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我的病例筆記(27) : 看傳媒的癌病片面資訊:(二) 以評審回應

我的病例筆記(27) : 看傳媒的癌病片面資訊:(二) 以評審回應

01-09-2013

 能夠以第一身作者身份,在著名的醫學期刊(Journal)發表研究結果,是每一位醫生夢寐以求的事 – 因為同行會認同你是這方面的權威。

 

當然學海無涯,要文章被「高認受性」(high impact factor)的醫學期刊收錄,並不是易事:你需要忘我地投入研究 – 甚至犧性了診病時間、個人自由、家庭生活 …

因此,一位在學術界亨負盛名的醫生,和他是否愛護病人,可以沒有必然的關係。

也因此,若要同一時間兼顧診症、臨床研究行政工作 ,你會感到非常吃力 …

除非是在大學醫院工作,能額外得到時間、人力、資源 …

要自己「天下無敵」的研究手稿(manuscript)得到垂青,先要經過該醫學期刊指派的兩名「匿名」的評審專家(Reviewers)作初步評審。 他們的建議,絕對會影響該期刊的編輯(Editors)最終的接納決定。 然後再經過不斷的修改、校對、排期 … 待正式成為醫學文章面世(published article),可以是下一年的事情。

因此,各科研專家會把握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大型醫學會議,把自己的醫學研究的撮要(abstract)作初步發表。 由於不需經過嚴謹但冗長的評審程序,全世界的醫生便可以透過這種場合,以第一時間獲知各項最新的醫學研究的初步結果。 每次大會更會選出「重要」的研究項目,安排作者作現場公開口述發表(oral presentation– 這是一項帶有榮譽的邀請。

「榮耀」過後,作者便有責任把研究的全文送交某醫學期刊作進一步嚴謹的評審。 理論上,除非特別的原因,各研究人員不應引用只在醫學會議上發表過,但未經醫學雜誌嚴謹評審過的Abstract

當你的文章在國際性醫學期刊正式面世後,界各地醫療學術組織便開始認識你,並會邀請你成為評審專家(Reviewers),為該醫學期刊的新研究手稿評審。 當你累積一定數量的第一身文章 (paper) 及知名度,你甚至有機會被邀請成為某期刊的編輯,擁有接納文章的最後審批權、在某方面更高的學術地位、及可撰寫帶權威性的編輯文章,批判某些研究報告。

沙加不是大學教授,當然沒有資格當上某期刊的編輯,卻在近數年得到世界各大小醫學期刊的邀請,成為評審專家 (即前述的reviewer),為它們的各新近研究手稿 (manuscript) 作初步評審。 當中有來自美國的、本港的、日本的、南韓的 (如延世大學)、 …  甚至遠至印度的。

(按:各位作者若遇上我這位公正嚴明的reviewer,可算是走運之極,因為很多研究手稿皆會被沙加評為 unacceptable for publication,那管他是那間大學的教授… 

還慶幸我們這些reviewers是「匿名」的,不怕被人家記名,他日有仇報仇 …)

你們也許開始明白,沙加為何會經常在這裏為文,狠批各大小「斷章取義」的報導。

 

上回剛分析完傳媒對肺癌標靶藥 – Iressa 片面性的解讀,今天卻看到另一隻肺癌標靶藥 – Tarceva,在包括蘋果、明報等報刊內,登上全版醫療廣告,其標題是:「先發制人」控制腫瘤增療效 。

作為一位理性的reviewer,對於其內容,存有很多保留。

下回我會為大家講解該份研究,在這廣告中並未被提及的其他詳情,及我們應如何作進一步理智地解讀它。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