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褐藻醣膠,抗癌?

褐藻醣膠,抗癌?

24-04-2019

褐藻醣膠,抗癌?

讀者Eric Chou在2019-3-1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有關金針菇和褐藻醣膠抗癌的真真假假。我已經發表金針菇抗癌?。下面是他提出的有關褐藻醣膠的問題:

小弟曾讀您的文章,覺得如此巨大的分子應該是無法被消化道吸收的,那麼這些分子究竟是如何運送到免疫細胞發揮作用的呢?還是直接跟腸黏膜細胞產生反應呢?小弟翻閱一些生理學的書籍,似乎都沒有提供這樣的解說…

其他諸如褐藻醣膠(fucoidan)這種巨分子應該也無法被分解吸收到血循環中吧?但為何又能具有抗癌效果?

「褐藻醣膠」是統稱。它不但是種類繁多,而且是隨著不同的季節,或是不同的萃取方法,會有不同的產物。因此,褐藻醣膠的研究缺乏一致性(即各說各話,驗證困難)。

有關褐藻醣膠抗癌的科學研究,今年一月正好有一篇綜述論文發表。它的標題是Fucoidan Structure and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Anti-Cancer Mechanisms。我把值得注意的重點整理如下:

  1. 褐藻糖膠因其抗癌特性而備受關注。 但是,確切的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2. 大分子褐藻糖膠通常比小分子褐藻糖膠有效。(附註:這與台灣廠商吹捧小分子褐藻糖膠是背道而馳)
  3. 關於褐藻糖膠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的研究很少。
  4. 口服褐藻糖膠的吸收率極低。
  5. 有關褐藻糖膠影響的癌症途徑,判讀上有以下的困難:(i)來自不同物種的褐藻糖膠其結構不同,(ii)不同的萃取和純化技術,(iii)褐藻糖膠的細胞特異性,以及(iv)褐藻糖膠研究的局限性。 因此,將結論推斷到其他癌症類型或其他褐藻類仍然具有挑戰性。

還有,由於目前仍然沒有褐藻醣膠抗癌的臨床研究論文,所以,這篇論文特別提到兩個已經註冊的臨床研究計劃,而且還說一旦這兩個臨床試驗的結果出爐,將會讓我們深入了解褐藻糖膠在人體的毒性,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

所以,我就到臨床試驗的註冊網站把這兩個臨床研究計劃給找出來。

第一個臨床研究計劃的標題是To Evaluate the QoL Improvement of Oral Oligo Fucoidan in Subjects Receiving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ith NSCLC

這個計劃的研究對象是接受化療的肺癌病患。研究的方式是讓這些病患口服小分子的褐藻醣膠,然後看他們的生活品質是否有所改善。也就是說,這個研究並不是在測試褐藻醣膠是否能抗癌。

這個研究計劃是在2017年四月註冊,但是到現在連一個病患都還沒招募到,所以看來是要胎死腹中。

第二個臨床研究計劃的標題是Study of Tolerance, Biodistribution and Dosimetry of Fucoidan Radiolabeled by Technetium-99m (NANO-ATHERO)

這個研究計劃是要測試一個用褐藻糖膠做成的靜脈注射顯影劑。也就是說,褐藻糖膠在這個計劃裡只是一個血管顯影的診斷工具,與癌症毫不相干。

這個研究計劃是在2018年二月註冊,但是到現在連一個志願者都還沒招募到,所以看來也是要胎死腹中。

由此可見,綜述論文對這兩個研究計劃所抱持的樂觀態度,與實際情況是有很大的落差。

事實上,不論是廠商還是學術界,他們對外所釋出的褐藻糖膠抗癌功效,都是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落差。

例如,在2017-1-22蘋果日報發表大腸直腸癌治療露曙光 褐藻醣膠研究證實有效,報導一項高雄醫學大學團隊所做的研究。

這項研究是在2017-4-21發表,標題是Efficacy of Low-Molecular-Weight Fucoidan as a Supplemental Therap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研究的對象是54名接受化療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其中28名口服小分子褐藻糖膠(實驗組),剩下26名口服安慰劑(對照組)。結果是(1)在總體反應率,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不良反應,和生活質量上,兩組之間都無顯著差別,(2)在疾病控制率上,實驗組是92.8%,而對照組是69.2%。

也就是說,這個臨床研究觀察到,褐藻糖膠能夠幫助化療得到較好的疾病控制。但是,這樣就能說「褐藻糖膠治療大腸直腸癌露出曙光」嗎?或是「褐藻糖膠治療大腸直腸癌證實有效」嗎?

搞清楚,真正在治療癌症的是化療,不是褐藻糖膠。而做為一個幫手,褐藻糖膠也只不過就是讓疾病得到較好的控制。它對病患的生存,生活,等等,都沒有幫助。

總之,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說褐藻醣膠能被腸道吸收,而其所謂的抗癌治癌功效,慢慢等吧。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