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障礙 定期進行運動
現時是戶外活動的最佳時間,但你是否有足夠的運動呢?根據衞生署2009年行為風險因素評估的統計數字顯示,香港每十人便有五人每星期運動少於一次。相信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益,因此我們更應進行多些運動,不過往往被無數的藉口打消運動的念頭。專家提出七項建議供參考:
障礙 1:時間 破解:雖然專家建議每星期最少進行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但你毋須需一下子便達成這個目標,可按能力每次約做10分鐘,例如以行樓梯代替電梯、快步行數個街口、看著喜愛的電視節目騎健身單車。
障礙2:疲倦 破解:疲倦是不運動的常見藉口。不過研究發現,定期運動可以改善睡眠質素,因為運動可以減低腦部釋放緊張荷爾蒙,令睡眠質素更佳。而好好的睡一覺,可以為你翌日提供更多的能量。
障礙3:缺乏自信 破解:假若你有多年沒有好好運動,當然不會建議你只操練數星期便參加馬拉松比賽。由現在開始,慢慢適應及堅持運動,例如由快走步10分鐘開始或配合其他輕量的運動,隨後逐步增加時間及運動的強度。
障礙4:感到無聊 破解:將運動視作為一項活動,或與家人、朋友的一個聚會,這樣可以增加你的動力。不妨選擇一些你喜歡的活動,當你感到厭倦時,想想法子令運動多添樂趣。
障礙5:懶惰 破解:你會將重要的事項寫在記事簿內,例如會議、面試或特別的約會,嘗試將運動的計劃都一併寫在你的記事日程上,你會更願意跟隨。
障礙6:增加開支 破解:額外支出可能打消你對運動的熱情,嘗試在家中進行運動,例如將一些膠水樽注滿水,當作啞鈴鍛練體力、或進行掌上壓、或一些帶氧運動等。你亦可以選擇行樓梯或到行山徑遠足,這些都不會增加太多的開支。
障礙7:擔心受傷 為免受傷,便要清楚了解每個運動的正確技巧及方法,你可以考慮邀請合資格的私人教練。但如果你已有一些時間沒有做運動,或未了解身體狀況,便應該先找醫生檢查你的身體的狀況。
香港癌症基金會電子版通訊(四月號,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