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癌症治療進化論

癌症治療進化論

01-11-2020
癌症治療進化論
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因而六十歲要“擺大壽”.可是近幾年連電視節目都進化說“長命百二歲”,甚至WHO也修改中年人的定義為六十歲.短短十多二十年間由本來六十歲可以慶祝大壽downgrade成為一個中年人,繼續有排捱, 因為大部份人都活長命了,相對變得年輕了,這情況確實有點好笑.隨著時代變遷,嚴重的環境污染,更多的生活壓力,理論上人類應該變得短命,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抹殺醫學的進步直接促成人類生命的延長,當中癌症治療的進化速度, 每天都有新的數據去治療癌症.也使我們專科醫生對update自己感到吃力.

還記得我初入行的時候,很多前輩分享以前腫瘤科醫生的日子非常好過,除了能準時放工,還有下午茶時間.因為一方面病人數量不多,另一方面治療效果也不顯著,很多病人用過一兩線的治療後已經沒有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因而不少病人只需跟進一段短時間即close file.隨著醫學迅速發展,治療成效越來越顯著,也越來越多新的治療適合病人.由從前一兩線治療後沒有下一步適合的治療方案,到現在第五第六線甚至第七第八線病人還繼續接受治療.由從前平均每位病人跟進半年至九個月,到現在跟進三五七年乃是等閒事.癌症病發率每年迅速增長,病發率高致使病人量更多,加上治療成效的改善使我們醫生需要更長時間跟進每一位病人個案,所以我們的工作量在短期內以倍數上升.

面對大量工作醫護人員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最近讓我們沉重工作以外百上加斤,就是湧現了很多針對西方醫學其實在毒害病人的不同學說.病人透過不同渠道得知以西醫方法用藥後或使其死得更快,復發得更快,甚至說西醫只在維護自己利益而掩飾這些治療引起的問題.其實作為西醫我並非要辨護,我從不否認我在用毒去治病,只是我受過專業訓練,知道如何以適合的毒,以適合的份量來為不同病人處理病情.經過專業訓練,我們會坦白向病人及其家人分享並解釋所有醫學數據,包括治療成效及治療有機會引起的副作用.我絕對明白及可以理解,每一位患有癌症的病人及其家人,面對這不講道理的患疾,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希望用最短時間尋求最理想–“成效最高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案”.即使我們西醫的建議方案通過第一第二第三階段的臨床研究實證,得出可以針對某一疾病的治療方式結論,但對病人及其家人而言,我們提供的數據未如心中理想,甚或有機會面對大大小小的副作用,絕對令人感到非常害怕.病人還可能聽過身邊人分享治療過程有多艱辛,又面對網上那充斥著針對西藥如何毒害人體的資訊,難怪使病人及其家人未開始治療已經感到無比害怕.當然有機會跟腫瘤科醫生問過清楚明白才開始治療的話,或會更令人放心. 相信大家都明白而且感受到病人數量其實很多,診所運作非常繁忙.尤其於公立醫院系統,莫說要醫生澄清有關治療上的謬誤,甚或連自己病情都未能向醫生詳細詢問掌握,醫患關係因而每況愈下,這或許是部份病人放棄選擇正規治療,改選如自然療法的原因.

大部分自然療法的學說都是建議調節生活習慣,改善飲食,以及攝取不同份量的天然食物來達致防癌抗癌的效果.在我看來這個做法的概念有如還原基本步, 將人類帶回從前的社會 ,壓力較少,模仿食物污染較少,抵抗力當然相對較好.但是,從前人類的壽命反而較短,所以我們不能夠抹殺現代西方醫學確確實實在延長人類壽命,我不否定改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學懂與壓力說BYE BYE的話,可能還原基本步使病發率降低.因此,我不反對我的病人在治療抗癌的同時,於安全情況之下同步進行不同類型的自然療法方案,但我並不建議在缺乏足夠數據的支持下,尤其於未有第三階段臨床醫學數據去證明某類型自然療法相比正規西方治療方法更有效的情況下,採用潮流興起的自然療法,取代正規西方治療方案,如此的話,某程度上等如扼殺了大家有目共睹,過去十多二十年醫學發展使人類壽命大幅增加的成果.

作為一個醫者,我的而且確為這件事感到心痛.以低質量的醫學數據,用斷章取義的方式,竟然可以包裝成比正規醫學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當中原因肯定是我們做得未夠好,因為在這身患重疾的時候,不論病人還是其家人,都希望找到成功率最高而副作用最低的治療方案,所以他們或未能接受我們的老實說話.我們必需加倍努力,希望假以時日,提供更理想的治療方案予病人,我甚至希望有天醫學可以進化成預防癌症的境界,那我們就不用再糾纏如何醫病.我非常期待這一天的來臨.

#圖文不符
#pinkmonth

1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