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醫經歷( 50 ) : 愛父親? 還是只愛自己。
近日美國『泄密者』逃港事件鬧得滿城風雨。
國與國之間刺探情報,從來不是甚麽祕密。 滲透的深遠,從前到今天都沒法知曉,卻從來引不起注意,大家似是間接同意它的存在。
『泄密者』的出現,卻引起熱烈的討論,彷彿是此人把『刺探私隱』的問題弄得嚴重起來。
是傳媒的力量。
世人對所有事情的理解,也盡在它們的設定下進行。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腦癌中最惡的,20年前我入行時,專科訓練告訴我生存機會是『零』。
那時大眾非常信賴醫護專業。 每當討論到善終的處理,心雖一萬個無奈,但患者的親人也欣然面對。
近年出現新化療藥Temozolomide,與電療在手術後一起使用的話,生存率由0%變為2%,即100位病人皆接受此方案,98位仍是無法救活。 傳媒廣泛報道為2倍的新希望。
及後出現針對血管的標靶藥,可為病發的病人減輕一點病徵,卻仍不能把GBM再次治癒。
這些報道,超過半數是過百億市值的藥廠『包』來的,對個別病人的專業處理,毫無半點幫助。
55歲,一家中的父親,子女都長大了,卻患上GBM,在私家完成了手術、電療、及貴藥Temozolomide,花光了不少錢。 半年後病發,他的家人帶患者到公家醫治。
腦外科與我們研究後,認為復發範圍太大,手術、化療或標靶幫助不大。
病人深表明白,接受我們的『紓緩與善寧治療』建議。 患者並希望趁還有一點力氣,盡量完成一些未了的心願。
患者的家人卻深表不滿,剪下一枱傳媒對此病的新藥報道,並把診症室的醫生都駡光了。
他們再次帶病人到私家,進行多3次手術,無數次化療和標靶,並把借來的再次花光了。
患者的病卻從沒有好轉,身體愈來愈衰弱。 患者的家人最後還是帶他回公家。
『為親人花光金錢及不放棄任何一個希望,是值得的,起碼我們的心好過一點…』診症室的家人仍然不斷堅持。
『病人的心願完成了嗎?』我問。
全個診症室突然鴉雀無聲。
『病人的心願是什麽? 請不要對我說你們不知道。』我有點火光。
診症室仍然鴉雀無聲。 他們當中有些人開始流淚,因為他們知道再也無法得知答案 – 眼前的親人沒有半點氣息,快要過身。
今天是父親節。在此祝福各位父親,也希望各位懂得怎樣去愛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