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就職演講「不苦口的良藥」

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就職演講「不苦口的良藥」

23-08-2022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發表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以「不苦口的良藥」為題,表達他決心藉着臨床研究減輕癌症對患者造成的痛苦。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發表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以「不苦口的良藥」為題,表達他決心藉着臨床研究減輕癌症對患者造成的痛苦。

抗癌治療的副作用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肝膽胰癌症患者更經常因器官受損,比其他癌症患者較易出現相關副作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一直致力尋求癌症治療上的突破,他於上周四(8月18日)發表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以「不苦口的良藥」為題,表達他決心藉着臨床研究減輕癌症對患者造成的痛苦。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左二) 致送感謝狀予葉泰海先生 (右二)。圖左一和右一分別為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左二) 致送感謝狀予葉泰海先生 (右二)。圖左一和右一分別為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
(左起) 中大副校長(行政)吳樹培先生、葉泰海先生、陳林教授、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左起) 中大副校長(行政)吳樹培先生、葉泰海先生、陳林教授、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
 近2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親臨現場參與講座,當中包括葉氏家族基金代表、多名醫學界知名人士、中大校友及師生等。
近2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親臨現場參與講座,當中包括葉氏家族基金代表、多名醫學界知名人士、中大校友及師生等。

致力發展癌症個人化治療 正計劃開展大規模臨床研究

肝膽胰癌症是指源自肝臟、膽管或胰腺的癌症,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肝癌和胰臟癌均屬本港五大致命癌症之一。肝膽胰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五,超過70%病人屬無法開刀狀況,極需開發更多治療。陳教授在就職演講上,分享了其團隊於過去20年進行的肝膽胰癌症治療研究。講座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近2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親臨現場參與,當中包括葉氏家族基金代表、多名醫學界知名人士、中大校友及師生等。

陳教授演講時表示,他在今年初帶領國際臨床研究,成功研發混合免疫療法治療肝癌,不僅顯著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也使他們免受常規治療的副作用困擾。陳教授的團隊亦積極探索「預測性生物標記」和進行「類器官藥物測試」,目標是將癌症治療個人化,以進一步改善肝膽胰癌症治療的成效。在這個理念下,個別患者可根據藥物檢測結果進行特定治療,以達致更精準和安全的療效。臨床前模型和早期臨床研究經已顯示令人振奮的結果。為投入臨床實踐,研究團隊正計劃開展一項大規模研究。

陳教授表示:「我的夢想是將來有讓癌症病人完全康復的治療方案,但在朝着這個目標前進時,我希望透過實現肝膽胰癌症個人化治療的理想,為每位病人選出最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方案,突破現時肝膽胰癌症缺乏治療選擇的瓶頸,讓病人體驗到治療雖苦,卻仍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我在此亦衷心感謝葉氏家族基金的支持,讓肝膽胰癌症的研究能夠惠及本地以至全球更多病人。」

從事腫瘤學臨床兼研究廿載 擔任多項學術工作

受中學老師和自身住院經歷的啟發,陳教授自年少起便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他於200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於2001年至2007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腫瘤內科培訓,現為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以及醫學院助理院長(醫療系統)。他亦致力於公益事務,於2015年創立了名為「癌.不孤單基金會」的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提供免費服務和教育。

陳教授的研究重點為肝膽胰癌症臨床和轉化研究。他於2007年和2008年分別獲得香港內科醫學院頒發論文金獎和青年研究員殊榮,以表揚其成就。在國際學術層面,陳教授獲邀請擔任International Liver Cancer Association 教育委員會主席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肝膽工作組(Hepatobiliary Task Force)的海外成員。他曾在歐洲腫瘤學會 (ESMO)大會的科學指導委員會擔任2021年的委員會主席,現為2022至2023年度的委員會成員。陳教授另受邀擔任《Journal of Hepatology》、《Liver Cancer》和《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等期刊的副主編。

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席簡介

葉泰海先生於2021年捐資成立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席,以支持中大的醫學研究工作,特別是腫瘤學系有關肝膽胰癌症早期診斷及療法方面的尖端科研項目,為病人帶來曙光。

原文連結: 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就職演講「不苦口的良藥」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
「國藥」本地註冊難 病人有藥無得用 工聯會促進一步檢視藥物註冊制度
雖然去年 11 月 1 日起,中國獲納入本港新藥註冊的指明參考國家名單,但持有中國當局發出之註冊證明,仍必須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