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4,200人參加「饑饉三十」 助養者呼籲讓愛傳出去

4,200人參加「饑饉三十」 助養者呼籲讓愛傳出去

27-07-2013

 

4,200人參加「饑饉三十」 助養者呼籲讓愛傳出去

由香港世界宣明會及叱咤903主辦的「饑饉三十」踏入第二天,「8小時體驗營」的營友於今天中午入營,匯合饑饉30小時的營友,合共近4,200名營友全情投入體驗飢餓和貧窮人的生活。今年全年饑饉活動的籌款目標為1,300萬港元,支持宣明會在貧窮地方推行各項糧食保障及發展項目。

今年活動踏入第三十年,主題為「Love Never Fails」。為了鼓勵營友堅持堅守饑饉精神,繼續以愛和行動救助更多貧窮飢餓的孩子,大會特別邀請了4名助養者,分享他們探訪孩子的經歷和助養之樂。張婷芝加入助養行列已經六年,兩年前親身到印度加爾各答探訪助養囡囡,感受良多。楊賀其以第一份薪水助養了內地江西省女孩,既有意義,亦讓他畢生難忘。蔡綺琪於2008年開始助養,現時已有4名助養孩子,年多前到了柬埔寨,親身了解孩子的生活。吳偉麟癌病康復後,令他更珍惜助人機會,兩年多前助養了柬埔寨囝囝,在年多前的探訪中與助養囝囝加深了彼此的認識。

現時,全球有8.7億人天天捱餓,即每8個人,就有1個要捱餓。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鼓勵捱餓的營友:「飢餓並非不能解決,只要我們齊心、堅持,是可以見到成果的。希望大家記住『饑饉三十』的經歷和感受,將饑饉精神延續下去,喚起更多人為多救飢餓孩子而努力。」

4,200名營友除了捱餓幫助飢餓孩子,也透過工作坊,了解飢餓問題。

4名愛心助養者分享探訪助養孩子的經歷和助養之樂,鼓勵營友「饑饉三十」活動過後,繼續以愛和行動,救助貧窮飢餓的孩子。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 […]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三月二十五日公布,已經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向醫務衞生局提交收費改革政策建議,並已顧及 […]
港大醫學院成功完成本港首宗 CAR-T 細胞治療末期多發性骨髓瘤 創本港引用內地製先進細胞治療産品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與瑪麗醫院的臨床團隊,率先採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 […]
編者的話|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
就香港政府今日舉行的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本機構大致支持改革的方向,然而當中仍然存有可優化的 […]
【有誰共鳴】 嘉賓:曾慶亷醫生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 […]
【有誰共鳴】 嘉賓:註冊藥劑師何卓穎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 […]
中大成功識別「血漿EB病毒DNA」癌症相關分子特徵 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準確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 […]
【腦腫瘤關注月】高級別膠質瘤|賀俊義醫生
高級別膠質瘤概述 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負責控制思想、記憶、情感處理。小腦位於大腦下方,主要負責協調運動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膜瘤?|鄒淑韻醫生
甚麼是腦腫瘤? 腦部大約可分為大腦、小腦、腦幹。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左右兩邊各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 […]
活動花絮|「知己知彼- 神經內分泌瘤」專題講座
感謝各位出席「知己知彼- 神經內分泌瘤(NET)」專題講座!NET 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在香港每年僅有約150至 […]
研究反映私營醫療服務醫患資訊不對稱 價格欠明確 消委會倡5大建議增收費透明度 建信心保價值
過去十年,由於人口高齡化和預期壽命不斷增長,導致香港醫療服務需求激增。本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由2013/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