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其他 > 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12-05-2023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的「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三月講座主題為腎癌,講座題目是「腎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這次線上講座活度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腎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這次講座反應踴躍,逾六萬名觀眾參加。本場講座邀請到過內外多位多學科專家,講座主要包含三個講題,包括:如何預防及診斷腎癌、腎癌手術治療、腎癌的放療及系統性治療。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腎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1. 孔鳳鳴教授介紹腎癌現狀

孔教授首先介紹了腎癌的概念。她提到“腎處於位於後腰脊椎的兩側,擔任許多重要的功能。而腎癌不僅會影響是腎功能,更會影響腎部附近的器官,當中包括十二指腸、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胰臟、升結腸、腎上腺等等器官。”孔教授指出“2020年全球腎癌新發病例約44萬,平均每分鐘就有0.82個新病例。而同年死亡病例約18萬即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例病人死於腎癌。根據美國的數據。初步估計2023年有8萬多新例,1萬5千人死亡。腎癌是2018年第十個最常見的癌症,每十萬人中就有17.3會患有腎癌,而每十萬患者中,3.5會死亡。中國於2020年數據顯示該年新增腎癌病例約7.4萬,香港本地於同年則有約850個腎及其他泌尿器官的癌症新症,有約250人死於腎及其他泌尿器官的癌症。”

2. 白明珠教授講述如何預防腎癌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大內科主任、腎內科顧問醫生白明珠教授主講「如何預防腎癌」。白教授首先向大眾講解了腎癌約佔所有癌症的3%,在美國男性和女性中最常見的10種癌症之一,男性患腎癌的終生風險為2.02%而女性為1.03%。白教授指出,2020年腎透明細胞癌(RCC)新發病例約為43萬例,2釐米腎臟腫塊中高達40%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10%)是高級RCC,相比之下,4釐米或更大的腎臟腫塊中高達30%是高級別癌症。腎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吸煙、肥胖、高血壓、工作場所化學物暴露(主要如三氯乙烯),亦有一些研究表明長期服用一種常用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可能與腎癌風險的增加有關。若有腎癌家族史的人患癌機率更高,但目前尚不清楚是由於共同的基因還是由於兩個人都是暴露在環境中,還有兩者均有而造成更高風險。白教授同時亦指出,遺傳性危險因素也是腎癌因素的重要因素,如VHL綜合症,希佩爾-林道綜合症,這種疾病的人身體的不同部位出現幾種腫瘤和囊腫,他們患透明細胞腎癌的風險增加,需要定期篩查。此綜合症由VHL基因突變引起的。再如結節性硬化症,患有這種綜合症的人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包括皮膚、大腦、肺、眼睛、腎臟和心臟,發展出許多通常是良性(非癌變)的腫瘤。80%以上的人會患上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偶爾可發展成透明細胞腎癌。亦有如鎌狀細胞病(Sickle cell trait and disease)患者因遺傳了血紅蛋白編碼基因的變化,因而增加患腎隨樣癌(RMC)的風險。亦有研究顯示終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患者發生腎癌的風險是對照組的4.5倍,患者超過9年會增加腎癌的風險。腎癌主要由環境因素和基因突變誘發,有關於腎癌的預防,白教授認為戒煙可以降低患病風險,同時由於肥胖和高血壓也是腎癌的危險因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通過鍛鍊和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健康的體重也可以降低患這種疾病的機率。同時在工作中要壁面接觸有害物質如三氯乙烯,可以降低患腎細胞癌的風險。白教授還建議,有腎癌家族史、有患腎癌風險的人、新發血尿患者應儘早就醫和進行早期篩查。

3. 劉峰主任關於腎癌的影像診斷的介紹

隨後,貴州省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職工醫院分院超聲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貴州超聲分會副主委劉峰主任介紹了現有的臨床疾病檢查輔助檢查中重要的一環影像檢查。影像檢查主要分成X線、核磁、超聲和核醫學。常X線類檢查為靜脈腎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 — IVP),是通過靜脈注入造影劑,經腎排泄到尿路,經不同時間動態觀察腎實質、腎盞、腎盂、輸尿管及膀胱的形態、功能、位置以及病理改變。各類檢查方式各有優缺點,超聲檢查簡單方便,對受檢者無痛苦和創傷,很多無症狀腎癌即是由B超發現的,是常規的檢查方法,但B超圖像無特異性,對於直徑小於2釐米或不典型者,診斷上有一定困難。CT對腎癌的診斷相當精準,是目前診斷腎癌位置、大小、範圍、性質和有無轉移的首選方法。MRI對腎癌診斷的敏感度和準確度與CT相仿。對於較小的病灶更加敏感。對病變顯示的機率也大於CT。對腎腫瘤侵犯腎周、對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的侵入及瘤栓情況,對腎包膜的累及等均優於CT。腎動脈造影DSA可能清楚地顯示病變,可以同時進行選擇性或超選擇性腎動脈栓塞,可明確下腔靜脈和腎靜脈癌栓的範圍。PET-CT可檢測腫瘤的代謝活性和位置,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的代謝狀態,提供更準確的腫瘤診斷、定位和分期信息。X線平片和尿路造影對於腎癌診斷價值不大,但靜脈尿路造影可以了解雙側腎臟的功能,對治療有重要的參考作用。與此同時,劉主任還對未來人工智能輔助檢測持積極態度。

4. 腎癌可被手術治癒嗎?程小寶教授對於腎癌手術治療的介紹

緊接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顧問醫生,廣東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腫瘤學組委員程小寶教授給大家介紹了腎癌手術治療。程教授指出腎癌手術治療主要有腎部分切除術、根治性腎切除術、減瘤性腎切除術。適合做爆流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手術的患者包括:腫瘤局限於腎內且直徑小於4釐米、孤立腎(功能性,解剖性)腎功能不全、雙側腎癌患者,而腫瘤侵犯大血管,侵犯腎竇脂肪,腎門,腎臟中心部位大腫瘤則適合根治性腎切除術。程教授認為,保腎手術要求「三連勝」,即提高手術安全性、提高腫瘤學預後、最大保護腎功能。程教授同時指出,現在已經由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過渡到腹腔鏡手術到最新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又是在於高清3D視野、7個自由度、540度旋轉以及靈活穩定精準無顫抖,還能減少手術時間,減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並發症。程教授亦表示,術後要快速恢復以下因素尤為重要:精細切口縫合、術中盡量減少管道滯溜、術後鎮痛、術後儘早恢復飲食、儘早拔除各種管路、儘早下床活動。除此以外,程教授認為腎癌手術總體效果理想,早期效果更好,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達到98%和92%,晚期腎癌較差,呼籲早發現早治療。關於術後如何隨訪,程教授則認為初次複診時間為出院後一週,檢查切口癒合,病理,腎功能,近期並發症。之後序貫複診則檢查血常規腎功能,肺部CT,泌尿系超聲或CT。

5. 四期腎癌的一線系統性治療

美國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副教授潘崇賢教授給大家簡單說明了四期腎癌的一線系統性治療包括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潘教授認為CheckMate 214 Nivolumab + Ipilimumab 有相對較好的痊癒率和存活率。

6. 腎癌的放療及其他治療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泌尿及婦科腫瘤病房主任姜勇醫生介紹了腎癌的放射治療。姜醫生認為,放療在不能手術的腎癌患者進行放療有助提高痊癒率,靶向加局部放療加免疫治療有效提升總生存率。至於放療的副作用,腎功能損傷可以接受,而其他部位的放療則視乎轉移部位不同來決定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姜醫生指出,對於不能手術的腎癌患者,放射治療是有效的替代治療手段。對於寡轉移腎癌患者,放療能夠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聯合免疫治療,靶向治療能取得最好治療效果。對於多發轉移的腎癌患者,放射治療能夠高效控制症狀,提高患者生存治療。放射治療副作用整體可以接受。

7. 解答環節

本環節眾位專家為收集到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討論。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