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沒有人想患病,更何況是癌症?即使多積極的人,當面對各種頻繁的治療,也會被打垮,對生存少了一份盼望。音樂治療師透過音樂中不同元素,例如旋律、拍子、樂器、歌詞等等,幫助病友及其家屬釋放焦慮、壓力,對人生重燃希望,積極邁步前路。
學音樂學治療
甫踏入張潔瑩(Carol)的音樂治療中心,放眼望去有各式各樣的樂器,Carol 於大學期間修讀音樂,其後在英國修讀音樂治療碩士課程。類似的音樂治療課程在英、美、澳、加也有開辦,但每個國家的課程內容也不同,以英國為例,2年制碩士課程中需要學生付費親身接受52小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起初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接受治療,後來Carol 認識到每個人的成長歷程,與家人的關係,都會影響日後與別人建立關係,怎樣待人處事等等。 接受治療過程不但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對某些事情解脫了。 這個經驗讓她明白與治療師建立互信的重要性,更可設身處地明白接受治療者的感受,對於她未來擔任治療師很有幫助。
以音樂達到治療目標
大家可能好奇,究竟音樂治療是什麼?與平日聽音樂有何分別?Carol 說音樂治療是把音樂作為一種途徑或工具去達到治療的目標,治療的範疇包括心靈、社交、肢體復康,例如中風病人在步行上有困難,便可以透過節奏調整身體步伐;失語症的人士又可以用唱歌的方式重拾語言技巧;對生存感到沒有希望的癌症病人,透過不同歌曲可以與病人產生共鳴, 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 治療師會用受助者喜歡的歌曲介入,如 《漫步人生路》、《天蠶變》,某些歌詞正好說出他們的心聲,如《天蠶變》歌詞:
「獨自在山坡,高處未處高,命運在冷笑,暗示前無路,浮雲遊身邊,發出警告,我高視闊步。雖知此山頭,猛虎滿佈,膽小非英雄,決不願停步 。冷眼對血路,寂寞是命途,明月映山崗,倍覺孤高。」
治療以人為本
雖然音樂治療在香港尚未普及,但在外國已經納入正規的醫療體系內。從早產嬰兒至善終也可採用音樂治療。Carol 說音樂治療可以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進行。
音樂治療的原理與腦神經刺激有關,與音樂互動可以激活大腦中與情感和感官處理有關的各個區域。這種刺激可以幫助掩蓋疼痛信號,並促進與愉悅和幸福感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因而影響大腦對音樂的反應,調節疼痛的感知及其體驗方式。
Carol 說音樂治療可以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進行。
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
a)接收(receptive ) : 音樂意像導航、 呼吸練習等等 。 Carol會請對方按所聽的音樂的感受繪畫,透過繪畫引導對方思考,逐步釋放情緒。
b)互動(interactive): 當患者尋求協助時,Carol會用問卷或對答形式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各項背景、音樂喜好、行為習慣、情緒,大家再一起訂定治療目標和方式,如創作歌曲、即興玩樂器等。
Carol 說音樂治療以人為本,不同患者所選用的音樂也不同。曾經有比較年輕的癌症患者很喜歡姜濤,他的《矇着嘴說愛你》讓患者有動力,用歌曲去表達對家人隱藏於心底的愛。
Carol 說音樂治療師猶如一位同行者,從旁扶持患者,協助他們及家屬紓緩焦慮及壓力。
家中的音樂治療
癌症患者除了尋求音樂治療師協助外,閒時亦可於家中多聽音樂、多唱歌。Carol 說患者可於不同音樂串流平台下載不同類型的歌曲,也可體驗一下有歌詞和純音樂的分別。 此外,不妨多做一些呼吸練習,亦可以在聽歌的過程中畫畫,你會發現在不同心情時聽同一首歌,感受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