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診斷顯影CT,MRI,PET

診斷顯影CT,MRI,PET

15-08-2018

診斷顯影CT,MRI,PET
星期五 , 四月 2017

 

與朋友聊天時偶爾會聽到某某人做過幾十切,幾百切,或是什麼共振,什麼正電子,等等。

越聽,就越有急迫感。

急迫,是因為朋友們對各種診斷顯影技術,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張冠李戴。

可是,偏偏在這種聚會聊天的場合,又不能給大家來上個長篇大論的課。所以,越聽他們講,就越覺得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幫助大家正確地認識一些常用的顯影技術。

 


上面提到的幾十切,幾百切,指的是CT Scan(也叫做CAT Scan,中文翻成電腦斷層掃描)。這個技術簡單地說,就是立體的x光。也就是說,它可以顯示身體內部器官的立體影像。像朋友們最常提到的就是,某某人做過多少切,看到幾條冠狀動脈阻塞,等等。

所謂切,就是切片。也就是說,用x光來給器官做切片。切得越多片,影像就越清晰。目前我可以肯定的最高切數是320,但是,我是有看到800,甚至1500的說法。且不管真相為何,請千萬不要盲目最求大數字。很多情況,64切就已足夠。真正重要的還是在「人」(請看結尾),

CT Scan的優點是快速,無痛,以及無需要求病患在掃描時保持靜止。它的缺點是,x光可能會致癌,以及所使用的顯影劑可能會傷腎,引發過敏反應,等等。

 

另一個朋友們常提到的顯影技術就是MRI(中文翻成核磁共振)。它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來引起原子核釋放電磁波,然後把不同的電磁波組合成影像。它的優點是安全(沒有放射線)及無痛。缺點是,速度慢,噪音大,病患必須保持靜止,不可以有金屬物體(如心臟起搏器),等等。

MRI最常用於診斷脊椎病變(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等)及運動受傷。

另一個漸漸常聽到的顯影技術是PET Scan(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它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技術,能很精確地診斷癌細胞的進展(良性,惡性,擴散與否,等等)或消退(化療,電療是否奏效,等等)。

PET Scan最厲害的地方(最獨特的功能),就是它能顯示細胞的活性(如癌細胞是否很活躍)。反過來說,CT 或MRI只能顯示組織結構(如腫瘤的大小及位置)。

 

除了癌症之外,PET Scan也能有效地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阿茨海默,和其他早期的癡呆症。

PET Scan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注射帶有放射線的顯影劑(用來偵測細胞活性),但通常是在安全範圍以內。

最後,我希望讀者能了解的是,不管掃描機器是如何先進,它所顯示出來的影像,最後還是要由人(受過專門訓練的醫師)來做判讀。

如果判讀錯誤,那縱然是1500切,也是枉然。

 

我的一位至親曾因車禍而做了膝關節的MRI。醫生說MRI顯示韌帶斷了,需要做手術。可是另外兩家醫院都說韌帶沒斷。現在已經過了半年,事實證明韌帶沒斷。

又有一位好友的弟弟,明明身體健健康康,卻被CT診斷有兩條冠狀動脈阻塞,把他嚇得寢食難安。後來到另一家醫院做CT,結果是幹乾淨淨,沒有阻塞。

所以,並不是說你做了最高檔的顯影掃描,就會得到萬無一失的診斷。

一個正確的診斷是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而掃描影像只是其中一項。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