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乳癌藥泰莫西芬 有助治肺癌

乳癌藥泰莫西芬 有助治肺癌

 

作者: 鍾玉玨╱綜合報導、張翠芬/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月25日

 

 

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發現,廣泛用於治療乳癌的「泰莫西芬」(Tamoxifen)亦有助降低肺癌死亡風險。研究結果刊登於「美國癌症學會」發行的醫學期刊《癌症》最新一期。

泰莫西芬能阻斷雌激素分泌,避免刺激乳癌細胞,進而抑制乳癌復發,是乳癌術後常見用藥。而先前多項研究顯示,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更年期婦女,因為不斷刺激雌激素分泌,死於肺癌的風險會升高。

研究人員針對阻斷雌激素分泌可能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假說進行研究,追蹤對象係一九八○至二○○三年期間,六六五五名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婦女。追蹤時間至二○○七年十二月,觀察她們的肺癌發生率以及肺癌致死率。

其中四六%(三○六六人)術後服用泰莫西芬等抑制雌激素藥物,而研究結果發現,她們和一般人相比,死於肺癌的人數大幅少了八七%。

不過,乳癌患者不管是否服用抑制雌激素藥物,與一般人相比,兩者在罹患肺癌的比例上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主持人拉琵帝(Elisabetta Rapiti)說,肺癌病患中,極多病患被發現具有雌激素與黃體激素接受器,意味荷爾蒙的確對肺癌有影響。她表示,若未來更多研究證實抑制雌激素分泌的藥物有助於避免肺癌,那麼對於肺癌臨床治療將具有重大意義。

 

國內每年有七千五百位新增乳癌患者,泰莫西芬是最廣泛治療乳癌的用藥,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三總副院長俞志誠表示,肺癌和乳癌有相同荷爾蒙接受體,所以乳癌病患在接受藥物治療同時,也同步能降低肺癌死亡風險,由於泰莫西芬多年前已納入健保給付,國際的這項研究,對台灣眾多的乳癌病患是另一個好消息。

 

 

https://tw.mobi.yahoo.com/news/

  

(肺癌) 標靶藥物對EGFR突變有成效 肺癌患者可與癌共存

標靶藥物對EGFR突變有成效  肺癌患者可與癌共存

 

資料來源 : am703  2011年12月01日

 

蔡清淟(右)稱,患者積極面對,有助控制病情。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以往,化療是唯一的全身性治療方法,但由於化療的副作用大,對於年長患者來說,未必可承受,因此拒絕接受治療。在亞洲肺癌患者中,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最為常見,近年亦有不少研究指出,標靶藥物對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有顯著效果,存活期亦延長,同時亦可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達至「與癌共存」的目標。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委員會」主席蔡清淟指出,晚期腫瘤的治療方法不同,在這階段腫瘤能否大幅度縮細或消失,並不是最重要;以往醫學界會著眼於如何延長病人壽命,但在「與癌共存」的理念下,延長病人生命的同時,也應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讓他們能夠維持正常並有尊嚴的生活。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林冰(圖左)指出,以往晚期患者只可選擇接受化療,若患者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不能應付,則別無選擇。而肺癌惡化的速度較快,因此病發後的壽命一般不會太長。他稱,EGFR基因出現突變的肺癌個案在亞洲病人較常見,亞洲非吸煙人士患上腺性肺癌,同時出現EGFR基因突變的病發率佔整體肺癌個案多達六成。而近年醫學界已發現標靶藥物對這批患者的治療成效較顯著,無疾病存活率中位數由化療組的6.3個月,延長至9.5個月。
蔡清淟補充,利用有效的標靶藥物長期控制腫瘤,能把一個迅速惡化的腫瘤,減低其惡化速度,而且副作用較少,可長期使用,令病人維持正常生活,做到真正的「與癌共存」。他強調,癌症已非不治之症,只要定時監察、服藥,以樂觀積極的心情面對,亦有助控制病情。
張婆婆(圖中)兩年前的肺癌轉移至骨,痛至無法下牀,其後服用標靶藥物至今已有19個月。她表示,藥物令其病情得到很大改善,讓她可重過回正常人生活。

 

 

http://archive.am730.com.hk/article-44889

(肺癌) 肺癌早期篩檢 高級健檢無用

肺癌早期篩檢 高級健檢無用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2日電)肺癌是國人頭號癌症殺手,權威專家今天建議以不打顯影劑、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為篩檢工具;高級健檢的磁振造影(MRI)、正子掃描(PET-CT)對於肺癌篩檢,沒有用又花錢。 衛生署與健康科學基金會今天舉辦「肺癌─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記者會,3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榮民總醫院等醫學中心肺癌權威共同背書,認為1公分以下腫瘤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最值得推薦的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 dose spinal CT),費用大約新台幣5000至6000元。 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說,「MRI絕對絕對絕對(對早期肺癌篩檢)沒有用」、「PET-CT可以用在肺癌診斷後的追蹤,但用在早期篩檢絕對沒有用」。 許多醫院推出數萬元的MRI、PET-CT的高級健檢;對此,楊泮池的老師、中研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吳成文說,「我要我的學生一定要講實話,當然講了實話,一定會得罪很多人」。他也同意,楊泮池這番話是擋人財路。 楊泮池更說,禁菸沒有辦法解決肺癌,台灣的禁菸做得好,但是肺癌發生率仍然上升,特別不抽菸的肺腺癌病人明顯增加,難以預防,因此要早期診斷、治療。 他說,民眾每年可承受的輻射劑量約為150次胸部X光,1次常規電腦斷層掃描約是120次胸部X光,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只有常規電腦斷層掃描的1/5,一般人可40歲以後做第1次低劑量的肺癌篩檢,連顯影劑都不必,有家族病史則個案考量。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主任蔡俊明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偵測到0.3公分以下的肺部病變;反觀,MRI對血管神經體頭比較敏感,對微小肺癌不敏感,能看得的肺癌多數已非早期,此時連X光都看得到,用MRI只是浪費錢。 蔡俊明說,各大醫院健檢中心使用256切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心血管,相同儀器也可以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最近台北榮總有2名將退休的主任因此篩檢出1A、1B期的早期肺癌,馬上開刀治療,治療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達8、9成。 吳成文說,台灣的肺癌病患有8成是肺腺癌,女性患者大多數不抽菸,患者如果晚期發現,7成無法開刀,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居領先地位;美國鑑於肺癌病人激增,最近完成5萬人臨床研究,證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最好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

 

https://tw.news.yahoo.com/ 

(肺癌) 雙腳痠麻痛 就醫才知肺癌轉移骨癌

雙腳痠麻痛 就醫才知肺癌轉移骨癌

 

 

來源: 聯合報   2011年02月23日

記者 洪敬浤

 

 

40歲上班族下背痛、下肢痠麻,原以為是坐骨神經痛,最近到署立豐原醫院求診,赫然檢查出肺癌合併轉移性骨癌,宛如青天霹靂。

這名患者下背痛、下肢痠麻已持續2個月,他先到診所就診,診斷為坐骨神經痛,但持續復健仍無效,他改到豐原醫院骨科求診,X光檢查發現,患者腰椎、薦椎有疑似腫瘤壓迫,經核磁共振掃描,還在肺部發現腫瘤。

患者得知後,驚訝得說不出話,目前已轉介到血液腫瘤科,將接受化學治療。

 

http://cancer.foodcare.com.tw/weeklynews.aspx?article=2314 

(肺癌) 醫知健:身體語言大辭典:新化療藥治晚期肺癌

醫知健

身體語言大辭典:新化療藥治晚期肺癌

 

 

資料來源 : 太陽報  2011年05月02日

 

 

倘若市民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氣促、身體疲倦、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病徵,便得留意是否患上肺癌。

 

肺癌一直高踞本港頭號癌症殺手。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前者佔整體個案近八成,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再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

延長壽命副作用較少

由於約有七成患者發現患肺癌時已屆晚期,腫瘤無法以手術切除,須以化療等方法控制病情。隨着治療的藥物不斷研發,即使是以往難以治療的晚期肺癌,現在也有更多治療方案選擇,例如新一代的化療藥物Pemetrexed,能夠有效治療佔大多數的非小細胞肺癌。

 

 

Pemetrexed是一種可抑制癌細胞進行基因合成的化療針劑藥物,它藉着抑制葉酸的新陳代謝,不但阻斷多種養活癌細胞的酵素,亦抑制癌細胞基因的合成,從而消滅腫瘤細胞。多項國際性研究均證實,Pemetrexed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媲美其他常用的化療藥物;其中針對腺癌的治療,療效尤其理想,成為針對晚期肺癌的一線治療。在延長患者壽命的同時,使用Pemetrexed化療藥物的患者,出現如血小板低、貧血、脫髮等副作用風險較小,使患者生活質素得以提升。故此,肺癌患者應積極求醫,與醫生商討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10502/00410_033.html 

(肺癌) 肺癌成頭號癌症殺手 專家建議高危人群每年檢CT

肺癌成頭號癌症殺手 專家建議高危人群每年檢CT

 

 

來源: 羊城晚報   2011年06月20日

 

 

  ●吸煙是誘發肺癌的最主要因素

  ●吸二手煙同樣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健康視點

  肺癌是目前全球的頭號癌症殺手,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于乳腺癌、腸癌和前列腺癌死亡人數的總和。因此,全球的醫學家在肺癌的研究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在6月3日-7日召開的第47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以下簡稱ASCO)上,有關肺癌專題的大會發言共選出八個本年度最重要的臨床研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力教授在大會上作了INFORM的研究報告,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又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得以展示。

  記者在羅氏專題發布會上,就肺癌治療的趨勢以及肺癌的預防要點專訪了我國肺癌領域的知名專家吳一龍教授和周彩存教授。

  治療趨勢:

  個體化治療已成為主導方向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介紹:今年ASCO年會的主題為“患者、路徑、進展”,其中“路徑”是最重要的。這裏指的“路徑”有兩重意義:了解更多導致腫瘤侵犯、生長和轉移的分子學路徑,從而阻斷癌症這條通路;採用更多新的路徑來治療病人,讓更多病人獲益。

  以往,肺癌被看作是單種疾病,如今,肺癌治療已邁向分子分型的新時代,在生物標志物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將成為肺癌治療的發展方向。吳一龍說:“通過本屆ASCO,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即嘗試採用毒性更小的方案來取代毒性更大的方案,譬如靶向治療取代化療。這也正契合了今年的大會主題之一 ———路徑(Pathways)的含義。”

  以往,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放療和傳統化療。隨著靶向藥物的出現,給失去手術機會以及化療失敗的患者帶來生存的希望。相對于傳統化療“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治療方式,靶向治療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通過抑制腫瘤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前,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專家開展的一項臨床治療研究證實:使用一線靶向藥物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活性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比起常規化療可提高患者將近3倍的無疾病進展的生存時間。本次ASCO大會上,西方醫學專家發布的EURTAC研究報告,證實了類似的結果。

  東西方的研究得出同樣的結果,是臨床路徑研究的一大成功。吳一龍教授指出,個體化治療不僅可給患者帶來療效方面的益處,相關成本也能進一步降低。基于此,廣州市已將治療肺癌的新型靶向藥物納入醫保,以幫助更多適應症患者盡快獲得合適的藥物,並減少患者的治療費用。

  預防要點:

  僅靠胸透難以早期發現肺癌

  中國有句古話叫“上醫治未病”,你沒病能預防是最好的。但非常可惜,到今天我們在癌症預防上還是舉步維艱,因為很多事情要改變非常艱難,比如戒煙。肺癌跟吸煙有非常大的關係,自己吸煙,吸二手煙、三手煙,都有關係,但是我國煙民數量依然龐大,控制得不好。

  據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周彩存教授介紹,女性肺癌患者的增加與被動吸煙有關。此外,作為家庭“煮婦”,女性經常暴露在油煙的環境中,也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目前研究已證實以下危險因素同肺癌發病密切相關———

  吸煙:是誘發肺癌的最主要因素。在全球大部分國家,90%的肺癌由吸煙引起;

  吸二手煙:在不吸煙卻患非小細胞肺癌的人群中,大約25%是因吸二手煙引起的。同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在工作中被迫吸二手煙都會增加患肺癌的危險;

  環境因素:空氣污染(如汽車廢尾氣)亦是危險因素,接觸有輻射的裝飾材料可增加患病風險;

  家族史:若家族成員中有人患肺癌,其余家族成員患病的風險亦將增高。

 

  周彩存指出,由于沒有特異症狀,肺癌的早期發現比較難,目前還沒有又經濟又容易推廣的篩查辦法來早期發現肺癌。“現在很多單位每年會組織一次體檢,但它不是防癌體檢,只是一個健康的體檢,發現高血壓、血糖高是可以的,但發現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肺癌,單純照一個透視難以發現早期肺癌。所以,我們推薦40歲以上、常年吸煙、有腫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螺旋CT分辨率高,小于4毫米結晶也能夠被發現。為什麼用低劑量螺旋CT?因為低劑量可以減少對人體的損傷。”(胡菁)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1-06/20/c_121559873.htm 

(肺癌) 教授促資助肺癌藥列一線

教授促資助肺癌藥列一線

 

 

資料來源 : 明報專訊  2011年08月22日

 

 

 

 【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早前將肺癌標靶藥物列入藥物安全網,資助合資格病人用作二線治療。但有腫瘤科醫生昨指出,研究發現提早使用標靶藥物,為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作一線治療,病人無疾病存活期較使用化療者長三分之一,副作用亦較少,建議局方資助病人用標靶藥作一線治療。

 

無疾病存活期較化療長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治癒率極低,延長壽命及令餘下日子過得舒適對病人尤為重要。港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李浩勳醫生,引述2009年發表的國際研究項目「IPASS」指出,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標靶藥「吉非替尼」作一線治療,無疾病存活期中位數高達9.5個月,較同類病人使用化療者只得6.5個月長;當中逾七成病人的腫瘤會明顯縮小,較化療只有兩三成為高。

李浩勳指出,肺癌患者有逾半會出現EGFR基因突變,建議病人確診肺癌後應隨即進行基因測試,以選擇適合的藥物。

歐盟兩年前已接受IPASS的研究結果,把「吉非替尼」列為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但醫管局暫時只資助有經濟困難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該藥作二線治療。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副總監林寶如指出,如病人以化療為第一線治療,有四分之一身體會因而變得虛弱而無法再接受其他治療,她提醒患者在確診後應選用最適當的藥物。

領導IPASS在港研究的中大臨牀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表示,明白醫管局因資源有限,暫未能資助病人使用標靶藥作一線治療,但他認為為免病人錯失治療機會及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醫管局絕對應該將該藥放在一線治療。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413753/1.html 

(肺癌) 明報影片網 :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

明報影片網 :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

 

認識香港癌症頭號殺手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1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肺癌是香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每年有3500人因肺癌而死亡。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1_512x288.txt

肺癌的診斷方法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2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林醫生指出肺癌不能單靠影像來診斷,使用組織學診斷能更準確的診斷肺癌,而抽取肺組織的方法包括:氣管鏡、超聲下淋巴穿刺和胸腔鏡。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2_512x288.txt

肺癌分期的診斷方法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3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分期是治療肺癌的重要一環,把肺癌清楚分期後才能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而分期主要靠以下的準則:腫瘤大小、淋巴受影響的程度、癌症的轉移情況。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3_512x288.txt

肺癌的早期診斷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4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零期肺癌又稱原位癌,零期肺癌是相當罕見的一種肺癌,罕見的原因在於其沒有病徵很難診斷。而早期肺癌多用熒光支氣管鏡診斷出來。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4_512x288.txt

 
 
 
肺癌普查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5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留痰細胞的檢驗並不全面,要準確的診斷肺癌,痰細胞DNA是一個新興的方法。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5_512x288.txt

關於電腦掃瞄化驗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6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肺癌是頭號殺手的原因在於大部分肺癌患者在診斷到患癌的時候經已是晚期。若果肺癌能及早診斷,便更容易得到適合的治療。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6_512x288.txt

肺癌新趨勢及分類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7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肺癌有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當中非小細胞屬大多數。而非小細胞肺癌可分為三類:腺癌、大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7_512x288.txt

肺癌治療-手術治療及電療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8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治療肺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化療)和放射治療(電療)。手術治療主要用於醫治早期肺癌,而電療的功用在於減少復發機會。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8_512x288.txt

 
認識其他電療方法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9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傳統電療會同時殺死正常的細胞,而較新型的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和螺旋式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就能減少電療的副作用。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09_512x288.txt

質子放射及標靶治療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10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質子放射治療能集中劑量釋放,治療效果理想,但因成本高昂和佔用空間大,香港暫未有這種治療。而標靶療法則是化療的一種,利用藥物針對細胞的不正常增長。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10_512x288.txt

介紹口服標靶藥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11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口服標靶藥是藥物治療的一種,醫生建議在藥物治療之前,需事先知道藥物的療效。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11_512x288.txt

口服標靶藥的療效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12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口服標靶藥會比一般化療功效好,但使用何種化療方法前需知道肺癌腫瘤的類型。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12_512x288.txt

抗血管新生藥副作用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13
《認識隱形殺手-肺癌》講座。講者: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蔡清淟。抗血管新生藥的副作用主要有四種:流鼻血、血壓高、血管栓塞和蛋白尿。

http://video.mingpao.com/cfm/hea … 0518_13_512x288.txt

 

  

(肺癌) 生物標籤 評估肺癌新藥

生物標籤 評估肺癌新藥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1年08月31日

 

 

莫樹錦的研究發現,服用低劑量肺癌藥「貝伐株單抗」,已可為病人帶來治療成效。

 

【蘋果日報訊】由中文大學腫瘤學系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一個名為「 VEGFA」蛋白的生物標籤( Biomarker)與腫瘤血管增生有關,可用作評估末期肺癌病人是否適合使用肺癌新藥「貝伐株單抗」的關鍵。研究發現病人 VEGFA水平越低,用該藥成效越高,無惡化存活期長達7.4個月;研究又顯示使用低劑量藥物也見成效,可減低肺栓塞等嚴重副作用風險。
記者:梁麗兒

該項國際研究有全球三百名末期、患腺狀肺癌的病人參加,包括10名香港病人。研究目的為找出最適合使用「貝伐株單抗」治療的病人,以及理想藥量。研究測試了七個生物標籤,發現 VEGFA、即一種反映腫瘤血管增生的蛋白,水平越低,病人用藥療效越高。 VEGFA水平偏低的病人,使用該藥後,病情無惡化存活期為7.4個月,比水平高病人的存活期僅6.1個月為長。

 

VEGFA決定用藥成效

負責研究的中大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表示,所有腫瘤都有血管增生, VEGFA是製造血管的重要蛋白,癌細胞經這些血管走入身體各部位,「點解有啲病人用呢隻藥一般、有啲人成績較好呢,我哋就發現原來 VEGFA幫到手」。
研究又作分組測試,其中一半人用藥劑量為體重每公斤15毫克、另一半人則減半至每公斤7.5毫克,同時配合化療。發現無論高、低劑量均對病人療效無明顯分別,使用每公斤7.5毫克的一組人,無惡化及整體存活期分別為6.8個月及13.4個月,與每公斤15毫克一組的6.7個月及13.7個月相近。

 

 

建議使用低劑量藥物

莫稱,兩組病人均有高血壓及出血等副作用,無顯著分別,惟使用高劑量的病人較多、約7.7%出現肺栓塞。他建議使用低劑量藥物作治療,令病人毋須負擔較貴藥費。
「貝伐株單抗」08年於本港應用,暫時未列入公立醫院藥物名冊內,屬病人自費藥物。此藥為靜脈注射,若屬低劑量,每次療程為1.5至2萬元,高劑量治療則貴約一倍。該藥主要用作治療非小細胞腺狀肺癌,也可用於治療乳癌及腸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927/15650481

  

(肺癌) 微波技術「叮死」癌細胞

醫療新知
微波技術「叮死」癌細胞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1年12月01日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醫學界不斷尋找新療法。其中意大利正研究以「微波技術」( Microwave Technique),殺死病人肺癌腫瘤,初步頗見成效。當地一間醫院的放射科及腫瘤科專家,為28名肺癌病人進行初步研究,證實新技術能阻止其中19名病人的癌細胞生長,甚至縮細其腫瘤面積,至8個月後,仍未見有病人復發。
專家解釋,在治療中利用了又細又長的針形微波發射器,直接插入病人的腫瘤內,其後釋放高熱量的電磁微波,殺死癌細胞,其運作原理與家用微波爐「叮熱」食物相同。該技術另一優點為手術簡單,過程只需約1小時,病人只需留院觀察一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1201/158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