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推「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抗癌路上不徬徨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推「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抗癌路上不徬徨

09-04-2019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推「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抗癌路上不徬徨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在今年三月推出「醫事‧問」先導計劃,為癌症擴散或復發的公立醫院病人提供一對一的免費癌症諮詢服務。有參與的醫生讚賞計劃屬破格之舉,讓醫生能夠如「公正行」般為患者給予中肯的意見,既能解除患者對治療的疑慮,作為醫者則可以感受到贈醫施藥的震撼,而推出計劃的機構亦能獲得社會認受,締造三贏局面。

 

外科專科馬國權醫生指計劃讓他感受到「贈醫施藥」帶來的震撼。

外科專科馬國權醫生是首批參與計劃的醫生之一,至今已在慈善基金的配對下,為多名病人提供諮詢服務。他直言,最初只當是做義工,但真實感覺卻十分震撼,「那種『贈醫施藥』的感覺是以前從未有過,可以毋須計較金錢或成本,比一個中肯的專業意見給病人」。

 

為病人提供中肯的意見
馬醫生說,病人在公立醫院得不到仔細及長時間諮詢,而私家診所則費用高昂,而計劃便混合了公營與私家的好處,而自己就扮演「公正行」的角色,在無利益衝突或資源局限的考慮下提供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箇中的滿足感難以言喻。

例如其中一個參與的病人,不幸乳癌復發,最常用的治療全都試過但無效,剩餘的治療選擇不多,手術切除是其中之一,但成功率不高。

馬醫生表示,公立醫院因為資源和其他的考慮,未必能夠提供所有的治療選擇,並不是說他們放棄病人,而是資源有限下要取捨,沒有黑白分明的界線,而他覺得,對於病人來說,清楚現有可行的選擇,並明白公立醫院已經給予可提供的治療,可以「釋懷」而不用再苦苦糾纏。

 

助家屬與病人善別
除了幫助病人,家屬有時也需要醫生的協助。好似有一名病情復發的乳癌病人正接受化療,成效不俗,但由於藥費貴,「唔想用晒仔女啲錢」的想法驅使她想停止治療,惟子女的想法則相反,於是便借助馬醫生的意見,成功說服媽媽接受治療。

馬醫生笑言,有時子女的說話不及醫生一句「你要做」來得有效,就算是他自己的父母亦然,而家人也可以從中獲得肯定,確認自己是否做得對,不用擔心是否做漏了什麼而引致最後的結果,幫助他們做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中的善別一環。

其實,現時網上或坊間也有很多資源,孰真孰假不易分辨,反而令病人和家屬更混亂和無助,需要專業的意見幫助他們引路。

 

每次出席講座,馬國權醫生也會被參加者團團圍住,不斷回答各種問題。

 

破構構思帶來三贏
馬醫生讚賞計劃「幾破格」,能夠讓基層市民獲得「有質素」的服務,並達致三贏,首先是病人不花分毫便可以諮詢專科醫生意見,慈善基金又可以因為一項好的計劃而得到社會認同,最後是醫生可以得到滿足感。

他稱,過去亦想過減免部分病人的診金,但實際上有很多考慮和制肘,例如不知道哪些人應該減免,又或者會否被認為是招攬生意的手段等等,而今次的先導計劃便幫助他實踐「贈醫施藥」的行醫理念。

目前計劃除馬醫生外,還有三名腫瘤科醫生參與。馬醫生說,未來會繼續支持計劃,希望做到帶頭作用,有更多人參與和支持。

 

計劃反應好 冀獲資助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是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創辦人吳偉麟表示,「醫事‧問」先導計劃推出後反應十分好,「每一日都有電話查詢」,下一步將會收集經驗和數據以改善計劃,讓更多基層患者得到幫助,並期望能覓得資源支持及擴展計劃。

參「醫事‧問」先導計劃為符合條件的參加者,提供一次免費的諮詢服務。吳偉麟稱,希望能幫助一些患已擴散癌症的基層市民,原因是這類病症的治療選擇較多及複雜,令病人十分迷惘,惟公立醫院的資源有限,未必有足夠時間讓患者問清楚。

他說,每次醫生會撥出二十至三十分鐘時間去解釋病情及各種治療選擇,很多病人也反映「從未試過有咁長時間去問題」,因此很感謝醫生抽時間及認真回答。現時計劃由慈善基金的榮譽顧問團醫生提供協助,未來希望邀請更多醫生參與。

 

抗癌之路並不平坦,病人與家屬都需要各種資訊以作出選擇。

 

 

「醫事‧問」先導計劃服務詳情

目的︰協助患者或照顧者了解病情,減低疑慮,為未來治療和挑戰作好準備

對象︰必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

* 癌症擴散及復發患者;
* 醫院管理局外科或腫瘤科患者;及
* 已登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服務使用者

預約熱線:5206 7609 (逢星期一至五接受預約,額滿即止)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電話查詢︰3598 2157

 

文章來自: AM730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無牆復康路・深耕廿五載
上星期五,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好榮幸參與 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 25周年誌慶暨「無牆復康路・深耕廿五載」研討會, […]
港大醫學院破解胃癌「代謝密碼」 胃癌腫瘤生長減緩達65% 神經元滲透性胃癌配合膽固醇抑制劑 殺死癌細胞效果提高6.3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胃癌研究上取得突破,揭示人體「第二大腦」——消化系統中的腸神經元 […]
中大臨床研究利用球囊心包切開術治療心包積水 術後復發率大減8成 患者免受重複入院「拮針」引流之苦
每五名癌症患者就有一人出現惡性心包積水,傳統心包穿刺引流術雖可減少心包填塞的風險,惟復發的機會高達60%。香港 […]
香港科大工学院研发AI病理系统SmartPath 提供一站式癌症诊断支援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研发创新人工智能(AI)系统SmartPath,革新癌症病理诊疗全流程。系统由科大计算 […]
【人工智能】BioMap 開展新的聯合研究合作計劃
在剛結束的「第二屆國際生物計算創新峰會」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  HK Hereditary Breast […]
【VirX 防毒噴鼻劑】預防傷風感冒.新型病毒
關於VirX 第一道防線: VirX 是抵禦經空氣病毒的第一道防線。 VirX 乃專利技術而製成的一氧化氮噴鼻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後線治療標靶藥物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病人年紀較輕?|梁憲孫醫生 什麼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ML)? […]
【運動抗癌】愛跑友 劉Sir 支持「黃河百公里慈善賽」,從淄博周村跑到高青安瀾灣黃河大壩,穿越黃河浮橋抵達北岸。
愛跑友 劉Sir 代表 癌症資訊網 出席並支持「黃河百公里慈善賽」,從淄博周村跑到高青安瀾灣黃河大壩,穿越黃河 […]
【病人支援】八段錦活動
踏入11月的天氣,彷彿是為我們準備的禮物。陽光溫柔,風也輕柔,在這樣舒適的日子裡,與大家一起在戶外練習郭林氣功 […]
【帶狀疱疹|生蛇】近四成癌症患者曾生蛇 化療患者風險高 25 倍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倡癌症病人積極防蛇
【2025年11月18日,香港】全港超過九成25歲或以上人士帶有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生蛇病毒1,大多數癌症患 […]
【編者的話】在跨境醫療趨勢中平衡可及性與安全性
在2025年11月13日接受TVB時事多面提的訪談, 有關「北上醫療的趨勢日益普及,如何看這趨勢及有什麼建議給 […]
【Editor’s Note】Northbound Medical Treatment: Convenience, Costs, and Caution
Regarding the reporter’s question: “The t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