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04-01-2022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乳癌乃本港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之首,2019年新增個案逾4700宗,平均每14名婦女當中便有一人患上乳癌,情況不容忽略掉。話雖如此,儘管乳癌的病發率持續高企,其死亡率卻未有太大升幅,這有賴婦女的健康意識提高和身體檢查的普及,使愈來愈多乳癌個案在早期被診斷出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指出,早期乳癌治癒率可高達九成以上,而治療乳癌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即便病情已屆中晚期,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選擇也愈來愈多,大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化療乃乳癌的治療骨幹
乳癌可分為最常見的荷爾蒙受體陽性(約佔七成)、HER2陽性和三陰性。治療方案視乎乳癌的種類、病情的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年齡及意願等。潘醫生稱:「臨床上遇到不少乳癌患者向我表示希望選用特定的治療方案,例如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惟這些治療未必適用於所有患者。」事實上,癌症的治療已邁向個人化,醫生會根據上述因素作出全面考慮,為患者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迄今為止,化療仍然是乳癌治療的骨幹,它的角色未能被取替。」

聽見「化療」二字,許多人彷彿如臨大敵,腦海裡盡是粵語長片中弱不禁風、骨瘦如柴,甚至抱著馬桶吐得生不如死的悲情角色。誠然,那些影像再不能反映當今化療的狀況。潘醫生謂,不論哪一種癌症,化療藥物已經大大改善,縱然有機會引起副作用,但程度大多屬輕微,且可利用藥物有效予以處理。「例如納米蛋白結合班紫杉醇(nab paclitaxel)和常用於第二線及往後治療的eribulin等化療藥物,患者往往在化療期間仍可如常生活和自理,甚至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餘。」

化療藥物的選擇
至於如何選擇化療藥物,醫生會視乎病情的分期。「若病情屬早期,大多會結合兩種化療藥物;如果病情已屆晚期,代表癌細胞已經擴散,則會考慮先前是否曾經接受化療、或使用過哪些化療藥物。」我們常聽到的「第一線治療」,其實是指患者使用的第一種藥物,當第一線使用的藥物失效(可以是一開始就沒有效果,或使用一段時間後失去療效),患者便須接受第二種藥物繼續治療,即是「第二線治療」,如此類推。「醫學界一直對藥物的使用次序及成效進行研究,醫生會按研究數據選擇為患者帶來最大臨床效益的藥物。」

也有說第二線及往後的化療藥物效果遜色,且會帶來更強的副作用。潘醫生強調:「這絕對是謬誤!無論第幾線的藥物,使用的次序和時機必定有可靠的數據支持。例如常用的第二、三線化療藥物eribulin,對血球和腸胃等各方面的副作用都屬低級別,單獨使用時亦鮮有脫髮的情況,患者能維持一定的生活質素。不僅如此,研究數據亦證實其在第三線的運用上,即便晚期患者,先前已接受過兩種化療藥物,使用eribulin作可達到四至五成的反應率,可見藥物的使用次序跟效果無關。」Eribulin的可控副作用包括疲倦、胃口變差、白血球數目降低、腸胃不適和口瘡等,程度大多輕微,並可利用藥物有效紓緩。

時移世易,醫藥發展的進步已將化療駭人的面紗掀起,希望市民大眾改變對化療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事實上,化療並非洪水猛獸,而是許多癌症的主要治療;就乳癌而言,對不同期數的患者都是挽回健康的一大助力。「化療在癌症的治療上歷史攸久,有其一定的角色;醫生在應用上的掌握和拿捏已十分成熟,可根據治療反應和副作用調節劑量或處方相應的藥物,與癌同行對許多患者而言已非難事,化療在眾人眼裡亦應當從毒藥變為良藥。」

個案分享
一名年屆六旬的乳癌患者,在內地確診三陰性乳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和肺部。她曾接受放射治療和第二、三線化療,包括adriamycin、paclitaxel和nab-paclitaxel,惟治療效果強差人意,遂來港求醫診治。我隨即建議她使用eribulin,雖已是第四線治療,效果卻頗為理想,她的癌指數持續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這名患者本身常有腸胃問題,先前接受第一至第三線化療時情況更為嚴重,可這次用藥卻沒有出現腸胃不適,也沒有脫髮,擴散至肺部的腫瘤亦明顯減少,教我們喜出望外。

 

潘智文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

城中活動

2024-01-10 11:45 上午 M+博物館免費藏品導賞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首個獲得FDA授權的多種癌症基因試測
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剛授權美國遺傳資訊公司Invitae在市場上推廣一種能同時檢測多種癌症遺傳基 […]
網上直播 |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 […]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8月26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港 […]
【卵巢癌】「卵巢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9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