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Nat Mater:新發現!腫瘤形狀可決定癌症是否會發生轉移

Nat Mater:新發現!腫瘤形狀可決定癌症是否會發生轉移

13-05-2016

 近日,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Materials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惡性腫瘤中僅有少數細胞會逃脫並且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而腫瘤邊緣的曲線在激活這些腫瘤種子細胞(轉移性腫瘤細胞)上扮演著重要作用。文章中研究者在多種形狀和模式中利用工程化的組織環境對皮膚癌進行研究,他們發現,細胞的培養物越彎曲,其邊緣的癌細胞就越會表現出幹細胞的特性,而這種特性是擴散到機體其它位點的關鍵。

 

片来源:www.sciencedaily.com
 
研究者Kristopher Kilian表示,癌症最危險的部分就是發生轉移,我們把有些細胞稱之為癌症幹細胞,其會采用致命的特性,順著血管不斷“游動”從而在新位點處形成新的腫瘤,目前我們需要一種新方法來發現這些癌症干細胞並對其進行研究,當然更重要的是開發新型藥物來對其進行靶向作用,目前癌症幹細胞對化療藥物已經產生了耐藥性,而這是引發患者癌症復發的主要原因。

文章中,研究人員在多種不同形狀和模式的2-D和3-D環境中對皮膚癌細胞進行了培養,來觀察是否腫瘤的形狀會幫助激活癌症幹細胞,以及癌症幹細胞在腫瘤中出現的位置;結果發現,癌症幹細胞會沿著工程化腫瘤環境的邊緣大量產生,尤其是在腫瘤環境的轉角和凹凸面。正常的幹細胞喜歡柔軟、濕潤的組織內部位置,而癌症幹細胞則不然,隨後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細胞系進行了類似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癌症幹細胞均會以相同的方式來對模式化的腫瘤環境產生反應。

研究者Kilian希望這種模式工程化的組織環境會給科學家們提供一種方法來發現並且培養出癌症幹細胞,他說道,我們可以想像一位患者機體有著特殊的腫瘤,而我們可以在培養皿中對其進行工程化操作,並且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來開發出特殊的腫瘤模型進行特殊靶向藥物的檢測,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盡快找到靶向治療特殊癌症患者的新型療法。

研究者表示,後期還有大量工作要開展,但本文的研究成果對於後期新型藥物的開發、手術的進行以及揭示癌症的進展及擴散機制都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癌症是非常復雜的,因此研究癌症發生的方方面面非常關鍵,如果有一種微環境可以幫助激活促進癌症轉移的癌細胞,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通過阻斷這種微環境來間接阻斷癌症的轉移和進展。
 

Interfacial geometry dictates cancer cell tumorigenicity

Junmin Lee, Amr A. Abdeen, Kathryn L. Wycislo, Timothy M. Fan & Kristopher A. Kilian

 

Within the heterogeneous architecture of tumour tissue there exists an elusive population of stem-like cells that are implicated in bo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1, 2. Here, by using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matrices, we show that geometric features at the perimeter of tumour tissue will prime a population of cells with a stem-cell-like phenotype. These cells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stem cells in vitro, as well as enhanced tumorigenicity in murine models of primary tumour growth and pulmonary metastases. We also show that interfacial geometry modulates cell shape, adhesion through integrin α5β1, MAPK and STAT activity, and initiation of pluripotency signalling. Our results for several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suggest that interfacial geometry triggers a general mechanism for the regulation of cancer-cell state. Similar to how a growing tumour can co-opt normal soluble signalling pathways3,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how cancer can also exploit geometry to orchestrate oncogenesis.

 
翻譯整理 : 生物谷 Bioon.com
癌症資訊網獲授權轉載編號 : 101605130900035162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
「國藥」本地註冊難 病人有藥無得用 工聯會促進一步檢視藥物註冊制度
雖然去年 11 月 1 日起,中國獲納入本港新藥註冊的指明參考國家名單,但持有中國當局發出之註冊證明,仍必須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