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有一個童年夢想,與喜歡的人拍攝一輯唯美的婚纱照片。



黄太有一個童年夢想,與喜歡的人拍攝一輯唯美的婚纱照片。
「細說肺癌——治療新趨勢」
由癌症資訊網、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美國輝瑞科研製藥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在
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癌症,2012年,全港有4610人診斷出肺癌及3893個死亡個案。65歲以上的患者佔整體的八成半,有八成半患者都屬非小細胞腫瘤,餘下一成半的小細胞腫瘤患者多數與吸煙相關,吸煙者多患鱗狀腫瘤。過去十年,肺部腫瘤數字有下降趨勢,相信與政府大力打擊吸煙有關,而死亡率亦較穩定,有賴手術、藥物和放射治療上的醫療進展。但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只有5-6成,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非小細胞腫瘤中約7成病人確診時已屬晚期,主要因為腫瘤初期形成時症狀不明顯,又未必影響到呼吸,部分人察覺轉移性症狀包括骨痛、肺積水等等時,腫瘤已屬晚期。肺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尤其在早期時難以察覺,而且與一般傷風、感冒、肺炎的症狀非常接近,難以辨別。如果有持續性夜咳、氣促、痰中帶血、骨痛等,可能是潛在警號,應及早求醫。
癌症的治療方法有三種: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包括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現時主張跨專科綜合治療,不局限於一種方法,務求多角度打擊腫瘤,把壞細胞「一網打盡」。治療以手術為首選,再配合手術前的先導療程及手術後的輔助治療。
第一期的腫瘤較小,多局限於肺部,一般會以手術根治,包括肺葉、單邊肺部切除等。第二期已出現局部淋巴轉移現象,會先進行手術,再進行輔助藥物治療,減低未來復發機會。如果腫瘤較大或接近重要器官,則會建議先進行先導療程包括放射治療、藥物治療,把腫瘤縮小再施手術,確保周邊切得更乾淨。
到了第三階段,主要大氣管附近會有淋巴轉移現象,大部分患者都未必能立即做手術,多會以先導療程縮小腫瘤及減退部分受影響淋巴範圍,再做手術。第四階段時,癌細胞轉移已影響到胸膜、肝、腦等,醫生會盡量控制病情和縮小其對身體的影響,舒緩症狀,讓患者帶瘤生存。
最新的放射治療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以不同入射角和強度攻擊腫瘤,機器本身配備電腦掃描檢查效果,能在放射治療前先做電腦掃描確認腫瘤位置,令治療更精準。而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則會在腫瘤內放鈦金屬片,用紅外線監測腫瘤的動態後再進行電療,減低波及其他組織的機會。
一般來說,年紀愈大,患病風險愈高,而男性患病風險亦比女性高,但近年由於出現由細胞基因異變引起腺性腫瘤,包括最常見的EGFR和ALK基因異變,令女士病發比例與日俱增,且一般多是非吸煙者,個別有基恩突變的患者亦有年輕化趨勢。不過幸好有標靶治療出現,大部分有基恩異變的病人服用標靶藥後,病情都控制得更好和更持久。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不同之處是,化學治療直接殺死壞細胞,而標靶治療是針對性的,會針對腫瘤表面的特徵進行攻擊,若腫瘤沒有其針對的特徵,用藥對病情並沒幫助。
3D printing points way to smarter cancer treatment
British researchers have used 3D printing to create replica models of cancerous parts of the body to help doctors target tumours more precisely.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at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 Royal Marsden NHS Foundation Trust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molecular therapy – a prescribed radioactive drug is supposed to kill cancer cells without damaging healthy tissue.
Preliminary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dels allowed the dose of radiation a patient has received to be calculated more accurately due to the fact tumours and organs were minutely reproduced. This will allow for subsequent radiation doses to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of the case.
Dr Jonathan Gear, study co-leader, said: “Our research is aiming to find new ways to fine-tune the amounts of radiation given to patients as part of their treatment. There’s no reason why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planning can’t incorporat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o help improve radiation dosing for patients.”
The models, known as ‘phantoms’ and originally hand-made by researchers, are based on scans taken during patient treatment. If the results are confirmed in larger studies, 3D printing could be us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osing during molecular radiotherapy.
“We found that the printed replicas could give us information we couldn’t get from 2D scans – you will always get more information from a 3D model than a flat image,” said Gear.
According to Dr Glenn Flux, Head of Radioisotope Physics, the study’s findings are a welcome addition to the existing uses of 3D printing in prosthetics or to inform surgery, with the potential of improving cancer treatment considerably.
“We’re really excited by this technology and the potential it has for personalising cancer treatment with highly targeted radiation,” Flux said.
eandt.theiet.org/news/2014/dec/3d-printing-cancer.cfm
————————————————-
(路透倫敦17日電)3D列印技術已用在製造某些醫療植入物,如今英國科學家讓3D列印技術有了新應用,依此複製人體的癌細胞部位,好讓醫師更精準治療腫瘤,是醫學利用這項快速發展科技的最新例證。
3D列印利用特殊技術逐層堆積材料,直到立體物件「列印」成型。
在醫療方面,牙醫利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下顎、牙齒複製品以及植牙成品;骨科醫師也利用這項技術來客製化髖骨植入物;美國科學家也於去年在3D印表機協助下,成功從牛隻細胞培養出人類耳朵。
汽車與航空業者則利用這項技術製造原型,並創造出特製工具、模件與某些最終使用零件。
這項在癌症治療上的新應用,會根據患者的電腦斷層造影(CT)結果,印製腫瘤與器官「化身」,列印出的塑膠模件可用液體充填,讓專家觀察放射藥劑流動的細節。
放射藥劑給藥方式包括靜脈注射、口服或注入腹腔內。放射治療的挑戰在於,劑量必須高到足以殺死癌細胞,但又不能連帶殺死健康組織。
英國倫敦癌症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CancerResearch)學者佛魯克斯(Glenn Flux)認為,精準的模型未來有助醫師微調劑量,使得3D技術應用成為常規使用。
佛魯克斯說:「如果我們根據打入腫瘤的輻射劑量來打造個人化醫療,病人預後應該會比較好。」「我認為3D列印技術會為治療帶來很大影響。」中央社(翻譯)
乳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癌症,2011年錄得3419宗新症,轉移新症232宗,患者九成九是女士,22-44歲患者佔三分一,45-64歲佔超過五成,平均發病年齡是54歲。近十年新症數字有上升趨勢,但死亡率卻保持平穩,可見醫學技術進步,市民對癌病的意識提高。有六成半患者發現乳癌時是一至二期,三至四期只有兩成,及早發現,亦增加了治癒機會。
四分一乳癌患者有HER2基因變異,HER2是促進细胞生長的表皮因子,HER2型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轉移機會特別高,以往未有標靶治療時,可謂乳癌中的「惡症」,平均存活率只有兩至三年。隨著針對HER2訊號標靶治療選擇愈來愈多,治療HER2已不再棘手,亦令中位數存活率顯著提升至四年以上。
標靶治療對HER2型患者十分重要,在轉移性階段是骨幹藥物,第一線的國際標準治療是用兩種標靶藥曲妥珠單抗 和帕妥珠單抗结合化療,以全面抑制HER2生長訊號。若未能控制癌病,第二線的標靶治療可以在抗體上加入化療藥,直接透過抗體帶入腫瘤細胞,而減少對其他身體組織的影響,副作用比傳統綜合治療少。如果病情仍未受控,則要考慮第三線的標靶治療。
有一位六十四歲的女士,二十多年前曾在右乳發現腫瘤,接受全乳切除手術後康復。有一天她突然感到骨痛,檢查後驚覺當年的癌細胞已轉移至骨、肺和肝,還要是HER2型轉移。她接受了兩種標靶藥加化療的標準治療後,病情迅速受控,兩三個月後肺和肝轉移的癌細胞都消失了,骨轉移情況亦大有改善,配合放射治療後,骨也不再痛了,回復正常生活。
在治療康復後, 乳癌康復者亦都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時刻警惕,提防病魔回歸。
72歲的張先生退休後雖然曾患腸癌,但仍過着愜意的生活,每天「游早水」後,便和老友飲茶聊天。去年初,他腸癌復發,採用一線針劑藥物後,出現抗藥性,須考慮二線治療。他表示不願再入院吊針,因此醫生特別為他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讓他一邊抗癌,一邊維持與老友飲茶聊天的習慣,保持理想生活質素。
近年腸癌治療進步許多,令患者能平衡抗癌與生活質素。手術方面,近年微創手術已取代開放式手術,兩者效果相同,但微創手術的傷口小、流血少、痛楚減、住院時間短,即使對年紀較大的患者,也不會造成太大風險。近年電療的技術大大提升,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可調校每點放射線的強度和角度,令電療效果更理想,也減少副作用。
藥物方面進步更是明顯。以化療藥物為例,它主要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減低復發率,尤其是第三期的腸癌,是必須採用化療的。過往,大家對化療的印象便是「好辛苦」,但其實隨着醫學進步,現在患者採用新一代針對腸癌的化療後,並不會脫髮,配合新一代止嘔藥,嘔吐亦大為減少。
對已擴散的腸癌,在80年代時可謂「無藥醫」,患者的存活期只有四至六個月。不過,現時藥物選擇增加,患者的存活期已可超過兩年,是過往的約四倍。不少個案可以採用口服藥物,患者完全毋須住院,只須乖乖在家中服藥,減少「頻頻撲撲」,可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聚時間。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講座題目: 秋冬保健藥膳湯水篇
講師: 賴旻青中醫師,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時間: 7pm-830pm
地點: IASO CARE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8-46號新基大樓1樓A-E室
(灣仔港鐵站B1出口,轉左向金鐘方向直行3分鐘,Circle K側)
報名及查詢 : 93031978 / [email protected]
藝術能陶冶性情,亦能助患病者抒發負面情緒。癌症患者透過繽紛的顏料,在畫紙上一筆一筆地繪出心中感受,有助撫平內心對療程的恐懼、擔心成家庭負累等壓力。有藝術治療師指,藝術治療雖未必能為病情找到解決方法,但創作過程有助將壓力形象化,為內心感受找到出路。
癌症患者除承受肉體痛楚,心理壓力亦不容忽視。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指︰「患者會不斷問點解患癌症?係咪自己做錯事?身體能否承受治療﹖康復後會否復發?」本港近年引入「表達藝術治療」,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及遊戲等。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臨床顧問藍建文稱,患者創作時透過一點一線重整思緒,有助面對問題及發洩負面情緒。
防癌會本月初曾舉行表達藝術治療工作坊,由十名癌症患者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合作完成畫作。淋巴癌康復者Ukei憶述,二○一一年持續咳嗽,半年後照X光發現氣管被腫瘤壓住,她一向不煙不酒,得知患癌時大感愕然,幸現已康復,但仍需定期覆診。她的畫作名為「黑暗中的光彩」,黑色底色象徵癌症來臨時生命驟變,紅、黃色線條則顯示親友的關懷,讓她在黑暗中找到色彩。
藍建文提醒,患病初期情緒起伏較大,而藝術可牽動情緒,若以此為治療,由註冊藝術治療師協助較佳;另最初可先用木顏色、粉彩等易掌握顏料,並採用較正面題材。
另外,防癌會下月十四日將舉行第二屆香港癌症日,以「健康人生,抗癌有您」為主題,讓市民了解更多防癌資訊,同時助癌症病人積極面對。
老爸離開以後, 老媽閒談的話題總離不開她的身後事。
她喜歡這一套色彩鮮明, 高貴華麗的禮服;她指定這一張禮堂上的相片;她一直努力為未來的窩居設計張羅、
然而滿腦子計算籌謀的她, 最擔憂的還是長臥病床不生不死之苦。過去幾年, 不竟我們一起經歷過疾病的折騰, 也一而再再而三面對過漫長的照料生涯,痛疼自然辛苦, 離別固然哀傷, 最無奈的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消磨。她近年的心聲,或説是最後的願望,能夠睡一場一直不起來的覺是最美好不過。
星期四的晚上, 我們一家人齊齊整整為她慶祝79歲的高齡生日。前往她最喜歡的酒家, 在最熟悉的環境中, 與每一位投契的部長, 樓面談笑風生。我這個老媽沒有什麽值得特別吹嘘的長處, 唯一使我欣賞的是她那外向樂觀的個性。這幾年來家事繁多, 她健康亦漸走下坡, 身體手脚也日益不協調,但她很喜歡熱鬧和分享, 很容易找到傾談對像就能為她平衡負面思緒。事實上平常我需要為她做的事並不多,只要有時間坐在她旁邊, 我做我的她説她的也不用回應什麽,她説飽了要説的話就會滿足快樂。談及這一些要特別表揚二姊的供獻, 過去這個聽衆的角式她可是擔任最多,演繹得最好。
老人家的生日週比對我們這些網民還要精彩, 星期六她和一衆街坊前往流浮山郊遊。她一直喜歡這個地方, 常常鬧別扭要去買地道的止痛貼, 吃最美味的海鮮。這大半天滿載而歸, 一衆街坊圍在一桌晚膳高談闊論, 未知老媽這天是否心情特別興奮引致身體未能承受,她在這最愉快的一刻為大家帶來反高潮, 在席間暈倒, 及後送往博愛醫院經過一天搶救之後终告不冶。
*
*
*
在前往醫院的道路上, 我明白仍沒有可以放肆悲傷的空間。可以想像接下來仍有許多需要家屬理性判斷和處理的事情。
但望著這日萬里無雲的晴空,感覺萬分矛盾, 我實在十分好奇上天這樣的编排為了什麽?
好嬲你嗎?
當我滿以為充滿知識和經驗去好好處理老媽晚年生活的時候,偏偏一個意外使我凑手不及,
你给予我非常精彩, 充滿高低起伏的人生, 要面對各種不同的試煉, 為了什麽? 仍不足夠嗎?
锻練到任何時候也這樣冷静, 或説這樣麻木的去面對,這樣好嗎?
但確確實實, 你给予我雙親最完美的結局, 我是十分十分由衷感激的。
老爸晚年能在最好的療養院安渡餘生,也沒有受過太大痛苦。今天的老媽,如果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結局,這幾乎可以肯定99.9999的人也會選擇這樣的結束。
假使真的有前世今生, 不知道老媽是修了多少世的福, 換來今生有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丈夫, 有一個兒孫滿堂的畫面, 也有一個不算太孝義, 但從沒有讓你丢臉的兒子,為妳企企理埋完成人生這最後的一幕。
記得三年前我們出版第二本結集留住這時情的時候,我在書中的序章談及到和老媽的關係,今天重看觀感如一,
這世上無條件愛護重視你的人不一定如想像的多, 好好珍惜現在的時間去愛去表述, 時機不再將會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痛心又失去了一位重視我的人,但慶幸,總算無憾。
编輯 (
编者的話(27) 序. 留住這時情
http://www.cancerinformation.com.hk/blog_details.php?id=33
一.抗癌資訊:
穀雨 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 http://cancernewlife.blogspo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