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電療小子 > 前列腺癌治療的4種方法,放射治療是其一,有1種是你從來也沒有想過。

前列腺癌治療的4種方法,放射治療是其一,有1種是你從來也沒有想過。

15-07-2022

前列腺癌治療的4種方法,放射治療是其一,有1種是你從來也沒有想過。

 

前列腺癌可以說是男士的惡夢,正如乳癌是女士聞風喪膽的疾病。前列腺會包繞著膀胱口與尿道的結合部位,而大小只會比核桃略大一點。這個小小的部位,卻是男性癌症的主要集中地。因此,各位男士當然要了解這一疾病,而女士為了關心另一半,自然也要有所了解。

數據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在2019年中,前列腺癌在病人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是第3及第4名。這兩者算是排名較前的數字,更突顯前列腺癌的普遍性及嚴重性,也非常值得大家了解。而前列腺癌病人的年齡中位數是70歲,相比起其他的癌症,前列腺癌算是相對發病時間較遲的癌症,較多情況下是在長者發生。在所有前列腺癌病人中,在發現時的癌症期數較為平均,第一期(及未能分期)至四期的百分比大約各佔四分之一。

前列腺癌特徵

  • 小便出血
  • 小便困難
  • 尿頻
  • 前列腺腫脹

前列腺癌與前列腺肥大症

 網上圖片

這兩種疾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卻有相似之處,因而難怪有些病人會有所混淆。

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的細胞出現異變,因而持續而不受控制地增生,亦有可能會入侵身體的其他部分,這不是正常的情況。而前列腺肥大症是指前列腺細胞出現增生,而這是男士衰老的生理過程。兩者都有機會令前列腺的體積増加,因而引導後續一系列的病徵,如尿頻、下腹疼痛及小便時感到痛楚等。而兩者出現在長者的機會同樣較高。這些都是相似之處。

然而,這兩種疾病最大,而最重要的分別在於前列腺癌細胞是惡性,具入侵身體其他部位的風險。而前列腺肥大症是良性,代表只有前列腺變大,影響只是局部的。由於兩者的病徵上有部分相似,因此有些病友或會有所誤會。如果本來是前列腺肥大症,卻被誤會為前列腺癌,自然是有驚無險。最怕的是,本身是前列腺癌,卻被當作成前列腺肥大症般治療,那就悔不當初了。

所以,不論是那一種病,最重要的是病向淺中醫。

PSA與前列腺癌

PSA的中文是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這能誘過簡單抽血就可以得知的數據。這個指素與前列腺癌色色相關。一般而言,PSA指數愈高,病人得到前列腺癌的機會愈大。如果病人的PSA數值在10ng/mL以上,前列腺癌的機會更是大大增加。有些較為嚴重的病人,其PSA指數更可能會達到100ng/mL或以上。

另外,在診斷前列腺癌後,病人的PSA指數就為治療的成效提供了很好的數字指引。簡單而言,如果治療是有效的,病人的PSA指數應該會有所下降。這可以用作檢視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該治療或是否需要改變方式。

然而,雖然PSA指數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它不能被用作單一的依據。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包括前列腺良性增生及前列腺發炎等,PSA指數都有機會增加。所以,不能單純只以PSA指數增加就斷定為前列腺癌(如果是,那每人都可以做前列腺癌的專家了)。醫生會結合多種檢查,如前列腺超聲波、活體組織檢查及肛門指檢等等,才可以得出最後的診斷。

前列腺癌治療

 

積極觀察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積極觀察也是前列腺癌中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前列腺癌的期數較早,而且病人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舒服,加上病人年紀較大,積極觀察就提供了其中一種出路。什麼時候可以採用積極治療呢?這當然要依賴醫生作出的綜合判斷。其中一種特徵在於PSA指數一直保持平穩較低的數字,顯示病情沒有惡化的跡象。積極觀察不代表放棄治療。當病人在某一天出現明顯的病徵時,醫生就會隨即安排根治性的治療。

荷爾蒙治療

荷爾蒙治療,也叫作雄激素阻隔治療(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是指在病人身上注射抑壓男性荷爾蒙分泌的藥物。男性荷爾蒙會影響前列腺細胞的生長及分化(differentiation)。這些荷爾蒙,如睪固酮(Testosterone), 會增加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因為這些癌細胞也具有與普通前列腺細胞的的特點。而荷爾蒙治療就是透過注射藥物,令雄激素及睪丸酮的分泌減少。這可以舒緩前列腺癌病人的病徵。對病人而言,這會是較舒適的療法。可惜的是,這種方或只可以用作舒緩用途,並不能完全根治前列腺癌。

手術

在早期的前列腺癌中,醫生話會考慮把整個前列腺都移除,這就是所謂的前列腺切除手術。如果這能夠成功,就可以增加痊癒機會。然而,能否成功進行手術建基於很多不同的因素,其中一個就是病人的身體狀況。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而且需時較長,對年紀較大,或者本身有其他長期疾病的病人來說,手術對他們來說可能會超出負荷。因此,不是每一個病人都會被安排進行手術的。

放射治療

無論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或者注射荷爾蒙,基本上都會結合放射治療進行根治性或舒緩性的治療。作為根治性治療,放射治療一般較手術較容易被病人所忍受,因此就算是年紀較大的病人,也可以安然渡過整個放射治療。作為舒緩性治療,放射治療可以針對擴散的腫瘤,尤其是骨轉移,作出止痛或止血的幫助,令病人的症狀有所舒緩。因此,放射治療在前列腺癌治療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放射治療之模擬掃描及固定器

在根治性放射治療中,病人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模擬掃描。隨着科技的進步,有些醫院甚至會安排進行磁力共振。原因是,磁力共振能夠較針對身體中的軟組織,也就是說,磁力共振模擬掃描比電腦模擬掃描,在掃描前列腺位置時,會帶來更清楚的影像,有助之後治療設計之用。

在掃描時,放射治療師模型室師傅會為病人製作一個固定模型。不同醫院有不同的形式,有些會製作一個真空袋固定病人的腹部及下身,有些會膨脹劑作材料,達至相似的效果。亦有醫院會安排病人伏在治療床上,臀部向上,然後以熱塑性模固定病人的下身位置。一般而言,病人的雙手會放在胸口位置上,這是為了避免手臂進入了輻射照射的範圍。

無論是手臂位置或固定器的外型,一旦在模擬掃描中決定好了,就不能再更改。以後每一次治療的時候,放射治療師都會幫助病人的位置回復到模擬掃描的一樣,務求每一次治療的位置都一模一樣。

放射治療之準備

網上圖片

除了固定器外,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療通常需要要求病人的膀胱要膨脹。簡單而言,病人需要在治療前多喝水,令自己有急小便的感覺,然後忍住不要去洗手間,在這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個準備非常重要。以下就會慢慢詳細講解原因。

如果大家知道人體結構,就會知道膀胱的位置就在小腸之下。當膀胱脹大時,就會由下而上把小腸推高。這有助將小腸進一步遠離輻射腺所包括的位置,減少日後的腹瀉等副作用。雖然現今的放射治療設計愈發成熟,可以令目標(前列腺)以外的地方(小腸)減少接受輻射,但是仍會有一部分的小腸受到影響。結合膀胱脹大的動作,可以更有效保護小腸。另外,急小便的動作令膀胱的體積增加。這可以減少膀胱身處在輻射腺範圍內的部分,有效保護膀胱。

對前列腺病人而言,本身已較一般人更容易急小便,尿頻更是令病人難以忍受。所以,要求他們在急小便的情況下進行放射治療無疑是百上加斤。這一點,我們都很明白。然而,為了可以減少病人的副作用,在治療前都要辛苦這一班病人了。

有些醫院或會以超聱波量度病人的膀胱容量。在模擬掃描中,放射治療師會為根據病人的情況,定出膀胱脹大的容量。這一個數字就會被紀錄下來。在日後正式治療前,就會再量度病人的膀胱容量,只有其膀胱容量接近模擬掃描時的容量,才會開展治療。這才可以確保每一次病人的膀胱大小都相若,提升治療的準確度。

放射治療副作用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為輕微。以皮膚副作用來說,因為前列腺位於身體較深的位置,皮膚接受到的輻射量相對較少。所以,病人或會發現下身的皮膚顏色或會變深,可能會有些發癢情況,甚或發痛,不過應該不會太嚴重。

前列腺癌病人可能會經歷另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典型的是尿頻情況加劇。當中的原因是因為膀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輻射量所傷害到,因而受到一些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覺得需要去洗手間。

另外,因為腸道同樣會受到輻射的影響,有些病人或會増加腹瀉的次數及嚴重性。

應對副作用

針對尿頻加劇情況,病人應避免飲用一些利尿的飲品,例如茶及酒等,以免令膀胱的體積增加太快,因而需要更頻密地去洗手間。

至於腹瀉問題,多數病人都會被轉介去看腫瘤科醫生,看看是否有一些藥物可以幫到病人。

在某些醫院中,有些病人會定期去看放射治療師,跟進皮膚及其他副作用的問題。如果有這些機會,病友記得說清楚自己面對的情況,在接受放射治療後的身體會否有所變化。放射治療師可以根據臨床經驗,給予病人一些建議。如有需要,治療師們會轉介病人會見醫生,得到更多藥物上的幫助。

總結

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有些病人或會因而恥於就著自已的情況去見醫生,或是治療。這是很可惜的事。的確,治療過程中或會經歷一些辛苦,例如要急小便地接受放射治療。不過,只要咬緊牙關,完成整個治療,相信定會有幫助。患癌不是問題,只要努力面對,這就會變成過去。那怕自己已年老,或是身體大不如前,你們仍然會有精彩的未來,等著你。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