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本港致命癌症第八位 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期望公立醫院盡快將自費藥物引進至安全網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本港致命癌症第八位 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期望公立醫院盡快將自費藥物引進至安全網

16-06-2022

《新聞稿》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本港致命癌症第八位
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期望公立醫院盡快將自費藥物引進至安全網

(2022年6月16日,香港)  淋巴癌主要可分為兩種:何傑金氏淋巴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也是致命癌症第八位。 最常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當中包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病徵不明顯易忽略,是一種擴散快兼侵略性高的癌症。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2022年第二季初以網上問卷的形式訪問了 82名淋巴癌患者 (受訪者中五成半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逾三成半為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了解他們對最新治療的認知與看法及對治療的期望等,並得出以下調查總結:

調查結果概要
調查顯示,在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中,逾六成受訪者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其次為濾泡性淋巴癌

調查顯示,逾一半受訪者不知道國際認可的復發或難治型 (DLBCL)治療方案。接近九成受訪者期望醫生講解所有受資助或自費的治療選項,有助了解有關治療資訊,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六成受訪者表示每月最多可負擔一萬以下的藥費開支,接近三成受訪者可負擔 1萬至3萬以下的開支。七成受訪者表示對每月支付數萬元藥費感到有壓力,但仍會嘗試尋找不同的援助繼續治療。 近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期望公立醫院即刻將在藥物名冊上的自費藥物引進至安全網,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經濟援助。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
早期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症狀不明顯,也易被忽視。患者有機會持續出現以下的症狀: 頸、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不痛的淋巴結腫脹,晚間大量流汗、發燒、消瘦、咳嗽、呼吸困難或胸痛、腹部疼痛、腫脹或有飽脹的感覺。最常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之一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是最常見的高毒性或急性非何傑金氏B細胞淋巴癌,生長速度較快,全球約4成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其次是濾泡性淋巴癌 (follicular lymphoma) ,是最常見的低毒性或慢性非何傑金氏B細胞淋巴癌,生長速度較慢,全球約2成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屬濾泡性淋巴癌。

復發/難治性DLBCL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病情可在幾個月內迅速惡化,約3至4成 DLBCL患者接受一線治療後會出現復發。約1成DLBCL患者屬難治性對一線治療沒有反應,其整體存活期約半年。

在這方面本港治療有新突破: 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可選擇造血幹細胞移植,如不適合移植者,則需要接受二線或以上治療。 過去20年沿用傳統方法治療(抗 CD20免疫治療+化療) , 近年有新治療方法,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1) CD79b免疫治療組合及(2)CAR-T細胞治療。(可惜不是全部患者適用CAR-T細胞治療,本港相關治療技術並未普及。) 現時這兩項新的治療方法已立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而CAR-T細胞治療亦屬安全網下受資助的治療選項,惜CD79b免疫治療組合尙未納入相關資助範圍。

復發難治性DLBCL: CD79b免疫治療組合在本港的情況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 「復發/難治性DLBCL對患者及照顧者和家庭不單單需要面對治療,更因接受治療而引致巨大的經濟負擔。直至現時為止CAR-T細胞治療及CD79b免疫治療組合皆為復發/難治性DLBCL的醫管局藥物名冊內的治療方案,CAR-T細胞治療屬安全網下受資助的治療選項,但是政府仍未就CD79b免疫治療組合提供相關資助。CD79b免疫治療組合已獲美國FDA、歐盟EMA認可已逾兩年多,多個國家(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多國) 亦已為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提供相關的藥費資助。根據調查顯示當醫生建議治療方案時,藥物開支是大部分受訪者選擇治療方案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並且近七成半受訪者表示期望公立醫院盡快將在藥物名冊上的自費藥物,引進至安全網。因此盼望政府能積極考慮將有關新的治療方案納入安全網,減輕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面對的經濟壓力。」

圖片: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詹楚生醫生, 瀰漫性大B 細胞淋巴癌患者Stella

 

關於癌症資訊網

「癌症資訊網」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多年來致力為大眾提供正確、專業及適時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交流、同行,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隨著醫療日益進步,癌症可以說是由不治之症演變成慢性疾病。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癌症資訊網

 

傳媒聯絡

癌症資訊網

石穎 Jasmine Shek

電話:(852) 6078 5964

電郵:jasmine@ cancerinformation .com.hk

 

李瑞雲Anna Lee

電話:(852) 9150 1890

電郵:annaswlee@gmail .com

 

 

城中活動

2025-05-27 10:00 上午 「Re:Start 我仲掂」舍區嘉年華
2025-05-21 2:00 下午 民航處航空教育徑導賞團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家支援】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免疫治療技術及預防策略,同時也感謝家支援,讓 […]
港大醫學院揭示胃癌早期突變及風險因素 開發癌前模型推動胃癌預防研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的研究團隊近期兩項創新研究在理解胃癌最早期發展方面取得重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光敏混合型免疫療法 突破癌症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突破性癌症免疫新療法,名為光敏混合型γδ-T細胞外泌體(醫 […]
【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 […]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三月二十五日公布,已經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向醫務衞生局提交收費改革政策建議,並已顧及 […]
港大醫學院成功完成本港首宗 CAR-T 細胞治療末期多發性骨髓瘤 創本港引用內地製先進細胞治療産品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與瑪麗醫院的臨床團隊,率先採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 […]
編者的話|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
就香港政府今日舉行的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本機構大致支持改革的方向,然而當中仍然存有可優化的 […]
【有誰共鳴】 嘉賓:曾慶亷醫生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 […]
【有誰共鳴】 嘉賓:註冊藥劑師何卓穎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To […]
中大成功識別「血漿EB病毒DNA」癌症相關分子特徵 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準確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 […]
【腦腫瘤關注月】高級別膠質瘤|賀俊義醫生
高級別膠質瘤概述 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負責控制思想、記憶、情感處理。小腦位於大腦下方,主要負責協調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