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電療小子 > 放射治療副作用 — 深入認識原理及心態

放射治療副作用 — 深入認識原理及心態

09-05-2022

放射治療副作用 — 深入認識原理及心態

在放射治療中,副作用可分為兩大項,分別是隨機性(stochastic)及確定性(deterministic)影響。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這兩者的分別吧。

隨機性影響
隨機性影響是指當輻射照射細胞後,會否出現副作用,是基於概率。輻射量愈大,概率也就愈高。是否必然發生,或必然不發生,也沒有人能說得準。只要有吸收輻射,就有發生的可能,沒有明顯的臨界點。不過,這些副作用的嚴重性卻與輻射量多少無關。

隨機性影響例子
最廣為人知的隨機性影響就是由放射治療誘發的癌症。如果大家記得癌症的原因就是基因突變,輻射就是其中一種有機會引致基因突變的原因,因而發展成癌症。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由放射治療引致的癌症機會很微,根據國家癌症研究所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在80年代接受乳房放射治療後,因而產生的繼發性癌症(Secondary cancer),機會率是遠低於1%。而在40年後,現今的放射治療技術已大大提升了,相信數字會更低。所以,雖然這是一種隨機性影響,大家亦不必過分擔憂其帶來的副作用。

確定性影響
與隨機性影響相反的就是確定性影響(deterministic effect)。這是指輻射照射正常組織,累積一定劑量後,所造成的 影響 嚴重性是與輻射量成正比,輻射量愈高,影響就愈大。

確定性影響例子

白內障

常見的例子包括因眼部晶狀體(lens) 受到輻射影響而對視覺產生影響。根據Royal Marsden Hospital(皇家馬斯登醫院)的研究**,在接受多於5Gy的劑量後,會出現晶狀體混濁。而這種現像是與所接受的劑量多少相關的(dose-related)。在接受了多於16.5 Gy的劑量後,幾乎都會發生嚴重的白內障,直接令視力出現障礙。其他例子包括放射性肺炎、脫髮及皮膚發炎等等。當然,放射治療師及腫瘤科醫生會嚴格控制當中的劑量,盡最大可能避免病人的晶狀體接受多於5Gy 的劑量。

放射治療的影響
大部分的放射治療副作用都是確定性影響。如果在治療計畫設計時已經得知很大機會會發生,醫生會事先通知病人,甚至要簽署額外的同意書,以確保病人同意犧牲某一個器官,如其中一邊視覺神經線等,以換取更有效的放射治療。然而,有更多的副作用是難以預計的。因為這些都是因為治療的不確定性,令劑量分佈有機會出現偏差。放射治療師及腫瘤科醫生會盡力確保治療安全地進行,卻必須承認,治療時會有太多人力不能干預的因素。因此,請大家必須接受,副作用的出現或許難以避免。

面對副作用的心態 

是故,我們要重視的,不是不由我們控制的因素,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如何減少副作用的嚴重性,這才是積極面對問題的方式。

對醫護人員
就著副作用的出現,病人或家屬會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或會覺得是因為醫護人員做得不好所致。「如果他們更專業,就不會令我有副作用了。」這是錯誤了解副作用的出現。正如上述的八個原因,醫護人員已盡力減低正常組織受損,但或是輻射特性、或是治療所需,或是病人因素,這些都不是治療師們所能控制,卻是引發副作用的原因。每一次治療計劃設計及正式治療,醫護人員都會盡最大努力去保護病人。這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因此,請相信醫護人員,也不要因副作用出現而怪責他們,因為他們已盡了最大的責任,問心亦無愧。

對自己
同樣,也不要說出類似「如果我更保護自己的身體,就不會有副作用了。」的說話。的確,在治療過程中好好聽從治療師的指示,避免某些行徑,是有效減少副作用。要留意,是減少,不是完全避免。出現副作用是正常,因為輻射出於不同原因,會傷害到正常組織,這是不容置疑。如果強行把責任都攬上身,責備自己或家人,只會帶來負面情緒,卻是無濟於事。如果你已依足醫護人員的指示,保護自己的身體,那已經很足夠。副作用的出現不代表你沒有努力,不代表你犯錯,不代表你沒有上心。要來的始終要來,我們盡了力,就心安理得。因此,無論是病人,或家屬,都不要對副作用過於敏感,更不必指責任何人。既來之,則安之。

*Hankey, B. F., Curtis, R. E., Naughton, M. D., Boice Jr, J. D., & Flannery, J. T. (1983). 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of second breast cancer risk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therap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70(5), 797-804.

**Henk, J. M., Whitelocke, R. A. F., Warrington, A. P., & Bessell, E. M. (1993). Radiation dose to the lens and cataract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5(5), 815-820.

 

電療小子
香港公立醫院放射治療師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