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04-01-2022

別將化療妖魔化
乳癌化療藥物推陳出新為患者燃希望

乳癌乃本港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之首,2019年新增個案逾4700宗,平均每14名婦女當中便有一人患上乳癌,情況不容忽略掉。話雖如此,儘管乳癌的病發率持續高企,其死亡率卻未有太大升幅,這有賴婦女的健康意識提高和身體檢查的普及,使愈來愈多乳癌個案在早期被診斷出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指出,早期乳癌治癒率可高達九成以上,而治療乳癌的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即便病情已屆中晚期,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選擇也愈來愈多,大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化療乃乳癌的治療骨幹
乳癌可分為最常見的荷爾蒙受體陽性(約佔七成)、HER2陽性和三陰性。治療方案視乎乳癌的種類、病情的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年齡及意願等。潘醫生稱:「臨床上遇到不少乳癌患者向我表示希望選用特定的治療方案,例如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惟這些治療未必適用於所有患者。」事實上,癌症的治療已邁向個人化,醫生會根據上述因素作出全面考慮,為患者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迄今為止,化療仍然是乳癌治療的骨幹,它的角色未能被取替。」

聽見「化療」二字,許多人彷彿如臨大敵,腦海裡盡是粵語長片中弱不禁風、骨瘦如柴,甚至抱著馬桶吐得生不如死的悲情角色。誠然,那些影像再不能反映當今化療的狀況。潘醫生謂,不論哪一種癌症,化療藥物已經大大改善,縱然有機會引起副作用,但程度大多屬輕微,且可利用藥物有效予以處理。「例如納米蛋白結合班紫杉醇(nab paclitaxel)和常用於第二線及往後治療的eribulin等化療藥物,患者往往在化療期間仍可如常生活和自理,甚至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餘。」

化療藥物的選擇
至於如何選擇化療藥物,醫生會視乎病情的分期。「若病情屬早期,大多會結合兩種化療藥物;如果病情已屆晚期,代表癌細胞已經擴散,則會考慮先前是否曾經接受化療、或使用過哪些化療藥物。」我們常聽到的「第一線治療」,其實是指患者使用的第一種藥物,當第一線使用的藥物失效(可以是一開始就沒有效果,或使用一段時間後失去療效),患者便須接受第二種藥物繼續治療,即是「第二線治療」,如此類推。「醫學界一直對藥物的使用次序及成效進行研究,醫生會按研究數據選擇為患者帶來最大臨床效益的藥物。」

也有說第二線及往後的化療藥物效果遜色,且會帶來更強的副作用。潘醫生強調:「這絕對是謬誤!無論第幾線的藥物,使用的次序和時機必定有可靠的數據支持。例如常用的第二、三線化療藥物eribulin,對血球和腸胃等各方面的副作用都屬低級別,單獨使用時亦鮮有脫髮的情況,患者能維持一定的生活質素。不僅如此,研究數據亦證實其在第三線的運用上,即便晚期患者,先前已接受過兩種化療藥物,使用eribulin作可達到四至五成的反應率,可見藥物的使用次序跟效果無關。」Eribulin的可控副作用包括疲倦、胃口變差、白血球數目降低、腸胃不適和口瘡等,程度大多輕微,並可利用藥物有效紓緩。

時移世易,醫藥發展的進步已將化療駭人的面紗掀起,希望市民大眾改變對化療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事實上,化療並非洪水猛獸,而是許多癌症的主要治療;就乳癌而言,對不同期數的患者都是挽回健康的一大助力。「化療在癌症的治療上歷史攸久,有其一定的角色;醫生在應用上的掌握和拿捏已十分成熟,可根據治療反應和副作用調節劑量或處方相應的藥物,與癌同行對許多患者而言已非難事,化療在眾人眼裡亦應當從毒藥變為良藥。」

個案分享
一名年屆六旬的乳癌患者,在內地確診三陰性乳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和肺部。她曾接受放射治療和第二、三線化療,包括adriamycin、paclitaxel和nab-paclitaxel,惟治療效果強差人意,遂來港求醫診治。我隨即建議她使用eribulin,雖已是第四線治療,效果卻頗為理想,她的癌指數持續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這名患者本身常有腸胃問題,先前接受第一至第三線化療時情況更為嚴重,可這次用藥卻沒有出現腸胃不適,也沒有脫髮,擴散至肺部的腫瘤亦明顯減少,教我們喜出望外。

 

潘智文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