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排解
我們有一群專業的醫護人員及相關朋友,隨時解答大家的疑難,立即提交疑問!
會員註冊
成為會員,可以第一時間接收由病患者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資訊,立即行動!
或許你會想看
免疫治療撕破癌細胞偽裝面具 – 為晚期肺癌治療燃點新希望
醫學上,免疫治療歷史逾三十年,如傳統用於醫治肝癌的干擾素,以至醫治膀胱癌的卡介苗注射,都屬於免疫治療的範疇。而近年有關免疫治療的突破性發展,乃指利用藥物啟動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發現此項突破的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學榮譽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雙雙奪得本屆諾貝爾醫學獎的殊榮。
人體免疫系統具自我保護機制,此機制好比出境過關必經的「檢查點」(checkpoint),當偵測出一些外來入侵者或不屬於自身的物質時,便會啟動免疫反應將其驅趕或殲滅。那麼,為何癌細胞得以逃過免疫系統的偵測?科學家發現狡猾的癌細胞懂得偽裝。
癌細胞和免疫細胞表面均存在蛋白,當兩者的某些蛋白連結,免疫系統的功能便會被抑制,因而無法辨識出癌細胞,任由其繼續在體內生長。情況可比喻為癌細胞上的PD-L1蛋白向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伸出「友誼之手」,當兩手一握,免疫系統便誤以為癌細胞是「朋友」。免疫治療就是利用藥物將癌細胞的偽裝面具撕破,重新啟動免疫系統辨識和攻擊癌細胞的功能。
免疫治療起初主要應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隨著更多臨床研究證實其療效,免疫治療陸續被應用於其他癌症的治療。就本港而言,免疫治療最普遍應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其次為膀胱癌和頭頸癌。
肺癌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傳統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惟反應並不理想;加上化療本身是高濃度的化學藥物,故其副作用較多,例如噁心、嘔吐、血球數量減少、脫髮,以至損害肝腎功能和神經線,較年長的患者亦未必能承受。免疫治療的誕生,無疑為患者帶來曙光。由於免疫治療並非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利用藥物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理論上不會傷害正常細胞,在大多數情況下安全性甚高。然而,由於免疫系統被激活,有機會引起免疫失調的副作用,例如因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正常器官所引起的肺炎、甲狀腺炎、腸胃炎、肝炎和皮膚炎等,當中少於3%會出現嚴重的免疫失調反應。一旦出現這些反應,醫生會按個別患者的需要建議停藥,以及處方高劑量類固醇來控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目前,市面上的免疫治療藥物分為兩大類:1)PD-1抑制劑;及2)PD-L1抑制劑,兩者原理相同,都是阻止PD-1蛋白與PD-L1蛋白結合,分別在於PD-L1抑制劑更能在淋巴結內發揮作用,且不影響PD-1和PD-L2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維持正常組織中的免疫平衡。一些分析發現,PD-L1抑制劑引起與免疫失調相關副作用的機會也較低。
醫生會根據病情和臨床數據來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免疫治療藥物。對於第一線治療(即從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個案,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PD-L1蛋白測試,以評估其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一般而言,倘腫瘤的PD-L1蛋白表達為50%或以上,第一線使用PD-1抑制劑對患者的存活期和疾病控制(包括縮細腫瘤或令腫瘤消失)較傳統化療理想。另一方面,不同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以探討腫瘤PD-L1蛋白表達低於50%的個案對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成效。至於第二線(即曾接受鉑類化療但效果欠佳或已經失效)治療,臨床研究證實,使用PD-L1抑制劑較傳統化療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
總括而言,晚期肺癌的治療近年屢見突破。如患者的腫瘤出現EGFR、ALK和ROS1等基因變異,便可使用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即使無標靶藥適用的患者,也可以考慮免疫治療或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方案。由此可見,醫學的進步,藥物的發展,正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帶來更多希望。
李孔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此教育文章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