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酸鹼騙子陰魂不散

酸鹼騙子陰魂不散

28-01-2019

2018-12-12收到一個同鄉寄來的短訊,心跳停止了10幾秒。

又是在「酸鹼」!

我不是才剛剛(又)發表了兩篇臭罵酸鹼騙子的文章嗎?(2018-11-18的酸鹼騙局被戳破,但又進階了和2018-11-19的又一個治癌胡扯)。

我還特別提醒,發明酸鹼騙術的那位老兄才剛被法院判罰一億美金,關進監獄嗎?

怎麼才不到一個月,又有人被酸鹼騙子耍了。

ph

這個插圖是拷貝自一篇2018-2-26發表在《早安健康》的文章(紅X是我加上去的)

 

這個「短」訊其實是又臭又長,所以我就只拷貝幾個重點:

  1. 葡萄屬於強鹼性食品, 這個一定要看。癌症, 就這樣慢慢消失, 公德就這樣悄悄累積。 癌為什麼叫絕症? 看完之後, 傳給別人功德無量!
  2. 張先生罹患肺部腫瘤, 請魏同學協助其料理後事, 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的院長(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呂革令博士係知交好友。
  3. 呂博士又說: 「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 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 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 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生存的。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 多吃鹼性食物, 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 改變你的體質」

 

就這樣,這位張先生「多吃鹼性食物,改變體質」,癌症就消失了。真是奇蹟!

但是,呂革令博士是在1949到1954年間擔任馬偕醫院院長。也就是說,如果是真有其事,那也是六七十年前的事情了。怎麼現在才被搬出來?

事實上,酸鹼騙局是美國人Robert Young在2002創設的。難道,呂革令博士比Robert Young還更先知先覺了50年?

還有,您有沒有注意到上面第三點裡的「佛寺僧尼…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

這是真的嗎?

 

我請大家看下面四個例子:

維基百科:宣化上人死於淋巴癌

元氣網:60多歲何姓尼姑曾是乳癌患者,在嘉義慶昇醫院接受癌後調理

癌症資訊網:有位在大嶼山修行的中年尼姑,年前證實患上乳癌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一名虔誠信佛的七十二歲尼姑罹患了乳癌第二期

 

好,希望您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下面我就再度來談,什麼才是有科學根據的酸鹼理論。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兩篇一個月前發表的文章,我在2016及2017分別也發表了鹼回命蚊子專咬酸性體質?,所以,下面是我第五次的重複:

只要你的腎臟及肺臟功能是正常,你的血液的酸鹼度就會永遠維持在7.35到7.45之間(不管你是做任何事情或吃任何食物)。而所謂的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酸性食物,鹼性食物,完全是不肖分子為了騙錢(賣書,賣營養品,等等)而編織出來的偽科學。

但願……不會(不需要)有第六次。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