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其他 > 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甲狀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甲狀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16-06-2023

2023年4月22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的「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四月講座主題為甲狀腺癌,講座題目是「甲狀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這次線上講座活度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甲狀腺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這次講座反應踴躍,逾四萬名觀眾參加。本場講座邀請到多位多學科專家,講座主要包含三個講題,包括:如何預防及診斷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手術治療以及美容手術、甲狀腺癌的放療及系統性治療。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甲狀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甲狀腺癌的簡介和現狀

孔教授首先介紹了甲狀腺的功能。甲狀腺是一個位於頸前下方的蝴蝶形狀腺體,甲狀腺控制使用能量的速度、製造蛋白質、調節其他身體系統對其他激素的敏感性;對兒童的智能、生長發育,以及對成人的代謝都有影響。而甲狀腺癌,是全球第十常見癌症,全球新增病例約為60萬,死亡人數約4萬。全球範圍內平均每分鐘就有1.12個新病例,平均每分鐘則有0.083人死於甲狀腺癌。根據美國甲狀腺癌的數據顯示,甲狀腺癌是美國第十三常見癌症,美國平均每分鐘就有0.1個新病例。單就美國本土每分鐘就有0.004人死於甲狀腺癌。而甲狀腺癌在中國是第七常見癌症,平均每分鐘0.42個新病例,每分鐘大約有0.0176人死於甲狀腺癌。單就香港本地於2020年則有約950個甲狀腺癌症新症,有約50人死於甲狀腺癌。除此以外,數據還表明,在中多年齡組別中,75歲或以上確診甲狀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明顯較低。綜合來說,女性甲狀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比男性患者高。另外,發病期數是影響甲狀腺癌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期數越高存活率越低。那麼甲狀腺癌應該怎樣去預防和診斷呢?

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副院長王佳峰教授向大家簡單講述了幾個常見的甲狀癌風險因素例如:電離輻射、肥胖、碘缺乏的危害等。但王教授同時也指出“外源性激素、月經和生殖相關因素與甲狀腺癌即使有關,相關性也非常小。”

甲狀腺癌的超聲診斷

緊接著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部超聲醫學科主管、顧問醫生許曉華主任講解甲狀腺癌的超聲診斷。許主任介紹了超聲和CT、核磁的區別以及超聲的優勢。超聲技術在甲狀腺癌診斷上的優勢在於其操作簡便、無創且廉價、高分便利可以檢出甲狀腺內直徑2mm的微小結節以及便攜且無輻射。許主任還簡單說明了甲狀腺癌典型的圖像表現:低回聲實性結節;邊界不清;型態不規則(縱橫比>1);腫物內部不均質;有豐富血流;細砂礫鈣化;有乳頭結構等。

甲狀腺癌的美容手術

隨著現今的技術發展,甲狀腺癌手術方式已經不僅限於傳統模式。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顧問醫生黃志恆主任給大家介紹了甲狀腺癌的美容手術。黃主任指出,近一個世紀來,甲狀腺癌手術一直延續著傳統的kocher切口,但今年因為年輕的疾病譜、美觀的要求提高、隱私觀念的增強和外科腔鏡技術的成熟使得頸部無疤的美容手術越來越被患者接受。此外黃主任更指出我國於2011年已經開展了真正的體表無疤手術即經口底和經口腔前庭入路。目前各種入路百花齊放,但黃主任經驗認為經口腔前庭入路手術將是大勢所趨。經口腔前庭入路甲狀腺手術除了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身皮膚無疤的微創美容技術,同時因其從上至下視野特點,可以充分顯露中央區結構,對甲狀腺癌尤其伴隨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在淋巴結清掃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在達到美容效果的同時,更能實現在腫瘤上的根治。而對於側方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傳統手術頸部疤痕需要更長,而由於經口手術對II區淋巴結清掃較困難,這部分患者選擇胸前入路手術有著較大的優勢。另外,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的甲狀腺美容手術的精細化及靈活程度可以與傳統手術相媲美,也大大降低了美容手術的難度。

甲狀腺癌的放射治療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核醫學科副顧問醫生,主任醫生,臨床醫學學士李俊雄主任介紹了DTC術後131碘治療的要點和隨訪。李主任在簡介中指出,根據《2015 ATA 指南》對高危復發危險分層患者強烈推薦131碘治療。對中危分層患者可考慮131碘治療,但其中有鏡下甲狀腺外侵犯但癌灶較小或淋巴結轉移個數少、受累直徑小且不伴高侵襲性組織亞型或血管侵犯等危險因素的中危患者經131碘治療後未能改善總體預後,可不行131碘治療。對低危分層患者,不推薦行131碘治療。對低危人群中淋巴結受累≤ 5 個(無淋巴結包膜外侵犯、病灶<0.2cm)者,不建議行131碘治療。為便於通過監測血清 Tg 水平及131碘全身顯像後續隨訪的角度來看,可行131碘甲狀腺清除治療。而131碘治療禁忌證則有: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計劃 6 個月內妊娠者以及術後切口未完全癒合者。對於131碘治療後隨訪評估療效則是在出院後6月進行隨訪劑量碘掃。若遇治療無效時,則要觀察血清學指標是否穩定,影像學是否觀察到病灶明顯進展,繼續TSH抑制治療,密切隨訪,監測病情變化。若病情進展迅速,根據情況判斷為131碘難治性DTC,由MDT協作管理,在權衡患者獲益與風險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如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粒子植入治療等。

甲狀腺癌術後治療

緊接著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穎樂教授為大家講述了甲狀腺癌術後的治療。陳教授表示,擴散性甲狀腺癌的治療有放射性碘治療、傳統

化療、標靶藥物治療。常用的甲狀腺癌的治療是口服放射性碘治療(碘-131)。會被甲狀腺細胞吸收,以輻射消滅手術無法清除的癌細胞,其餘會排出體外,可以針對甲狀腺去治療,對身體其他部份影響較少,適合高分化型甲狀腺癌。部分已經出現遠端擴散的高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預後仍頗為理想,能較長時間維持穩定病情。而對於放射性碘治療無效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即約有1/3擴散性甲狀腺癌無法吸收放射性碘,即對放射性碘治療無效。耐放射碘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較為罕見,約佔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5%。患者的預後較差,突然步入『加速期』,腫瘤迅速生長,病情急轉直下,患者可致命。碘攝取量的減少與存活率呈負相關:預期生存期:2.5-3.5 年。當放射性碘對甲狀腺癌控制不佳時,疾病有惡化的可能性。陳教授還解釋了什麼是「耐放射性碘分化型甲狀腺癌」即最少一處病變沒有吸收放射性碘,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一年內出現新的腫瘤擴散,一生中所用的放射性碘劑量≥600mCi。此外,陳教授還指出當放射性碘未能控制病情時,可以用到藥物治療:傳統化療、主動監測、標靶藥物治療。用化療藥物去破壞癌細胞的常用藥物包括:順鉑 (Cisplatin)、卡铂 (Carboplatin)、阿黴素(Doxorubicin)、紫杉醇 (Paclitaxel)。而常用的標靶藥物則包括:對於高分化型甲狀腺癌 (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有樂伐替尼(Lenva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對於髓樣癌則有凡德他尼(Vandeta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有達拉非尼(Dabrafenib) +曲美替尼(Trametinib)、拉羅特雷替尼(Larotrectinib)和恩曲替尼(Entrectinib)。

另外,陳教授還說明了開始靶向治療的因素有疾病進展、腫瘤位置、症狀、腫瘤負荷、轉移灶大小、轉移部位和甲狀腺球蛋白倍增時間。而對於靶向治療藥物的常見副作用以及如何處理陳教授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副作用比如:高血壓、腹瀉、噁心與降低食慾、疲累、水腫和蛋白尿、手部或腳部疼痛與水腫(手組症候群)。陳教授最後還強調了定期跟進病情,避免錯失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機,現時愈來愈多新藥針對甲狀腺癌治療, 療效良好,希望大家注重均衡營養, 低碘飲食。

問答環節

在這個問答環節中,專家們討論和回答了一系列觀眾提出的疑問和困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精彩的片段吧!

最後孔教授強調“甲狀腺癌是可治的!這需要多學科專家的合作!”讓我們共同期待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甲狀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學科專家怎麼說” 講座下一期“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專題”活動的召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提出你想向專家諮詢的問題,優秀的專家將為您線上答疑解惑!

城中活動

2024-01-03 3:45 下午 ANIMAL FLOW
2023-12-22 10:30 上午 12月植物染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首個獲得FDA授權的多種癌症基因試測
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剛授權美國遺傳資訊公司Invitae在市場上推廣一種能同時檢測多種癌症遺傳基 […]
網上直播 |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 […]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8月26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港 […]
【卵巢癌】「卵巢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9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