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謀財害命的醫生

謀財害命的醫生

18-03-2019

謀財害命的醫生

 

讀者劉小姐在2019-2-17回應我在2017-5-26發表的醫界良心〞癌症專家驚爆?。她說:

試問哪位醫生自己罹癌,送上手術台上受苦,或者哪位醫生接受化療,還認為一定要手術,無論國內外,請公布姓名以資證明。否則,只能說這樣的醫生沒有一點同理心,只是在逞能,拿病人當試驗品,只是想賺取高額的醫療費用,謀財害命的人沒有資格當醫生。希望全世界的醫生,都能尊重病人的想法,讓病人善終。

 

我先解釋為什麼劉小姐會寫這樣的回應。

我在〝醫界良心〞癌症專家驚爆?裡揭露一位所謂的“醫界良心”(近藤誠,請看插圖),說他實際上就只是迎合民眾對手術,化療,電療的恐懼心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癌不需治療”的書,名利雙收。

但是,劉小姐卻相信近藤誠,甚至更認為手術、化療、電療就只是醫生“沒有一點同理心”、“在逞能”、“拿病人當試驗品”、“想賺取高額的醫療費用”、“謀財害命”。

她向我“挑戰”,要我拿出證據,證明曾有醫生自己罹癌,並且接受過手術、化療、或電療。

 

好,下面就是7個案例。

Elizabeth McKinley是一位內科醫師。她在1996年,36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暫時康復,後又復發,在2013年去世。(請看School of Medicine faculty member Elizabeth McKinley passes away

Alyssa Rieber是一位腫瘤科醫生。她在1997年,21歲時(醫學院一年級),被診斷出得了霍奇金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腫瘤科主任。(請看How a Hodgkin’s lymphoma diagnosis changed my career path

William Tierney是一位內科醫師。他在2000年,48歲時,被診斷出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他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請看Big Health Data, Huge Opportunities

Naoto Ueno是一位腫瘤科醫生。他在2007年,43歲時,被診斷出得了肉瘤癌(Sarcoma)。他接受手術及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癌症中心主任。(請看An Oncologist-Turned-Cancer-Patient’s Plea to Colleagues

Chitra Viswanathan是一位放射線科醫生。她在2011年,38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教授。(請看Using my voice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Nagashree Seetharamu是一位腫瘤科醫生。她在2016年,40多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Feinstein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請看Doctors Get Cancer, Too

江俊廷是台中慈濟神經外科醫師。他在2013年六月被診斷得了腮腺癌末期,經過化療和電療後,現已完全康復。(請看抗癌醫師江俊廷人生故事搬上螢幕 金鐘院長簡守信客串飾演自己

 

我想,讀者應該可以推理,上面這7個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說,醫生得癌,接受化療、電療、或手術,而得以康復的案例,應當還有很多,只不過沒有被媒體報導而已。

不管到底有多少案例,我希望劉小姐能了解,雖然手術、化療、或電療會有很難受的副作用,但至少它們是有機會把癌治好。

反觀那位所謂的醫界良心,除了出書鼓吹癌症不需治療之外,他有治好過任何癌症病患嗎?更令人難過的是,您能想像,有多少人因為聽信了他的話,而不願接受治療,而因此死亡?

苦口婆心,雖然聽起來很難受,卻是可以救命。

甜言蜜語,雖然聽起來很舒服,卻是會害死人。

所以,的確是有謀財害命的醫生。至於是哪一位,應當不需要我公布姓名以資證明吧。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