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白老鼠」的迷思

「白老鼠」的迷思

23-06-2017

上回談到乙型肝炎在東南亞包括本港特別流行,所以其併發症—肝癌不但是本地最常見而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它的病發率更遠高於西方國家。頭腦清醒的讀者一定能想像得到,由於香港醫學界治療肝癌的經驗相對地多,有關的研究自然成為重點項目。一般在香港這資源短缺的彈丸之地所出產的學術研究,要在國際學界佔一席位是困難重重的,只能智取,不能力敵,要靠真知灼見而不能以研究的規模人數突圍而出;但肝癌的研究便較在其他國家普遍的如乳癌及腸癌的研究更容易登上國際殿堂。剛在兩星期前,正在大學醫學院進行肝癌研究的一位內科腫瘤科舊同事就眉飛色舞地公告天下,他有份兒領導的一項臨床研究,成功擠身世界有名的醫學期刊「刺針」中發表報告,彷彿連我也與有榮焉。

 

 

提到臨床試驗,即牽涉人類作為對象的研究,是醫學進步、研發新一代抗癌藥物的必經階段。根據我從前擔任研究員的經驗,最多被邀請參與的病人有這樣的反應:「那豈不是讓我做『白老鼠』?」其實研發新藥物的過程是始於實驗室裡,經過在細胞株及動物上多年嚴謹的工夫,篩選出可能有療效的藥品,才應用在病人身上做最後階段的評估。臨床試驗循序漸進分為四期,參與的病人人數按期遞增,從第一期的數人到第四期的數千人不等。第一期試驗的目的主要在肯定藥物的安全性及確定合適的劑量,合格後在第二期中初步研究療效,並在第三期通常透過與現有的藥物比較而得出有關療效及副作用更全面的數據,若新藥比現有治療有過之而無不及便可通過認證並正式上市。而第四期研究則是評估藥物在現實中應用的情況。同一種藥物使用在不同的癌症須重新通過各期的試驗。每一項臨床試驗都受醫院、藥廠及衛生機構嚴格的規管,從招募、篩選、治療、檢查、覆診都按指引進行,而且特定的醫生研究員更會密切地監察病情,提供周全的照顧,保障參與的病患者。重要的是,試驗中的任何環節都是自願的,參與者亦可隨時退出。當然,參與臨床研究通常須接受比一般更緊密及仔細的檢查,或會構成不便,亦可能需要面對新藥物的副作用,但同時亦有機會獲得更理想的療效。

 

 

多認識有關臨床試驗的資訊,打破「白老鼠」的迷思,可以為癌症病患者帶來另一個選擇、多一個希望。而在非試驗的情況下,病者選擇治療方案時,亦可以向醫生了解該藥物用於自己的癌病上通過了哪個階段的研究,明白箇中的把握及風險,有助平衡利弊,作出取捨,不致藥石亂投。進一步來說,坊間一些聲稱在個別病人身上有效的偏方,並未通過正統並科學化的臨床試驗,若迷信之,則有健康錢財兩損之虞。

 

 

話說回來,傳統療法如化療對肝癌一般並不見效,近年有關肝癌治療的臨床研究有何突破?下回再續。

 

 

內科腫瘤科專科黃曉恩醫生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