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找不到病因要注意!或是罕見骨髓瘤先兆
今日是國際骨髓瘤行動日,不過不少人都對這種屬血癌一種的疾病認知甚少。港大血液及腫瘤科教授詹楚生指,骨髓瘤最常見的病徵是腰酸背痛,但腰背痛對都市人而言十分尋常,患者難以聯想到患上多發性骨髓癌,容易延誤治療,有時甚至連醫生都難以第一時間察覺病人患癌。
雖然以往多發跡象性骨髓瘤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在2010至16年間逾1,600宗新症中,65歲以下的患者佔40%。多發性骨髓瘤源於淋巴系統中異常漿細胞增生,沉澱在骨髓不同的部份,因而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引發溶骨性病發,更會出現貧血、蛋白尿、腎衰竭、骨折、骨痛、高血鈣症等併發症。醫生會透過驗血,以血液中單株免疫球蛋白(M-蛋白)作為指標,判斷病人是否患癌,或以X光掃描觀察病人骨骼來診斷。
骨髓瘤至今仍無法根治,詹楚生指以往多以化療及自身骨髓移植方式醫治,但緩解率只有20%,患者存活期僅有2至3年。不過,在新型藥物配合骨髓移植手術下,近年完全緩解率已大幅提升70%,患者亦有8至10年的存活期。詹楚生指新型藥物相比傳統化療對骨髓的傷害較低,適合較年長的患者服用,又指免疫治療等治療方案正不斷發展,為患者帶來福音。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劉先生多年前開始腰骨痛,起初以為扭傷,先後向跌打及骨科求醫,照X光後未有發現異常情況,加上自己每年都有做身體檢查,只有貧血指數比正常水平低,故一直沒有在意。直至腰痛持續一年多,而且痛楚加劇,經磁力共振檢查後才發現骨髓有異樣,再轉介至血科專科醫生抽血及骨髓檢查,始確診多發性骨髓瘤,前後花了逾一年時間。
他稱治療時單是一支第一代的標靶藥就要花費上萬元,一個月計要4萬元,連同其他醫藥費,所費不菲,為家庭帶來不少經濟壓力。癌溶骨性病變亦令他3節脊骨骨折,「一日有23個鐘瞓喺床到,痛到起唔到身。」由於骨髓瘤患者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細菌感染,除家中要時常保持清潔、食物要完全煮熟外,用作抽血及注射藥物的置入口亦要保持乾爽,洗澡前更要做「防水」措施,令劉先生和家人都深感困擾。
接受多次標靶藥治療和配合自體骨髓移植後,劉先生病情已大為好轉。不過,詹楚生指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率高,90%病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復發情況,故即使M-蛋白指數下降都要維持治療。現時劉先生需要服食低劑量的藥物維持病情,同時每3個月抽血檢查,以確保癌症沒有復發。
現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未被納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患者只能尋求撒瑪利亞基金、防癌會、聖雅各福群會等組織資助醫費,劉先生呼籲政府考慮擴大名冊涵蓋的範圍至多發性骨髓瘤等罕見癌症的標靶藥,減輕病人的沉重負擔。
文章來自: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