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同路人分享 > Helen YC Law > 醫道惠民

醫道惠民

03-07-2020

醫道惠民

腦部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控制著我們的思考、記憶、語言、情感和活動能力,一旦受到癌細胞入侵,腦部的功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治療亦較其他癌症困難。以惡性度最高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為例,其生長速度快且復發率高,患者的存活期平均只有15個月。以往,GBM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和標靶治療;近年,一種嶄新的治療技術─—「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能有效延長GBM患者的存活期。

TTFields是藉著特定頻率的交變電場,透過黏貼在皮膚上的電極貼,傳遞至病灶位置。電場會干擾癌細胞的分裂,從而控制其生長,甚至令其凋亡。目前,TTFields已獲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核准應用於初確診和復發性的GBM。大型第三期臨床研究EF-14證實,初確診的GBM患者在接受手術並完成同步放化療後,續以口服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配合TTFields同用,能將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由只用放化療的16個月延長至21個月。

至於復發性GBM,雖然另一項第三期臨床研究EF-11顯示,單用TTFields的治療效果與第二線化療相若,但TTFields的副作用少於化療,對生活質素的影響較少, 病人普遍對這項治療的接受能力比較高。除GBM外,FDA亦基於一項大型第二期臨床研究STELLAR的數據,核准TTFields用於治療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惡性胸膜間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患者以化療配合TTFields同用,存活期中位數可由單用化療的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

TTFields是一種生物物理學的治療方法,患者需要長時間(每天最少18小時)佩戴電極治療貼;佩戴的時間愈長,治療效果愈理想。然而,曾有病人擔心電場治療會出現漏電的情況,令到患者觸電;其實此治療是利用電場發揮療效,患者不必擔心觸電。此治療配有一種可攜式裝置,不會影響患者日常作息,治療期間可如常外出、做家務,甚至做輕量運動。事實上,電場治療相對於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少,只有小部分患者會因為長時間佩戴治療貼,而出現頭皮痕癢或過敏,不過,醫生處方的藥膏,一般都能有效處理,故可放心使用。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助患者延長存活期的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生活質素,代價是高昂的醫療支出。首月費用達六位數字,因此令許多患者對這個治療而卻步。即使有購買醫療保險的患者,由於理賠處理需時,加上接受電場治療前的治療,已花去部分積蓄,患病期間又可能失去收入,病人要一時間拿出六位數字現金,實在吃力。幸而近來患者可透過分期付款計劃,支付治療費用,更可紓緩保險理賠完成之前的現金流壓力。作為醫者,最惋惜的是病人因為治療費用而未能接受優質的治療方案, 希望將來市場上有更多財務安排選擇,可以幫助病人度過難關。

#曾偉光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膠質母細胞瘤 #GBM #癌症資訊網 #腫瘤電場治療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