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免疫療法,有假也有真

免疫療法,有假也有真

02-08-2018

F1.medium

( Photo from Science )

有一位好友曾幾次問我有關免疫療法的來龍去脈,而我的答案總是含糊帶過或點到為止。畢竟,這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就能講得清的議題。

今天我會決定來談這個極度複雜難懂的議題,主要是因為一位大學同學用短訊問我,可否對未來免疫學之應用(如對癌症)做一分析。

在介紹免疫治療之前,我請讀者先看一則今年7月14日的新聞(重點拷貝如下):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調查發現,患者對於免疫療法認知不足。而坊間一些產品濫用「免疫療法」字眼,誤導消費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於今年4至5月訪問了150名癌症患者或康復者,其中只有一半人知道免疫力與癌症治療有關。而對於坊間聲稱提升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受訪者中77%表示相信或半信半疑,53%曾嘗試過這些產品。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提醒患者要注意分辨真假免疫療法。他說,坊間非常濫用「免疫療法」,吃一些保健品讓身體強壯就說是「免疫療法」,事實上未必有效。

從這則新聞就可看出,一般民眾對於「免疫療法」的模糊認知,促成了所謂的「營養免疫學」的橫流,也造就了無數營養免疫產品的氾濫。

有關這一點,我在去年8月底有發表兩篇文章:

「免疫系統」驚人真相的真相

飲食能改善免疫系統嗎

真正的免疫療法,可以非常粗略地分成三大類:(1)被動,(2)主動,(3)過繼。

被動免疫療法(Passive Immunotherapy)此一療法有時也叫做標靶免疫療法(Targeted Immunotherapy),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某一單一特性的抗體注入病人身體,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或擴散。由於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並沒有參與治療,所以,此一療法才會叫做“被動“。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治療乳癌的”赫賽丁“(Herceptin)。

主動免疫療法(Active Immunotherapy)此一療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某一生物製劑注入病人身體,從而激活或加強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可能只是系統裡某一或某幾個特定成員)。由於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必須積極地參與治療,所以,此一療法才會叫做“主動“。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治療黑色素癌的”吉舒達“(Keytruda)。此藥曾在兩年前因為用於治療卡特總統的黑色素癌,而聲名大噪。目前,它已被證實對某些種類的肺癌也有效,而它也正在用於其他多種癌症的臨床試驗。(但是,請勿相信媒體吹噓它“治愈” 卡特總統的癌)

過繼免疫療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 此一療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病患本身的某一特定的免疫細胞分離出來,然後通過實驗室的培養來增加這些細胞的量或質,然後再將這些細胞輸回病患體內,讓它們和癌細胞搏鬥。目前,此一療法有一個已經被美國FDA批准的藥,那就是專治攝護腺癌的Provenge。有關此藥,我在今年1月12日有發表攝護腺癌免疫療法

以上有關免疫療法的介紹,是力求簡單明瞭。但是,它所涵蓋的,實在只是冰山一角。

我只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了解兩件事:

  • 真正的免疫療法,與保健品毫不相干。所有那些聲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都是騙人的。
  • 真正的免疫療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大多數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是以失敗收場,而少數幾個成功的,也都只是能延長幾個月或幾年的壽命。譬如Provenge,治療費用超過10萬美金,但平均只能延長壽命4個月。你能想像,這4個月的日子,會是怎麼過的?

一則2015-5-31的新聞報導說,耶魯大學癌症中心腫瘤科主任赫布斯特(Roy Herbst)認為,免疫療法有可能在五年內取代化療。

今天,這個五年的預言已經過去兩年半了,而我個人實在看不出,它會成真。

儘管如此,免疫療法將取代化療的趨向,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

只不過,請您千萬不要相信什麼它將會“打垮癌症”之類的噱頭(媒體總喜歡誇大)。

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人類是永遠打不垮癌症的。請看「打垮癌症」以及癌:為什麽是我

註:免疫療法也應用在癌以外的疾病,例如老人失憶症。請看破解阿茲海默的魔咒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