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標靶藥效勝化療 與瘤共存不是夢

標靶藥效勝化療 與瘤共存不是夢

02-01-2015

 香港「頭號殺手」肺癌2011年有4401宗新症,是香港第二常見的癌症,有3789宗死亡個案,死亡率在十大癌症中稱冠,男女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皆是71歲。近十年的新症個案保持平穩,死亡率下跌近一半,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屬第三至四期,能動手術的只佔兩成,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為50-70%,而第四期只有少於5%,較其他癌症低。

 

其實超過一半肺癌患者是非吸煙人士,這群非磷狀非小細胞患者,較適合使用標靶治療,包括四成EGFR基因變異患者,以及少於一成ALK基因變異患者。針對EGFR受體的基因變異,患者在轉移性第一線治療有二種標靶藥物可選擇,包括Erlotinib GefitinibAfatinib而針對ALK基因變異,暫時只有Crizotinib一種。

 

本地、歐洲、台灣、中國等地的研究皆證實了第一線治療應使用標靶藥物,取代傳統的化療,因為病情控制較佳,副作用較少。但大部分小細胞腫瘤和磷狀腫瘤皆不適合使用標靶治療,這類病人多是吸煙人士,病情較為惡性。由於傳統肺片的敏感度較低,吸煙等的高危一族可考慮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 dose CT, LDCT)

 

一位六旬伯伯,08年發現肺癌時,癌細胞已擴散,不能動手術,並驗出EGFR基因變異。他一直服用標靶藥至今,副作用是皮膚較乾燥、帶些紅點,但在醫生適當處理下,對生活質素並沒構成太大影響。這位老人現在活得很快樂,還不時帶同孫兒來覆診。可見即遇上頭號殺手,並不代表走到生命盡頭,積極面對才是上策。

 

 

 

梁廣泉醫生  DR. Leung Kwong Chuen Angus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RCR
香港放射醫學院院士
FHKCR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FHKAM (Radiology)
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深造文憑
PG Dip Pall Med (Cardiff)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