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是世界第二號婦女癌症殺手,而在香港子宮頸癌在於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位列第四,情況實屬普遍。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子宫頸癌是少數可找到直接致癌原因的癌症。現時己知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 HPV病毒是經由性行為傳染。高於99.7%的子宮頸癌是由HPV病毒所引起,而有性行為的男女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風險超過五成。另外,HPV除了引致女性患上子宮頸癌,也是女性陰道癌、外陰癌和生殖器官濕疣的主要病毒。

人類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HPV病毒有百多種,絕大部分無害,可以引致癌症的只有15種。常見的HPV類型,包括HPV-16、HPV-18、HPV-6、HPV-11、HPV31以及HPV45等。其中16及18型為「高危型」HPV,它們可引致高達70%的子宮頸癌及子宮頸的癌前病變,以及25%的異常(非癌症)子宮頸病變;而31及45型則合共引起9%子宮頸癌及子宮頸的癌前病變;其餘的6及11型為「低危型」HPV,能引致生殖器官濕疣及異常(非癌症)的子宮頸病變。

人類乳突瘤病毒疫苗

現時, 己有兩種抗人類乳突瘤病毒疫苗在香港註冊 -加衛苗®和卉姸康®。 它們的比較如下:

商標名稱: GARDASIL® 加衛苗® CERVARIX® 卉姸康®
學名: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6, 11, 16, 18) recombinant vaccine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types 16 & 18   (recombinant, AS04 adjuvanted)
可預防病毒: HPV 6,11,16,18 HPV 16,18,31,45
生產商: 黙沙東藥廠 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
適用症: 適用於9至45歲女性。來預防因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第6,11,16及18型而患上的名種疾病。

 

適用於9至26歲男性。來預防因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第6及11型而患上的生殖器官濕疣。

在香港註冊為適合10至45歲女性使用。
特點: 除了預防子宫頸癌,還可以預防由HPV 6,11型引起的生殖器官濕疣。 加入AS04免疫力加強劑,有效加強免疫反應和延長人類免受HPV感染的保護期。
注射計劃: 共分三劑肌肉注射,第二及第三劑分別於注射第一劑後第二及第六個月進行。 共分三劑肌肉注射,第二及第三劑分別於注射第一劑後第一及第六個月進行。
注意事項: 免疫系統衰弱,血小板減少及有凝血困難人士不易注射。

 

女士於接受疫苗注射期間應避免懷孕,同時亦應按醫生指示,定期進行子宮頸檢查。

副作用: 發燒,輕微至中等程度注射點反應,包括注射點疼痛以及紅腫。

 

 

 

 

 

 

 

 

 

 

 

 

 

 

 

 

 

 

 

 

 

 

 

 

 

 

 

 

 

 

 

 

 

 

 

 

 

 

'     

 

 

 

 

 

www.derchk.org/

安癌透視

 

 

今天聞癌色變,因為癌症已是威脅我們生命最可怕的兇手了。於此花少許時間來揭開「癌變」的紗帳,相信有助減低大家對癌患的恐懼感。

 

   知己知彼 

1.     癌細胞也是人體存在的一種細胞。

2.     癌細胞較適應在缺氧的環境中生存。

3.     身體長期積聚炎症,或許是癌患的前期表現。

4.     癌細胞對熱能的承受力較差,因而會容易被殺死。

5.     身心情緒長期受到抑壓,可令癌細胞在幼稚期銳速分裂。

6.     大腦(心系)的正向思想,有助減低癌患的發生和復發危機。

7.     腸道細菌值失衡,將會削弱脾系的免疫系統功能(正氣),更促使癌細胞加速生長。

 

 

   下面,再談談安癌之道。

ü      生活簡樸,自然為師。

ü      病從口入。宜慢食、清淡、七分飽和重質量。

ü      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充足氣血和暢通的經脈。

ü      精神壓力乃癌疾之源,除積極面對,並嘗試找出紓緩壓力的方法。

ü      癌細胞既然只是人體存在的細胞,那末,就讓她安然由成長、幼稚、成熟,直到凋亡期結束,勿強行攻堅,因勢而利導,例如安睡就好。

ü      炎症,即是「上火」,是身體產熱機能紊亂的表現。火熱可引致痰瘀沉澱而形成癌症。

   故此,如經常伴發感冒、胃腸炎、尿道炎、口腔潰瘍、皮膚潰損、口臭、白

   帶增多、關節紅腫熱痛等症患,就要多加注意!

ü      為何「城市人」患癌的機率會較高?相信與人體氧氣量不足有關吧。如能經常投向大自然懷抱,癌細胞就沒多大機會在體內發難了。

ü      癌友以「氣虛」為本。形寒飲冷,思慮過多,安逸少勞,都會「傷氣」。倘每天習慣多飲暖開水,多點步行,曬曬太陽,均有益補和條暢氣機的效用。

ü      流水不腐。運動令人容易產生熱能和出汗,還可推動經脈周流暢達,讓癌細胞就像急流中的小砂粒一樣,無法在體內安穩、生長發育和轉移擴散。

ü      平日多笑一點,呼吸和順、腳步輕緩,癌患就會少一點;就算不幸患上癌疾,都會減少擴散、轉移,及容易加快康復,重過新的生活。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只作參考。


朱國棟中醫師

癌的啟示:全人關懷 支援癌患家庭

 

 癌症令人身心疲累,患者不但要應付各種檢查和療程,還要兼顧家庭和工作,無論對患者或照顧者都帶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本港醫療服務先進高效率,但往往未能支援他們在家庭生活和情緒上的需要。針對社區支援的不足,香港防癌會開展「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


由護士、社工和癌症康復者義工,透過電話輔導及外展探訪支援患者,協助他們積極解決營養和護理等問題,計劃強調以個案形式全人關懷病者和家人。當病人情況穩定後會出席地區支援小組茶敍,幫助他們建立鄰里互助網絡和尋回自信。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為計劃的成效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支援模式有效協助癌症家庭適應對生活的影響和轉變、減輕壓力和困擾、重新主導生活和提升生活質素。

「補充常規醫療的不足」

一位受惠於計劃的胃癌病人這樣說:「當初非常沮喪和絕望,不知道去哪裏尋求幫助,後來遇到計劃的社工和護士,她們十分專業,為我解開對癌症的疑慮,紓緩緊繃的情緒,在常規的醫療架構內沒可能有這種服務,因為實在太多病人,而醫護人員也太忙了。我相信計劃向病者及家人提供適時和持續的關懷和支援,能補充常規醫療照顧的不足。」

歡迎有需要的癌患者或照顧者致電39213777查詢,費用全免。

香港防癌會高級教育主任 李周翠娥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806/00176_102.html

10年抗3癌 80歲翁樂當背包客

 

80歲陳姓老翁(左)感謝醫師陳周斌細心治療,讓他可以開心當背包客旅遊。 記者趙容萱/攝影

分享

 

80歲陳姓老翁10年來,陸續罹患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但他樂觀抗癌,趁著治療空檔,每年3次樂當背包客,壯遊中國大陸、日本等地,如今他完成最後一次化療,體力逐漸恢復,滿心期待地說:「下一站,大阪!」

「轉移沒什麼了不起,有武器可以治療就不用怕!」陳姓老翁分享經驗,「聽醫師的話就對了!」他面對罹癌、治療,從沒有怕過,還很感謝醫師用心、及健保給付的「治療武器」,讓他無後顧之憂。他鼓勵癌症病友積極面對,配合醫師,有治療就有機會。

陳姓老翁年輕時從事海鮮進口貿易,為業務往返國內外,10年前健檢發現罹患攝護腺癌,接受治療後定期追蹤,3年前發現大腸直腸癌,手術切除後,去年5月回診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肝腫瘤5公分大。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周斌說,陳姓老翁樂觀抗癌,治療前都會放自己1個月長假,規劃九寨溝背包行,回國後再安心接受治療,先化療縮小肝腫瘤,開刀切除後,繼續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如今完成療程。

陳姓老翁說,10年前得知罹癌,開始當背包客,每年出國3次、每次1個月,住青年旅社;現在完成化療與標靶治療,已著手規劃日本大阪之行。

 

udn.com/news/story/7266/1102514-10%E5%B9%B4%E6%8A%973%E7%99%8C-80%E6%AD%B2%E7%BF%81%E6%A8%82%E7%95%B6%E8%83%8C%E5%8C%85%E5%AE%A2

癌的啟示:提防子宮內膜癌 遠離高糖分

 ( 網络圖片 )

 

 有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飲用含高糖分飲料的絕經後婦女,她們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較不常飲高糖飲品的婦女為高。研究員要求參加者在一百二十七種飲品中記錄她們過去十二個月內攝入飲品的頻率和分量來評估。


攝入多 風險增78%

飲品清單內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不含咖啡因的可樂和百事可樂、七喜或其他有氣的飲料和果汁,無糖、低卡路里或無咖啡因的可樂或其他碳酸飲料也包括在內。

結果發現,攝入最多含糖分飲料的絕經婦女,患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癌種類)的風險增加百分之七十八。飲用的分量愈多,風險也愈高。研究結論是高糖攝取量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高糖飲食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肥胖亦與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有關。研究更指出,超重可能增加癌症復發機會和降低癌患者的存活率。所以,女士保持正常體重,不只是關乎外貌美觀的問題,而且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甚至是患癌機會。

 (網络圖片)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730/00176_103.html

香港防癌會高級教育主任 李周翠娥

 

 

编者的話(45) : 序, 有一種禮物叫痛苦

 


成功抗癌依靠的不單只是醫藥, 家人的照料關懷, 朋輩之間的相互扶持是十分重要的。

 

我認識的 constance 是幸福的。
她擁有完整的親友團隊 ; 從小就伴隨著她一起成長的可愛小狗妹妹” ; 一直對她不離不棄的男朋友 Nicolas; 他們一起結集成強大的後援支持著她撐下去。

 

她與生俱來有著陽光燦爛的笑容, 平易近人的溫婉個性, 她的觀眾緣有多強大, 可以從她的社交平台中看到, 平常一句閒話就有無數的追隨者和應。

 

羨慕?

看來是完美無瑕的。如果要得到這一切的代價是患上癌症? 是一種糾纏不休再三復發的惡性腫瘤呢? 人生中有太多我們不能預計的錯配。但冥冥之中總會有它的安排和計劃。

Constance 的人生旅程也許存在著一份使命。在歡愉與折騰之間交織出一首動聽的樂章, 她是屬於舞台上的表演者, 她的出現, 總會在某時某刻影響著你, 我的生命, 讓我們重新審視今日的生活狀況。

讀畢此書, 我們並不可能當下昇華至堅強, 就有勇氣面對逆境。但最少會讓我們知道,人往往在困難之中才能看得清楚, 才能認清什麼是好, 什麼才是需要珍惜的。

 

多謝Constance 與我們分享她的豐盛人生。

 

Alan Ng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

 

P.S : 有一種禮物叫痛苦, 現已於各大書局發售.

亂戒口反拖垮身體 癌患者儲彈藥增抵抗力

 

  • 癌症患者飲食需知。” alt=”伊利沙白醫院團隊推出新食譜,指導癌症患者飲食需知。”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border: 0px; height: 250px; display: block;” />

    伊利沙白醫院團隊推出新食譜,指導癌症患者飲食需知。



本港很多癌症患者均擔憂自己飲食問題,容易聽信民間傳言,以為營養豐富的食物反會滋養癌細胞,因此戒食雞、牛及蛋,但這些傳言缺乏科學根據,若長期戒食反會加劇營養不良機會,影響治療成效。有營養師指出,患者必須有均衡飲食,才能增加「彈藥」抵抗癌症。

有研究發現,六成至八成癌症患者在治療及康復期間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九龍中醫院聯網營養部聯網經理鄭家燕(圖左)表示,原因除了患者情緒影響,治療期間常見的噁心、口腔潰瘍或吞咽困難等副作用導致胃口下降,還有患者不恰當的戒口。有些患者更採取飢餓療法,妄想餓死癌細胞,但偏偏先拖垮自己身體,她說,患者應該抱住與癌共存的心態,強化自己身體才有力對抗。

她續說,治療及康復期間需要有均衡飲食,攝取高熱量、高蛋白質、礦物質及維他命的食物,補充足夠營養以彌補治療帶來的損耗,增強身體抵抗力,但免疫力低時,不可吃生食,以免病菌感染。她不建議患者戒口,除非有特殊情況,例如與某些藥物有相沖,若有必要戒口,也應選擇其他營養相近的替代品作為補充。

明明在2012年發現自己患上乳癌,接受化療期間,牙肉腫痛沒胃口,當時完全不知道應該吃甚麼,每天都只喝湯粥,體重下降了6至8磅。後來參考健康食譜,補充蝦、蛋、雞胸肉及營養奶等高蛋白質食物,去年接受第二次化療後,體重只下降了4磅。她說知道怎麼飲食後,人會比較開心,和家人關係也不再因飲食發生矛盾。

鄭家燕建議患者家人可嘗試給病人製作不同食物,因為化療會影響味覺,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吃甚麼,家人可以參考簡單且分量較少的健康食譜,少食多餐,給患者提供充足營養。伊利沙白醫院將出版《煮出幸福味道》增訂版,給癌症患者提供健康簡單美味的食譜,不僅更新了食譜,在內容上增加了對照顧癌症病人的知識和心得。
 

「免疫治療」治癌 五年內或取代化療

( 網络圖片 )

 癌症治療對身體帶來嚴重副作用,醫學界早於三十年前開始研究以自身的免疫系统對抗腫瘤,近年終有證據顯示「免疫治療」能重新啟動身體內免疫系統對付腫瘤,擊退癌細胞的效果顯著,有百分之五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其副作用亦遠較化療輕微。美國臨牀腫瘤學會本年會議指免疫治療有望於五年內取代化療,成為癌症患者的新選擇。

  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解釋,人體免疫系統成分之一「T細胞」負責攻擊異常細胞,其PD-1機制專責辨別好與壞的細胞,一旦發現壞細胞,便會通知T細胞展開攻擊,但癌細胞特別聰明,懂得以PD-L1抗原擾亂PD-1,「易容」令T細胞誤以為它是正常細胞,而免疫治療即是利用「抗PD-1藥物」,阻止PD-L1蒙蔽PD-1,如一塊「照妖鏡」喚醒T細胞攻擊癌細胞。

  國際多間研究中心今年初步公布一期研究,將免疫治療抗PD-1藥物在四十二名晚期肝癌患者,包括十三名港人身上使用,六名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另兩人的腫瘤更完全消失。

  潘醫生指,化療和標靶藥治療絕少情況下能令腫瘤完全消失,但免疫治療則有百分五機會,令人鼓舞。

  肝癌標靶藥索拉菲尼有效縮小腫瘤的機會率約百分之三,不能令腫瘤完全消失,患者一年存活率僅四成。相比下,接受免疫治療的大部分患者,於三個月內已有明顯反應,且反應在停藥物後仍長時間持續。潘醫生相信,它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抗癌,可適時自行調節,因此抗藥性問題較化療和標靶藥為低。另有四成八、即廿名患者病情穩定,一年總存活率達六成二。

  針對化療嚴重的副作用達五成五,抗PD-1藥物的嚴重副作用僅百分之七,多是皮膚或腸胃敏感。

  六十八歲的肝癌末期患者馬先生,二○一二年確診患晚期肝癌,最初以標靶藥和化療控制病情,上年底腫瘤擴散到肺部和盤骨,至今年五月改試抗PD-1免疫治療,注射三個療程後,血液內肝癌指標甲胎蛋白由二千六度大降至二百三十度,其肝部和淋巴腫瘤明顯縮小,肺部腫瘤更消失。馬先生稱,接受注射首數天感疲累,但沒嚴重副作用。潘醫生認為,個案顯示免疫治療對肝癌有良好作用,在實際應用上尚需一個大型對比研究去驗證,但相信會出現突破。

(星島日報報道)  hk.news.yahoo.com/%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6%B2%BB%E7%99%8C-%E4%BA%94%E5%B9%B4%E5%85%A7%E6%88%96%E5%8F%96%E4%BB%A3%E5%8C%96%E7%99%82-215515550.html

 

前列腺癌高危族群與症狀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最常患上的癌症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於香港,大概每30名男性就有1位可能會患上前列腺癌。根據香港醫管局轄下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12年度,全港的前列腺癌新症個案有1,600多個,而十年前全年只有900多個新症,以數字計短短十年間已上升接近8

 

年紀愈大風險愈高,有家族病史屬高危族

 

年紀增長是患上前列腺癌的最大因素,一般男士年紀愈大,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愈。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家族病史,如果父親或兄弟曾經患有前列腺癌,自己患病的風險亦会增加兩至三倍此外,不同人種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亦有所不同,其中黑種人患病機會最高、其次是白種人,黃種人相對患病風險較低。在美國大約每6名男性就有1位可能會患上前列腺癌。別以為黃種人可以掉以輕心,因為亞洲多國都發現患前列腺癌的數目於近年不斷遞增,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症狀類同較易忽略 

 

前列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但由於前列腺位於膀胱以下圍繞尿道,如果前列腺有不正常的腫瘤生長,也可以擠壓泌尿系統而產生連串小便問題,例如小便困難、尿流緩慢或不暢順、小便頻繁而尿量不多,嚴重者可能小便帶血。不過上文都提到,前列腺癌患者多數是上了年紀的男性,而年長男性大部分會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及增生,其症狀與患上前列腺癌相似,所以病人對自己患上前列腺癌的警覺性一般較低。有部份病人因為腰背部位置如脊骨及盆骨疼痛而來求診,一旦有此情況可能腫瘤已經轉移到骨,屬於晚期病症。故此,市民應多加留意身體變化,盡早發現相關病變。疾病能越早發現,治療便越有把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施俊健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臨床腫瘤科)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臨床腫瘤科)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學士後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