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18-07-2017

把握治療黃金期 腫瘤科醫生拆解癌症謬誤

 

 

坊間有不少聲稱可對抗癌症的方法,如不進食可「餓死」癌細胞、不吃牛肉雞肉以免刺激腫瘤等。但其實很多所謂的方法都只是以訛傳訛,並無科學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花大半年時間,收集了許多坊間傳言,撰寫成《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一書,希望為大眾,尤其是癌症病人釋除疑慮。以下為5個有關癌症的常見謬誤: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收集了100個常見謬誤。(曾有為攝)

1. 吃鹼性食物、飲鹼性水可改變體內的酸鹼度,防癌治癌?

其實人體血液的酸鹼值界乎7.35至7.45之間,屬弱鹼性。當體內的酸鹼平衡有變,腎臟及呼吸系統會自行調節,讓身體回復酸鹼平衡的正常狀態。而血液酸鹼值若超出正常指標,代表身體調節功能出了問題。

可是人體不會因為進食酸性食物,令血改變成酸性,更沒有證據顯示鹼性物質有防癌及治癌效果。

 

2. 牛肉太毒、雞肉有激素,癌症患者應避免進食?

癌症患者極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幫助身體細胞修復。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每天需要蛋白質的份量為每公斤體重1.2至1.5克,比一般成年人多。肉類含豐富蛋白質,因為建議多吃優質肉類,包括牛肉和雞肉。陳亮祖指,

很多人覺得牛肉很燥,我自己都認同,不過「燥」只是感覺,與刺激腫瘤沒有關係。牛肉除了有蛋白質,更有豐富鐵質,可幫助身體造血。

 

至於有指雞肉有激素,他表示現時入口的雞隻必須經過嚴格檢疫,確定激素和抗生素含量合格才准許入口,故無須過份憂慮。如要避免吸收過多動物脂肪,可先去皮和避免吃翼尖及腳。

3. 營養豐富的食物會為癌細胞「進補」,助其生長?

癌症治療,包括電療及化療都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亦會傷害正常細胞,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更需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幫助細胞修復。若癌症患者能保持體重,其根治疾病或成功控制病情的機會會顯著提高。

相反,有醫學研究指若患者營養不良,正常細胞就無法對抗癌細胞,亦會加速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加重病情。因此建議患者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如肉類、海鮮、奶製品、黃豆製品及果仁等。

有人說應該不進食「餓死」癌細胞,但其實會餓死你自己先!

 

4. 接受放射治療後,會將輻射帶回家,影響家人健康?

絕大部份的放射治療屬「體外」形式,一旦離開放射治療機器範圍,患者體內便不存在輻射。部份患者需要接受「體內放射」的治療,例如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 口服放射碘131治療,或將放射源植入體內。

接受「體內放射」治療的患者在一開始輻射水平較高的時期,會看隔離3至4天,直到輻射水平回落至安全標準。隔離之後,患者身體會帶有微量輻射,但對家人的影響有限,無須過份憂慮。

 

5. 化療期間不可外出,要在家中「閉關」?

化療療程通常以三星期為一個週期,白血球數量一般在第7至第14天開始下降至偏低。患者應避免到人煙稠密或烏煙瘴氣的地方,以免在身體抵抗力低時受細菌感染。

但這並不代表要足不出戶,患者可到空氣清新的公園或戶外地方散步,舒展身心;同時少食多餐盡量攝取營養,提升身體抵抗力,維持生活質素。

▲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左)指,癌症患者須吸收更多蛋白質及熱量。(曾有為攝)

文章來自: TOPICK

城中活動

2025-05-27 10:00 上午 「Re:Start 我仲掂」舍區嘉年華
2025-05-21 2:00 下午 民航處航空教育徑導賞團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
基因檢測好有用 幫你對症下藥治療轉移性大腸癌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近年有愈來愈多新藥面世,晚期的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亦出現很大的改變,特別對腫瘤細胞進行基因檢測 […]
2025 「聊 • 癒」 : 癌症病人服務計劃
不知宣告患癌那一刻,患者心裏在想什麼:會被一股恐惧感攫住?哭鬧不安?精神萎靡?還是食不知味?在那一秒,人是脆弱 […]
【家支援】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免疫治療技術及預防策略,同時也感謝家支援,讓 […]
港大醫學院揭示胃癌早期突變及風險因素 開發癌前模型推動胃癌預防研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的研究團隊近期兩項創新研究在理解胃癌最早期發展方面取得重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光敏混合型免疫療法 突破癌症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突破性癌症免疫新療法,名為光敏混合型γδ-T細胞外泌體(醫 […]
【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 […]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三月二十五日公布,已經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向醫務衞生局提交收費改革政策建議,並已顧及 […]
港大醫學院成功完成本港首宗 CAR-T 細胞治療末期多發性骨髓瘤 創本港引用內地製先進細胞治療産品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與瑪麗醫院的臨床團隊,率先採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