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之中醫調理

 

 

乳癌是生長在乳腺組織中的惡性腫瘤,是本港婦女最常見的癌病。其發病可與遺傳、電離輻射、高脂肪飲食、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

 

  本病屬於中醫學「乳岩」、「石奶」、「乳石癰」等範圍。病機為肝胃兩條經脈氣血循行通道受阻,鬱積化熱,痰瘀互結;或長期進食高脂鈣類物品、情志抑壓和煩勞內熱所誘發。

 

   示警徵狀

1.乳房內硬塊,形狀、大小改變,皮膚微凹,或靜脈擴張。

 

2.乳頭自動流出分泌物、出血,或變成凹陷狀、痕癢(多為單側、單孔)

 

3.腋下腫脹,或淋巴結脹大。

  

   辨證調治

乳癌之中醫辨證概分為肝氣鬱結肝血不榮、熱毒蘊結3類證型。治則以疏肝解鬱、理氣和胃2法為主;並依據通衡理論「抑則抒之」作為調治方向。

 

人體肝胃兩條經絡皆上下通走乳房部位,因而男女皆可發病;並與其疏泄和消化功能失衡的佔大半之數;因此,疏調兩經氣血,循行順逹,有助調治本病。

 

   預防與調理

保持充足睡眠、定時飲暖水、慢食、七分飽已足夠、別讓身體受寒,遠離二手煙,減少熬夜煲劇。知足常樂,嘗試找出轉換心情與減壓的方法。每天哈哈大笑(或梨渦淺笑、望住BB笑、笨豬笑……)三次,並且虛心學習從容淡定

 

建議日常多吃深綠色、黃色蔬菜;切勿經常進食高脂肪和高鈣類物品,以免形成「鈣類沉殿綜合徵(筆者命名之)」。每天緩走1,800步,或星期假日抽空往郊外走走,呼吸清新空氣,與大自然打打交道,你可以活得更好。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只作參考。



朱國棟中醫師

冬寒保健之道

 

 

今天冬日,由於地球溫室效應,天氣寒溫涼燥反覆不定。於此,人易伴發上呼吸道不適;或腰膝痠乏、足下冰冷,其中以「陽虛、血虛體質」的癌友較甚。

 

飲食方面慎勿過進鹹、濃味,高鈣、高熱量物品和溫陽壯腎補劑,免令營養積存過剩,不能吸收,以致血液濃度增高,誘發癌症;或促使復發、轉移,甚且擴散。

 

   保健之道  

  平日應保持充足睡眠、作息有序、定時飲暖水;避免憂煩不悅、勞累、縱慾和蒸汗;注意保溫,尤以頭頸部、肩背部和膝關節,睡前可用溫熱水浸腳10~15分鐘(高至腳眼少許即可),而每周1~2次進食少量清潤糖水,也有助強心和保溫之效用。

 

飲食宜均衡營養,並以清潤、溫平來平衡冬寒。日常可選用適量淮山、芡實、沙參、百合、子、炒薏米、粟米、桑椹、雪耳、黑棗、黑木耳等食材。

 

醫道有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此外,微動則可生陽(人體自發能量),每天適量運動可令身體氣通血和。例如在黃昏時段(4:00~5:00pm),趁有陽光的時候,選擇在公園閒步30分鐘頗為合適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只作參考。


朱國棟中醫師

患癌港女澳賣書店見溫情

 

 

港澳網民排隊買書,力撐抗癌女東主梁琼芬,盡顯人間有情。

從小手不釋卷的抗癌港女梁琼芬,隻身到澳門開書店圓夢,惟近日癌病復發且是末期,頓感餘生短暫,打算結束書店,返港陪伴八旬老父,港澳網民聞訊,紛紛湧住書店光顧,「老闆娘加油」之聲此起彼落,盡顯人間有情,梁感激說:「得到大家的支持覺得很窩心!」

洋名Vivian的梁琼芬,十一年前患上癌症,康復後赴澳門瘋堂新街開設書店「創意文化」,引入大量兒童讀物和教材。去年四月,她暴瘦五十磅,返港檢查證實癌病復發,被診斷為末期,只剩數個月壽命。她想在倒數日子回港盡孝道,照顧八旬老父,故出讓書店,詎料新買家退縮,徬徨之際獲業主延遲至農曆年後才收回業權,讓她可套現返港醫病及照顧父親。

Vivian的抗癌故事,經朋友在網上分享流傳,引起港澳網民關注,昨湧到書店買書,中午未開門已有數十人排隊,不少人付款時向打氣說:「老闆娘加油!」更有書迷即場向兒女推介說「老闆娘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本好書!」

 

星島日報 : sina.com.hk/news/article/20160121/0/1/4/%E6%82%A3%E7%99%8C%E6%B8%AF%E5%A5%B3%E6%BE%B3%E8%B3%A3%E6%9B%B8%E5%BA%97%E8%A6%8B%E6%BA%AB%E6%83%85-5316039.html

忽略腸癌警號後果嚴重 篩檢及早偵察防患未然

 丁先生懂得享受生活,十分嗜吃。他不久前才退休,以為終於可享受人生,豈料悠游日子才過了半年,他先是發現大便有血,但只當是痔瘡沒多加理會。數月後其雙腿走路無力,甚至嚴重到站不起來的地步,令他不能再忽視。檢查之下,發現他的左邊乙結腸有腫瘤,並已擴散至脊骨,壓著雙腿的神經線。患癌的消息深深打擊丁先生,感嘆是否要面臨甫退休即可能癱瘓的殘酷命運。事態危急,我馬上為他脊骨做放射治療,以減輕脊骨的壓力。


幸好在放射治療後,其下肢開始有力並能行走。我們為他進行基因測試,發現他的KRAS因子有變異,可使用控制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這種藥物能有效地阻截癌腫瘤的血管增生,變相令腫瘤失去養份,令癌細胞餓死。與化療藥物作合併治療,效果非常理想。


八個療程後,丁先生的CEA癌指數由一度最高的4000下跌至最低的100左右。丁先生現正接受持效治療,作為控制病情及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八、九個月來,他的情況穩定。丁先生回復愛說笑的個性,有時會半開玩笑說起自己以往大魚大肉,才會為健康種下惡果。身為醫生,我覺得小心飲食外,其病例最大的敎訓,是他在出現病癥後拖了數月才求醫,確是把病情耽誤了。需知腸癌如果發現得早,治癒機會十分高。尤其是現在腸癌已經有篩檢,我建議所有人都應定期接受檢查,防患於未然才是最好的治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醫生

澳洲亞得雷德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


以上健康教育資訊由羅氏大藥廠全力支持

預防骨轉移併發症 治療新希望

 癌症病人來說,預防骨轉移併發症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妨礙進行針對癌症的治療。

 以藥物去預防骨轉移併發症,副作用溫和,若非引起其他併發症,可以長時間使用1。有少數病人在接受藥物後,會有輕微的副作用,包括有發熱感覺,亦有機會導致血鈣過低,所以要同時服用鈣片及維他命D補充劑以作補充。另外,有極少數長期接受藥物的病人,牙骹會出現骨枯現象。病人應該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定期到牙醫診所檢查,可以減低牙骹骨枯的機會。

 

紓緩骨痛 療效理想

 預防骨轉移併發症所用的藥物(俗稱補骨針)包括唑來磷酸及地舒單抗。唑來磷酸需要以吊針方式注射,注射時間較長,而且亦不適合部份腎功能較差的病人使用2。較新的標靶藥物地舒單抗可以從肚皮注射,注射時間較短3。地舒單抗相對唑來磷酸的補骨能力較高,對腎功能較差的病人來說亦較為安全,不過其引致病人血鈣過低的機會相對較高,故此需同時服食鈣片及維他命D4

 曾有肺癌病人有骨轉移情況,癌細胞已擴散到中軸骨骼,令骨骼變脆之外,已經轉移的腫瘤壓着神經線,令到病人出現下肢無力及劇痛。於是病人接受緊急電療去抑制腫瘤對神經的壓迫及止痛,同時定期打補骨針,完成電療後,以標靶藥物控制病情。經過一輪治療,病症明顯得到紓緩,下肢力度恢復。另外,補骨針亦令骨質密度增加,免受骨折風險。病情控制十分理想。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8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2003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2006

1.     Coleman R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5 (Supplement 3): iii124–iii137, 2014

2.     Zometa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3.    Xgeva Hong Kong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2015.

4.    Lipton A, et al. Eur J Cancer 2012;48(16):3082–92.

本文章由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骨轉移併發症

 癌症晚期病人出現骨轉移的情況甚為常見。一旦出現骨轉移,對於病人的生活有一定影響,對於要接受抗癌症治療的人更加是雪上加霜。而骨轉移引起的併發症,對病人造成的影響就更大。骨轉移併發症,包括骨骼折斷、骨骼折斷後的接駁骨骼手術、患者因骨轉移引起的痛楚而需要電療去控制痛症、血鈣過高及腫瘤壓迫脊神經而出現癱瘓1

 

骨轉移最明顯的徵狀是痛症,中軸骨骼尤其背部最常出現痛楚1。日間出現的痛楚會影響病人社交生活,而晚間出現的長時間痛楚,會嚴重影響病人休息,對於要接受癌病治療的病人來說,會對身體做成額外負擔,甚或影響復原能力。

 

注射補骨針防骨折

 

另外,癌細胞會破壞病人的骨骼系統,令骨骼變得脆弱,普通日常生活都可能引致骨折,以致行動不便,影響往後的治療1。骨轉移亦會引致血鈣過高,導致病人身體乏力、嗜睡、便秘,有部分嚴重的病人個案會出現腎功能減退、意識不清、心律不正的情況1

 

一旦發生骨折,只好透過手術接駁斷骨1。額外的手術會影響病人接受其他治療。故此如發現骨轉移,應該及早接受補骨針注射,保持骨骼結構,盡量避免骨折發生。癌病病人亦應同時接受癌症治療,對抗腫瘤,控制病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8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2003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2006

Coleman RE.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Cancer Treat Rev 2001;27:165–76.

本文章由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勿輕視癌痛 小心骨轉移

 癌症病人身體出現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骨轉移,即癌細胞擴散至骨骼而產生疼痛1。原發性骨癌較為少見,如果在骨骼發現癌細胞,通常是癌細胞由病灶開始,隨血液及淋巴系統擴散到骨骼。骨轉移多數發生於癌症晚期病人身上,亦可於癌症初期確診時已出現,但不常見。

 任何種類的癌症,都有出現骨轉移的機會。當中尤其以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腎癌及甲狀腺癌等較為常見2。出現骨轉移的地方,大多數是中軸骨骼,即脊椎及盆骨,其他常見的骨轉移包括肋骨、股骨、肱骨等3

 

忽視痛症 延誤治療

 骨轉移會刺激骨質增生或刺激蝕骨細胞去侵蝕骨骼,破壞骨骼正常的自然生長代謝平衡,從而引發骨痛4。骨轉移引發的疼痛通常是持續的,而且多數於夜間出現。不過「周身骨痛」是年紀較大的人常見的身體問題,所以部分年紀較大的病人或運動員,會誤以為骨痛是風濕引起的痛楚,忽視了症狀,到確診癌症骨轉移的時候,病情已屆晚期,較難根治。因此,身體出現痛楚時,應該立即求醫,讓醫生作出診斷,切勿自行判斷,延誤病情。

 檢查骨轉移方法包括普通X光檢查、骨掃描以及正電子掃描4。通常骨掃描、正電子掃描會掃描全身骨骼,較為全面及精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8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2003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2006

1.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Medscape Oncology. Available at: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61904. Accessed on 23 Nov 2015.

2.  Coleman RE.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Cancer Treat Rev 2001;27:165–76.

3.  What is bone metastasis? http://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bonemetastasis/bone-metastasis-what-is-bone-metastisis. Accessed on 23 Nov 2015.

4.   Mundy GR. Nat Rev Cancer. 2002 Aug;2(8):584-93.

5.   How are bone metastasis diagnosed? http://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bonemetastasis/bone-metastasis-diagnosis1. Accessed on 23 Nov 2015.

 

本文章由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癌痛何來?

 一直以來,都市人聞癌色變,除了是被「癌症是不治之症」這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所影響之外,也是源於對癌症所引起的痛楚產生恐懼。

 根據研究顯示,77%的晚期癌症病人患有癌痛1。癌痛可以是由腫瘤本身導致的,當中以胰腺癌較常引起痛症2。然而,癌痛最普遍的原因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引起骨痛3。各種癌症當中,最常見發生骨轉移的是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4。另外,亦有部分癌症的腫瘤會導致腸塞,因而造成痛症5。痛症大多於晚間發生,雖然一般不會持續疼痛,但無論如何也會影響病人作息及睡眠質素。

 部份病人誤以為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會引起痛症,這其實是誤解。上述治療本身並不會直接引起痛楚,然而,倘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放射線觸及口腔或咽喉,會導致黏膜損傷而引起痛楚6

 

引導病人量化痛楚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承受過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主觀感覺,也是難以量化的抽象概念。醫生通常會引導病人為痛楚評分,以火燒的痛楚為十分,沒有痛楚為零分作標準,病人一般可以一至十分表達其疼痛程度。唯對於未能清楚表達其疼痛程度的少數病人,醫生仍可根據臨床診斷時病人的症狀和表情去估計病人所承受的疼痛程度。

 紓緩癌痛,一般以處方止痛藥物為主,有時亦會輔以放射治療,以放射線集中照射疼痛位置,減輕痛楚7,8。例如癌細胞轉移到骨骼所引起的骨痛,會以放射線集中照射骨骼;倘癌痛是由胰腺引起的話,放射線便會針對胰腺。

 事實上,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大部份病人的癌痛是可以受到控制的。而病人的睡眠質素大部份能有所提升,生活質素亦可以得到改善。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8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2003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2006

1.      Chung JW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in. 1999 Mar;37(1):9-14.

2. Signs and symptoms of pancreatic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org/cancer/pancreaticcancer/detailedguide/pancreatic-cancer-signs-and-symptoms. Accessed on 2 Nov 2015.

3.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Medscape Oncology. Available at: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61904. Accessed on 2 Nov 2015.

4.      Coleman RE.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Cancer Treat Rev 2001;27:165–76.

5.  Bowel obstruction. Cancer Research UK.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oping-with-cancer/coping-physically/bowel/types/blocked-bowel. Accessed on 2 Nov 2015.

6. Treatment and procedures. Cleveland Clinic. Available at: http://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treatments_and_procedures/hic_Radiation_Therapy_for_Breast_Cancer/hic-radiation-therapy-side-effects-esophagitis-and-mucositis. Accessed on 2 Nov 2015.

7. Opioid pain medicines for cancer pain.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org/treatment/treatmentsandsideeffects/physicalsideeffects/pain/opioid-pain-medicines-for-cancer-pain. Accessed on 2 Nov 2015.

8.   Local treatment for bone metastasi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bonemetastasis/bone-metastasis-local-treatments. Accessed on 2 Nov 2015.

本文章由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卵巢癌) 個人化標靶藥 延卵巢癌存活期

 

卵巢癌因病徵不明顯,逾七成個案確診時已屆晚期。(資料圖片)

卵巢癌是婦科癌症頭號殺手,每年致中港澳三地逾萬名婦女喪命。澳門近日引入全球首款針對BRCA基因突變患者的個人化標靶藥,有望延長患者存活期及減少復發。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指,本港每111名婦女便有一人患卵巢癌,醫學界近年確認BRCA基因突變是致病高危因素之一;該基因本可修復受損DNA及生產抑壓腫瘤的蛋白質,倘失效便易誘發癌症,研究發現平均每五名患者便有一人出現此基因突變,有家族病史或卵巢癌患者應盡早作基因檢測。

減復發風險逾八成

澳門鏡湖醫院婦產科主任黃耀斌指大部分人對卵巢癌認知不足,曾有患者腹部腫脹如懷孕37周才求醫,切除的腫瘤大如排球,直徑達20厘米,促及早治療。
澳門腫瘤醫學會指,治療卵巢癌一般採用外科手術配合化療及電療,但晚期患者復發率高達六至七成,故引入全球首款個人化標靶治療藥物PARP抑制劑;目前有12人臨床應用。抑制劑是首款針對BRCA基因突變患者的標靶藥,配合根據不同類型患者度身訂造的個人化治療方案,有助縮細腫瘤,並減少轉移、復發及副作用。國際研究發現,抑制劑能減少復發風險達82%,並延長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6.9個至近12個月不等。


潘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