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

22-11-2016

 【明報專訊】一滴血,可以透視全身癌症

 


液體活檢是近年熱門醫學科研,只需要一滴血,驗測血液中的癌症DNA,就可以找到連內窺鏡也看不見的極早期鼻咽癌、預測肝癌發生率,甚至偵測到全身是否有癌細胞。究竟如何做得到?準確性有多高?

專家指出,液體活檢是肺癌診斷和治療的大趨勢;估計未來數年,會廣泛應用於不同癌症測檢。

最為人熟悉的液體活檢,應該是1997年中大首創的無創產前診斷,透過分析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診斷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取代過去入侵性的抽絨毛或抽羊水檢查。

液體活檢隨基因科技不斷發展和普及。剛於上月底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香港國際腫瘤學會議(HKIOS),液體活檢正是其中一個熱門課題,尤其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上。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出,現在已可將DNA測序技術應用於癌症檢測和診斷。

過去診斷癌症,活檢是黃金標準。陳君賜以腸癌為例,當懷疑大腸有腫瘤,要透過大腸鏡直接取出懷疑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癌細胞或進行病理化驗。「傳統活檢優點是準確度高,缺點是具入侵性,除了有出血風險,抽針過程亦可能會令癌細胞擴散。」

液體活檢簡單 新科技提高準確率

液體活檢,就是透過抽血檢驗,尋找癌細胞DNA,已能夠確診癌症。「液體活檢另一好處,因為只需抽血,十分簡單、非入侵性,可以重複抽驗。」

「近年研究發現,當患上癌症,癌細胞增生和凋謝過程中,會釋出DNA入血液中,所以只需抽血檢驗癌症DNA,毋須到患病器官或組織抽取癌細胞。」然而,陳君賜指出,癌細胞釋出的DNA數量極微,尤其是早期癌症,要在血液中準確偵測出微量癌症DNA,並不容易。

「過去沿用的PCR基因測檢技術,未必偵測到血液中微量的癌細胞DNA。」陳君賜指出,中大醫學院使用新技術「數字PCR」,一個樣本可以做2萬次PCR基因測試,逐粒DNA檢查有沒有變異,「舉例說,傳統PCR技術,就像是將一堆沙放入盒子中,尋找其中一粒異常的沙粒;新的數字PCR,是先將沙堆分散成沙粒,每一盒子只放一粒沙,然後找出裝着不正常沙粒的盒子」。以檢測肺癌標靶藥的抗藥性基因為例,傳統PCR準確率只有四成,數字PCR卻高達七至八成。

 

陳君賜介紹了數項臨牀應用及研究中的液體活檢技術﹕

◆尋找肺癌標靶

肺癌病人需要透過氣管鏡或肺穿刺抽組織,檢查有否EGFR基因變異,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氣管鏡或肺穿刺屬入侵手術,私家醫院一般需輪候一星期,公家醫院則需三數星期;而過程可能傷及氣管或肺組織。

有了液體活檢技術,當懷疑患上肺癌,只需要抽血檢查,就可以同時確診及知道是否帶EGFR基因變異,抽血翌日已能得知化驗結果,及早用藥。陳指出,液體活檢準確率約八成,當抽血檢查發現有EGFR基因變異,病人可以直接服用標靶藥,毋須再做傳統組織活檢;如抽血檢查找不到EGFR變異,病人才需接受傳統組織活檢,作進一步檢查。

另外,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服用標靶藥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出現抗藥性。研究發現,抗藥性來自新的基因突變,改變EGFR形狀,令藥物失效;而最新一代的標靶藥,正是針對這個T790M基因突變。

抗藥性通常由一小部分的癌細胞開始,要檢測是否出現抗藥性?是否適合使用新一代標靶?傳統活檢就面對幾個難題﹕首先,癌細胞擴散全身,究竟抗藥性變異是哪一位置開始?活檢應抽取哪一個位置?另外,早期抗藥性,變異的癌細胞極少,抽取組織亦未必驗得出,但當抗藥性持續一段時間,身體已可能變差。究竟何時最適合抽組織檢查?當檢查找不到抗藥性基因,病人可否再次做手術抽取組織?

液體活檢就可以解決上述難題,因為抗藥性基因釋出血液,毋須考慮癌細胞位置,只需驗血就知道有否基因突變;另外,由於檢查不具入侵性,病人可以在病情出現變化時、不同時段重複檢查。

◆篩檢早期鼻咽癌

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首創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透過偵測血液中的鼻咽癌基因,找出鼻咽癌病人。陳君賜指出,剛完成涉及2萬人的臨牀測試,全屬40至60歲、無鼻咽癌病徵的華裔男性。

鼻咽癌臨牀測試 效果理想

分析初步5000人結果顯示,找到7至8人的血液中帶有鼻咽癌腫瘤基因,再透過鼻咽鏡或磁力共振確診,當中一半是鼻咽癌第一期。「當中找到連鼻咽鏡也看不到的超細小腫瘤,要磁力共振才能發現。早期鼻咽癌,治癒率高逾九成。」

陳君賜相信,今次研究結果,可以確認液體活檢用作篩查早期鼻咽癌,準確度高達95%至97%。

◆檢測全身癌細胞

利用基因排序技術,將血液中找到的所有DNA排序,偵測有沒有癌症基因特徵,準確率高逾八成。每一種癌症基因特徵都不一樣,要逐一偵測,涉及技術相當複雜,成本高昂。不過,陳君賜指出:「這種檢驗方法,可找出任何癌症,但對醫生和病人來說,暫時完全無用!」除非找到像肺癌EGFR基因變異或鼻咽癌基因等,有獨有特徵癌症基因,否則報告結果未能確實指出,哪一個位置患癌。

尚待大型研究數據確認

陳指出,這項目仍在研究階段,現在欠缺大型研究數據確認,也未知如何解讀報告,「究竟驗測的準確度有幾高?如果驗測結果呈陽性,但跟進檢查又找不到癌細胞,要如何處理?是報告出錯?還是代表五年後癌症發生率?未搞清楚這些問題前,胡亂驗測只會令人虛驚一場」。

◆預測肝癌發病率

乙型肝炎帶菌者,每年1%演變成肝癌;或肝硬化病人,每年4%演變成肝癌。這些病人值得用上述的基因排序技術找出肝癌。

因為肝癌細胞增生,有很多基因控制,一個基因變異不會造成肝癌,要一連串變異才會演變成肝癌。陳君賜指出,中大正研究透過基因排序技術,數算相關已變異的基因,評估未來五年肝癌發生風險高低。

■知多啲

腫瘤標記 檢查不可靠

坊間身體檢查,常見其中一個項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聲稱可以偵測癌症。究竟與癌細胞DNA有何分別?

陳君賜解釋,腫瘤標記主要是檢驗癌症相關蛋白質,然而,並非每個病人的癌細胞都會釋出蛋白質,有些癌症釋出的蛋白質相類似,加上癌細胞釋出蛋白質的原因和作用未知,因此透過檢驗腫瘤標記偵測癌症,結果並不可靠。舉例說,腸癌會釋出癌胚胎抗原(CEA),吸煙者、炎症、肺癌病人的CEA亦會較高,所以用CEA作為測檢腸癌,準確度低。

相反,驗測癌細胞DNA,是直接因果關係,因此準確度較高。

文、圖: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121/s00005/1479665733467

城中活動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預防HPV】衞生署十二月二日開展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段)
衞生署十一月六日公布,將於十二月二日開展一次性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 […]
【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2024年11 […]
【癌症治療】充份理解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所面對的風險
近月有藝人分享前往泰國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再次引起社群、同路人之間的討論 香港主要是緊隨 FDA 的指引,只有C […]
【脊椎健康】養和發布關於港人脊椎健康調查結果 近九成受訪者受脊椎問題困擾影響日常生活
(2024年10月28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於今年8至9月期間進行了一項有關脊椎健康的問卷調查,共收集 […]
【肝炎肝癌】為己又為人 丙肝可斷尾 盡早醫免傷「肝」|劉煥楠醫生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致的肝炎,不似乙型肝炎般普遍,但破壞力卻同樣厲害,可以誘發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
【世界肺癌大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WCLC)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瀏覽 “ […]
【精準醫療】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Sep 11th, 2024 香港–行動基因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獲捐贈亞洲首部國際級創新儀器 突破性組織碎化技術 高效益、無創、無痛肝癌最新療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亞洲首部突破性醫療儀器Histotripsy系統 […]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服務點 八月十四日起於深圳新增三個服務點
衞生署八月五日與五間獲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的醫療機構簽署服務協議。至此,所有參與「 […]
政府今日成立基層醫療署 持續積極推動基層醫療發展
政府今日(七月十五日)宣布醫務衞生局(醫衞局)轄下基層醫療署正式成立,承接現有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的工作。基層醫 […]
【大學研究】中大醫學院研發mRNA藥物治療鼻咽癌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以EB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