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前列腺癌 : 2015年前列腺癌熱點研究彙總

前列腺癌 : 2015年前列腺癌熱點研究彙總

29-01-2016

 

 前列腺癌是一種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惡性腫瘤,也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一項數據調查顯示,2014年美國有大約233,000名男性診斷為前列腺癌,占到新增癌症病例的27%。前列腺癌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年齡,種族,生活習慣,肥胖以及家族病史。

本文根據讀者關注度對2015年前列腺癌研究熱點內容進行了彙總。


1.PNAS:內皮他丁——治療前列腺癌的AR抑制劑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期刊PNAS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血管生成抑制劑內皮他丁(Endostatin)除了對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還能夠抑制前列腺癌細胞中雄激素受體(AR)的轉錄活性。

該文章發現內皮他丁能夠作為AR內源性抑制劑通過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造成AR受體功能損傷。這些發現表明內皮他丁的抗腫瘤作用不限於對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還能夠抑制AR介導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進程。

2.JCI:SRC-2依賴性代謝重組調節前列腺癌細胞生存與轉移

著名國際期刊JCI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轉錄共調控因子SRC-2在前列腺癌細胞中高表達,並且與原位腫瘤相比,發生轉移的腫瘤細胞中SRC-2驅動的代謝相關基因表達更高,該項研究證明了SRC-2驅動的代謝重編程對前列腺癌細胞存活生長和轉移至關重要。

代謝途徑的重編程是癌細胞生長存活的一大特征,能夠提供癌細胞快速分裂增殖的合成代謝和能量需求。但目前對腫瘤代謝調控因子的了解仍然不是特別充分,這些因子可能成為靶向治療癌症的潛在靶點。研究人員發現轉錄共調控因子SRC-2上調能夠驅動谷氨酰胺依賴性的脂質從頭合成,對於維持腫瘤細胞存活促進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3.Nat Genet:男性朋友注意了!前列腺會攜帶致癌突變

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顯微鏡下看似正常的前列腺細胞或許也會隱藏致癌的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志Nature Genetics上,相關研究為開發新型療法改善前列腺癌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研究者指出,在患前列腺癌的一些男性中,非癌性的前列腺細胞雖然看似正常,但實際上其細胞中含有多種不同的致癌遺傳突變。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隱藏在前列腺細胞中的遺傳突變具有引發癌症的潛力,這或許就可以幫助解釋為何前列腺癌通常是由多種遺傳特性不同的腫瘤所組成,而前列腺癌開始發生的時間或許遠遠早於科學家們所認為的時間。本文研究或使得研究者們重新考慮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以使得癌變前細胞可以同腫瘤細胞一樣被同時摧毀。

4.Cancer cell:前列腺癌為何骨轉移?一關鍵信號途徑在作祟

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個能夠抑制TGF-β信號途徑的基因對於抑制前列腺癌骨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發現TGF-β負調控因子PMEPA1能夠通過抑制TGF-β信號途徑抑制前列腺癌發生骨轉移,並且這種抑制作用是通過不依賴蛋白酶體的泛素化途徑實現的,這對於了解TGF-β與前列腺癌轉移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5.JAMA Oncol:他汀類藥物或可有效減緩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惡化

發表於國際雜志JAMA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表示,當前列腺癌個體正在進行去勢治療時,如果服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或可有效減緩患者的前列腺癌的發展。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從患者開始進行去勢治療就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那麼在疾病惡化前患者平均會存活27.5個月,而不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僅會生存17.4個月;該研究中包括926名患者,其中70%的患者都在6年期間內出現了前列腺癌的惡化表現。Lauren Harshman博士表示,他汀類藥物服用使得患者延長了10個月的壽命,這就表明他汀類藥物或許是當前前列腺癌療法的最有價值的輔助治療手段;而相關的研究結果也被多種此前的流行病學研究所證實,即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或許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6.Scientific reports:前列腺癌復發檢測新方法問世

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空間光干涉顯微鏡,通過這種無標記的方法,能夠對前列腺組織中具有光散射的部位進行定位測量。利用這種顯微鏡進行定量相位成像,能夠對材料的物理特性差異和非均質性進行檢測。研究人員發現非均質性測量數值越高,就說明組織內部排列更有條理,而這一數值越低,就說明組織存在碎片化,排列雜亂無章。

 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能夠在術前或活檢階段就對癌變腺體周圍組織進行檢測,從而確定前列腺癌的發展階段,對進行前列腺癌切除術後是否會出現復發進行准確預測。

7.JAMA Oncology:治療前列腺癌——看基因選藥

在一項小型臨床研究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基梅爾癌症中心和詹姆斯布坎南布拉迪泌尿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患有晚期前列腺癌同時攜帶雄激素受體剪切突變7(AR-V7)的男性患者對傳統化療方法的藥物應答情況與不攜帶突變的前列腺癌患者一樣好。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發現可能對於攜帶AR-V7突變的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的研究顯示攜帶AR-V7基因突變的病人通常不會對激素類治療藥物阿比特龍和恩雜魯胺產生藥物應答,但攜帶這一突變對於使用傳統化療藥物進行治療來說並沒有任何不利之處。

如果這項研究結果能夠在更大的臨床實驗中得到驗證,將表明AR-V7基因突變的出現或可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物,可幫助前列腺癌病人做出更合理的治療決策,因此這項研究對於前列腺癌的合理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8.Cancer research:台灣科學家發現前列腺癌骨轉移新機制

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EGFR發生細胞核定位能夠抑制腫瘤抑制因子miR-1的表達,從而促進前列腺癌的骨轉移。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EGFR轉定位到核內發揮了轉錄抑制因子的作用,抑制了miR-1的腫瘤抑制功能,進而維持了癌基因TWIST1的激活,因此這條信號軸對於加速前列腺癌發生骨轉移具有重要作用。

9.Scientific Reports:乳癌、前列腺癌生物標志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西奈研究人員近日確認了一個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進程相關的新遺傳生物標志物。這個新發現的生物標志物diaphanous- related formin-3(DIAPH3)參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使細胞保持剛性。研究發現,當這種生物標志物丟失或降低時,細胞出現“變形”,在組織間隙中擠壓,引起疾病的進展。

研究人員利用這一點,來確定接受紫杉醇化療的患者的治療靈敏度。紫杉醇的工作原理是破壞癌細胞的蛋白質結構,廣泛用於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和乳腺癌。DIAPH3的損失,經常與轉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相關,同時增加細胞對紫杉醇的敏感性。

10.Cancer Prev Res:喝綠茶增加還是減少前列腺癌風險?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對6000多名男性進行長達37年的研究顯示,每天喝7杯茶以上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每天喝3杯茶以下的人增加50%。他們的研究結果與先前研究稱喝茶可降低患癌、心髒病、糖尿病以及帕金森病的風險相反。

不過,最新一項由Kumar NB發表的隨機對照研究則證明綠茶兒茶酚使用一年,並不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這項研究采用安慰劑對照,而綠茶兒茶酚混合物包括400mg 兒茶素(EGCG),每天使用,持續1年,但是,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還有一些研究則認為綠茶本身對前列腺癌作用可能並不大,但卻可以增強化療藥的作用。總之,茶葉對前列腺癌的影響還存在爭議,後續可能還需要更大樣本,更長期,設計更嚴謹的研究來證實。

(生物谷Bioon.com)news.bioon.com/article/6677798.html

11.前列腺癌:非手術方法治療效果或許更好?

一項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rady泌尿研究所完成的統計學研究表明,對於成年男性中那些非侵略性前列腺癌患者和由泌尿專家監控病情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發展成為惡性前列腺癌的概率和死於癌症的概率很低。這項研究分析了過去20年間,1298位參與“前列腺癌主動監控”項目的成年男性患者中,僅有兩位死於前列腺癌和三位發展為了惡性前列腺癌。

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了《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從1995年開始,參與這個研究項目的患者每年都參與活組織檢查,來判斷他們前列腺癌的侵略性程度,直到患者到75歲後停止檢查。在進行活體組織檢查時,醫生還會檢測前列腺癌標志基因PTEN 對應蛋白的表達水平,來作為腫瘤侵略性程度的指標。在參與該項目的1298的成年男性中,共有49位死亡,其中47位死於其他原因(多為心血管疾病),剩下兩位中的一位在監控前列腺癌進行16年後死亡,而另一位在參與項目後卻在其他醫院檢查前列腺癌,並於確診後的15個月後死亡。在進行10年和15年的前列腺癌監控後,99.9%的患者安然存活下來,而94%的患者沒有患上惡性前列腺癌。

未來,通過提高檢測手段和成像技術,研究者能夠區分出哪些患者不需要通過放射性治療前列腺癌,而是僅僅通過定期檢測前列腺癌侵略性程度即可達到治療和控制的效果。而且現在“主動監測”項目已經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認為是癌症相關醫生們的最好的指導准則。如果真的能夠完全做到不用手術就可以治愈前列腺癌,那麼這又為廣大成年男性帶來新的希望。

12.Nature genetics:新研究告訴你前列腺癌為什麼會發生

來自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在前列腺癌是如何發生這一問題上取得了關鍵性進展,這項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細胞並不是通過重寫正常的DNA密碼,而是通過對前列腺細胞內調控基因表達的關鍵因子進行重編程驅動了細胞的惡性生長。

雄激素受體是一種受到雄性激素激活的受體蛋白,它能夠開啟或關閉許多控制前列腺細胞生長以及執行其他功能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在癌細胞內能夠被雄激素受體所結合的DNA位點與正常前列腺細胞存在很大不同。而這些DNA位點發生的重編程主要是表觀遺傳改變所導致,這表明在前列腺癌形成過程中表觀遺傳變化是一個關鍵因素。

由於表觀遺傳重編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因此文章作者指出,未來或許可以開發靶向表觀遺傳的治療藥物用以預防或治療前列腺癌。

13.PNAS:致死性前列腺癌細胞或具有干細胞樣特性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表明,引發致死性前列腺癌的細胞或許同正常前列腺組織中的組織特異性的干細胞共享了某些遺傳特質,

文章中,研究者調查了惡性前列腺癌的遺傳特性,即其擴散、轉移至機體其它器官的機制,研究者首先對來自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機體的組織進行了特性分析,活組織檢查就可以提供患者機體前列腺組織干細胞中的91個基因標記,通過對比來自惡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遺傳數據特性,研究人員發現,正常的前列腺癌干細胞和惡性前列腺癌干細胞或許共享著某些特性。

研究者表示,早期前列腺癌的療法通常可以成功治療疾病,但靶向作用惡性及晚期前列腺癌的療法目前急需開發,研究者認為本文研究或為揭示惡性前列腺癌的細胞特性提供了一定幫助,同時也為開發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14.Oncotarget:科學家找到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新靶標

目前想要精確區分"惰性"前列腺癌和"侵襲性"前列腺癌仍然很困難,"惰性"前列腺癌幾乎不需要任何治療,而"侵襲性"前列腺癌則需要集中干預治療。最近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上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和丹麥的科學家發現一個叫做miR137的基因在侵襲性前列腺癌中被關閉掉了。

目前許多前列腺癌治療方法都以阻斷雄激素信號為目標,但是癌細胞對這種治療方法產生抵抗是目前臨床上面臨的主要挑戰。該研究發現的miR137在正常細胞中能夠抑制雄激素信號,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前列腺癌細胞中該基因表達發生了關閉。在miR137發生關閉的前列腺癌細胞中雄激素信號得到增強,因此研究人員認為miR137缺失導致雄激素信號增強是促進前列腺癌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15.ASCO: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可降低個體因前列腺癌而導致的死亡

在舊金山舉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會議上,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或許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風險會降低;研究人員表示,個體在診斷為前列腺癌後定期攝入阿司匹林可降低個體因前列腺癌死亡風險將近40%,而如果說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致死性癌症或許為時尚早,但是因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效應而獲益的前列腺癌患者或許可以考慮定期服用阿司匹林。

由於這只是一個觀察性的研究結果,沒有人可以清楚勾勒出阿司匹林攝入和前列腺癌死亡風險之間之間的因果關系,目前大量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還需要後期正式的臨床試驗研究者才能夠將阿司匹林的使用同安慰劑使用後對個體的影響進行對比。研究者推測,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能力或許可以幫助解釋阿司匹林如何抑制前列腺癌的致死性進展。

16.Nature專題聚焦前列腺癌

只要壽命足夠長,大多數男性都會發展出前列腺癌。在全球範圍內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在某些地區它甚至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最近Nature雜志發布了前列腺癌專題,通過一系列文章全面介紹了前列腺癌研究、診斷和治療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探討了該領域的一些爭議問題。

前列腺癌與炎症
篩查爭議
治療策略
新的探索
 
17.Cell:原發性前列腺癌分多個亞型

癌症基因組圖譜研究網絡(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的研究人員近日在《Cell》期刊上發表文章稱,四分之三的原發性前列腺癌可分為七個亞型。他們還指出,腫瘤之間存在表觀遺傳異質性以及雄激素受體活性的差異,其中一些改變有望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報告了每個平台的無監督聚類,以及利用iCluster的綜合聚類。74%的腫瘤可根據其致癌突變,分為七個分子類別,這些突變包括:ETS家族融合(ERG、ETV1、ETV4或FLI1),或者SPOP、FOXA1或IDH1突變。不過,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腫瘤似乎是由未知的分子改變驅動的。

18.Nature:晚期前列腺癌治療現曙光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阻斷或消除這些免疫抑制細胞,可使一種特殊類型的化療方法——及其激活免疫細胞,摧毀前列腺腫瘤。這種新的聯合療法,被稱為化學免疫治療,可幾乎完全緩解晚期前列腺癌小鼠模型的腫瘤。

除了前列腺癌之外,在其他人類癌症中也可以檢測到類似的免疫抑制B細胞。這表明,B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可能是其他一些癌症也對檢查點抑制劑反應遲鈍的原因,從而表明,化學免疫療法在許多類型的癌症中有著更廣泛的應用。

19.華人學者頂級期刊發表前列腺癌新成果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細胞中的雄激素受體,可根據它是與一種雄性激素還是一種抗雄激素藥物結合,而刺激不同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EMBO Journal》。

這項研究發現,當雄激素受體(AR)與睪酮或雙氫睪酮結合時,如預期的那樣,激活的受體可與稱為雄激素應答元件的DNA片段結合。

但是,當受體與兩種抗性激素藥物(比卡魯胺或恩雜魯胺)中的一種相結合時,它隨後會結合不同的DNA序列,並激活完全不同的基因,包括促癌基因。

20.Nature Commu:肥胖到底如何促進前列腺癌進展?

肥胖會為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有研究表明肥胖與許多侵襲性癌症的發生有關,但人們對於其中的機制仍然了解較少。最近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在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的一篇最新文章中闡述了肥胖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的一個新機制,他們發現肥胖病人前列腺周圍的脂肪組織會促進前列腺腫瘤細胞的生長。這一發現或為前列腺癌治療提供新思路。

研究表明脂肪細胞分泌產生的因子能夠吸引前列腺腫瘤細胞,通過對前列腺周圍脂肪組織分泌的趨化因子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因子特別是CCL7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CCL7能夠與前列腺腫瘤細胞表面的CCR3受體發生結合。實驗證明趨化因子CCL7能夠在前列腺周圍脂肪組織內擴散,到達前列腺周圍區域,進而可以吸引表達CCR3受體的腫瘤細胞向脂肪組織靠攏。

最後,研究人員還發現肥胖男性會分泌更多CCL7,同時也觀察到了相同的機制。他們還對超過100個人類腫瘤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表達高水平CCR3受體的腫瘤更容易發生局部擴散,這些細胞也更具侵襲性和治療抵抗特性。目前一些藥物公司已經開發了一些靶向CCR3的治療藥物用於其他疾病治療,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對這條治療途徑進行更進一步探索。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醫務衞生局委任中醫藥發展專員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今日(四月十日)宣布,經公開招聘後,委任鍾志豪博士為中醫藥發展專員。任期由二○二四年五月二 […]
【癌症研究】中大醫學院研究應對肝癌免疫治療的抗藥性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第四大及香港第三大致命癌症。2021年,本港有超過1,400人死於肝癌。對於無法進行切除腫瘤手 […]
【癌症治療】綠葉製藥創新葯在港澳門上市 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迎來新突破
2024年3月7日,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由香港腫瘤治療學會主辦、綠葉製藥集團支持的“小細胞肺癌(SC […]
中大研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 […]
癌症治療新突破:港大醫學院研製雙重抗腫瘤疫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從 γδ-T 細胞中提取的外泌體不僅具有直接的抗腫瘤效果,在 […]
【大灣區醫療】首間港資深圳私人綜合醫院 盼縮短港人治療輪候時間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介紹
本港公營醫療服務供不應求,導致病人長期輪候成常態。近期港人流行「北上消費」,除了吃喝玩樂,「北上醫療」亦是「北 […]
【大灣區醫療】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與保誠保險簽署跨境保險業務合作,進一步拓展大灣區醫療網絡服務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以下簡稱「和睦家」)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誠」)今日簽署戰略性的直接合作,保誠成 […]
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近識別出四種與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聚集,大大促進對複雜腫瘤微環境的理解。 ・這項突破 […]
【大灣區醫療】政府公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醫療機構名單(附圖)
政府今日(二月十九日)公布把七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 […]
和黃醫藥宣布愛優特® (呋喹替尼) 於香港獲批用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 香港特區政府新的「1+」新藥審批機制下首個獲批在港註冊的藥物 ,為香港患者帶來重要的治療選擇 – – 愛優 […]
中大發現造血調節因子在腫瘤微環境的重要角色 為肺癌帶來新的治療靶點
肺癌是香港以至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但目前缺乏有效的臨床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肺癌能利 […]
【癌症治療】肺癌治療新趨勢 術前加入免疫治療提升療效|心胸肺外科專科 薛高勇醫生
癌症是主要的疾病殺手之一,其中肺癌更一直蟬聯癌症殺手的首位。怎樣才能降低肺癌的殺傷力?其實只要愈早發現肺部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