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外科 > 黎逸玲醫生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24-02-2023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黎逸玲醫生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黎逸玲醫生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外科醫生嘅日常工作來做例子。

首先,如果醫生無解釋清楚比病人知點解要做手術、手術有咩風險、有無其他可行的治療選擇,只係叫病人求其「潦隻龜」,而他日手術過程中有過失,醫生都唔能夠用病人簽咗名既同意書做護身符,因為一開始張同意書已經無效。

另一情景:病人胃出血,聽完醫生解釋後接受建議簽咗胃鏡同意書。然後去到鏡房(內窺鏡中心)訓咗上手術床,病人突然話:「唔得呀,好驚呀,醫生我唔做胃鏡啦,死都唔做呀我!」(以前係公立醫院都時有發生)呢個時候,醫生唔能夠話:「喂你頭先簽咗同意書架喎,無得反口!你要負法律責任!」我哋只可以氹、循循善誘,病人最後一刻say no,其實我哋都唔可以違反病人意願。當然,做胃鏡喺當刻最好嘅治療方案,但只要病人清楚理解做同唔做嘅風險,醫生唔能以「我係為你好」呢種「用愛浸死你」嘅出發點、或者「我哋成班醫生姑娘為咗你頻撲咗成朝已經好辛苦喇」呢種情緒勒索嘅原因而迫佢做。病人拒絕做胃鏡嘅原因可以好多:驚、有陰影、宗教信仰… 諸如此類。就算醫生幾唔理解、或者覺得個原因幾咁騎哩都好,同樣道理,只要病人清楚理解唔做胃鏡所帶來嘅風險,醫生都要尊重病人意願。當然,如果醫生質疑病人嘅精神行為能力,咁成件事就唔同講法,可能需要精神科醫生嘅介入同評估。

如果病人簽咗同意書做胃出血止血手術,手術其間意外發現病人卵巢有個腫瘤,咁醫生又可唔可以同時間切咗佢呢?答案喺唔得!同意書本身只包括胃出血有關嘅手術步驟,並唔喺一個全身麻醉手術嘅無限延伸,醫生唔可以「自把自為」代病人決定其他非即時致命病情嘅醫學治療。

有時候(尤其喺大學醫院),病人有機會被邀請參加新藥研究,研究單位絕對需要向研究對象清楚交代研究嘅主題、方法、可能出現嘅風險、未來研究成果可能用咩形式發佈、同埋被研究者嘅基本權利(包括可以自由決定參唔參加、隨時有權利退出研究等等)。如果病人最後決定唔參與研究,醫護人員亦唔可以懲罰性對病人只提供次一等嘅治療。

法律上,同意書(consent form)並非合約(contract),無論喺條款細節、約束力層面上都有好大差距。病人臨門一腳縮沙唔做手術會唔會被醫生告?遊客去玩笨豬跳簽完「生死狀」最後驚得滯想放棄要唔要巨額賠償?小學家長簽咗通告同意小朋友跟學校去旅行最後小朋友病咗去唔到又要唔要負法律責任?正如《毒舌大狀》入面黃子華話:common sense!

其實知情同意仲有一個重要元素係:簽署者需要喺完全自願、無任何外在壓力嘅情況下去簽份同意書。換句話說,雙方應該處於一個(權力)平等嘅情況。醫生不能夠用醫學權威嘅角色去迫使病人同意做手術,正如校方不能夠用權力去強迫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不過,讀過中學嘅你哋都知,學校總有辦法令你「自願」參加,例如關心吓你關心吓家長。事實上,明明病人唔想做手術,但屋企人用無限嘅愛同眼淚去令病人屈服同妥協做手術嘅情況屢見不鮮。作為醫生,你覺得病人算唔算自願簽同意書?你又會唔會因此推翻病人嘅決定唔同佢做手術呢?

(圖片來源:Golden Scene Facebook)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