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癌患 再致抑鬱
本港每年約有兩萬名癌症新症,對很多患者來說,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有研究顯示,本港有四成患者因癌症而引致抑鬱或焦慮症,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
威爾斯醫院早前分別進行了兩項研究,首項研究是針對本港乳癌病人所面對的情緒困擾及對生活的影響,研究涉及259名將開始接受化療的乳癌患者,其中38.2%有抑鬱或焦慮傾向。
出現情緒困擾的原因主要包括擔心癌症影響婚姻、性生活,及對癌症療程產生憂慮或恐懼等。而出現抑鬱或焦慮的患者,近半在生活各範疇如工作、家庭、社交和生活滿足感方面都感到不滿意。
另一項研究則是針對肺癌病人的情緒壓力,研究包括191名將開始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並發現30.9%出現抑鬱或焦慮。
中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說,當癌症病人不能控制情緒時,很容易向家人發洩,造成惡性循環。有外國研究顯示,患情緒病的癌症病人,其家人出現情緒問題的機會,較平常人高7.9倍。
壓力大 死亡率高三成
情緒壓力亦會減低患者的存活率。外國研究人員綜合分析50個研究後,發現社會心理壓力高的患者,死亡率上升29%。
莫教授建議,患者應該保持樂觀,癌症患者的家人多聆聽病人的需要,協助他們紓緩情緒,讓患者能積極面對癌症。
鄺小姐今年50多歲,在去年中突然大量出血,後來確定因患上子宮頸癌所導致,因而送往醫院檢查。檢查後,醫生發現鄺小姐患有第三期子宮頸癌,並安排她接受腫瘤切除手術。今年三月,鄺小姐開始接受化療療程。
由於化療療程辛苦,加上從醫生口中得知第三期子宮頸癌患者只有四成存活率,鄺小姐開始浮現停止治療的念頭。由於過分擔心病情,鄺小姐晚上亦有失眠的問題。鄺小姐又經常進食,希望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最嚴重時,鄺小姐曾質疑自己的生存意義。
醫生察覺鄺小姐的情緒問題,於是轉介她前往臨牀心理學家接受輔導,發現鄺小姐有抑鬱的情況,後來,在社工、心理學家、醫生和家人的開解下,鄺小姐的情緒漸漸好轉。目前,鄺小姐已經完成整個化療療程,現時她亦有做氣功和行山的習慣,一則可以緩解情緒,二則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2011-7-14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6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