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其他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06-05-2025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協辦的「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線上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這次會議在三個平臺同步直播,國內超過3.7萬人觀看直播,香港直播活動有高達2千人參與。

2023年12月講座主題為肉瘤癌,講座題目是「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這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肉瘤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本次會議的專家陣容十分強大,包括來自香港大學、美國梅奧診所、浙江抗癌協會等地的多位專家,他們將針對肝癌的最新治療方法和技術進行分享。專家們包括外科、介入治療、系統治療、放療等多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將探討從手術、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到放療等多方面的創新治療策略。

講座內容

肝癌簡介及現狀

香港大學孔鳳鳴教授首先向所有參與者和專家問候,並簡要介紹了會議的背景及目的。孔教授在會議中對肝癌的治療現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強調了肝癌的高發病率和致死率,以及治療上的挑戰。她首先指出,肝癌是全球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尤其在中國,肝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每分鐘大約會新增1.6名肝癌患者,而死亡率幾乎與發病率相當。肝癌的高致死率使得早期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關於肝癌的治療,孔教授強調,肝癌的治癒率在早期和局部肝癌患者中相對較高。如果肝癌局限於肝臟且沒有遠處轉移,約有30%的患者有可能通過治療獲得治癒。然而,若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治癒率將降至10%以下。而如果肝癌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則治癒的希望幾乎為零,治癒率小於3%。孔教授進一步指出,儘管肝癌的晚期患者治癒的可能性較低,但局部治療,如手術切除,依然是治療的核心。對於早期發現的肝癌,手術切除仍然是治療中的主要手段,能夠有效地清除腫瘤,給患者帶來治癒的希望。此外,孔教授也提到了一些新技術和新治療方法的出現,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正在為肝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尤其是對於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然而,他也提醒,肝癌的治療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早期篩查和及時治療仍是最關鍵的措施。總的來說,孔教授強調肝癌治療的多學科協作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並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能夠為公眾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療資訊,幫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診斷率和治療效果。

肝癌的外科治療方法

來自香港大學的張丹圖教授詳細介紹了肝癌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肝癌合併肝硬化的情況下。張教授首先強調了肝癌患者通常伴隨有肝硬化的問題,80%的肝癌患者同時也有肝硬化,因此肝癌的治療不僅僅是針對腫瘤,還需要解決肝硬化帶來的挑戰。張教授進一步解釋了肝癌的早期發現及診斷方法。雖然肝癌在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出現腹痛、食欲減退和腹水等症狀。肝癌的常見檢查方法包括超聲波檢測,然而,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水準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升高,有些患者即便患有肝癌,AFP水準可能正常,因此,影像學檢查(如CT和MRI)對於確診肝癌至關重要。對於治療方法,張教授指出,肝癌的治療要根據患者的肝功能和腫瘤的大小來決定。對於局限性小腫瘤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甚至對於較大的腫瘤,只要肝功能良好,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張教授分享了香港馬麗醫院的手術經驗,表示過去30多年來,醫院已完成超過4000例肝癌手術,手術死亡率低於5%,並且大約50%的患者在五年內不會復發。此外,張教授介紹了微創手術和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的進展,這些新技術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和恢復時間,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微創手術相比傳統開放手術,能夠減少出血量、縮短恢復時間,並且減少術後併發症。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張教授介紹了消融治療(如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等)作為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適用於5cm以下的小腫瘤。對於更大腫瘤,張教授指出,儘管治療難度較大,但通過綜合治療,部分患者仍有長期生存的機會。在肝癌的晚期治療方面,張教授提到免疫治療正在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結合免疫治療與手術治療,可以幫助肝癌患者獲得長期的生存。張教授還分享了瑪麗醫院的一項免疫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免疫治療後,部分患者的腫瘤顯著縮小,並成功進行了手術切除。總結來說,張教授強調了肝癌的治療不僅僅是依靠單一的治療方法,綜合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消融治療、免疫治療等)對於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癒率至關重要。同時,他也鼓勵肝癌患者保持信心,爭取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肝癌是可以治癒的。

肝癌的介入治療

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黃金華教授詳細講解了肝癌的介入治療,特別是消融治療(ablation)和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這兩種關鍵的治療方法。王教授首先介紹了介入治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指出消融治療是一種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來滅活腫瘤的治療方法,通常通過影像學引導(如超聲、CT或MRI)進行精准定位。這種治療創傷小,恢復快,且可以重複使用,適用於不同階段的肝癌患者,從早期的小肝癌到較大的肝癌都有應用。此外,王教授介紹了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這是一種將化療藥物和栓塞劑注入肝動脈,阻斷腫瘤血流,直接對腫瘤施加毒性作用的治療方法。TACE有幾種不同的形式,包括使用碘化油乳劑與化療藥物混合(C-TACE)、使用微球(B-TACE),以及注入放射性微球(TARE),目前這些技術在國內外多個中心得到了廣泛應用。王教授還詳細介紹了根據巴賽隆納指南和中國的肝癌治療指南,消融和TACE是治療1~3期肝癌的首選或可選治療方法。對於晚期肝癌,尤其是C期的患者,介入治療通常與系統治療(如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結合使用,以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教授還通過案例展示了消融和TACE的應用,強調了這些治療方法在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不能進行手術的情況下,介入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在多個案例中,王教授展示了如何通過TACE和消融治療聯合應用來控制肝癌的進展,並通過微創手段減少患者的身體負擔,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例如,一些患者經過多次消融和TACE治療,腫瘤逐漸得到控制,且患者的肝功能得以保持,治療後的生存期顯著延長。總結來說,王教授強調,肝癌的治療不僅依賴於手術和傳統療法,介入治療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在早期和晚期肝癌的治療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綜合運用介入治療、系統治療和微創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癒率和生存品質。

肝癌的系統治療

來自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田耕教授詳細介紹了肝癌的系統治療及其在不可切除肝癌中的應用。他強調了肝癌患者在診斷時往往已經是晚期,這部分患者通常無法通過手術治療,因此系統治療成為這些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田教授回顧了肝癌治療的歷程,特別是2007年索拉菲尼作為首個被指南推薦的多靶點靶向治療藥物的上市,標誌著肝癌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免疫治療的興起,肝癌治療經歷了第二個重大進展,尤其是免疫聯合治療的成功,如PD-1單抗與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聯合應用(A+T方案),這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革命性的治療效果。田教授還提到,免疫治療在肝癌中的成功,特別是針對肝癌的免疫微環境的突破,使得治療不再僅僅依賴於傳統的化療方法,而是通過免疫機制的啟動來恢復患者的免疫系統以對抗腫瘤。田教授進一步討論了肝癌的免疫機制,指出肝癌作為一種腹血管腫瘤,免疫反應在其發生與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使用,肝癌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特別是在不能手術的晚期肝癌患者中。此外,田教授還提到目前肝癌治療的挑戰,強調每個患者的腫瘤機制可能不同,因此未來的治療應更加個性化,針對每個患者的特定病理機制制定治療方案。總的來說,田耕教授總結了肝癌治療的多重進展,並表達了對於未來免疫治療與靶向藥物結合的信心,尤其是在中國肝癌患者中,這些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肝癌的靶向藥物治療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王穎教授詳細介紹了肝癌的靶向藥物治療。首先,她簡要回顧了肝癌的基礎知識,強調原發性肝癌主要分為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肝細胞癌占大多數。肝癌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高發的惡性腫瘤,特別是在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導致大多數患者無法手術,生存率較低。接著,王教授介紹了肝癌的臨床分期,並指出對於二B期及以上的患者,系統性的抗腫瘤藥物治療至關重要。她提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其聯合應用在肝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靶向藥物治療是肝癌系統性藥物治療的一部分,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NCCN、歐洲和美國肝病學會指南等推薦的治療方法。王教授進一步說明了靶向治療在不同臨床階段的應用,特別是在新輔助治療、術後輔助治療和晚期肝癌治療中的作用。她強調,術後復發率較高,術後患者如果有復發的風險,可以考慮使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聯合策略。免疫治療的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免疫聯合治療,如阿特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已顯示出顯著的療效。最後,王教授詳細介紹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靶向藥物,包括二代和三代的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以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治療。她指出,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可以為患者提供更長的生存期,並提高其生活品質。同時,二線治療藥物,如瑞格菲尼、阿帕替尼等,也在臨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的來說,王穎教授總結了靶向藥物治療在肝癌中的重要性,強調了治療個體化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必要性,期待未來更多臨床數據的支持和指導。

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中的作用

來自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陳文琦教授討論了肝癌的放療治療,特別是放療與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的聯合應用。他首先指出,儘管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的根治性手段,但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錯過了手術機會,尤其是在肝癌的晚期階段。因此,肝癌的治療面臨巨大挑戰,而多學科聯合治療(MDT)在這類治療中展現了其獨特優勢。陳教授介紹了幾種治療方法,首先是TACE聯合放療的應用,特別是對於肝癌患者中的門脈癌栓和血管癌栓患者。研究表明,TACE與放療的聯合治療顯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至少有60%的病例達到了良好的治療反應。此外,放療對於門靜脈癌栓的控制也顯示了良好的療效。接著,陳教授討論了立體定向放療(SBRT)的應用,尤其是在小腫瘤的治療中,SBRT的局部控制率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接近99%。對於全肝減震的放療,陳教授強調了其在晚期肝癌患者中改善生活品質的作用,尤其是通過緩解因腫瘤導致的疼痛和腹脹,幫助患者減輕症狀。教授還分享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說明這些治療方法的實際效果。第一個病例是術後復發的患者,經過TACE與SBRT聯合治療後,腫瘤逐步縮小,患者達到了完全緩解(CR)。第二個病例是肝硬化失代償的患者,雖然這類患者通常不適合進行肝移植,但通過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患者成功達到CR。最後,第三個病例是高齡患者,儘管患者拒絕手術,但通過放療和TACE聯合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並維持了良好的生活品質。陳教授總結道,結合放療與其他治療手段(如TACE、免疫治療等)能夠顯著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在無法手術的患者中,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選擇。他還提到,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這些聯合治療方案的療效和應用範圍。

立體定向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魏啟春教授主要討論了立體定向放療(SBRT)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特別是結合其他治療手段如TACE的聯合使用。教授強調了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優勢,尤其是對局部復發的肝癌患者的有效性。SBRT比傳統放療方法(如CRT)在治療肝癌方面具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且療程相對較短,適合患者接受。魏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治療肝癌中的經驗,指出對於小腫瘤(一般為5-6釐米以下),SBRT顯示了優異的療效,局部控制率達到95%以上,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PFS)也表現出滿意的結果。對於復發患者,SBRT配合TACE治療也展示了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此外,教授還提到,對於肝癌患者,特別是那些有門脈癌栓或血管侵犯的患者,SBRT能夠為後續治療創造更多的機會。他強調了SBRT與TACE聯合治療在門脈癌栓和肝癌術後復發中的優勢,顯示出較高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效果。魏教授還分享了一些經典病例,展示了SBRT在不同階段肝癌患者中的應用,包括術後復發、多發性腫瘤的治療以及大腫瘤的局部控制。他特別提到,SBRT能夠有效控制一些較大的腫瘤,且治療過程中毒性較小,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總之,魏啟春教授的發言突出了SBRT作為肝癌治療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無法手術或傳統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中,聯合其他治療方法(如TACE和免疫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並延長生存期。

多學科專家病例討論

在最後的多學科專家病例討論中,會議的討論集中在放療(特別是SBRT)與免疫治療聯合使用的效果,尤其是對大肝癌腫瘤的影響。不同的專家分享了他們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並探討了放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治療方法的組合使用。林琦教授介紹了自己治療的一名大肝癌患者,通過SBRT和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聯合應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患者的AFP從6944降至317,且長期控制效果良好。林教授強調,大肝癌(超過8釐米)也可以通過SBRT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免疫治療的支持下。田耕教授補充說,放療激發免疫反應有時能成為肝癌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機制。雖然放療本身是通過物理方法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但它可能通過局部免疫啟動對遠處轉移的癌細胞產生反應。這種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已有研究顯示放療與免疫治療聯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討論中還提到,儘管SBRT通常適用於較小的腫瘤(如5-6釐米以內),但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醫生也開始嘗試治療較大腫瘤(如10釐米以上)。魏啟春教授表示,如果肝臟的剩餘功能足夠,放療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甚至能夠與手術治療相媲美。廖桂祥教授強調了治療策略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來調整,包括肝功能、腫瘤大小和分佈等因素。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提高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處理大肝癌時,可能需要結合多種治療方法,如SBRT聯合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在討論結束時,孔鳳鳴教授總結道,肝癌治療領域正在迅速發展。隨著免疫治療、放療和靶向治療的不斷進步,肝癌的治療方法更加多樣化,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未來,隨機對照試驗將進一步驗證SBRT與免疫治療聯合使用的長期療效,特別是在大肝癌患者中的應用。最後,專家們一致認為,SBRT與免疫治療聯合使用為大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前景,並且放療作為局部治療手段,對於大肝癌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未來的研究將有助於深入瞭解不同治療方案的最佳組合和機制。

在會議的最後,孔教授感謝了所有專家的精彩發言和寶貴的見解。孔教授表示,今天的討論覆蓋了肝癌治療的多個方面,涵蓋了從手術切除、放療到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全方位治療策略。尤其在放療與免疫治療聯合使用方面,專家們分享了許多重要的經驗和最新的臨床數據。孔教授指出,肝癌的治療不應僅依賴單一手段,而應通過綜合治療策略來個體化地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同時特別提到,SBRT在大肝癌治療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局部控制效果,尤其是在肝功能良好的患者中。而且,SBRT與免疫治療的聯合使用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這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療希望。孔教授強調,未來肝癌治療的發展將更加精准化和個性化,每位患者應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他還提到,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等新興療法的不斷發展,我們有望為肝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最後,孔教授對所有參與討論的專家表示感謝,並感謝線上觀眾的積極參與。他希望本次討論能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推動肝癌治療的不斷進步。他還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期待未來繼續與大家保持緊密的合作與交流。

城中活動

2025-05-27 10:00 上午 「Re:Start 我仲掂」舍區嘉年華
2025-05-21 2:00 下午 民航處航空教育徑導賞團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