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瑞 生活簡樸 飲食清淡 帶病長壽也快活

廣西人瑞 生活簡樸 飲食清淡
帶病長壽也快活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04日

 

 

黃卜新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慢性胃炎等多種疾病,但今年已114歲,其居所外更有證書「表揚」。 吳錦教授提供圖片

 

全球每年超過760萬人、香港則逾1.2萬人死於癌症;生活越富裕癌魔越放肆!不少癌症患者更消極地自我啟動生命倒數。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名譽教授吳錦走訪廣西巴馬「長壽村」,研究百歲人瑞帶病長壽之道。 記者:談建輝

吳教授對長壽村進行訪問和診療,原來村內住着不少逾百歲的公公婆婆,這些人瑞的故事並不像一些媒體的報道,只講好的、只講他們的長壽,而沒有講他們的疾病。檢查他們的身體後發現,雖患胃病、腰腿疼痛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甚至關節變形,腰椎不能伸直,但他們長命百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們都做到了帶病長壽。他們的均衡飲食的習慣,及簡樸的生活模式值得重視。
「如果生活在城市,也許早被送進了醫院,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及止痛藥,破壞了自體的抗病能力。反而不能帶病長壽。」吳感嘆說,城市人常吃山珍海味,令身體發福、血管硬化,更積聚毒素;常「嘆冷氣」也教身體失去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人際間的競爭,引起緊張或嫉恨等不良情緒,甚至造成失眠。癌症來襲時,往往招架不住。

 

養生與醫療相輔相成

吳教授說,長壽村得到大自然的眷顧,村民生活雖貧苦,少有肉吃又常勞動,卻能呼吸清新、沒污染的空氣,加上胸懷寬容的處世態度,讓他們得以頤養天年。
探訪長壽村後,吳教授對中醫抗癌信心大增,「癌症病者都可以帶癌延年」,認為用於病人自身的養生,可取兩者之長、避其短,有更好的醫療條件、生活環境,應該可以活得更好。只要採用正確的醫治與養生方法,打破固有的錯誤觀念,帶癌生存、延年長壽絕對不是夢!(中醫抗癌系列十之二)

 

 

健康飲食 五多五少

•多吃素、新鮮、蔬果、不同款式及多喝水;

•少鹽、糖、油膩、肉食及咖啡類刺激物質。

 

 

抗癌金句

「每一日我都當做人生最後一日。」
──小琳(卵巢癌及肺癌患者)

「我們能夠控制的,是不讓癌細胞擴散至心靈。」── Little Fat Duck(淋巴癌康復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304/16124448

 

港男五大癌症飲食宜忌

港男五大癌症飲食宜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11日

 

 

 

吳錦教授稱,癌症患者應適當調理飲食,康復過程中須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戒煙酒、忌過飢及過飽。服用中藥時應少吃生冷、難消化、大量肉類及刺激辛辣的食物。

 

胃癌

宜:蘿蔔、蓮子、黃豆、豆漿、豆腐、生薑、芝麻
忌:辛辣及熏製食物、荔枝、羊肉、蟹、柿子、濃茶、咖啡

 

肝癌

宜:香菇、赤豆、海帶、白菜、芥蘭、胡蘿蔔
忌:油炸、煙熏、鹽醃、辛辣、酒、高脂肪、雞肉、 䓤蒜

 

腸癌

宜:蘋果、海帶、木耳、蜂蜜、無花果
忌:加工肉食、高動物脂肪、酒、韭菜、花生、辣椒

 

肺癌

宜:百合、梨、羅漢果、白果、蜂蜜、杏仁、蘿蔔、冬蟲夏草
忌:煙、酒、刺激性食物、羊肉、韭菜、胡椒、魚、蝦、蟹

 

前列腺癌

宜:冬瓜、西瓜、赤豆、莧菜、香菇
忌:含雄激素食物,如海馬、鹿茸 

 

 

中年漢電療化療殃及肝 愛情+中藥戰勝鼻咽癌

中年漢電療化療殃及肝
愛情+中藥戰勝鼻咽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11日

 

 

 

40出頭的公司經理突然流大量鼻血,驗出罹患有「廣東癌」之稱的鼻咽癌。他接受電療和化療,癌細胞卻轉移至其他器官,西醫估計藥物最多延壽一年;壯志未酬又有妻兒的他,同時向吳錦教授求診,在中西醫藥雙管齊下之下,他鼻咽癌沒復發,轉移的腫瘤也消失了! 記者:談建輝

年輕有為的李先生(42歲),與妻育有兩名孩子(8歲及11歲),正為事業及家庭奮力打拼當下,04年初他突感鼻塞、耳鳴及流有帶血絲的鼻涕,以為只是小毛病。詎料,數天後突湧出鼻血,經家庭醫生檢查,再轉介公立醫院,報告指他患上末期鼻咽癌,醫生即安排他先做六周電療,隨後化療。他被迫停工,一家陷入窘境。

 

 

 

中醫着重調整陰陽平衡

「何必偏偏選中我?」李先生反覆思考這問題。惟他沒有自怨自艾,積極迎戰,完成療程後打算復工,醫生卻傳來噩耗,肝臟及腹腔內淋巴結有多發性轉移,長有多個由2.3厘米至5.5厘米的腫瘤。死神逼近,他想過放棄作為對命運的抗議。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建議他化療同時接受吳教授的中醫藥治療,他抗拒說:「中西醫亂搭一團豈不是開自己玩笑!」
多得妻子的堅持,李先生於05年接受中西醫治療得以重生,數月後暫停化療,但每天繼續中醫藥抗癌,加上愛妻貼心陪診、親自煲藥及飲食控制。兩年多後,李氏夫婦看見沒有腫瘤的報告,開心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先生向吳教授說:「那時我一點也不相信中醫藥!」
吳教授指近年不少病者完成西醫療程後轉向中醫求診,中西醫結合是未來必然之路。癌症是複雜的,每名患者有本身適合的治療方案,而非一刀切,患肺癌可用 A方法、患肝癌可用 B方法。她坦言:「絕不能盲目誇口說中醫能治百病,中醫着重身體調整陰陽平衡,提高病者的自癒能力,但根據經驗,借助中醫藥或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更好的療效。」手術不可能反覆做,化療和電療也不可能無休止地做下去。中西醫結合抗癌是未來趨勢,預期中醫藥在香港定有更好的發展。(中醫抗癌系列十之三)

 

抗癌金句

「當初發現患上呢個病,個醫生同我講,你只有10個月命。唔理幾多個月,都要用盡辦法去治療。」──司徒華(肺癌)

「癌症,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必須改變,它不是絕症,它是一種長期病‥‥‥」── Guardian Angel(鼻咽癌康復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311/16145967

 

化療期服中藥富爭議

癌的啟示:化療期服中藥富爭議

 

 

資料來源 : 東方日報  2011年09月29日

 

 

 

化療期間可以食中藥嗎?這問題比「戒口」更富爭議性,選擇視乎信念多於科學實證。中醫認為中藥可幫病人調理身體,減低化療和電療等副作用;西醫觀點則因人而異,有些較「開放」,有些較「謹慎」。中、西藥都各有多種藥物,一刀切說「可以」或「不可以」都不合邏輯。問題是那些配搭會相輔相成,那些反會因加得減呢? 目前研究很零碎,而中醫用藥風格有很大差異,很難進行較科學化的對比研究。

西柚汁干擾口服標靶藥
中西藥化學成分很複雜,在吸收過程中,會和體內多種酵素產生化學作用,會否互相干擾,很難估計,即使療效受損,也可能多年後才被發覺。例如使用了超過廿年的乳癌賀爾蒙藥三苯氧胺,近年才被證實會受部分精神科藥物干擾而療效大減,增加復發機會。現已確定西柚汁所含的香豆素,會干擾口服標靶藥物的吸收。不少中草藥如黃芩、白芷等也含有香豆素,中醫是否清楚新標靶藥物的特性呢?

以往科學家發展了一些藥物,可減低正常細胞受電療的影響,因擔心連癌細胞也受到其「保護」而一直不敢使用。嚴格來說,即使某些中藥可減副作用,也應通過科學研究,以確保治癌療效沒有下降。總括來說,中西合璧療法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如何配搭得宜尚待研究。在一場許勝不許敗的決賽,球隊應否臨時加入幾名未合作過的生力軍呢?這真是見仁見智了。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游子覺醫生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 … ml?pubdate=20110929

 

中醫藥以養生抗癌

吳錦:中醫藥以養生抗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01日

 

 

抗生素能對抗感染性疾病,但無法治療癌病。 資料圖片

 

西醫是當前醫學界的主流,中醫在部份地區或城市仍不受重視。但現代醫學仍對不少疾病的治療效果欠理想。
吳錦認為,西方人發明了抗生素,使全球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只能對治療這類疾病有效,「疾病的形成非常複雜,癌細胞不是細菌,不像感染性疾病般容易受控,不能以單一方式和思維去處理」。

 

 

古代醫書有記載腫瘤

按西方醫學觀念,會以手術、電療或化療消滅癌細胞。但電療的放射線也燒死正常細胞,一段時間後,癌細胞仍可能再生長出來,或在其他部位生長。化療屬毒性藥物,也破壞正常細胞;一種化療藥物不行,換另一種或同時用數種毒藥,但癌細胞仍可能存在、復發或轉移。
吳錦指出,中醫也是一門嚴謹的醫學科學,注重調理病人身體陰陽平衡,以無毒無害的方法養生治癌,中國歷代醫籍中不乏腫瘤性疾病的記載,是治癌借鑑的好材料。「我們需要重新學習、發揚及發展中醫藥。」
為增加優質藥材的來源、提高質量及功效,吳錦不時到大江南北包括湖南、廣西、及遠至西藏等地搜尋抗癌地道藥材,然後研究繁殖、加工及炮製方法,此外,進行大量實驗及反覆驗證,把資料數據化科學分析。不過,具規模的研究工作需資金支持,她盼社會各界捐助經費,實現攻克癌症的理想。
(中醫抗癌系列十之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401/16210618

 

探射燈 現代李時珍研發中藥治癌

探射燈:現代李時珍研發中藥治癌

 

 

資料來源 : 東方日報 

 

 

核輻射有何危機,三聚氰胺有幾毒,造假食品有幾恐怖,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何永成總能深入淺出地解釋,難怪特別受傳媒歡迎。在別人眼中,他於大學任教,沒想到他有鮮為人知的偉大功業──研發中藥治癌。深信天下植物必有奇效,他鑽研藥理書籍,親自搜藥,膽大心細試盡提煉方法,終一反傳統,發現單一草藥也可治肝癌、前列腺癌、胃潰瘍及肺癌等,說他是「現代李時珍」也當之無愧。

 

回想過去,何永成為了中醫治癌研究,拚盡全力,只望有天為病人帶來曙光。                               一支支試管,都盛載着何永成的刻苦研發成果。

回想過去,何永成為了中醫治癌研究,拚盡全力,只望有天為病人帶來曙光。

 

棄厚職返港照顧母親

「讀生物化學令我打好基礎,對做研究、教書,甚至答記者查詢都好有用!」何永成相信學識要博,畢業後再前往美國讀碩士及博士,之後在美國的大學執教鞭。原本前途似錦,不過九三年父親去世,他為了照顧母親放棄一切,回港從頭開始。

當時他男人四十,要求職談何容易。幸好肚有墨水,他加入了中文大學繼續春風化雨。天生愛挑戰,他不願意日復如是,上課下課,又由於相信萬千疾病總有天然的療法,就索性去研究中藥治癌。

然而,一切都只是憑空想像,為了將不可能的變成真,何永成決定重新學習:「借咗好多中醫藥嘅書,但大部分係中文書,仲要係簡體字!我喺外國讀書,中文真係『油麻地』!」

苦讀後,何永成發現「甘草」是大部分中藥複方都採用的草藥,認定內藏魔法。故他大量購買甘草,更決心要有獨樹一幟的研究結果:「中醫一般用複方,不同草藥撈埋一齊煲,但我就偏偏要試吓齋用甘草有無神奇功效!」

提煉植物的活性小分子方法有很多,但天下間的疾病更多如繁星,天知道甘草的神秘魔法是甚麼?「我嘅秘訣就係不斷試囉!」何永成明知大海撈針都要做,終發現甘草可治前列腺癌。他將患前列腺癌、腫瘤有三厘米的小鼠分成兩組,每組有十隻,分別任由腫瘤長大及餵食八毫克的甘草提煉化學物,「兩個月後有食甘草嘅小鼠百分百好番,另一組死晒。」研發成功,激發起他繼續研究的決心。

何永成綜合中國著名醫學、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和其他中藥書內,發現有至少廿種植物有抗癌作用,包括仙鶴草、黑芥子、穿心蓮、半支蓮、板藍根、連翹及柴胡等。他親自購買該批植物,但要成功採集矜貴中藥已不易,遑論要完成植物與疾病配對,比起女人找「Mr. Right」更困難。因此中大實驗室幾乎是他一生逗留最久之地。

 

在中大實驗室內,有不同提煉中藥活性小分子的儀器。        何永成的研究團隊由中大生及一名研究助理組成。	(受訪者提供)

何永成的研究團隊由中大生及一名研究助理組成。 (受訪者提供)

 

望為末期病人帶來曙光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發現黃連可在三日治療小鼠的胃潰瘍,至於仙鶴草、黑芥子及穿心蓮則可以於三個月內全數治愈肝癌小鼠,更不含毒性,如此神奇,豈不是病人曙光?

事實上,癌症的確是本港最致命疾病之一,○九年全港死亡人士,就有三成四男性及近兩成八女性死於癌症。難怪何永成說:「希望救到末期病人!」

何永成說一頭烏髮,都因研究中藥而變白,皆因研究難度太高,又要長期為經費「撲水」,坦言換來很大挫敗感。

縱然現時仍未籌夠資金進行病人的臨床測試,他仍堅持要樂觀,更需有目標,遇到挫折才不會輕易放棄,因此他仍有心情說笑:「白頭髮好過甩頭髮,白髮仲可以染嘛!」

圖/文:吳啟偉、李嘉行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 … ml?pubdate=20110508

致癌因素處處見 中西醫共融攻克

致癌因素處處見 中西醫共融攻克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08日

 

 

長期身處廢氣環境,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資料圖片

 

現代醫學不斷發展,但癌症發病率和死亡數字仍不斷攀升。2006年中國肺癌發病率是1973年的四倍多,2008年全球死於癌症的人數有760萬、即每天都有2萬多人;專家預計203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將增至1,310萬。預防癌症迫在眉睫!
常見有癌症患者化療到生命最後一刻,有些接受不同藥物化療,無效後又轉另一種藥,直至不能化療為止。這樣的治療,只因醫生與專家內心也感茫然。

 

 

盼獲支持深入研究

患癌的已知因素主要是外在的,部份可預防,例如改變飲食習慣、遠離不利環境;但未知的因素,卻必須研究。吳錦認為未知的因素很可能是在人體內,多年來世界各地都進行大量研究,由於西醫與中醫各有理論基礎,對癌症的理解與認識也不同,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她希望藉其中西醫雙重的醫學知識及身份,進行有規模的研究,就個案深入分析,也盼社會各界及熱心人支持,捐款資助研究工作,齊為攻克癌症爭取突破。
吳錦認為患癌已知因素包括:
1.飲食:進食不潔、霉變、不當加工、醃製、發酵、刺激性、附防腐劑、添加劑及色素等食物
2.不良習慣:抽煙、酗酒
3.環境:身處廢氣、工業污染如化工廠煙霧、放射性污染及核污染等環境
4.藥物:使用大量化學合成藥物,如雌激素、皮膚激素、抗排斥、解熱、止痛及抗癌等藥物
5.精神:長期壓抑、緊張、悲傷、痛苦、憤怒及嫉恨等
6.遺傳:家族中有癌症患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408/16229185

 

九年來日服中藥調理身體 多管齊下 癌症不復發

 

九年來日服中藥調理身體
多管齊下 癌症不復發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08日

 

 

乳癌的成因,醫學界至今未有定論,有康復者鼓勵其他病者要堅強面對。 資料圖片

 

癌症不是絕症,及早發現及治療可以康復,但不代表根治,癌細胞仍可能復發及轉移。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香港每年有約3,000宗新個案。有乳癌淋巴轉移病者,九年前康復後堅持每天以中藥調理身體,配合適量運動與調整飲食,重拾健康。 記者:談建輝

九年前周太54歲,一向身體健康,不煙不酒,婚後當家庭主婦,無甚生活壓力,從沒想過自己患癌。但某天發現左側乳房有粒狀物,結果是1.5厘米乳癌腫瘤,並已轉移至腋下淋巴腺。即安排手術切除,接着化療與電療,「化療好辛苦,大約兩星期一次,每次個胃都好似俾針拮咁痛,冇晒胃口、好攰」。六次化療期間出現白血球過低,兩個月體重驟跌逾10磅,「我藥物副作用反應已經唔算多,有啲病人頭暈、嘔吐好嚴重」。
周太完成化療後,即轉向吳錦的診所接受中醫藥調理,每日服藥至今已過九個年頭,雖然當初有淋巴轉移,但每年接受健康檢查,身體壯健無異常,精神明顯較佳、睡眠質素提升。她也保持適量運動,「年紀大咗可以學耍太極,行多啲路都好,最緊要每日都運動,保持血氣運行」。飲食改以清淡為主,多菜少肉、少吃煎炸,並按中醫的建議戒掉鵝、筍、燕窩及含雌激素的雞肉。

 

心境開朗助防癌

乳癌的成因,醫學界至今未有定論,惟負面情緒卻增加患癌風險,周太鼓勵其他病者要堅強面對,「確診患癌一刻當然唔開心,但係癌症唔係絕症,千祈唔好封閉自己,求醫之外應該多啲搵人傾訴,舒緩負面情緒」。快樂是防癌其中一種方法。她亦提醒其他乳癌患者,康復不代表癌症已根治,癌細胞仍可能復發,即使每年體驗也未必完全反映身體狀況,故此應該經常自我檢查,若發現身體有異樣應即求診。
(中醫抗癌系列十之七)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最新統計,2008年全球共有1,270萬宗癌症新個案,其中男性佔較多有660萬宗。而香港2009年共有25,977宗新案例,同樣男性佔較多13,681宗。以年齡標準化計算,本港每十萬人口中有247人患上癌症。

 

 

捐款呼籲

吳錦是中國首位中西醫結合醫學博士和教授,診症研究之餘,積極推廣健康防病新觀念。為促進本港中醫藥抗癌研究及治療,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特設立「吳錦中醫抗癌專戶」,接受讀者捐款,攜手加快中醫藥抗癌的發展,造福香港社會。所獲捐款將用於吳錦於中醫藥抗癌的研究及治療。
「吳錦中醫抗癌專戶」

 

抗癌金句

「做人首先要認清自己位置,定下目標,再用無限種嘅方法去實踐。」──明哥(胚胎細胞癌患者)

「患癌不是不幸。患癌令我更珍惜現在、活得更精采、愛得更無私。」──愉臨(乳癌康復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408/16229184

癌症患者最忌亂進補

癌症患者最忌亂進補

以免火上加油 加速腫瘤生長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15日

 

 

 

預防癌症可從飲食習慣開始。吳錦發現,不少人以為高營養、高蛋白及多吃肉類有利健康,實際上卻是錯誤的,癌症患者更應提高警覺,過份胡亂進補等同火上加油,可令腫瘤加速生長、復發及轉移。 記者:談建輝

年近50的王女士患上肝癌後,曾兩次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接着化療;惟病情沒好轉,其後又長出新的腫瘤。醫生認為新腫瘤太大,不宜再施手術,建議先用較強烈的化療藥,待腫瘤縮小一點後,才再考慮切除。接受第三次化療期間,王女士癌指數持續上升,嘔吐、頭暈、失眠及脫髮等副作用不斷,化療效果明顯欠佳,身體每下愈況,化療被迫中斷。
為尋出路,她儘管不太相信中醫藥抗癌,仍轉向吳錦的診所求醫。第一次見吳錦,她細述患病期間的飲食習慣,為了增加營養、改善體質,每餐吃大量肉食,即使胃口差、不時嘔吐,甚至舌頭感麻木,仍繼續。

 

狂食肉以為有益

吳錦建議馬上停止大量吃肉,改變飲食習慣。王女士每日定時服中藥,身體狀況逐步改善,數月後再檢查,結果喜出望外,肝臟腫瘤已消失,毋須再接受手術。
另一個案50餘歲的李太是職業治療師,因工作關係十分注重健康,她確診患上淋巴癌後,服食大量肉類補充蛋白,每日喝兩杯高營養蛋白粉,但病情沒好轉,腫瘤不受控,迅速增大,越是多吃營養品,身體越瘦得「皮包骨」,結果化療期間不敵癌魔去世。
吳錦指出,近年市面流行營養補充劑,吃營養蛋白變成時尚,但臨床經驗發現,補充營養須針對個人具體情況,隨便進食會帶來反效果。
兩宗個案反映,不當的飲食習慣可令病情惡化,相反,適當的飲食模式配合正確治療,癌細胞是能受控的,癌症患者尤須警惕。
(中醫抗癌系列十之八)

 

2008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數達760萬,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3%。2009年香港有12,839人因癌症死亡,比較1999年多17%、比較1989年多近50%。

 

捐款呼籲

吳錦是中國首位中西醫結合醫學博士和教授,診症研究之餘,積極推廣健康防病新觀念,為促進本港中醫藥抗癌研究及治療,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特設立「吳錦中醫抗癌專戶」,接受讀者捐款,攜手加快中醫藥抗癌的發展,造福香港社會。所獲捐款將用於吳錦於中醫藥抗癌的研究及治療。
「吳錦中醫抗癌專戶」

 

抗癌金句

「愛不能具體,愛是貫徹。當要面對可能失去摯愛時,我才領悟到愛的真諦。」── A仔(乳癌康復者的丈夫)

「擔憂都無補於事,冥冥中自有安排,不如積極生存。」
──晞玟(血癌患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415/16249474

有關香港的中醫服務

有關香港的中醫服務

 

 

有關香港的中醫服務,可以看看以下的網站資料:
http://www.ha.org.hk/chinesemedicine/clist.asp?lan=chi
http://www.pokoi.org.hk/tc/services_cmedical.aspx#p1

 


此外,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還推出
「低收入長者醫療費用資助」計劃:

http://scm.hkbu.edu.hk/en/news_and_events/index_id_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