賣過程確診患癌

她透露,《因緣.音緣》的構思源自2014年11月的57歲慶生會上,自己捐出57幅書畫作品,分別在大馬、韓國和台灣舉辦書畫展,進行義賣籌款,所獲款項用作興建雪蘭莪萬津孤兒院和老人院慈善用途。

為了答謝捐款人士的熱心支持,陳秋霞在報章特設專欄,以真摯的文筆暢談她與善心朋友,包括著名香港歌星譚詠麟、馬來西亞全國工商總會會長拿督戴良業和華總會長丹斯裡方天興之間的小故事。

不過,她去年在籌備過程中被確診患了癌症,縱使治療過程疲憊不堪,她也並未擱筆,反而勇敢面對,繼續寫作。

 

活動當天,陳秋霞以兩種煥然一新的形像出現在大眾面前,接受治療後的她,首先戴上帥氣假發與出席者打招呼,隨後頂著全新長出來的白色短發自信出場,引起全場熱烈驚呼和掌聲。

陳秋霞也特別邀請其主治醫生鄺靄慧醫生前來講解乳腺癌的病因和應對措施,後者不但是香港大學外科系乳腺外科主任兼副院長,同時也是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的創辦人兼主席。大會司儀則為本地著名主持人林佩盈。

鼓勵婦女照X光驗乳房

鄺醫生在分享會上也鼓勵婦女踊躍去醫院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驗,4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每2年一次,50歲則1年一次,女性若有家族性遺傳病例,20歲就鼓勵去做一次檢查。

 

“該測驗可以照到癌症初期的鈣化細胞,而且只有很小的輻射作用,女性不必過於擔心。”

她也奉勸女性同胞多做運動,注意飲食,“另外,就算患癌,也要擺正心態,樂觀面對病情。”

文章來源:http://www.sinchew.com.my/

Kidney cancer

今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持續更新計劃》發佈了最新的全球研究分析報告,是自2007年以來的第一份有關飲食、體重管理、運動及腎癌的關連報告。此報告撿視了29項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當中涉及超過900萬人和15,000 個腎癌個案。報告可於以下網址下載﹕

http://wcrf.org/int/research-we-fund/continuous-update-project-findings-reports/kidney-cancer

 

Kidney cancer

Our analysis of worldwide research on kidney cancer

As part of the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CUP) – our ongoing programme to analyse global research on how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affect cancer risk and survival – we have analysed worldwide research to produce our report on kidney cancer.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5, the report is the most rigorous, systematic, global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ently available on diet, weight, physical activity and kidney cancer, and which of these factors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he disease.

For the report, the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on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kidney cancer was gathered and analysed by a research team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nd then independently assessed by a panel of lead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sts.

The total number of adults in the 29 stud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viewed for the report was around 9.7 million;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kidney cancer cases in the studies analysed for the report was 15,039.

The report updates the kidney cancer section of our 2007 Second Expert Report.

Key Findings

Strong evidence

  •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being overweight or obese increases the risk of kidney cancer. Being overweight or obese was assessed by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ip ratio. This finding remains unchanged from our 2007 Second Expert Report.
  •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being tall increases the risk of kidney cancer (developmental factors in the womb, and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that influence growth are linke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kidney cancer). The taller a person is, the greater his or her risk of kidney cancer.
  •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consuming alcoholic drinks decreases the risk of kidney cancer, when consuming up to 30 grams (about 2 drinks) a day. There is insufficient, specific evidence for higher levels of drinking – for example, 50 grams (about 3 drinks) or 70 grams (about 5 drinks) a da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alcohol is linke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five other cancers.

Changes since the last time we reviewed the worldwide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weight and kidney cancer (for our 2007 Second Expert Report):

  • the finding on adult height has been upgraded to strong evidence.
  • the finding on alcohol is new.
  • the findings for being overweight or obese remain unchanged.

Recommendations

  1.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kidney cancer, people should maintain a healthy weight.
  2. Follow our existing Can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 Our ten Can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 are for preventing cancer in general and include maintaining a healthy weight, taking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eating a healthy diet and limiting alcohol consumption (if consumed at all, alcoholic drinks should be limited to a maximum of 2 drinks a day for men and 1 drink a day for women), as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drinking alcohol increases the risk of cancer of the breastbowelliveroesophagealmouth and throat.

A more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findings is provided in the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report.

Read our blog on why taller people are at greater risk of cancer.

Published finding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Selected findings from the kidney cancer CUP update have been published in a peer-reviewed journal. The details of the paper and link to the abstract in PubMed are below:

WCRF-AICR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n circulating 25-hydroxyvitamin D and kidney cancer risk. Darling AL, Abar L & Norat T.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15. Abstract

Summary of global evidence on cancer prevention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總結我們所有有關增加或減低患癌風險的調查結果。詳情請瀏覽:http://www.wcrf.org/int/research-we-fund/continuous-update-project-findings-reports/summary-global-evidence-cancer

Summary of global evidence on cancer prevention

What increases or decreases your risk of cancer

We have created a report summarising all the strong evidence from our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CUP) – our ongoing programme to analyse global research on how diet, weigh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ffect cancer risk and survival. 

This CUP Summary report is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findings from our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each time a new report is published.

The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underpins current guidelines on public health policy and cancer prevention around the world – and our ten Cancer Prevention Recommendations

View the CUP Summary report below or download it as a PDF.

停經後還天天出血 竟罹子宮內膜癌

一名60歲已停經的呂姓婦人出血半年都不以為意,直到出血頻率變成「每天」,她才驚覺不對勁,就醫確診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醫師提醒,異常出血是子宮內膜癌典型症狀,婆婆媽媽不可輕忽。

  • ▲若停經後仍每天出血不止,應提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若停經後仍每天出血不止,應提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家彥指出,呂女士50歲已停經,但去年竟開始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由於出血量不多,起初不以為意,但後來出血越來越頻繁,從2至3天來一次,變成天天都出血,生活不堪其擾,就醫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3期,手術後配合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目前病情已獲控制。

子宮內膜癌位居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每年新增近2千名病人。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病灶,早期子宮內膜癌通常不需再做後續治療,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進入第2、3期後,手術後還要加上放射或化學治療輔助,才能有效降低癌症復發率。

黃家彥指出,受到飲食西化和環境荷爾蒙影響,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患者又有增加且年輕化趨勢,但仍有近7成是停經後的婦女,而90%患者都有不正常出血症狀,提醒女性如果異常出血超過2週要盡快就醫。

黃家彥表示,雌激素過度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主因,因此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從未生育、較晚停經、更年期後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飲食西化等都是較易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要提高警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85043

 

停經10年後「好朋友」天天來竟是「這個」找上身

ETtoday – ‎4 小時前‎
黃家彥指出,子宮內膜是國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每年新增近2000名病人,有8成都已過了更年期。早期子宮內膜通常不需再做後續治療,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一旦疾病進入第二、三期後,除手術還要追加術後輔助放射或化學治療,才能降低 …
 

更年期熟女「好朋友」天天來竟是罹惹禍

udn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一名60歲熟女停經10年,去年開始出現陰道異常出血,起初她不以為意,半年後幾乎每天見紅,生活不堪其擾,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未生育、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或三高的婆婆媽媽,都是罹患子宮內膜的高危險群。
 

大姨媽天天來停經熟女罹子宮內膜

udn 聯合新聞網 – ‎7 小時前‎
一名60歲熟女停經10年,去年陰道異常出血,還以為是亂經,後來幾乎每天見紅,不堪其擾,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未生育、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或三高的婆婆媽媽,都是高危險群,有出血狀況要格外注意。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 …
 

停經10年又見「紅」 竟是作怪

NOWnews – ‎20 小時前‎
停經之後又見「紅」,最好當心!60歲的呂女士,停經已有10年之久,去年竟又開始見血,一開始滴滴答答,量不大,後來出血越來越頻繁,從每2、3天一次出血,變成天天出血不停,卻拖了大半年才終於就醫,化驗確診為早期子宮內膜,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 …
 

停經10年好朋友又來當心是報到

udn 聯合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一名60歲婦女早在10年前就停經,誰知去年又開始出血,從起初2到3天出血一次,原不以為意,誰知後來竟天天出血,就醫確診為子宮內膜。 收治患者的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家彥指出,子宮內膜在台灣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6,每年新增約2000名患者,其 …
 

停經10年後異常出血竟是子宮內膜

華人健康網 (新聞發布) – ‎21 小時前‎
子宮內膜是國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每年新增近2,000名病人。受到飲食西化與環境荷爾蒙影響,近來子宮內膜有增加且年輕化趨勢。異常出血是子宮內膜典型症狀,超過90%病人均有此症狀,且通常在停經後出現,呼籲停經後出血問題別輕忽,應該盡快 …
 

停經10年再次驚見「好朋友」 原來是這個病

中時電子報 (新聞發布) – ‎18 小時前‎
停經後仍血流不止,當心是婦找上身!一名60歲的呂太太,10年前停經,去年卻又開始陰道出血,從2~3天出血一次,到天天出血不止,就診發現罹患子宮內膜。醫師提醒,停經後有可能因荷爾蒙缺乏而「偶爾、少量出血」,但若長期且大量出血,則要盡早就醫檢查。
 

更年期到了好朋友還天天來都這病害的

蘋果日報 – ‎21 小時前‎
一名60歲女性停經10年,去年發現陰道異常出血,原本不以為意,後來卻每天見紅,不安下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醫師指,未生育、長期使用荷爾蒙藥物者,或血糖、血脂、血壓偏高的女性,,對於子宮內膜都要加倍小心。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 …

笑聲可以殺死癌細胞?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上圖:歡笑瑜珈團康活動

你今天「大笑」了嗎?研究顯示,「笑容」除了是人際間最好的友情催化劑,還能強健心肺、減輕壓力、降血壓、改善情緒等等,對健康有莫大助益。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廖志穎醫師表示,癌症成因很複雜,85%與後天環境有關,飲食、壓力、睡眠、憂鬱等等都會影響。「愛笑瑜珈」讓民眾藉由練習假笑,再引發真笑。當我們發自內心開懷大笑的時候,腦會分泌「腦內啡」及「多巴胺」,會讓身心感到愉悅,能夠改善病患的身心狀況。

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廖志穎主任與臺中市愛笑瑜珈協會合作,引進「愛笑瑜珈」課程,要讓民眾一起開懷大笑,快樂抗癌。由臺中醫院提供場地,邀請臺中市愛笑瑜珈協會盧「笑」長,以及多位成員,蒞臨臺中醫院,與病友一起開懷大笑,藉由多種團康、歌曲等,讓參與課程的民眾能夠同時達到運動及哈哈大笑的效果。學員謝小姐開心的說,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笑出聲音來了,在課程裡跟著大笑,讓壓力減輕很多,以後還會再參加。

廖志穎主任表示,參與「愛笑瑜珈」課程,更可以藉由群聚效應,讓自己跟著笑口常開,進而減輕壓力與負面情緒,進而保持身心健康,就不容易生病。
臺中醫院的「愛笑瑜珈」課程,時間為每周四下午3:00~4:00,開放給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不需費用,歡迎致電:04-22294411轉分機3400報名參加,一起笑出健康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