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其他 > 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02-08-2023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轉移瘤),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專家義務講課及線上答疑活動圓滿落幕。「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台,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

此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15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圍繞腦轉移瘤的MD Anderson多學科門診及項目研究、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系統治療及如何預防腦轉移瘤等內容進行了知識分享及為患者線上答疑。作為一場“腦轉移瘤治療”的知識科普盛宴,講座分析了腦轉移瘤診治領域現狀,分享了手術治療對腦轉移瘤的作用、講解了放療在腦轉移瘤治療中的應用、介紹了系統治療是如何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以及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有效預防腦轉移瘤,本次活動提高了公眾對腦轉移瘤治療的認知。直播活動線上觀看量達97748人。

本次講座由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主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管孔鳳鳴教授Feng-Ming(Spring)Kong、香港醫學科學院院長/香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學)/香港瑪麗醫院的名譽神經外科顧問梁嘉傑教授、廣東三九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廣州抗癌協會副理事長蔡林波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上海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盛曉芳教授擔任主持。

講座開始,香港大學“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項目負責人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轉移瘤),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預防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講座內容

介紹腦轉移瘤的診療現狀-- 梁嘉傑教授

梁教授首先介紹了腦轉移瘤的概念,他提到“腦轉移癌指的是原發性癌症處於腦部以外,大多來自於肺癌、乳癌、腸胃道癌和泌尿系統癌,可能在原發性腫瘤治療很久後才發現,15% 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癌症或腫瘤病歷。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疼、嘔吐、癲癇、心智改變、局部神經症狀、耳鳴、暈眩、內分泌失調等症狀,且症狀根據腦瘤佔據的位置和它的大小而產生變化。”梁教授指出“耶魯大學研究發現20%患癌病人會有次發性腦瘤,美國每年有200000案例的次發性腫瘤,5年存活率36%、10年存活率31% ,不同種族和性別有不同發病的幾率!非小細胞肺癌:16-20%的病人會有腦轉移,乳癌:10-16%的病人會有腦轉移。在中國香港1996-2016年的資料顯示年齡在50到60歲被診斷出有發性腫瘤占了所有腦瘤案例的17.4%!”梁教授強調“腦轉移瘤的現代診療模式是由神經外科、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治療科一同協作形成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接著由孔鳳鳴教授介紹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腫瘤學副教授李菁教授。

分享腦轉移瘤多學科診療及科研經驗-- 李菁教授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腫瘤學副教授/伽瑪刀放射外科主任/腦轉移診所的聯合主任李菁教授主講了《Brain Metastasis Clinic & Research Program》。李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成立腦轉移瘤MDT診療模式的起因,接著分別講述了MDT團隊成立階段每一年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從臨床的角度理來說腦轉移瘤MDT模式的建立給患者的診療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還提高了診療的效率。李教授提到“從2019年腦轉移瘤MDT模式開放至今,已經看了1000多個病人中有10%願意加入臨床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及科研的發展貢獻了力量,進一步瞭解到藥物的作用及效果。”接著李教授還分享了一些腦轉移瘤基礎研究的內容,與蔡林波書記討論了關於腦轉移瘤使用材料的中美差異。李教授的分享不僅增加了公眾對腦轉移瘤MDT診療的理解,還科普了多學科診療的重要性及意義。

介紹手術對治療腦轉移瘤的作用及進展-- 陳保東教授、潘偉生教授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陳保東教授首先簡要闡述了手術治療的概念,接著介紹了腦轉移瘤手術治療的適應症:1.單發性腦轉移患者,如其預後因素良好,手術聯合術後SRS可以顯著降低腫瘤復發率 (18% vs 70%,P<0.01)和神經源性死亡率(14% vs 44%,P=0.003);2.對於多發性腦轉移患者,手術僅限於緩解危及生命的壓迫症狀,延長生存時間;3.回顧性研究的證據顯示,即便患者有多達3個的病灶,如果病人選擇的得當,仍可獲得生存上的收益。現今腦轉移瘤手術已經能夠實現最大範圍內安全切除腫瘤,並且能夠保證在手術輔助技術的幫助下(如IGS新技術)以最小組織和最低神經功能損傷獲最大腫瘤切除。陳教授向公眾介紹腦轉移瘤手術方式的演變,過去大眾總覺得做開顱手術的風險很大,現今通過顯微輔助的新技術已經能夠降低手術風險,可以實現減小創傷及保護重要結構和血管,加快患者術後康復速度。手術方式的不斷進步加上多學科團隊診療的優勢,逐步提高腦轉移瘤的治療效果!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香港外科學會榮譽秘書長( 2005-2011 年)/香港神經外科學會前任主席(1996-2000)潘偉生教授主講了《手術可以治癒腦轉移瘤嗎? 成功病例分享》。潘教授通過一個成功的腦轉移瘤手術案例視頻,直觀的展示了腦轉移瘤手術的過程,指出腦轉移瘤的手術比其他手術相對複雜一些,在新技術輔助下可以清晰看到腦轉移瘤和正常的腦組織之間邊界是非常清晰的,可以完整並且安全的切除。潘教授強調“腦轉移瘤是可控的,手術切除腦轉移瘤的死亡率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的3%降低到現在的0%,現在的腦轉移瘤手術後兩年生存率為24%、五年生存率為15%。”

進行患者答疑—— 梁嘉傑教授、陳保東教授、潘偉生教授

接著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盛曉芳教授主持放療環節及患者答疑環節。

接著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盛曉芳教授主持放療環節及患者答疑環節。

放療能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嗎?—— 施文寅教授

美國湯瑪斯·傑弗遜大學西德尼·基梅爾醫學院放射腫瘤學系教授/放射腫瘤醫學主任施文寅教授主講了《放療能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嗎?》。施教授簡單介紹了放射治療的地位—放療,手術,化療是當代癌症治療的三大治療手段,提到了放療的作用機制是:破壞細胞的DNA,造成癌細胞死亡,並且放療具有可治療身體任何部位、對治療野外的正常器官損傷很小、劑量精准、可協同化療提高療效、副作用明確的優勢。隨著放療技術的進展,精准度不斷提高(提高治療受益比 ),從全腦放療二維的放療發展到精准到現在的三維定向放射手術,精准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護其他的組織。放射手術適用於腦轉移瘤的治療,可以適合腦轉移瘤的物理形態,針對精准部位劑量提升增強療效(>80%)或降低放射劑量保護正常腦組織。且放療可以適用於無法手術的部位,治療多發性腦轉移。施教授提到“腦轉移瘤的放療方式從全腦放療(WBRT)轉向放射手術(SRS),SRS不僅具有更舒適,更高效的優點,而且SRS能降低WBRT的毒副作用,減少神經認知功能的損傷。現代SRS為主導的放射治療有效的減低了患者CNS死亡風險,把風險從80%降低到20%!二多學科的聯合治療才能不斷提高腦轉移瘤生存率!”

系統治療能增加食管癌的治癒機會嗎?—— 鄺麗雲教授

美國湯瑪斯·傑弗遜大學西德尼·基梅爾醫學院放射腫瘤學系教授/放射腫瘤醫學主任施文寅教授主講了《放療能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嗎?》。施教授簡單介紹了放射治療的地位—放療,手術,化療是當代癌症治療的三大治療手段,提到了放療的作用機制是:破壞細胞的DNA,造成癌細胞死亡,並且放療具有可治療身體任何部位、對治療野外的正常器官損傷很小、劑量精准、可協同化療提高療效、副作用明確的優勢。隨著放療技術的進展,精准度不斷提高(提高治療受益比 ),從全腦放療二維的放療發展到精准到現在的三維定向放射手術,精准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護其他的組織。放射手術適用於腦轉移瘤的治療,可以適合腦轉移瘤的物理形態,針對精准部位劑量提升增強療效(>80%)或降低放射劑量保護正常腦組織。且放療可以適用於無法手術的部位,治療多發性腦轉移。施教授提到“腦轉移瘤的放療方式從全腦放療(WBRT)轉向放射手術(SRS),SRS不僅具有更舒適,更高效的優點,而且SRS能降低WBRT的毒副作用,減少神經認知功能的損傷。現代SRS為主導的放射治療有效的減低了患者CNS死亡風險,把風險從80%降低到20%!二多學科的聯合治療才能不斷提高腦轉移瘤生存率!”

回答2個患者關於放療的提問—— Simon Lo教授、施教授

分享腦轉移瘤的新技術—— 李子煌教授、劉雅潔教授

深圳市人民醫院放射腫瘤科科室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委會委員李子煌教授從腦轉移瘤的放射治療模式、腦轉移瘤放射治療實踐情況、腦轉移瘤研究進展及新的物理治療技術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腦轉移瘤放射治療及新的物理治療展望》。李教授提到“腦轉移瘤的放射治療模式已經由傳統常規WBRT向SRS、HFSRS、HA-WBRT等精准治療轉變,這些轉變更有利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在腦轉移瘤的治療方面已經進入“精准、高質”時代,最新的研究重點關注在新輔助SRS、HFSRS劑量遞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放射治療模式選擇以及腫瘤電場治療等熱點問題上。接著李教授展示了全新物理療法:利用低強度中等頻率電場殺滅腫瘤細胞的原理及成果,放療新技術能否真正使患者臨床受益,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成果驗證。最後李教授強調“放射治療僅僅是腦轉移瘤治療方法之一,要提高生存時間及改善生活品質需要多學科跨領域協同進行!”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創始人、科主任劉雅潔教授從腦轉移瘤概述、腦轉移瘤的放射治療模式、HyperArc技術及在腦轉移瘤中應用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HyperArc技術在多發腦轉移瘤中的應用》。劉教授首先對腦轉移瘤放射治療模式進行回顧,多發腦轉移瘤的SRS的適用範圍:單發病灶SRS最優,SRS治療5-10個腦轉移瘤療效不差於2-4個組,SRS可適用于多達10個腦轉移瘤治療。劉教授提到“HyperArc技術是具有自動計畫系統,在獲得同質化高品質計畫的同時,能實現亞毫米高精度平臺精准全程自動實施治療,它的一鍵式自動化治療全流程和多級安全措施能夠確保患者安全。單一等中心同時治療多個腦轉移瘤與CyberKnife對比,計畫品質稍有不同,對比伽馬刀效率有顯著提升且治療效果相當,HyperArc系統可媲美其他成熟SRS技術,且具備獨特優勢。”

接著由廣東三九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蔡林波教授主持系統治療的價值及患者答疑環節。

系統治療能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嗎?—— 楊群英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診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楊群英教授首先對腦轉移瘤系統治療的概念進行介紹,不同於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系統治療是通過靜脈或口服抗腫瘤藥物的一種全身性治療。楊教授詳細介紹了系統治療的化療藥物發展里程,又分別介紹了細胞毒化療藥藥物和靶向藥物。關於“化療能增加腦轉移瘤治癒機會嗎?”這一提問,楊教授給出了回答“既往由於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以及血腦屏障(BBB)的影響,腦轉移瘤化療效果不佳,隨著藥物研發的進步新型化療藥物、分子靶向藥物等的出現,腫瘤的內在敏感性可能是比BBB更重要的影響化療效果的原因,而小細胞肺癌、生殖細胞瘤、絨毛膜癌等腦轉移瘤化療效果好,腦轉移瘤病人往往還存在原發病灶+顱外全身其他轉移病灶。”接著楊教授分別講解了不同原發腫瘤類型對化療的敏感性作用效果,淋巴瘤、小細胞肺癌、精原細胞瘤都是對化療藥物比較敏感的腫瘤,乳腺癌是化療中度敏感的腫瘤,可透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Nitrosoureas , Thiotepa , Temozolomide , Fotemustine , Topotecan , TKI。楊教授介紹了不同病理類型腦轉移的分子靶向藥物,黑色素瘤BRAF V600E突變狀態可使用維莫非尼、恩曲替尼,乳腺癌HER2擴增狀態可使用拉帕替尼,肺癌驅動基因狀態PD-L1表達可使用第三代EGFR靶向藥奧希替尼等、免疫檢查點抑制藥,結直腸癌微衛星狀態可使用PD-L1抑制劑。最後楊教授還分享了不同腦轉移瘤藥物作用效果的對比,展示了系統治療對腦轉移瘤的重要作用。

進行患者答疑—— Aya El Helali 教授、李柱教授

孔鳳鳴教授提到“預防性顱腦照射可以降低對化療完全反應的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腦轉移發生率 (hazard ratio: 0.48; 95 % CI: 0.39 – 0.60) 並提高了生存率 (HR: 0.82; 95 % CI: 0.71 – 0.96)。”現今關於腦轉移瘤預防的研究成果比較少,從腦轉移瘤的發生機制上我們首先要做到控制原發腫瘤,殺死血液中的癌細胞,才能阻止腫瘤在大腦中生長!降低患腫瘤的風險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腦轉移瘤的出現概率,飲食方面要做到多吃穀類及新鮮蔬果,這樣既可令膳食營養均衡又可防癌;新鮮蔬果、果仁及穀物類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硒等,這些營養素有抗氧化功能,可防正細胞因氫化而產生異變。生活方面長期吸煙可能導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喉癌及膀胱癌。酗酒則可引致肝癌。此外,作息和進食要定時:工作要有計劃,按部就班,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憂慮和壓力。處事應抱著樂觀的態度,遇有困難,應與家人、朋友傾訴:不宜以煙、酒麻醉自己。要記著生活缺乏規律可以影響個人身體健康,因而減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我們要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

眾專家進行患者答疑

最後,孔鳳鳴教授總結:腦轉移瘤的診治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努力!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轉移瘤),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講座在專家教授對問題的講解以及公眾答疑的回顧和重溫中圓滿結束!腦轉移瘤的預防、診斷及治療需要全社會所有人的攜手相行!讓我們共同期待8月27日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第十二期“非黑色素瘤的皮膚腫瘤”活動的召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提出你想向專家諮詢的問題,優秀的專家將為您線上答疑解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東東雲吞麵
🏃🏻個人簡介 東東雲吞麵|香港護士,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Everyone is No. 1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Ada Lo
🏃🏻個人簡介 ADA LO | 乳癌康復者、粉紅戰士癌症康復者龍舟隊隊員   🏅活動期望 / 心聲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Doris Cheung
🏃🏻個人簡介 Doris Cheung | 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60歲退休作出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lark Cheung
🏃🏻個人簡介 Clark Cheung |健身教練、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作為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IRIS SHUM
🏃🏻個人簡介 IRIS SHUM(岑麗明)|展晴社主席、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第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ennifer Tse
🏃🏻個人簡介: Jennifer Tse |香港不倒騎士單車隊召集人 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osephine Tsang
🏃🏻個人簡介 Josephine Tsang  | 乳癌康復者、香港乳龍主席   🏅活動期望 / 心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hristine Fok
🏃🏻個人簡介 Christine Fok | 胰臟癌康復者 時裝店老闆   🏅活動期望 / 心聲 奇 […]
【人工智能】插完胃喉要「照肺」- 實習醫生還是AI 比較可靠?|黎逸玲醫生
短時間內先後有兩間公立醫院發生實習醫生錯判X 光片,以致未能及時發現胃喉原來誤插氣管、病人受苦,在社會引起很大 […]
2024年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年會
2024 GCOG-第5屆ILROG國際淋巴瘤北京會議 2024 GCOG-智能腫瘤學北京論壇 2024 GC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
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一) 淺談藥物專利權
病人從胃鏡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菌,需要吃三聯療法,然而不少保險計劃都不理賠醫治幽門螺旋菌的特效藥。很多病人問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