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本地醫療快訊 / 癌症資訊網編輯室 > 癌症發病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 防癌會促加快實施大腸癌篩查

癌症發病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 防癌會促加快實施大腸癌篩查

09-10-2018

癌症發病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 防癌會促加快實施大腸癌篩查

 

香港防癌會今召開「香港抗癌新路向研討會」,他們呼籲政府加快實施全港性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防癌會今召開「香港抗癌新路向研討會」,副主席李詠梅指香港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有上升趨勢,其中大腸癌是所有癌症疾病的頭號殺手。她呼籲政府加快實施全港性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和縮短從診斷到第一次治癒的輪候時間到不超過30天。

李詠梅指,據統計數字顯示,癌症仍然是香港的致命殺手,佔所有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曾於2005年前一度下降,但近年再有上升趨勢。2015年,本港有30,318宗新的癌症個案,但隨着人口老化,預計到2030年將達42,190個新個案。而在所有癌症疾病中,大腸癌、子宮頸癌和肝癌在香港是頭三大殺手,其患者存活率亦遠低於其他較發展國家,包括日本和南韓。

李詠梅認為香港現時在癌症上仍未有具體的診斷和治療目標,也沒有就現今衞生系統作相應分析,亦欠缺有效監測指標。她在來年度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建議政府加快實施全港性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所有9至13歲女童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的預防疫苗,並資助容易患上肝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高危人士進行定期檢查。她亦建議政府按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將煙草稅增加至75%,並為目前免稅的酒類產品引入酒稅,以助市民預防癌症。

根據2016年數據顯示,香港腸癌、乳癌和鼻咽癌患者輪候公立醫院分別平均需時80天、66天和54天。李詠梅認為政府應減少從診斷到第一次治癒的輪候時間到不超過30天。香港防癌會主席梁智鴻認為,加強預防和及早發現癌症可減低嚴重癌症患者的輪候時間,公、私營醫院和藥廠亦應加強合作,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梁智鴻亦認為政府應更主動帶頭對抗癌症,制定具體政策和目標,並指抗癌長遠能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早期控制癌症會用多了錢,但最終癌症患者減少,其實是節省了金錢。」他亦鼓勵市民不需過份悲觀看待癌症:「患上癌症不等於世界末日,有些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發早診斷亦有助徹底根治癌症。」

是次研討會獲世界最大的抗癌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支持,新任會長丹娜王紀和國際抗癌聯盟執行長加利。亞當斯博士亦有出席會議,就全球性抗癌利動和發展交流心得。現時由癌症引起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達六成以上,他們重申聯合國和世界衞生組織所議決的抗癌指標,即是在2025年前,把由非傳染性疾病引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25%。

 

文章來自: 蘋果日報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